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悠闲的牧羊人
《品牌世界》:有人说你是最自在的老总,是老总中最悠闲的人,驾驭这么大一个教育集团,你为什么能如此从容?
信力建(以下简称信):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看你能不能构建一个成熟完善的运作机制,这很重要。另外是看企业家对事物本身的看法,这里面有庄老的思想。大自然有它的规律,应当顺应这个规律。毛泽东说“坐地日行八万里”,我们每天都在飞,自己没感觉而已。我不过是让公司自然运行。
除了庄老的思想外,还要看你的心态,看你追求什么东西。有些人为了追求财富、名利,不择手段。但是古人说得好,欲速则不达,我对那些做大做强的提法就一直持批判态度。信孚一直坚持一个理念,未必要做500强,但立志做到500年。不求大,但求久,求好。
《品牌世界》:你的意思是信孚已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你只需要在旁边监督一下就够了?
信:没错。董事长应当只是个牧羊人,不要对羊群有太多骚扰。你只要把水土环境弄好,让草木长得茂盛,保证羊群有充分的营养就好了,不用太去折腾它。大自然是适势而行地发展的。
《品牌世界》:你的管理方式与那些习惯大小事都亲力亲为的企业家完全不同。但是有些事必躬亲的企业家做得也挺好,比如娃哈哈的董事长宗庆后。这是两种极端吗?
信我觉得是各有千秋。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们应当还处于草创阶段,就像封建社会的刘邦一样,还是草莽英雄,还没到汉武帝、汉文帝的坐天下阶段。信孚目前已经到了依靠制度、资本、社会资源整合,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也许那些企业家喜欢亲力亲为还与他们的性格有关,可能他乐在其中。我们这代企业家自身有一些弱点,都是草莽的一代,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我们自身都是靠自己的机遇和智慧起家,想从这个领域转轨,确实是需要智慧去思考的。
从跑马占荒到经营能力
《品牌世界》:信孚集团是怎样在短短16年内树立起自己的品牌的?
信这要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创业者能不能用智慧来牟取经济利益,另外一个是有没有战略发展的眼光。
信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前八年我把它叫作跑马占荒阶段,类似“经营机遇”的年代,就是满世界去发现山头,去找山洞,找到你就成佛了。到2000年,中国市场逐渐趋向成熟,到了平均利润的年代,企业都只能靠能力求生存。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年龄是2.9年,每年都有大批的民营企业死掉。所以从2000年开始。信孚是经营能力阶段。可以说80年代是“不三不四的五类分子”发了财;90年代是靠“炒”发了财;21世纪则是经营能力的时代。
另外,在战略发展上,信孚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早在11年前,信孚就在中国注册了商标,成为第一个有商标的教育机构。传统教育思想总把教育与企业分开来看,事实上教育就是企业里的一个特殊行业,它也适用于经营。任何东西都需要经营。许多教育机构失败了,就是因为办学者没认识到商业真理的普遍性。
《品牌世界》:你创办信孚之初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定位是什么?是一个投资教育的老板,还是做一个有教育抱负的教育家呢?
信可以说是建立一种大教育观吧。一是建立一个从0—100岁的终身教育体系。二是普及社会教育化和教育社会化。早期想在每个地级市都建立一个信孚的示范学校,现在打算搞教育品牌特许经营。我是把办教育当作一项终身事业来做。
《品牌世界》:在你看来,信孚是区域品牌还是全国品牌?
信现时还是区域的,但在全国民营教育行业里知名度相当广泛。中国区域差异很大,法制也不健全,所以也不是很敢出去做。
向林子开一枪
《品牌世界》:提到“信孚教育”这个教育品牌你最希望别人联想到什么?
信希望大家能够联想到独立人格、多才多艺。希望大家认为信孚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有思想的教育。现在我们信孚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感觉应当是很有思想的。像我们去年搞了一场很大的活动叫“武夷论道”;后来又先后搞了“儒教论坛”、关于全国民办教育立法的讨论会等活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品牌世界》:为什么要做这些活动呢?也有人认为你是喜欢炒作。
信:从商业角度,可以说是商业炒作。从文化的角度,是希望教育能够改造国民,把中国国民从“臣民”改造成“公民”。
《品牌世界》:“改造国民”,听起来是个很大的概念,你怎么将这个概念托起来?
信:一点点改变就好,用观点渗透社会,带动社会。两三年前我们提出“新新广州人”的概念,当时我们是很孤苦、很无助的,但是现在通过媒体的传达,国家高层也知道并接受了这个概念。前不久温家宝总理提出教育是“平民教育”。现在社会又提出把外来工纳入城市的管理,而不是作为农民管理。作为信孚,我们就是给政府上层带来了信息:如果不将外来工第二代稳定下来,他们会受到伤害,会给社会带来影响。现在中央很重视农民工第二代教育的问题。
当然不能说是我们托起了这个事情,只能说我们参与了这个事情。打个比方,我们就是“南昌起义”里开那第一枪的小连长。“南昌起义”之后,谁也不知道那小连长,他什么也不是。毛泽东说过,“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当时我们请茅于轼来编教材也是这样,当时这个消息一发出,在全国很轰动,有一个媒体记者打电话直接问我,你做了没有。我告诉他,我就是向林子里开了一枪,鸟都飞起来了。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公司去托起什么很艰难,但是我们总在参与,在带动。
佛教是最优秀的商业模式
《品牌世界》:有人评价说你是个儒商,你自己怎么看待?
信是不是儒商那是别人的说法,我对儒商的理解是有文化的商人。从这个角度理解,只能说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有文化的商人。
《品牌世界》:你喜欢结交名士文人,并且各个学派的大家都是你的座上宾。你是属于哪个思想流派的?
信:自由派跟我关系很好,像朱学勤、秦晖等这些自由派的人跟我关系都不错,同时我跟保守派的关系也很好,像陈明、蒋庆等这些。我认为自己哪一派都不是,但我支持有文化的一派,反对没文化的派别。
其实各门各派带出几个理念,一个是百花齐放的观念,另外一个是走向文明的观念。
中国现在最缺的是文化。不管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应该在竞争中成长,而不应该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西风压倒东风。我们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全盘保守化。社会是一个博弈过程。现在,我们中国文化的现状就是传统文化消减得厉害,同时我们又没弄明白西方文化的真谛,科学也好、自由也好,民主、宪政也好,它核心的东西,我们并没把握住,变得不伦不类。韩国有韩服、 日本有和服,中国现在还有什么?我们什么都没有。
所以现在中国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扶贫,而且是“扶富”。富人的文化、精神更应该扶持。因为这一代富人是在非常时期,通过非常方式取得非常利润的,所以文化、精神都很匮乏。
《品牌世界》:少林寺早就开始商业化运作,和尚开奥迪车,用于提电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商业化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保全金身吗?
信:商业最根本的法则原理是社会是否欢迎。社会越欢迎就越具有商业价值。佛教从商业角度来看,就是非常成功的。没人要你去上香,也没人跟你谈价钱,但它却让人心甘情愿地去拜佛。
中国人的思维应该调整,不要拒绝商业模式,尤其在对待教育这件事上,它是个行之有效的模式,不要信那些神乎其神的纯粹概念,要拥抱社会。和尚开奥迪、用笔记本电脑都该理解,时代的力量是所有人都要适应的。
是海纳百川还是中庸?
《品牌世界》:有人追求财富,有人追求名利,你追求什么?
信:(沉默半分钟)。我举个例子,叫达摩一苇渡江。现在很多富豪,他们把船打造得很辉煌,装了很多黄金,用了很多香料,但却从来没有想到渡江,到达禅的彼岸。而我想的是,不管船大船小,辉煌不辉煌,关键要到彼岸,要达到禅的境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希望改造国民。中华民族应该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或者说应该在人类历史上有所作为,有一定的地位。
《品牌世界》:无论是儒,道,佛,还是庄老思想,你似乎一直都在吸纳,海纳百川是一种胸怀,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你是一个十分中庸的人。
信也可以这么说吧。我更认为这是大成智慧。儒家建功立业的正统思想,佛家慈悲为怀,关怀整个社会人生道家清净无为,遵循自然规律,这些我们现在叫科学发展观。就是你能了解真相,能借助真相,帮助多数的人。
《品牌世界》:你这其实是一种很包容的思想,它与很多企业家的偏执很不相同。你是如何形成这种包容的思想的?
信:主要是来自于博学。很多人反对某些东西,是因为他根本不了解这个事物。
《品牌世界》:这种包容思想是不是在公司管理中也有体现?
信:这个是肯定的。比如这几年信孚经常邀请各派专家开课,再比如信孚对老师采取从不轻易放弃一个的原则——老师只要不是十恶不赦就不放弃他。另外,信孚对学生有教无类:无论他是残疾,还是智障,都可以在这里受教育,现在这种方式叫“全纳教育”,就是不论家庭、背景、贫富,都可以在信孚受教育。越包容的东西,存活得越长久。
《品牌世界》:你是不是很享受这个包容接纳的过程?
信:当然享受了。别人是在追求财富,我是享受人生,我们已经超越了那种原始积累的阶段。积累当然是必要的,但永远停留在积累也没意义。那种享受的感觉怎么描述呢?李白在应召回朝的路上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不是轻舟已经到哪里的问题,而是行程过程的享受。那就是……
《品牌世界》:那就一个字:“爽!’
信:对,就是爽! (笑)
信力建简介
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总裁。
广州人,1982年毕业手中山大学中文系,1989年创办信孚学校,致力子办学。2004年,信孚教育集团共拥有幼儿园11所,中小学6所,老人院2所,儿童福利园1所,学生上万名,教职员工近千名。信孚教育集团以教育为专业,同时开展教育投融资、咨询、管理、服务、培训、资源整合等业务。
旁观
渡江,渡人
信力建将信孚教育集团的办公地点安置在一个安静的生活小区内,在这里,他像一个隐者,独自享受着这个喧嚣城市中少有的鸟语花香。但又与隐者的无欲无求有很大区别,信力建胸怀天下、志在中华,并且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平静有序地实现着自己的教育抱负。
在信力建身上看不到丝毫繁忙、紧张的影子。他总是安静祥和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阅读,或者悠闲地站在窗前凝望思索。信力建的办公桌上永远没有堆积如山的文件,却总堆着齐人高的书。与信力建两个小时的交流中,没有电话干扰,没有文件需要签字,他像一个游离于公司之外的人一样,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很难将信力建与商人联系起来,比起经商之道,信力建口中更多流露的是对儒、道、庄、老、佛,古今中外、诸子百家精髓的深刻理解。他将这些智慧融入企业管理,一切都变得游刃有余。
“享受”这个词用在信力建身上很恰当,没有人能像他这样从容享受着生活,因为他包容生活,拥抱生活,理解生活。和尚只要不带小蜜,无论是他开奥迪还是用手提,都可以理解,因为时代在变;另类的流行,超女的兴起,都可以接受,只要不放弃传统……这种包窖、博大和智慧,体现在一个商人身上,不能不说是从商的一种境界。
信力建年届五旬,却常自称生于六十年代末,内心的平静使其在商海沉浮中波澜不惊。但这不等于他已马放南山.抨击时事,谈经论道,结交贤士,广种桃李,仍是信力建的心头之好。他甚至不讳言自己的种种炒作之举。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驾一叶叫信孚的小舟渡江,渡人,不达彼岸不松桨。
《品牌世界》:有人说你是最自在的老总,是老总中最悠闲的人,驾驭这么大一个教育集团,你为什么能如此从容?
信力建(以下简称信):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看你能不能构建一个成熟完善的运作机制,这很重要。另外是看企业家对事物本身的看法,这里面有庄老的思想。大自然有它的规律,应当顺应这个规律。毛泽东说“坐地日行八万里”,我们每天都在飞,自己没感觉而已。我不过是让公司自然运行。
除了庄老的思想外,还要看你的心态,看你追求什么东西。有些人为了追求财富、名利,不择手段。但是古人说得好,欲速则不达,我对那些做大做强的提法就一直持批判态度。信孚一直坚持一个理念,未必要做500强,但立志做到500年。不求大,但求久,求好。
《品牌世界》:你的意思是信孚已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你只需要在旁边监督一下就够了?
信:没错。董事长应当只是个牧羊人,不要对羊群有太多骚扰。你只要把水土环境弄好,让草木长得茂盛,保证羊群有充分的营养就好了,不用太去折腾它。大自然是适势而行地发展的。
《品牌世界》:你的管理方式与那些习惯大小事都亲力亲为的企业家完全不同。但是有些事必躬亲的企业家做得也挺好,比如娃哈哈的董事长宗庆后。这是两种极端吗?
信我觉得是各有千秋。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们应当还处于草创阶段,就像封建社会的刘邦一样,还是草莽英雄,还没到汉武帝、汉文帝的坐天下阶段。信孚目前已经到了依靠制度、资本、社会资源整合,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也许那些企业家喜欢亲力亲为还与他们的性格有关,可能他乐在其中。我们这代企业家自身有一些弱点,都是草莽的一代,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我们自身都是靠自己的机遇和智慧起家,想从这个领域转轨,确实是需要智慧去思考的。
从跑马占荒到经营能力
《品牌世界》:信孚集团是怎样在短短16年内树立起自己的品牌的?
信这要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创业者能不能用智慧来牟取经济利益,另外一个是有没有战略发展的眼光。
信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前八年我把它叫作跑马占荒阶段,类似“经营机遇”的年代,就是满世界去发现山头,去找山洞,找到你就成佛了。到2000年,中国市场逐渐趋向成熟,到了平均利润的年代,企业都只能靠能力求生存。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年龄是2.9年,每年都有大批的民营企业死掉。所以从2000年开始。信孚是经营能力阶段。可以说80年代是“不三不四的五类分子”发了财;90年代是靠“炒”发了财;21世纪则是经营能力的时代。
另外,在战略发展上,信孚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早在11年前,信孚就在中国注册了商标,成为第一个有商标的教育机构。传统教育思想总把教育与企业分开来看,事实上教育就是企业里的一个特殊行业,它也适用于经营。任何东西都需要经营。许多教育机构失败了,就是因为办学者没认识到商业真理的普遍性。
《品牌世界》:你创办信孚之初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定位是什么?是一个投资教育的老板,还是做一个有教育抱负的教育家呢?
信可以说是建立一种大教育观吧。一是建立一个从0—100岁的终身教育体系。二是普及社会教育化和教育社会化。早期想在每个地级市都建立一个信孚的示范学校,现在打算搞教育品牌特许经营。我是把办教育当作一项终身事业来做。
《品牌世界》:在你看来,信孚是区域品牌还是全国品牌?
信现时还是区域的,但在全国民营教育行业里知名度相当广泛。中国区域差异很大,法制也不健全,所以也不是很敢出去做。
向林子开一枪
《品牌世界》:提到“信孚教育”这个教育品牌你最希望别人联想到什么?
信希望大家能够联想到独立人格、多才多艺。希望大家认为信孚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有思想的教育。现在我们信孚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感觉应当是很有思想的。像我们去年搞了一场很大的活动叫“武夷论道”;后来又先后搞了“儒教论坛”、关于全国民办教育立法的讨论会等活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品牌世界》:为什么要做这些活动呢?也有人认为你是喜欢炒作。
信:从商业角度,可以说是商业炒作。从文化的角度,是希望教育能够改造国民,把中国国民从“臣民”改造成“公民”。
《品牌世界》:“改造国民”,听起来是个很大的概念,你怎么将这个概念托起来?
信:一点点改变就好,用观点渗透社会,带动社会。两三年前我们提出“新新广州人”的概念,当时我们是很孤苦、很无助的,但是现在通过媒体的传达,国家高层也知道并接受了这个概念。前不久温家宝总理提出教育是“平民教育”。现在社会又提出把外来工纳入城市的管理,而不是作为农民管理。作为信孚,我们就是给政府上层带来了信息:如果不将外来工第二代稳定下来,他们会受到伤害,会给社会带来影响。现在中央很重视农民工第二代教育的问题。
当然不能说是我们托起了这个事情,只能说我们参与了这个事情。打个比方,我们就是“南昌起义”里开那第一枪的小连长。“南昌起义”之后,谁也不知道那小连长,他什么也不是。毛泽东说过,“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当时我们请茅于轼来编教材也是这样,当时这个消息一发出,在全国很轰动,有一个媒体记者打电话直接问我,你做了没有。我告诉他,我就是向林子里开了一枪,鸟都飞起来了。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公司去托起什么很艰难,但是我们总在参与,在带动。
佛教是最优秀的商业模式
《品牌世界》:有人评价说你是个儒商,你自己怎么看待?
信是不是儒商那是别人的说法,我对儒商的理解是有文化的商人。从这个角度理解,只能说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有文化的商人。
《品牌世界》:你喜欢结交名士文人,并且各个学派的大家都是你的座上宾。你是属于哪个思想流派的?
信:自由派跟我关系很好,像朱学勤、秦晖等这些自由派的人跟我关系都不错,同时我跟保守派的关系也很好,像陈明、蒋庆等这些。我认为自己哪一派都不是,但我支持有文化的一派,反对没文化的派别。
其实各门各派带出几个理念,一个是百花齐放的观念,另外一个是走向文明的观念。
中国现在最缺的是文化。不管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应该在竞争中成长,而不应该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西风压倒东风。我们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全盘保守化。社会是一个博弈过程。现在,我们中国文化的现状就是传统文化消减得厉害,同时我们又没弄明白西方文化的真谛,科学也好、自由也好,民主、宪政也好,它核心的东西,我们并没把握住,变得不伦不类。韩国有韩服、 日本有和服,中国现在还有什么?我们什么都没有。
所以现在中国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扶贫,而且是“扶富”。富人的文化、精神更应该扶持。因为这一代富人是在非常时期,通过非常方式取得非常利润的,所以文化、精神都很匮乏。
《品牌世界》:少林寺早就开始商业化运作,和尚开奥迪车,用于提电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商业化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保全金身吗?
信:商业最根本的法则原理是社会是否欢迎。社会越欢迎就越具有商业价值。佛教从商业角度来看,就是非常成功的。没人要你去上香,也没人跟你谈价钱,但它却让人心甘情愿地去拜佛。
中国人的思维应该调整,不要拒绝商业模式,尤其在对待教育这件事上,它是个行之有效的模式,不要信那些神乎其神的纯粹概念,要拥抱社会。和尚开奥迪、用笔记本电脑都该理解,时代的力量是所有人都要适应的。
是海纳百川还是中庸?
《品牌世界》:有人追求财富,有人追求名利,你追求什么?
信:(沉默半分钟)。我举个例子,叫达摩一苇渡江。现在很多富豪,他们把船打造得很辉煌,装了很多黄金,用了很多香料,但却从来没有想到渡江,到达禅的彼岸。而我想的是,不管船大船小,辉煌不辉煌,关键要到彼岸,要达到禅的境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希望改造国民。中华民族应该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或者说应该在人类历史上有所作为,有一定的地位。
《品牌世界》:无论是儒,道,佛,还是庄老思想,你似乎一直都在吸纳,海纳百川是一种胸怀,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你是一个十分中庸的人。
信也可以这么说吧。我更认为这是大成智慧。儒家建功立业的正统思想,佛家慈悲为怀,关怀整个社会人生道家清净无为,遵循自然规律,这些我们现在叫科学发展观。就是你能了解真相,能借助真相,帮助多数的人。
《品牌世界》:你这其实是一种很包容的思想,它与很多企业家的偏执很不相同。你是如何形成这种包容的思想的?
信:主要是来自于博学。很多人反对某些东西,是因为他根本不了解这个事物。
《品牌世界》:这种包容思想是不是在公司管理中也有体现?
信:这个是肯定的。比如这几年信孚经常邀请各派专家开课,再比如信孚对老师采取从不轻易放弃一个的原则——老师只要不是十恶不赦就不放弃他。另外,信孚对学生有教无类:无论他是残疾,还是智障,都可以在这里受教育,现在这种方式叫“全纳教育”,就是不论家庭、背景、贫富,都可以在信孚受教育。越包容的东西,存活得越长久。
《品牌世界》:你是不是很享受这个包容接纳的过程?
信:当然享受了。别人是在追求财富,我是享受人生,我们已经超越了那种原始积累的阶段。积累当然是必要的,但永远停留在积累也没意义。那种享受的感觉怎么描述呢?李白在应召回朝的路上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不是轻舟已经到哪里的问题,而是行程过程的享受。那就是……
《品牌世界》:那就一个字:“爽!’
信:对,就是爽! (笑)
信力建简介
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总裁。
广州人,1982年毕业手中山大学中文系,1989年创办信孚学校,致力子办学。2004年,信孚教育集团共拥有幼儿园11所,中小学6所,老人院2所,儿童福利园1所,学生上万名,教职员工近千名。信孚教育集团以教育为专业,同时开展教育投融资、咨询、管理、服务、培训、资源整合等业务。
旁观
渡江,渡人
信力建将信孚教育集团的办公地点安置在一个安静的生活小区内,在这里,他像一个隐者,独自享受着这个喧嚣城市中少有的鸟语花香。但又与隐者的无欲无求有很大区别,信力建胸怀天下、志在中华,并且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平静有序地实现着自己的教育抱负。
在信力建身上看不到丝毫繁忙、紧张的影子。他总是安静祥和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阅读,或者悠闲地站在窗前凝望思索。信力建的办公桌上永远没有堆积如山的文件,却总堆着齐人高的书。与信力建两个小时的交流中,没有电话干扰,没有文件需要签字,他像一个游离于公司之外的人一样,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很难将信力建与商人联系起来,比起经商之道,信力建口中更多流露的是对儒、道、庄、老、佛,古今中外、诸子百家精髓的深刻理解。他将这些智慧融入企业管理,一切都变得游刃有余。
“享受”这个词用在信力建身上很恰当,没有人能像他这样从容享受着生活,因为他包容生活,拥抱生活,理解生活。和尚只要不带小蜜,无论是他开奥迪还是用手提,都可以理解,因为时代在变;另类的流行,超女的兴起,都可以接受,只要不放弃传统……这种包窖、博大和智慧,体现在一个商人身上,不能不说是从商的一种境界。
信力建年届五旬,却常自称生于六十年代末,内心的平静使其在商海沉浮中波澜不惊。但这不等于他已马放南山.抨击时事,谈经论道,结交贤士,广种桃李,仍是信力建的心头之好。他甚至不讳言自己的种种炒作之举。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驾一叶叫信孚的小舟渡江,渡人,不达彼岸不松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