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2002年以来香港警匪片的里程碑之作,《无间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地位。影片在剧情、导演技巧、演员表演等方面都彰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地狱;《无间道》;身份
黑帮片或警匪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主流,“在香港,往往以动作取胜,香港电影的动作场面火暴、刺激,这给香港电影带来了有目共睹的国际声誉”[1]。但近几年来佳作匮乏,很难推陈出新。因此,观众对这类电影反应平平,使得警匪片陷入低迷。
2002年《无间道》的横空出世打破警匪片的尴尬局面,书写了香港警匪片的神话,和当年张艺谋的《英雄》相抗衡。它以香港四位金像奖影帝得主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和曾志伟为主演,又让三位天后级人物郑秀文、陈慧琳、萧亚轩甘当配角,再加上当红“小生”余文乐和陈冠希的强势加盟,庞大的演员阵容足以征服观众。正如所料,《无间道》在当年电影票房上打败了实力同样强劲的《英雄》,成为香港年度票房冠军。
由刘伟强导演的、麦兆辉和庄文强编剧的此系列电影目前为止有三部:《无间道》《无间道2》《无间道3》,主要讲述两个身份本不属于自己的人——警察和匪徒——的身份的长期错位,以及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又不得不继续生存在这个“道”上的故事。
一、精彩的剧情
一部好的电影与其精彩的剧情是密不可分的。精彩的剧情、扣人心弦的叙述方式和合理的布局能牢牢地抓住观众的心,成为电影市场的卖点。《无间道》在编剧方面的强大功力表现在对传统警匪片——好莱坞式的“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大量的枪战和火拼的流血打斗场面、再加上“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俗套——的一次突破,使我们除了在感官上受到刺激之外,还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无间道》的编剧是麦兆辉和庄文强,首先在片名处理上明显区别于以往的警匪片,以《涅槃经》第19卷的“八大地狱之最,成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来命名。而《无间道》的整个剧情也是围绕两个主人公在“无间道”里的复杂生活展开。《无间道》第一部大概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91年,18岁的刘建明(刘德华饰)是香港三合会会员,他听从老大韩琛(曾志伟饰)的安排潜入警校并成为警察,实则为黑社会的线人;与此同时,在警校做学员的陈永仁(梁朝伟饰)也受重案组组长黄志诚(黄秋生饰)的指示表面上被警校开除,实则暗中潜入韩琛部下,做警方的卧底。刘建明自警校毕业后一直表现优秀,步步高升成为情报科A组组长,并与女小说家(郑秀文饰)准备结婚,事业爱情都很美满;被警校开除的陈永仁则与一般的古惑仔一样整天打打杀杀,慢慢成为韩琛的心腹部下之一,一直与黄志诚警官保持联系,但由于韩琛的案件始终没破,他只能一直呆在黑社会,不能恢复警察身份,心理健康受到一定影响。故事真正展开于2002年的一个晚上,警察根据陈永仁卧底情报获悉韩琛将于某晚跟泰国佬进行毒品交易,但作为警方行动的一员——陈建明将警方围捕的消息泄露给韩琛,使其逃脱。事后,双方都发觉自己身边有卧底,接着进行了一场捉“内鬼”的行动。最后当双方都知道谁是“内鬼”的时候,刘建明利用自己在警局的优势,先一步将陈永仁的警员档案删除,使其永远无法恢复警察身份。而陈永仁也死在另一个韩琛的卧底枪下。刘建明担心自己的暗线身份暴露,在早前就联合陈永仁设下套局将韩琛杀死,并枪杀了同为韩琛卧底的警员,至此无人知道他的卧底身份。
本片的人物布局富有逻辑性,多个人物关系交叉体现。整个故事叙述精炼而不乏条理。片头《涅槃经》第19卷的“八大地狱之最,成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和片尾的“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不仅前后呼应,而且再次点明主题,让人回味沉思。《无间道》与以往警匪片的不同之处还体现在对于细节的展示上。黄警官给陈永仁情报设备的时候,在牛皮带里放了一块手表。陈永仁看着黄警官,顿了一下,不屑地说:“我从来不戴表。”但在后面的剧情里,陈永仁在李医生的办公室接受心理辅导,等到醒来的时候问医生几点时抬起手腕看表,这时镜头一个特写——陈永仁手腕上戴的正是黄警官送他的表。从这个小小的细节就表现出,他和黄警官这种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已经深深扎根在他内心深处。而刘建明的内心情感也从各个细节表现出来。刘建明的未婚妻是一位小说家,她在不知他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将其小说中的人物影射刘建明。在写小说结局的时候,她说:“这个故事的主角挺惨的,那就写好点吧。”这时的刘建明沉默了一会说:“这就留给你们这些文人写吧。”短短的几句对白,表明了刘建明想做好人的愿望。影片的结局是刘建明赢了:除了未婚妻,没有人知道他才是韩琛真正的暗线;陈永仁死了、黄警官死了、韩琛死了、另一个卧底也死了。所有背负着这个秘密的人都死了,只有他还活着,受着过去另一种身份的重压,看似轻松其实就是活在“无间道”中;而陈永仁死了,对他而言死就是一种解脱,不必再活在“无间道”里。人生的道路由不得自己选择,这种小人物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挣扎,恰恰能引起我们更多的感触和共鸣。
二、导演和表演
刘伟强在拍《无间道》之前,最让我们熟知的可能就是他的《古惑仔》系列。《无间道》的成功,与导演对这类题材电影的纯熟掌握密不可分。《古惑仔》和《无间道》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叙事结构上以及叙述手法上都有诸多的共同点:都以小人物为出发点,在以小见大里揭示人生。只不过《无间道》比《古惑仔》显得更有深度,故事的矛盾和冲突所揭示的寓意也更深刻。
对观众来说,买票到电影院看电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演员。演员的表演是对影片最直接的阐释,而其表演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电影的票房和观众反应。《无间道》中四大影帝的表演可以用丝丝入扣来概括:对白精炼之余,眼神和动作极其到位和传神,不自觉中已给影片增色添彩。在《无间道》中饰演陈永仁的梁朝伟,演技是大家公认的,眼神的交流是他最大的特色。在王家卫《花样年华》(2000)里,具有淡淡的小资情调的他与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朦胧的暧昧关系,一个眼神就可以表达。而刘德华的演技也是随着演艺生涯的发展逐步纯熟。在《无间道》里的精彩演绎便是水到渠成、自然精到。尤其是那场刘建明与陈永仁在顶楼天台的对手戏,无论是对白语言还是动作眼神、表演,都精练传神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当然,片中配角的努力和精彩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因为有他们的精彩演出,才能有这部优秀的影片。
三、其他方面
《无间道》是香港电影的里程碑之作,不仅体现在它的编剧、导演和表演上,还表现在精准的剪辑、巧妙的音乐音响以及音效等方面。在剪辑方面,年少的陈永仁(余文乐饰)到中年的转变就通过一个照相转身的镜头巧妙地过渡,将时间和空间压缩,使整部影片精炼中不乏细节的强调,详略得当。在音乐音响方面,不同人物的出场和不同人物的对手戏都用相应的背景音乐烘托,例如刘建明与未婚妻的恩爱场面就运用舒缓和轻柔的音乐,借以表达两人即将结婚的甜蜜。而在表现人物冲突的时候,音乐急促有力。电影的主题曲《无间道》也是紧扣主题,就像歌词里说的“谁能改变人生的长度 ,谁知道永恒有多么恐怖,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流浪在灯火阑珊处,去不到终点,回到原点,享受那走不完的路”。在人物对白的设置上也是脍炙人口,如刘建明与陈永仁在天台的对话:(刘)“给我一个机会。”(陈)“怎么给你机会?”(刘)“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陈)“好啊,去跟法官说,看他让不让你做好人。”(刘)“那就是让我去死。”(陈)“对不起,我是警察。”(刘)“谁知道?”
《無间道》展现了小人物在“无间道”里的挣扎:死者已矣,生者犹存——有多少人了解生比死要承受更多的煎熬,又有多少人能走出命运的轮盘。
注释:
[1] 王海洲:《〈无间道〉与香港警察电影的轨迹》,《电影艺术》2003年第4期。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关键词:地狱;《无间道》;身份
黑帮片或警匪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主流,“在香港,往往以动作取胜,香港电影的动作场面火暴、刺激,这给香港电影带来了有目共睹的国际声誉”[1]。但近几年来佳作匮乏,很难推陈出新。因此,观众对这类电影反应平平,使得警匪片陷入低迷。
2002年《无间道》的横空出世打破警匪片的尴尬局面,书写了香港警匪片的神话,和当年张艺谋的《英雄》相抗衡。它以香港四位金像奖影帝得主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和曾志伟为主演,又让三位天后级人物郑秀文、陈慧琳、萧亚轩甘当配角,再加上当红“小生”余文乐和陈冠希的强势加盟,庞大的演员阵容足以征服观众。正如所料,《无间道》在当年电影票房上打败了实力同样强劲的《英雄》,成为香港年度票房冠军。
由刘伟强导演的、麦兆辉和庄文强编剧的此系列电影目前为止有三部:《无间道》《无间道2》《无间道3》,主要讲述两个身份本不属于自己的人——警察和匪徒——的身份的长期错位,以及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又不得不继续生存在这个“道”上的故事。
一、精彩的剧情
一部好的电影与其精彩的剧情是密不可分的。精彩的剧情、扣人心弦的叙述方式和合理的布局能牢牢地抓住观众的心,成为电影市场的卖点。《无间道》在编剧方面的强大功力表现在对传统警匪片——好莱坞式的“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大量的枪战和火拼的流血打斗场面、再加上“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俗套——的一次突破,使我们除了在感官上受到刺激之外,还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无间道》的编剧是麦兆辉和庄文强,首先在片名处理上明显区别于以往的警匪片,以《涅槃经》第19卷的“八大地狱之最,成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来命名。而《无间道》的整个剧情也是围绕两个主人公在“无间道”里的复杂生活展开。《无间道》第一部大概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91年,18岁的刘建明(刘德华饰)是香港三合会会员,他听从老大韩琛(曾志伟饰)的安排潜入警校并成为警察,实则为黑社会的线人;与此同时,在警校做学员的陈永仁(梁朝伟饰)也受重案组组长黄志诚(黄秋生饰)的指示表面上被警校开除,实则暗中潜入韩琛部下,做警方的卧底。刘建明自警校毕业后一直表现优秀,步步高升成为情报科A组组长,并与女小说家(郑秀文饰)准备结婚,事业爱情都很美满;被警校开除的陈永仁则与一般的古惑仔一样整天打打杀杀,慢慢成为韩琛的心腹部下之一,一直与黄志诚警官保持联系,但由于韩琛的案件始终没破,他只能一直呆在黑社会,不能恢复警察身份,心理健康受到一定影响。故事真正展开于2002年的一个晚上,警察根据陈永仁卧底情报获悉韩琛将于某晚跟泰国佬进行毒品交易,但作为警方行动的一员——陈建明将警方围捕的消息泄露给韩琛,使其逃脱。事后,双方都发觉自己身边有卧底,接着进行了一场捉“内鬼”的行动。最后当双方都知道谁是“内鬼”的时候,刘建明利用自己在警局的优势,先一步将陈永仁的警员档案删除,使其永远无法恢复警察身份。而陈永仁也死在另一个韩琛的卧底枪下。刘建明担心自己的暗线身份暴露,在早前就联合陈永仁设下套局将韩琛杀死,并枪杀了同为韩琛卧底的警员,至此无人知道他的卧底身份。
本片的人物布局富有逻辑性,多个人物关系交叉体现。整个故事叙述精炼而不乏条理。片头《涅槃经》第19卷的“八大地狱之最,成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和片尾的“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不仅前后呼应,而且再次点明主题,让人回味沉思。《无间道》与以往警匪片的不同之处还体现在对于细节的展示上。黄警官给陈永仁情报设备的时候,在牛皮带里放了一块手表。陈永仁看着黄警官,顿了一下,不屑地说:“我从来不戴表。”但在后面的剧情里,陈永仁在李医生的办公室接受心理辅导,等到醒来的时候问医生几点时抬起手腕看表,这时镜头一个特写——陈永仁手腕上戴的正是黄警官送他的表。从这个小小的细节就表现出,他和黄警官这种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已经深深扎根在他内心深处。而刘建明的内心情感也从各个细节表现出来。刘建明的未婚妻是一位小说家,她在不知他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将其小说中的人物影射刘建明。在写小说结局的时候,她说:“这个故事的主角挺惨的,那就写好点吧。”这时的刘建明沉默了一会说:“这就留给你们这些文人写吧。”短短的几句对白,表明了刘建明想做好人的愿望。影片的结局是刘建明赢了:除了未婚妻,没有人知道他才是韩琛真正的暗线;陈永仁死了、黄警官死了、韩琛死了、另一个卧底也死了。所有背负着这个秘密的人都死了,只有他还活着,受着过去另一种身份的重压,看似轻松其实就是活在“无间道”中;而陈永仁死了,对他而言死就是一种解脱,不必再活在“无间道”里。人生的道路由不得自己选择,这种小人物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挣扎,恰恰能引起我们更多的感触和共鸣。
二、导演和表演
刘伟强在拍《无间道》之前,最让我们熟知的可能就是他的《古惑仔》系列。《无间道》的成功,与导演对这类题材电影的纯熟掌握密不可分。《古惑仔》和《无间道》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叙事结构上以及叙述手法上都有诸多的共同点:都以小人物为出发点,在以小见大里揭示人生。只不过《无间道》比《古惑仔》显得更有深度,故事的矛盾和冲突所揭示的寓意也更深刻。
对观众来说,买票到电影院看电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演员。演员的表演是对影片最直接的阐释,而其表演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电影的票房和观众反应。《无间道》中四大影帝的表演可以用丝丝入扣来概括:对白精炼之余,眼神和动作极其到位和传神,不自觉中已给影片增色添彩。在《无间道》中饰演陈永仁的梁朝伟,演技是大家公认的,眼神的交流是他最大的特色。在王家卫《花样年华》(2000)里,具有淡淡的小资情调的他与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朦胧的暧昧关系,一个眼神就可以表达。而刘德华的演技也是随着演艺生涯的发展逐步纯熟。在《无间道》里的精彩演绎便是水到渠成、自然精到。尤其是那场刘建明与陈永仁在顶楼天台的对手戏,无论是对白语言还是动作眼神、表演,都精练传神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当然,片中配角的努力和精彩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因为有他们的精彩演出,才能有这部优秀的影片。
三、其他方面
《无间道》是香港电影的里程碑之作,不仅体现在它的编剧、导演和表演上,还表现在精准的剪辑、巧妙的音乐音响以及音效等方面。在剪辑方面,年少的陈永仁(余文乐饰)到中年的转变就通过一个照相转身的镜头巧妙地过渡,将时间和空间压缩,使整部影片精炼中不乏细节的强调,详略得当。在音乐音响方面,不同人物的出场和不同人物的对手戏都用相应的背景音乐烘托,例如刘建明与未婚妻的恩爱场面就运用舒缓和轻柔的音乐,借以表达两人即将结婚的甜蜜。而在表现人物冲突的时候,音乐急促有力。电影的主题曲《无间道》也是紧扣主题,就像歌词里说的“谁能改变人生的长度 ,谁知道永恒有多么恐怖,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流浪在灯火阑珊处,去不到终点,回到原点,享受那走不完的路”。在人物对白的设置上也是脍炙人口,如刘建明与陈永仁在天台的对话:(刘)“给我一个机会。”(陈)“怎么给你机会?”(刘)“我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陈)“好啊,去跟法官说,看他让不让你做好人。”(刘)“那就是让我去死。”(陈)“对不起,我是警察。”(刘)“谁知道?”
《無间道》展现了小人物在“无间道”里的挣扎:死者已矣,生者犹存——有多少人了解生比死要承受更多的煎熬,又有多少人能走出命运的轮盘。
注释:
[1] 王海洲:《〈无间道〉与香港警察电影的轨迹》,《电影艺术》2003年第4期。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