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经验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紧扣新课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去探索数学,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巧用“错误”;趣味练习
长期以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而言,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知识既枯燥无味又毫无用处,学生的兴趣被逐渐消磨掉。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学经验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通过“分数的意义”这一节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法带给学生的无穷益处。
一、合作探究,体验数学
对知识的接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另一种是通过积极的探索过程,最终获得结论。前者只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而后者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能训练他们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位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生成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一名探索者、发现者的乐趣。这种探索性的学习,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使学生学会了学习。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准备大量的实践材料(9根小棒、8个围棋子、三条凳子卡片、12只企鹅卡片、10辆汽车卡片、4个苹果卡片),让他们去动手操作,去体验,进行合作交流与思考,这样学生在操作中亲身体验并逐步建立概念。另外,再把一个需要突破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分数?”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的活力与趣味,这样的知识学生记得深,记得牢,又避免了概念教学中教师抽象而又乏味的说教。
二、应用数学,体验价值
数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显示其实用价值;学生只有回归生活,应用数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句话不应成为口号,而应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每一节课中。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很多数学规律、方法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学生认识了单位“1”之后,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寻找单位“1”,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又使数学和生活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接触。“寻找身边的分数”让学生举出身边所见所闻中分数的例子。在巩固“分数的意义”时,笔者设计了“资料库”这一练习,课件出示:
1.伊拉克石油资源占世界石油总量的1/11。
2.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耕地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10。
3.荒漠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4。
让学生说出各分数的意义,以及看完这些资料的感想,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数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通过把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学会以数学的思维去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三、巧用“错误”,突破难点
将静态的教学设计运用到动态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事先无法预料的状况。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偏差,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千方百计地避免或减少错误,往往事与愿违。只有正视错误,并顺着错误的“合理成分”将学生的思维点燃、激活,才是助其迈向成功的关键,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例如,在“将10部车平均分成5份,每份用几分之几表示”时,有的学生用分数2/5来表示。针对这样的错误,笔者首先肯定他“把10辆车平均分成5份,分母用5来表示”是正确的,然后提出质疑:“以前学过取多少份,分子就是几,那么,这里取了几份?分子应该是几?”让学生充分讨论,最后悟出:应该用1/5来表示。接着引导学生明确:“分子是几,应该看从整体中取出几份,与每份中的数量无关。”最后,对于勇于表达自己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这样通过质疑、讨论,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但帮助出现类似错误的学生扫清认知上的障碍,又借此突破了本节的一个难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错误并不可怕,更不可耻,错误是一种学习的机会。教师应让学生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以错误为起点,加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从而敢出错、勇改错。
四、趣味练习,理解深化
练习的设计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如果按照传统的练习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从易到难、按部就班地为了练习而练习,虽然可以巩固知识,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却会逐渐消减。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绘现实世界的简单现象”是新课标的一项教学目标。以这一目标为指导思想,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的重、难点,设计了以下练习:
1.完成“不可能的任务”。让学生在5秒之内写出10个不同的分数,并根据自己所写的分数的个数说一说“我完成任务的几分之几?”学生既写又说,不但复习了分数的写法,而且巩固了分数的意义。学生的情绪时而无比紧张,时而兴奋异常,课堂氛围不再沉闷。
2.猜一猜。让学生猜糖果的个数,猜对的学生可以得到糖果作为奖励。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真好,这两个糖果送给你们。这两个糖果占袋中糖果总数的五分之一,你知道袋中有几个糖果吗?剩下几个?你能拿出其中的四分之一吗?剩下的占原有的几分之几,原有的是现在的几倍?”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个游戏不但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还渗透了以后将要学习的三种分数应用题的知识。
3.“站立游戏”。让得到苹果的同学起立,告诉大家自己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说说自己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说说自己占全班或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对这些勇敢自信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但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还提高了数学能力、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紧扣新课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去发现、去探索数学,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巧用“错误”;趣味练习
长期以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而言,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知识既枯燥无味又毫无用处,学生的兴趣被逐渐消磨掉。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学经验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通过“分数的意义”这一节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法带给学生的无穷益处。
一、合作探究,体验数学
对知识的接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另一种是通过积极的探索过程,最终获得结论。前者只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而后者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能训练他们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位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生成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一名探索者、发现者的乐趣。这种探索性的学习,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使学生学会了学习。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准备大量的实践材料(9根小棒、8个围棋子、三条凳子卡片、12只企鹅卡片、10辆汽车卡片、4个苹果卡片),让他们去动手操作,去体验,进行合作交流与思考,这样学生在操作中亲身体验并逐步建立概念。另外,再把一个需要突破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分数?”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的活力与趣味,这样的知识学生记得深,记得牢,又避免了概念教学中教师抽象而又乏味的说教。
二、应用数学,体验价值
数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显示其实用价值;学生只有回归生活,应用数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句话不应成为口号,而应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每一节课中。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很多数学规律、方法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学生认识了单位“1”之后,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寻找单位“1”,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又使数学和生活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接触。“寻找身边的分数”让学生举出身边所见所闻中分数的例子。在巩固“分数的意义”时,笔者设计了“资料库”这一练习,课件出示:
1.伊拉克石油资源占世界石油总量的1/11。
2.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耕地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10。
3.荒漠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4。
让学生说出各分数的意义,以及看完这些资料的感想,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数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通过把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学会以数学的思维去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三、巧用“错误”,突破难点
将静态的教学设计运用到动态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事先无法预料的状况。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偏差,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千方百计地避免或减少错误,往往事与愿违。只有正视错误,并顺着错误的“合理成分”将学生的思维点燃、激活,才是助其迈向成功的关键,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例如,在“将10部车平均分成5份,每份用几分之几表示”时,有的学生用分数2/5来表示。针对这样的错误,笔者首先肯定他“把10辆车平均分成5份,分母用5来表示”是正确的,然后提出质疑:“以前学过取多少份,分子就是几,那么,这里取了几份?分子应该是几?”让学生充分讨论,最后悟出:应该用1/5来表示。接着引导学生明确:“分子是几,应该看从整体中取出几份,与每份中的数量无关。”最后,对于勇于表达自己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这样通过质疑、讨论,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但帮助出现类似错误的学生扫清认知上的障碍,又借此突破了本节的一个难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错误并不可怕,更不可耻,错误是一种学习的机会。教师应让学生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以错误为起点,加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从而敢出错、勇改错。
四、趣味练习,理解深化
练习的设计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如果按照传统的练习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从易到难、按部就班地为了练习而练习,虽然可以巩固知识,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却会逐渐消减。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绘现实世界的简单现象”是新课标的一项教学目标。以这一目标为指导思想,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的重、难点,设计了以下练习:
1.完成“不可能的任务”。让学生在5秒之内写出10个不同的分数,并根据自己所写的分数的个数说一说“我完成任务的几分之几?”学生既写又说,不但复习了分数的写法,而且巩固了分数的意义。学生的情绪时而无比紧张,时而兴奋异常,课堂氛围不再沉闷。
2.猜一猜。让学生猜糖果的个数,猜对的学生可以得到糖果作为奖励。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真好,这两个糖果送给你们。这两个糖果占袋中糖果总数的五分之一,你知道袋中有几个糖果吗?剩下几个?你能拿出其中的四分之一吗?剩下的占原有的几分之几,原有的是现在的几倍?”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个游戏不但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还渗透了以后将要学习的三种分数应用题的知识。
3.“站立游戏”。让得到苹果的同学起立,告诉大家自己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说说自己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说说自己占全班或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对这些勇敢自信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但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还提高了数学能力、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紧扣新课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去发现、去探索数学,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