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改革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的思考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l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向纵深推进,但总体效果还不是很理想,除了传统思想影响外,很多教师对课改的本质认识还不够,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如何利用教材,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都是困扰教师的难题。我对课改有一些肤浅的认识,总结为四点体会:
  一、敢于创新、勇于研究,注重研究,善于研究,教师才能成为课改的主人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课程怎样实施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去探索,去寻找。然而,这种探索与寻找应当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实现的,没有经过研究的探索与寻找将是盲目的。很多教师能够随时捕捉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科研意识、问题意识。
  新课程中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我们不能被动的等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的把这些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不仅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更重要还要研究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例如,在新课程实施以前我们进行了“新课程标准与旧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和“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了解新教材改革了什么以及改革的意图,明确改革的方向,避免趋于惯性走向老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来实现我们的改革目的,我们又深入地进行“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改革研究”、“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改革研究”、“新课程下教学评价的研究”等等。
  二、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才是根本的转变
  在教师行为变化中,教育理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是支配一切课程和课堂行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行为上必须要有转变。
  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对自己的超越。
  2、教师的教不再只是停留于传授知识,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我们应认识到,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不明示),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思维和方法,同时也包括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象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3、教学过程和教师职业关注应发生变化: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尊严。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当中去发现、去探索,并学会学习,在参与当中去感受,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变化。应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帮助者。
  4、新课程中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支配作用已经减弱,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新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一个在说一个在听,而是互相倾听和演说。教师和学生之间将彼此尊重观点和阅历,实现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锐意改革、乐于创新才能科学地驾驭教材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也是志趣、爱好、性格、才能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而不是工厂被加工的零件,这就决定了教育工作必然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新课程为教师创造性地解决个性与共性、同一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广阔的空间。那么,我们的教师在这广阔的空间里、在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中,将如何把握、驾驭新教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其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造。为此我们广大教师应做到:善于反思、敢于批判、勇于质疑、正确对待权威。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遵循教育客观规律,符合教育客观实际,把探索创新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四、不断反思、升华经验才能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许多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干劲足、锐意改革、勇于进取,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发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现,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病,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在每一节课结束后,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课后改进等。
  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进行长期积累,有利于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结查找失败的原因,寻求对策,避免重犯,日臻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记录学生反馈信息情况,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会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实现教学相长。
  二是在理论学习中的自我反思。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往往能让我们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登堂入室和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
  三是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教师间的听课,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参加教学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且能够站在名人,名师的肩膀上高瞻远瞩。还要研究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听课要谦虚,以学习态度去聆听,学习其优点,克服其缺点或不足,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例如:有的学校以教案为突破口,在改革教法上下功夫,让新思想、新观念尽快进入课堂。因为“教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应作为教师教学思维轨迹的介入,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如果能够记录下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原计划的变更,遇到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自己通过施教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并由此总结、积累、升华经验,形成教育理论,那么这个教案是最有价值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已不再规定教案统一写多少页,统一内容,统一格式,不要求一刀切,要求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要求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生在总结经验,形成教学理论。
  反思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一个人沉于反思,善于反思,就像我迎着朝阳走路,思着,想着,就有了视野,有了博大,有了澎湃有了顿悟,有了品格。反思实在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希望与会的教师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踏实工作,认真思考,悉心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自觉养成用教学反思积淀自己的教学经验,尽快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总之,在课改的实施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实验器材不足、资金不到位、农村学生课余时间大多做农活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的改进、不断地总结经验,使课改工作不断的深入,不断的完善,最终实现课改意图和目的。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材中徐志摩诗歌涉及数篇,研习其诗歌风格对于提高教师诗歌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为此就其诗歌风格谈谈自己的观点与同仁分享。  卞之琳在《徐志摩诗选?序》中说:“做人第一,做诗第二,诗成以后,却只能就诗论诗,不应以人论诗,诗以人传,历来也有这种情况。但是作为文学现象,作为艺术作品,诗本身就是一种独立存在。” 徐志摩是个复杂的诗人,其驳杂的思想感情在他的诗中都有所表现。徐志摩曾用现实手法写过一部分有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为追赶所谓的课改热潮,盲目地使用课件上课,结果并未如想象中那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因此,笔者提出,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一要看教学内容是否适宜使用多媒体课件,大可不必将所有适于传统教育媒体的常规课都改换门庭,以免让学生久而久之养成轻视文本的不良习惯;二看课件设计是否为学生预留了足够的联想和想象空间,不能以课件害文本,以免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影响其思维能力
期刊
最近在一篇介绍国外语言学科教材的文章中了解到:国外语文教材和其它学科一样重在实践。反观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则偏重于理解,如果我们把理解贯穿于实践之中,既重理解又让学生充分活动,就会形成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体验式”教学法。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体验的: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学生通过体验、实践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思维,理解课文、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体验式教学法,就是把理解
期刊
近年来,我镇社区教育分院从实际出发, 着眼社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努力探索一条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现将我们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几点认识和做法向领导作一汇报。  一 、提高认识,搞好调研,是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基础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提出了要把建立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教育发展的目标,构建学习型社会,把丰富的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作了明确的定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常常背弃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与时代对学校教学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切实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透过文字,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科林伍德指出:“真正艺术的
期刊
摘要: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受社会和职场欢迎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大力进行计算机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 创新    一、以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为主导  需求产生供给,需求决定供给,市场需求决定产品的生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主导教师的“教”: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
期刊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综合联系,灵活运用,才能使思路畅通,举一反三。在头脑中要通过知识联系,建立思维线索,使掌握的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能融会贯通,引伸迁移,能从多方面思考,超越空间与时间的跨度寻觅显现问题中潜隐的关系。加强知识联系,用联系的方法来学习,来掌握地
期刊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  在数学课堂上应尽量保持和谐欢快的气氛,给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带来兴趣
期刊
《中考考试说明》指出,书面表达要切中题意。怎样才能切中题意?就是要认真审题,看到考题后,先不要急于动笔,要仔细看清题目要求的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思出一个框架或画面,确定短文的中心思想,不要匆匆下笔,看懂题意,根据图画、图表、提纲或短文提供的资料和信息来审题。审题要审格式、体裁、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主体时态、活动时间、地点等。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  1、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每篇作文都会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知识和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教育 电子电工 技术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