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热别忘“三看”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bula_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为追赶所谓的课改热潮,盲目地使用课件上课,结果并未如想象中那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因此,笔者提出,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一要看教学内容是否适宜使用多媒体课件,大可不必将所有适于传统教育媒体的常规课都改换门庭,以免让学生久而久之养成轻视文本的不良习惯;二看课件设计是否为学生预留了足够的联想和想象空间,不能以课件害文本,以免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影响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三看课件的声色光影等感官刺激量是否适度,声色光影的运用要集中在教学重点与难点上,避免因运用不当,分散学生注意力,甚而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思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 多媒体课件热 三看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教学越来越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这一新技术在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增加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等方面,无疑有其独特的作用、独到的效果,因此获得了大家的青睐。近年来,我校也加大了这一先进教学技术的推广,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激励甚至硬性措施,多媒体技术开始在我校课堂上遍地开花,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却发现这种火红的状况之中,似乎隐藏着一些不妥。为追赶所谓的课改热潮,大家一窝蜂地上,拚命地下载课件制作课件使用课件,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教学的现代化,特别是公开课、优质课竞赛,几乎成了课件大比拼;至于平常上课,很多老师已经是手不沾粉笔,眼只瞧电脑屏幕了,跟百家讲坛那些学者一样风度翩翩。笔者在听课时发现,大部分的课其实并未如想象中那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课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有些课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效果反比常规课更差。因此,不揣冒昧,在农村刚刚兴起的多媒体课件热中谈点看法,以供同仁们参考。
  笔者认为,我们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千万别忘了“三看”。
  一看教学内容是否适宜使用多媒体课件
  有些教师为标榜自己是课改先锋,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动不动就用多媒体。一堂课从头到尾,教师不写一个粉笔字,手按鼠标,目注屏幕,谨慎地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及答案,刻意引导学生朝课件指示的思路走下去;而学生只能仰着脖子看画面,竖着耳朵听讲解。师生的互动交流变成了“人机”交流,学生对文本的情境激发和多样化理解被套死在课件的演示模板中。这等于抹杀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完全背离了课改方向。其实,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使用。需要使用课件的,图文的设计要更多地定位于创设情境、启发思维或加深对教学重点的印象,不应用课件演示来代替课堂互动,当课堂进入问题讨论与合作探究阶段时,就可暂时撇开或不再使用课件。而有些课文,如《雨说》、《星星变奏曲》等现代诗歌,就不太适宜过多使用课件,它需要引导学生专注于文本,调动已身生活体验,感知词句间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情感。又如《谈读书》等说理性文章、《出师表》等古文也更应立足文本,着眼于文章观点、思路及词句的研读。我们大可不必将所有适于传统教育媒体的常规课都改换成“美式装备”,这样,既为教师节约了设计制作课件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又不至于让学生久而久之养成了抛开文本谈语文学习的不良习惯。
  二看课件设计是否为学生预留了足够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语文学习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像。可见,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因此,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图像图形,更多的应是作为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触发媒介,而不是去代替阅读主体即学生的想象。这正如看电视剧无法等同于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体的体验千差万别,岂能用教师设定的样板去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格式化。有一位老师上公开课,讲述朱自清先生的《春》,使用的课件从音乐到画面都很美,老师用明亮艳丽的色彩、生机蓬勃的画面,一幅接一幅地向学生诠释春天的美。课后有听课者问学生《春》美在哪里,结果,好几个学生回答的全是课件图片中的画面,而非朱自清先生原文所描绘的图景了。这就是以课件害文本了。对课文中学生不太熟悉的图景,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像,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但切记过犹不及,必须为学生预留下足够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否则,只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影响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看课件的声色光影等感官刺激量是否适度
  多媒体课件通过声色光影的变化,增加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容易激发学习兴奋点,也容易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形象。但如果运用不当,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甚至让学生无法集中精力思考。不少教师喜欢把课件搞得花花绿绿,或者随意设置一些动画、画面切换声等,自以为可吸引学生注意,其实往往恰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反被引向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枝节。某一教师执教《沁园春?雪》,课堂一开始,便播放剪辑的某电视剧同名片尾曲MTV,雄壮嘹亮的歌声,枪林弹雨的战争画面,深深地震撼了每位学生,接着老师又展示了一系列北国雪景的壮丽图片,让学生惊叹不已,再接着又播放名家朗读课文视频,最后才打出生字词灯片,让学生朗读并快速分析上阙中的诗歌意象。整堂课可谓光影交错,令人魂悸魄动。但笔者不禁有些怀疑,学生在这种强烈而持续的感官刺激下,真的还能静下心来体味文本的意象与语言吗。由此可见,声色光影的运用必须要适度,而且一定要集中在教学重点与难点上。
  当前,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都风行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改意识比较强的学校,也在通过文件制度规定教师每期使用课件上课的次数等,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只是把使用课件当成了课改的一种标志,却终有些不妥。因为,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如果不能把握好以上所提的“三看”,以及更多的笔者所未能提及的课件热误区,这只会使中学语文课堂,从过去的“人灌”变成今天的“电灌”,从昨天的“死寂”走向今天的“花哨”,让我们的语文新课改陷入另一种尴尬境地。
其他文献
地理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在地理学科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地理老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的看图、分析图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形象地记忆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的课堂效率。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
期刊
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来欣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欣赏音乐时得到感官上的愉悦,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乐趣。并开阔音乐视野提高文化素质水平。  怎样做才能象谢嘉幸所著书中《走进音乐》中那样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在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中,聆听音乐、体验音乐、创造和表现音乐,体现音乐欣赏教学的价值呢?经过十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
期刊
大纲中规定的必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是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并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环节教学法。不过并不是说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每个环节都要用到。一节课抓住几个环节也就够了。所有环节中每一环节所占时间,哪一环节需强化或减弱,则须因内容、因学生而定,不可强求一律。  一、预习  在有些同学中,有忽视预习的现
期刊
阅读材料是教材编者在课文之外设计编排的一个“板块”。其出发点有两个:一是增加教学内容的弹性,使教材更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二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的内容,激励学生探究新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思想教育。教师对这些阅读材料如果处理运用得当,则能收到异曲同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做好这一点呢?通过在实践中的尝试,我感到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高中地理阅读材料的教学正是高考备考过程中落实综
期刊
摘要:艺术的本质就是表现生命,绘画创作的境界状态与画面中的节奏的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节奏是美术的生命,线是中国画主要的表现语言。它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特有的表现程式,程式即是艺术规律,同时也是节奏的体现。  关键词:线 节奏 疏密 取舍    线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客观世界中没有线,线是人的主观创造,是从客观对象中抽象出来的,用线的造型构成了中国画的特点。这种表现手段受中国画所
期刊
在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步人课堂,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观念和方法正在发生一场大的变革。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小学自然(科学)教学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信息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字、图形、动画、影像,信息交流的对象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多媒体、学生与多媒体,信息的传递范围可以在教室内、学校
期刊
摘要: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类比、推广、探究、质疑,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启发多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因此,在课堂教学题材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还要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引入自己的新观点、新方
期刊
日界线就是日期的分界线。地球上的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为国际日界线,另一条是0时经线,即地方时为0点的那条经线。  一、国际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为国际日界线,这条日界线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是180°经线。它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格林尼治时间”指的是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即0°经线上的地方时。0°经线上的时间国际上规定为“世界时间”。
期刊
我们现在很多中学生学文言文,表面阅读的是文言文,其实脑子里映现的却是现代文,由于经过了这样一个转换机制,也导致了文言文阅读速度大大降低,文言文阅读能力久久得不到提高。这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其实并不全与学生有关,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一篇文言文的基本过程总是这样:一,字字落实,将文中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全部搞定;二,句句疏通,将字词连起来,翻译成准确通顺的现代文句;三,整释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中徐志摩诗歌涉及数篇,研习其诗歌风格对于提高教师诗歌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为此就其诗歌风格谈谈自己的观点与同仁分享。  卞之琳在《徐志摩诗选?序》中说:“做人第一,做诗第二,诗成以后,却只能就诗论诗,不应以人论诗,诗以人传,历来也有这种情况。但是作为文学现象,作为艺术作品,诗本身就是一种独立存在。” 徐志摩是个复杂的诗人,其驳杂的思想感情在他的诗中都有所表现。徐志摩曾用现实手法写过一部分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