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为追赶所谓的课改热潮,盲目地使用课件上课,结果并未如想象中那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因此,笔者提出,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一要看教学内容是否适宜使用多媒体课件,大可不必将所有适于传统教育媒体的常规课都改换门庭,以免让学生久而久之养成轻视文本的不良习惯;二看课件设计是否为学生预留了足够的联想和想象空间,不能以课件害文本,以免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影响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三看课件的声色光影等感官刺激量是否适度,声色光影的运用要集中在教学重点与难点上,避免因运用不当,分散学生注意力,甚而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思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 多媒体课件热 三看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教学越来越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这一新技术在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增加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等方面,无疑有其独特的作用、独到的效果,因此获得了大家的青睐。近年来,我校也加大了这一先进教学技术的推广,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激励甚至硬性措施,多媒体技术开始在我校课堂上遍地开花,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却发现这种火红的状况之中,似乎隐藏着一些不妥。为追赶所谓的课改热潮,大家一窝蜂地上,拚命地下载课件制作课件使用课件,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教学的现代化,特别是公开课、优质课竞赛,几乎成了课件大比拼;至于平常上课,很多老师已经是手不沾粉笔,眼只瞧电脑屏幕了,跟百家讲坛那些学者一样风度翩翩。笔者在听课时发现,大部分的课其实并未如想象中那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课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有些课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效果反比常规课更差。因此,不揣冒昧,在农村刚刚兴起的多媒体课件热中谈点看法,以供同仁们参考。
笔者认为,我们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千万别忘了“三看”。
一看教学内容是否适宜使用多媒体课件
有些教师为标榜自己是课改先锋,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动不动就用多媒体。一堂课从头到尾,教师不写一个粉笔字,手按鼠标,目注屏幕,谨慎地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及答案,刻意引导学生朝课件指示的思路走下去;而学生只能仰着脖子看画面,竖着耳朵听讲解。师生的互动交流变成了“人机”交流,学生对文本的情境激发和多样化理解被套死在课件的演示模板中。这等于抹杀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完全背离了课改方向。其实,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使用。需要使用课件的,图文的设计要更多地定位于创设情境、启发思维或加深对教学重点的印象,不应用课件演示来代替课堂互动,当课堂进入问题讨论与合作探究阶段时,就可暂时撇开或不再使用课件。而有些课文,如《雨说》、《星星变奏曲》等现代诗歌,就不太适宜过多使用课件,它需要引导学生专注于文本,调动已身生活体验,感知词句间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情感。又如《谈读书》等说理性文章、《出师表》等古文也更应立足文本,着眼于文章观点、思路及词句的研读。我们大可不必将所有适于传统教育媒体的常规课都改换成“美式装备”,这样,既为教师节约了设计制作课件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又不至于让学生久而久之养成了抛开文本谈语文学习的不良习惯。
二看课件设计是否为学生预留了足够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语文学习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像。可见,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因此,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图像图形,更多的应是作为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触发媒介,而不是去代替阅读主体即学生的想象。这正如看电视剧无法等同于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体的体验千差万别,岂能用教师设定的样板去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格式化。有一位老师上公开课,讲述朱自清先生的《春》,使用的课件从音乐到画面都很美,老师用明亮艳丽的色彩、生机蓬勃的画面,一幅接一幅地向学生诠释春天的美。课后有听课者问学生《春》美在哪里,结果,好几个学生回答的全是课件图片中的画面,而非朱自清先生原文所描绘的图景了。这就是以课件害文本了。对课文中学生不太熟悉的图景,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像,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但切记过犹不及,必须为学生预留下足够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否则,只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影响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看课件的声色光影等感官刺激量是否适度
多媒体课件通过声色光影的变化,增加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容易激发学习兴奋点,也容易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形象。但如果运用不当,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甚至让学生无法集中精力思考。不少教师喜欢把课件搞得花花绿绿,或者随意设置一些动画、画面切换声等,自以为可吸引学生注意,其实往往恰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反被引向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枝节。某一教师执教《沁园春?雪》,课堂一开始,便播放剪辑的某电视剧同名片尾曲MTV,雄壮嘹亮的歌声,枪林弹雨的战争画面,深深地震撼了每位学生,接着老师又展示了一系列北国雪景的壮丽图片,让学生惊叹不已,再接着又播放名家朗读课文视频,最后才打出生字词灯片,让学生朗读并快速分析上阙中的诗歌意象。整堂课可谓光影交错,令人魂悸魄动。但笔者不禁有些怀疑,学生在这种强烈而持续的感官刺激下,真的还能静下心来体味文本的意象与语言吗。由此可见,声色光影的运用必须要适度,而且一定要集中在教学重点与难点上。
当前,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都风行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改意识比较强的学校,也在通过文件制度规定教师每期使用课件上课的次数等,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只是把使用课件当成了课改的一种标志,却终有些不妥。因为,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如果不能把握好以上所提的“三看”,以及更多的笔者所未能提及的课件热误区,这只会使中学语文课堂,从过去的“人灌”变成今天的“电灌”,从昨天的“死寂”走向今天的“花哨”,让我们的语文新课改陷入另一种尴尬境地。
关键词:中学语文 多媒体课件热 三看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教学越来越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这一新技术在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增加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等方面,无疑有其独特的作用、独到的效果,因此获得了大家的青睐。近年来,我校也加大了这一先进教学技术的推广,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激励甚至硬性措施,多媒体技术开始在我校课堂上遍地开花,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却发现这种火红的状况之中,似乎隐藏着一些不妥。为追赶所谓的课改热潮,大家一窝蜂地上,拚命地下载课件制作课件使用课件,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教学的现代化,特别是公开课、优质课竞赛,几乎成了课件大比拼;至于平常上课,很多老师已经是手不沾粉笔,眼只瞧电脑屏幕了,跟百家讲坛那些学者一样风度翩翩。笔者在听课时发现,大部分的课其实并未如想象中那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课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有些课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效果反比常规课更差。因此,不揣冒昧,在农村刚刚兴起的多媒体课件热中谈点看法,以供同仁们参考。
笔者认为,我们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千万别忘了“三看”。
一看教学内容是否适宜使用多媒体课件
有些教师为标榜自己是课改先锋,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动不动就用多媒体。一堂课从头到尾,教师不写一个粉笔字,手按鼠标,目注屏幕,谨慎地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及答案,刻意引导学生朝课件指示的思路走下去;而学生只能仰着脖子看画面,竖着耳朵听讲解。师生的互动交流变成了“人机”交流,学生对文本的情境激发和多样化理解被套死在课件的演示模板中。这等于抹杀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完全背离了课改方向。其实,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使用。需要使用课件的,图文的设计要更多地定位于创设情境、启发思维或加深对教学重点的印象,不应用课件演示来代替课堂互动,当课堂进入问题讨论与合作探究阶段时,就可暂时撇开或不再使用课件。而有些课文,如《雨说》、《星星变奏曲》等现代诗歌,就不太适宜过多使用课件,它需要引导学生专注于文本,调动已身生活体验,感知词句间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情感。又如《谈读书》等说理性文章、《出师表》等古文也更应立足文本,着眼于文章观点、思路及词句的研读。我们大可不必将所有适于传统教育媒体的常规课都改换成“美式装备”,这样,既为教师节约了设计制作课件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又不至于让学生久而久之养成了抛开文本谈语文学习的不良习惯。
二看课件设计是否为学生预留了足够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语文学习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像。可见,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因此,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图像图形,更多的应是作为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触发媒介,而不是去代替阅读主体即学生的想象。这正如看电视剧无法等同于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体的体验千差万别,岂能用教师设定的样板去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格式化。有一位老师上公开课,讲述朱自清先生的《春》,使用的课件从音乐到画面都很美,老师用明亮艳丽的色彩、生机蓬勃的画面,一幅接一幅地向学生诠释春天的美。课后有听课者问学生《春》美在哪里,结果,好几个学生回答的全是课件图片中的画面,而非朱自清先生原文所描绘的图景了。这就是以课件害文本了。对课文中学生不太熟悉的图景,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像,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但切记过犹不及,必须为学生预留下足够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否则,只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影响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看课件的声色光影等感官刺激量是否适度
多媒体课件通过声色光影的变化,增加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容易激发学习兴奋点,也容易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形象。但如果运用不当,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甚至让学生无法集中精力思考。不少教师喜欢把课件搞得花花绿绿,或者随意设置一些动画、画面切换声等,自以为可吸引学生注意,其实往往恰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反被引向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枝节。某一教师执教《沁园春?雪》,课堂一开始,便播放剪辑的某电视剧同名片尾曲MTV,雄壮嘹亮的歌声,枪林弹雨的战争画面,深深地震撼了每位学生,接着老师又展示了一系列北国雪景的壮丽图片,让学生惊叹不已,再接着又播放名家朗读课文视频,最后才打出生字词灯片,让学生朗读并快速分析上阙中的诗歌意象。整堂课可谓光影交错,令人魂悸魄动。但笔者不禁有些怀疑,学生在这种强烈而持续的感官刺激下,真的还能静下心来体味文本的意象与语言吗。由此可见,声色光影的运用必须要适度,而且一定要集中在教学重点与难点上。
当前,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都风行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改意识比较强的学校,也在通过文件制度规定教师每期使用课件上课的次数等,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只是把使用课件当成了课改的一种标志,却终有些不妥。因为,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如果不能把握好以上所提的“三看”,以及更多的笔者所未能提及的课件热误区,这只会使中学语文课堂,从过去的“人灌”变成今天的“电灌”,从昨天的“死寂”走向今天的“花哨”,让我们的语文新课改陷入另一种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