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题。课堂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知识、能力和品质,提出课堂教学中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管理以及完善考核制度。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1-0145-02
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所说:“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应该是求学问而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能否培养出创新人才,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多种途径,然而,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要阵地。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提出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1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人在各种类型的创造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新颖而独特地解决问题,生发出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本领。根据这一界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知识、能力和品质。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创新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同时知识也是创新的源泉,丰富的知识面能够使大学生扩展思维、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一般是指观察力、思维力、分析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如果仅有知识不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不可能进行任何创新。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个性品质。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强烈的求知欲,自主学习的习惯;敢于标新立异,不拘泥于传统观念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于讲究心理卫生,保持心理状态的高度稳定性,养成坚毅的性格,培养崇高的情操等。
2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2.1 转变教学思想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几千年来,在这样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思想一直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这种教学状态中,学生往往习惯了听教师授业,习惯了机械地记忆各种知识点,在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下。在课堂上只学到了有限的知识,并没有提高学习能力,从而限制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思想方面要做到以下两点:
(1)从传递已有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学习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创新的前提、进步的基础,构成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能力。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营养,从而创造发展新知识。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教会大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围绕着教会大学生如何学习这一教学思想展开课堂教学。要使大学生真正会学,成为独立、高效、自主的学习者,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水平,对自身认知状况和水平有正确的评价,知道如何指导自己学习。
(2)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从教学的中心地位变成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其在学习中的从属和被动地位。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更新教学内容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每门课程都是以一门教材为主。有的教学大纲根据教材制定,教材中有什么内容就讲什么内容,教材中没有的或者艰深难懂的,干脆一带而过,甚至根本就不讲。教材是对本学科比较成熟的知识的总结和概括,一般来说,学科最新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都没有写进教材。只讲教材内容,就难免使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使大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加之教材上的理论知识难以和社会现实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无用的观念,影响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
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是要更新教学内容。在讲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把一些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甚至可以把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寻找最佳答案,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题材。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专业课的时候,要用生动形象的具体例子来深入浅出地阐明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讲明理论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产生作用的,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改革教学方法
在高校,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方法呆板,缺少新意。这种提纲挈领式的讲授,虽然能让学生迅速了解一门学科的概貌和主要原理,但是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仅仅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没有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引导式、问题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矛盾法:提出各种矛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启发他们提出各种解决矛盾的方法;发散集中法:提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激励他们提出种种答案,然后进行比较优选,最终找到最佳答案;定式打破法: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使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反问法:抛开所提供条件的思路导向,进行反向思维,培养在特殊情况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延迟评价法:对学生在探索中不完全、不成熟,甚至错误的回答,不予马上批评评价,给予学生重新探索的机会;创造性过程教学法:在认识一个创造性东西、目标时,不仅要讲内容本身,而且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有所创造、领悟;创造性主体教学法: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造主体进行思维与个性的分析,总结特质,努力学习,以形成自己的创造性、个性特征。将上述方法有效地结合在教学中,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2.4 优化教学手段
为了配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多媒体技术手段,是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途径。如演示型CAI课件,以讲解和演示的方法,创造了一个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课程习题库系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此外,多媒体教学表现形式丰富、趣味性好,还可以适当插入一些相关专业的生产、应用等方面的录像,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
2.5 强化教学管理
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充分发挥独创精神的空间,就必须由教师来创造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环境氛围。通过课堂管理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学生创新想法的提出也会承担一定的失误风险,紧张或不够宽松的课堂环境会造成学生“启而不发”或“沉默不语”的状态。教师必须通过课堂管理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并对学生所犯错误具有高度的包容精神。要让学生敢于大胆去想、大胆去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选择的空间。
课堂教学活动的准备和延伸,需要通过大学生的自学活动来实现。因此,每一堂课结束之后都要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给学生留下完善课堂知识的具体任务,使学生掌握独立获得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6 完善考核制度
课程考核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由于过去的考核多数采用闭卷考试,注重掌握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核,造成学生学习时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概念的记忆,轻视理论的应用;注重死记硬背,轻视演绎推理,这些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
通过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师生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积极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考试形式多样化,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口试、小论文、小设计、模拟和实验等。这些考核形式都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是成绩结构多样化,不以期末考试定终分。注重平时考核,通过提问、讨论、作业、测验等方式考核学生的能力。
三是考题类型多样化,尽量采用能考察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题、分析题,避免考只需死记硬背的概念题。
四是评分标准要创新,对与标准答案不同的有创造性的答案,同样要给分。甚至在一些开放性考题的答案中,对与众不同的、体现创造性思想的正确答案可给一定的附加分。
通过制定科学的课程考核指标,形成鼓励创新的考核制度,发挥其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8):76-77.
[2]刘建华.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0(9):49-51.
[3]李逢彦.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求实,2001(11):294-295.
[4]曾国俊.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九江医学,2003,18(2):110-112.
[5]邱丽萍.着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法研究与改革[J].中国包装工业,2003(9):82-83.
[作者简介]高翠娟(198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创业;梁松鹤(1979—),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血液细胞学。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1-0145-02
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所说:“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应该是求学问而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能否培养出创新人才,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多种途径,然而,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要阵地。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提出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1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人在各种类型的创造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新颖而独特地解决问题,生发出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本领。根据这一界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知识、能力和品质。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创新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同时知识也是创新的源泉,丰富的知识面能够使大学生扩展思维、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一般是指观察力、思维力、分析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如果仅有知识不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不可能进行任何创新。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个性品质。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强烈的求知欲,自主学习的习惯;敢于标新立异,不拘泥于传统观念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于讲究心理卫生,保持心理状态的高度稳定性,养成坚毅的性格,培养崇高的情操等。
2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2.1 转变教学思想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几千年来,在这样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思想一直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这种教学状态中,学生往往习惯了听教师授业,习惯了机械地记忆各种知识点,在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下。在课堂上只学到了有限的知识,并没有提高学习能力,从而限制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思想方面要做到以下两点:
(1)从传递已有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学习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创新的前提、进步的基础,构成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能力。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营养,从而创造发展新知识。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教会大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围绕着教会大学生如何学习这一教学思想展开课堂教学。要使大学生真正会学,成为独立、高效、自主的学习者,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水平,对自身认知状况和水平有正确的评价,知道如何指导自己学习。
(2)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从教学的中心地位变成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其在学习中的从属和被动地位。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更新教学内容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每门课程都是以一门教材为主。有的教学大纲根据教材制定,教材中有什么内容就讲什么内容,教材中没有的或者艰深难懂的,干脆一带而过,甚至根本就不讲。教材是对本学科比较成熟的知识的总结和概括,一般来说,学科最新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都没有写进教材。只讲教材内容,就难免使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使大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加之教材上的理论知识难以和社会现实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无用的观念,影响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
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是要更新教学内容。在讲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把一些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甚至可以把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寻找最佳答案,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题材。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专业课的时候,要用生动形象的具体例子来深入浅出地阐明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讲明理论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产生作用的,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改革教学方法
在高校,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方法呆板,缺少新意。这种提纲挈领式的讲授,虽然能让学生迅速了解一门学科的概貌和主要原理,但是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仅仅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没有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引导式、问题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矛盾法:提出各种矛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启发他们提出各种解决矛盾的方法;发散集中法:提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激励他们提出种种答案,然后进行比较优选,最终找到最佳答案;定式打破法: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使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反问法:抛开所提供条件的思路导向,进行反向思维,培养在特殊情况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延迟评价法:对学生在探索中不完全、不成熟,甚至错误的回答,不予马上批评评价,给予学生重新探索的机会;创造性过程教学法:在认识一个创造性东西、目标时,不仅要讲内容本身,而且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有所创造、领悟;创造性主体教学法: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造主体进行思维与个性的分析,总结特质,努力学习,以形成自己的创造性、个性特征。将上述方法有效地结合在教学中,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2.4 优化教学手段
为了配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多媒体技术手段,是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途径。如演示型CAI课件,以讲解和演示的方法,创造了一个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课程习题库系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此外,多媒体教学表现形式丰富、趣味性好,还可以适当插入一些相关专业的生产、应用等方面的录像,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
2.5 强化教学管理
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充分发挥独创精神的空间,就必须由教师来创造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环境氛围。通过课堂管理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学生创新想法的提出也会承担一定的失误风险,紧张或不够宽松的课堂环境会造成学生“启而不发”或“沉默不语”的状态。教师必须通过课堂管理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并对学生所犯错误具有高度的包容精神。要让学生敢于大胆去想、大胆去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选择的空间。
课堂教学活动的准备和延伸,需要通过大学生的自学活动来实现。因此,每一堂课结束之后都要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给学生留下完善课堂知识的具体任务,使学生掌握独立获得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6 完善考核制度
课程考核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由于过去的考核多数采用闭卷考试,注重掌握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核,造成学生学习时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概念的记忆,轻视理论的应用;注重死记硬背,轻视演绎推理,这些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
通过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师生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积极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考试形式多样化,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口试、小论文、小设计、模拟和实验等。这些考核形式都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是成绩结构多样化,不以期末考试定终分。注重平时考核,通过提问、讨论、作业、测验等方式考核学生的能力。
三是考题类型多样化,尽量采用能考察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题、分析题,避免考只需死记硬背的概念题。
四是评分标准要创新,对与标准答案不同的有创造性的答案,同样要给分。甚至在一些开放性考题的答案中,对与众不同的、体现创造性思想的正确答案可给一定的附加分。
通过制定科学的课程考核指标,形成鼓励创新的考核制度,发挥其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8):76-77.
[2]刘建华.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0(9):49-51.
[3]李逢彦.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求实,2001(11):294-295.
[4]曾国俊.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九江医学,2003,18(2):110-112.
[5]邱丽萍.着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法研究与改革[J].中国包装工业,2003(9):82-83.
[作者简介]高翠娟(198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创业;梁松鹤(1979—),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血液细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