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复习中,教师喜欢到处搜寻复习资料,而课后练习——这近在眼前的复习资料却常常被语文教师忽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探析了课后练习在语文复习课中的运用。
一、利用课后习题,掌握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课本中,苏教版许多课后习题设计时,大多数是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大意而设定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习题,在完成复习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进而复习课文重点。在复习时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清课文思路,更好地把握课文重点。
例如在对《背影》这一课进行复习时,练习第一题为:文章多次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叙述,试问每次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为什么作者止不住流下泪水?语文老师在复习时可以将此题引入,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运转,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适当的对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回答此题前,必须经过缜密的思考,这样就会回忆起文章的重点和脉络,并对父子之间的感情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其中第一次背影的出现是在祖母去世,父亲也失业,家庭窘困的情况下出现的,此时父亲为儿子所做的比正常情况下更加可贵,这次流泪的原因是感动;第二次背影的出现是在父亲离开时,作者看到父亲融入茫茫人海中,离别情绪充溢,因此留下了不舍的泪水;第三次背影的出现是读信时,作者想到父亲的生活艰苦、颓唐,流出了伤心的泪水。
又例如在《海燕》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二:课文中多次对海燕的姿态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你认为海燕的形象是怎样的?文中还对海鸥、海鸭、企鹅进行了描述,你认为有什么作用?老师可以根据这个练习题,引导学生对文中海燕的形象进行回忆,通过回忆其他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惊恐与海燕勇敢、乐观的形象做对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
在以上的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课后的练习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式即:“再读——归纳”过程,这个环节对学生知识记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为自己的知识。
二、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在语文复习课上课时,老师可以通过课后习题,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影响,语文老师可适当的选择课后习题,将语文教材里面经常出现及教学大纲要求的一些常用的、容易出错的字词,进行加强训练。在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当中,每册均有《字词表》,该表以课文排列为顺序,分为《易写错的字》、《易读错的字》、《常用字词》三类,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课后练习中的“读一读、写一写”这道题进行设计,拿出合理的方案,帮助学生巩固字词。另外课后习题中还专门有为练习字词设计的习题,这类题目对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字词,有着很好的提高作用,这种题目在大多数文言文课文后出现。如课文《陈涉世家》课后练习第三题:解释下面句子的加點字或词语。1.吴广素(译为“通常都是”)爱人,2.比(这里译为“等到、等待”)至陈,3.使公即恒楚将(这里译为“统帅、率领”),4.恒楚亡(这里译为“逃亡、逃跑”)在泽中,5.皆指目(这里译为“用眼睛来看”)陈胜……,通过对该题的复习,可以让学生掌握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意义上的区别,并且加深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的记忆。又例如《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二、区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便要(邀请)还家,2.既出,得其(他的、自己的这里代指渔人)船,3.醒能述以(用)文者。这些练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及不同句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最终将使学生熟练灵活的运用各种词句。
另外,初中学生也应该有着体味和推敲重要句子在文章中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在上语文复习课时,语文老师通过课后练习,加强对学生语句理解能力的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对这些句子的推敲及分析,使其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例如苏教版语文课《沁园春·雪》的练习一题:通过体会文章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思,叙述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学生在理解时就应该结合领袖所处的时间地理地位及肩负的历史责任来对此进行理解。又例如《木兰诗》课后练习二,分析下列句子,并说出哪些运用了互文手法,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些句子中大多数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语文老师在对该题进行复习时,不但可以通过古文翻译加强学生的阅读和翻译古文的功底,而且在这个环节加深了学生对互文这个手法的学习,加强了学生灵活运用古文中的实词、虚词以及各种语法的能力,另外,复习时老师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在翻译时不能一味强调将文章变为散文。语文老师在进行这些复习后,最终力求使学生掌握翻译简单文言文的能力,并且使得翻译过后文章句意表达明确、清晰。著名的语言学家苏霍姆林曾经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了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在复习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课后习题进行研究、力求系统化
大多数课后练习题中,要求学生对文章所用的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以及中心思想有要求,老师在复习时也应该抓住这些,将同一类型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特别是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老师通过合理、有效的整合学习,可以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完整化。适当的整合学习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知识记忆,对相似或者相同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比较,并辨别其中的差异性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最终为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狼》和《口技》这两节课学习中,将两课的练习题整合可以得到以下习题,辨析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今异义:①(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②(会)宾客大宴③(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④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⑤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词类活用:①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不能(名)其一处。③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通过对这些课文的整合学习,大多数文言文可分为以下两类,一为,古今异义,二为词类活用。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这相同的知识点,有效的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切磋,也可以自我整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总之,课后练习是每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揣摩运用课后练习,在整合课后练习的过程中渗入迁移、比较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好课后练习,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复习质量。
一、利用课后习题,掌握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课本中,苏教版许多课后习题设计时,大多数是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大意而设定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习题,在完成复习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进而复习课文重点。在复习时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清课文思路,更好地把握课文重点。
例如在对《背影》这一课进行复习时,练习第一题为:文章多次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叙述,试问每次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为什么作者止不住流下泪水?语文老师在复习时可以将此题引入,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运转,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适当的对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回答此题前,必须经过缜密的思考,这样就会回忆起文章的重点和脉络,并对父子之间的感情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其中第一次背影的出现是在祖母去世,父亲也失业,家庭窘困的情况下出现的,此时父亲为儿子所做的比正常情况下更加可贵,这次流泪的原因是感动;第二次背影的出现是在父亲离开时,作者看到父亲融入茫茫人海中,离别情绪充溢,因此留下了不舍的泪水;第三次背影的出现是读信时,作者想到父亲的生活艰苦、颓唐,流出了伤心的泪水。
又例如在《海燕》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二:课文中多次对海燕的姿态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你认为海燕的形象是怎样的?文中还对海鸥、海鸭、企鹅进行了描述,你认为有什么作用?老师可以根据这个练习题,引导学生对文中海燕的形象进行回忆,通过回忆其他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惊恐与海燕勇敢、乐观的形象做对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
在以上的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课后的练习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式即:“再读——归纳”过程,这个环节对学生知识记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为自己的知识。
二、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在语文复习课上课时,老师可以通过课后习题,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影响,语文老师可适当的选择课后习题,将语文教材里面经常出现及教学大纲要求的一些常用的、容易出错的字词,进行加强训练。在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当中,每册均有《字词表》,该表以课文排列为顺序,分为《易写错的字》、《易读错的字》、《常用字词》三类,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课后练习中的“读一读、写一写”这道题进行设计,拿出合理的方案,帮助学生巩固字词。另外课后习题中还专门有为练习字词设计的习题,这类题目对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字词,有着很好的提高作用,这种题目在大多数文言文课文后出现。如课文《陈涉世家》课后练习第三题:解释下面句子的加點字或词语。1.吴广素(译为“通常都是”)爱人,2.比(这里译为“等到、等待”)至陈,3.使公即恒楚将(这里译为“统帅、率领”),4.恒楚亡(这里译为“逃亡、逃跑”)在泽中,5.皆指目(这里译为“用眼睛来看”)陈胜……,通过对该题的复习,可以让学生掌握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意义上的区别,并且加深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的记忆。又例如《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二、区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便要(邀请)还家,2.既出,得其(他的、自己的这里代指渔人)船,3.醒能述以(用)文者。这些练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及不同句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最终将使学生熟练灵活的运用各种词句。
另外,初中学生也应该有着体味和推敲重要句子在文章中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在上语文复习课时,语文老师通过课后练习,加强对学生语句理解能力的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对这些句子的推敲及分析,使其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例如苏教版语文课《沁园春·雪》的练习一题:通过体会文章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思,叙述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学生在理解时就应该结合领袖所处的时间地理地位及肩负的历史责任来对此进行理解。又例如《木兰诗》课后练习二,分析下列句子,并说出哪些运用了互文手法,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些句子中大多数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语文老师在对该题进行复习时,不但可以通过古文翻译加强学生的阅读和翻译古文的功底,而且在这个环节加深了学生对互文这个手法的学习,加强了学生灵活运用古文中的实词、虚词以及各种语法的能力,另外,复习时老师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在翻译时不能一味强调将文章变为散文。语文老师在进行这些复习后,最终力求使学生掌握翻译简单文言文的能力,并且使得翻译过后文章句意表达明确、清晰。著名的语言学家苏霍姆林曾经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了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在复习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课后习题进行研究、力求系统化
大多数课后练习题中,要求学生对文章所用的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以及中心思想有要求,老师在复习时也应该抓住这些,将同一类型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特别是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老师通过合理、有效的整合学习,可以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完整化。适当的整合学习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知识记忆,对相似或者相同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比较,并辨别其中的差异性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最终为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狼》和《口技》这两节课学习中,将两课的练习题整合可以得到以下习题,辨析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今异义:①(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②(会)宾客大宴③(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④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⑤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词类活用:①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不能(名)其一处。③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通过对这些课文的整合学习,大多数文言文可分为以下两类,一为,古今异义,二为词类活用。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这相同的知识点,有效的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切磋,也可以自我整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总之,课后练习是每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揣摩运用课后练习,在整合课后练习的过程中渗入迁移、比较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好课后练习,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复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