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高一,特别是重点中学的高一,很多原本优秀的孩子有时找寻不到一点自我的存在感,是怀揣着焦虑、恐惧、怀疑自我,甚至否定自我踏上这条新的征程的。我们要做的是在他们经历这些痛苦的时候陪伴、指引,甚至在此之前尽早干预,帮他们做心理建设和辅导学习方法的改进,让他们适应得稍微快一点,帮他们从积极建构的视角看待高中生活,跨过心理的坎,度过危机,获得成长。
〔关键词〕新生适应;高中生;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3-0060-04
第一节心理课后,我照例布置了一份作业——“画房树人”,每每通过这个投射测验能发觉一些家庭有状况的、最近情绪波动厉害的、刚进高中适应不良的学生。这次也不例外,一个署名“硫化氢”的学生的房树人震惊了我。房屋是以城堡的形式出现的,有一扇窗户,窗户里有一个黑色的人影;屋子外面有个比较大的女孩,像巫婆那样拿着扫帚飞驰的样子,右边还有一个黑色的人影,手里拿了一把刀,旁边还有一座很小的房子,上面画了个十字架,像是医院;整幅画面非常灰暗,能感觉到当时学生情绪的糟糕,再加上“硫化氢”这个名字,更让我感觉她对自己的评价和自我认可度都很低,于是觉得有必要和她见面交流一下。
第一次咨询
第一次咨询从图画说起,我开门见山地说:“从图画看好像你最近情绪低落,是不是?”
“嗯,心情是有点......没什么让我开心的事。”
“看起来刚开学有点不顺是吗?能和我说说生活里发生什么了吗?”
“我已经好几天没写数学作业了。”
“老师想知道有没有特殊的原因?”
“没有,就是做不出来不想做。”
“这么听来,数学学习遇到点麻烦了,是吧?”
“考了两次测验,都是班级倒数第一。”
“这个成绩让你很不满意吧,先慢点,我们来讨论下怎么会是这个成绩的吧。”
“其实我心里也很急,也在乎的,但有什么办法呢?”
“好的,我明白,这样吧,我想先了解下你上课时能听懂的部分比例是多少?我想和你一起做下评估。”
“听不太懂,大概三分之一吧。”
三分之一的比例还是让我有些驚讶,这意味着她基础知识的薄弱,上课没法集中注意力,回家作业没法独立完成,测验成绩自然倒数。
“三分之一的比例让你的听课很艰难吧?”
“是啊,所以后面听不懂就睡觉了。回家也不写作业,做不出来,有的做了第二天交上去也是错的。”
“看来上课的状态已经影响到你的很多方面了,我们来仔细找找原因。你初中的时候数学基础怎么样?”
“其实,我数学一直不是很好,但我其他的功课都很好,我妈妈以前一直批评我,经常说我数学怎么差,她越管我越差,反倒是初三,我住宿,成绩倒好了一点。”
听到这里我感觉应该进一步了解女孩与妈妈的关系,而且初三成绩的上升一定还有其他因素,女孩一口咬定是妈妈干涉少了导致的成绩上升,有偏执的一面。
“妈妈对你的学习很关心是吗?”
“都是她管,但她只是批评,抱怨我成绩差,有一次还当着我同学的面说,你考的什么分数,脑子放在那里干什么用的?”
“你当时心里很难过,很委屈吧?”
“嗯。”她轻声地回答,泪水夺眶而出,“我弟弟也经常这样讽刺我能力差。”
“一方面成绩不理想你自己心里很难过,而周围的家人在批评的同时并没有和你一起想应对之策,这让你又很无助是吧?”
这时除了点头她已经说不出话了。
“别急,别急,我们可以一起来想办法的。能先和老师说说你还有个弟弟是怎么回事?你这个年龄很少有人有弟弟的。”
“我小时候,大概幼儿园大班得过一种病,没法治,快死了,后来政策允许他们生了弟弟,后来我不知道怎么病好了。”
“你怎么看你这个弟弟?”
“小时候和他关系还好,长大点,他经常拿我和一个堂弟比,说我做饭没他做得好吃,题目没他做得难,体育也没他好,反正我就是个糟糕的人。”
“你好像很在意这种比较,讨厌弟弟这么做,没有获得做姐姐那种自豪感,有没被认可的郁闷。”
“我弟弟和我妈妈是一伙的,他们对我弟弟很好,唉。”
我感到这个个案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例高中新生适应不良,特别是数学学科上的学习问题,但交流下来后发现数学学科学习动力的缺乏和她的情绪状态高度相关,从她生病到弟弟出生,再到慢慢长大,这里边有她压抑的情绪能量,阻碍了她的成长;而这又和这个家庭内部的动力关系息息相关,于是,我和“硫化氢”预约了下次咨询,想和她一起走进她的家庭,看看内部的关系,有机会的话再对情绪做处理,把心结打开。
第二次咨询
我们从她的生病开始聊起:“能和老师说说当时是什么病吗?”
“血液方面的疾病,几乎就没救了。”
“那弟弟的出生是和你有关是吗?是不是有可能用上脐带血?”
“可能吧,我也不是很清楚,当时太小了。”
第一次咨询后我一直在想一个躺在病床上没有医治希望的女孩,得知爸妈又生了一个弟弟时的内心感受,飘进我脑袋里的词是“被抛弃感”,可我知道几乎没有爸妈会放弃对孩子的救治,这块情感需要处理,要不然她依旧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
“躺床上,不能像小伙伴那样四处蹦来蹦去,每天面对的是吃药、输液,看到爸妈悲伤、无奈的脸,是很难受的,而这时候爸妈还有了弟弟,心里怀疑过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们是不是放弃我了?我是不是真的快要死了?难过,忧伤,可能还有些愤怒,接踵而来的是无奈,无助,对吗?可我记得你上次说是政策允许爸妈才考虑生弟弟的,所以我想可能是为了脐带血,血液方面的疾病很多时候会用这个方式来解决。你看,爸妈还是想着你,为了你的,是吧?”在我缓慢地说这么一大段话的过程中,她基本在哽咽中度过。 “你是一个很强大的女孩,自己挺过来了,这是多大的幸运,命运并没有抛弃你,爸妈也没有抛弃你。可弟弟毕竟是弟弟,他小,家人一定会更尽心照顾他,这对于大病初愈的你来说,会是一种挑战。”
“老师,挑战是什么意思?我心里就是觉得他们对弟弟很好,我好像变成多余的了。”
“如果初愈后,你把自己当作病人,那你会渴望更多的关心、照顾,而看到家人都忙于照顾弟弟,一定心生嫉妒、恐慌;如果现在回过来想想,那是一个一岁的孩子,嗷嗷待哺、蹒跚学步,比起6岁的你,是不是更需要家人的照顾?”
“是,我明白,现在我觉得妈妈也对弟弟很好啊,他们像一伙的。”
“那这样吧,用老师桌上的物品来分别代表你的爸爸、妈妈、弟弟,摆一下家庭里的日常情景吧。”
她用苹果代表爸爸放在了左上角,两个橘子代表妈妈和弟弟放在了右上角偏下一点,最后选了清凉油罐子代表自己放在了左下偏中间的位置。爸爸是这个家很重要的人物,不过他是独自一人远离在外的,可以猜到平时爸爸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培养参与较少;她自己确实是疏离于家人,独处一隅。
“能给老师演示下如果妈妈批评你时会怎么样?”
她开始移动橘子,靠近清凉油罐子,原以为结束了,但她很快又拿起另一个橘子也靠了过来,“我妈妈在数落我的时候,我弟弟也会靠过来,一起加入进来,每次这时候我可讨厌他了。”
我分明看到了两个孩子在以竞争的方式争夺父母的爱与认可,而姐姐是落败的那个,因为她的倔强,在争执两句后便不再多言,关闭了沟通的通道。我搬来了另外的一把椅子,和她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件事,我想你从来都没有好好完成过,愿意和我一起试试吗?”
“是什么事?”
“想象这把椅子上坐着你的妈妈,她刚刚批评了你,弟弟还在一旁煽风点火,你很生气,把你心里积攒的话和妈妈说说。”
小姑娘略微转身,面向椅子,轻声说:“妈妈,你这么批评,很伤我自尊。”
“对不起,我得打断下,声音太轻了,我感觉不到你的愤怒,你真的有很受伤吗?如果有,那大声地告诉你的妈妈。”
“每次都说我不好,不行,不行,不行,你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只知道说我数学不好,说我不聪明,从来没有问过我,现在学习是不是压力很大,累不累?需不需要我帮忙?我特别无助你知道吗?根本不相信会好起来。你还在同学面前数落我,我还要在班级里交朋友的,你这样别人还会理我吗?不会啊,不会。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带着哭腔激动地说完了这段压抑在内心的话,我没有说什么,只是用手去抚摸着她的后背,帮她调节呼吸,舒缓情绪。
“现在我们坐到对面的那把椅子上去,闭上眼睛,仔细回想下前面说的那段话,现在假设你是妈妈,听到女儿这番抱怨,你怎么想?”
她沉默了好几分钟,“我承认对你要求高,希望你学习好,那是妈妈觉得作为女孩,更应该要有好的学识、素養,这样你以后圈子里的人才会不一样。可能这样的做法在你看来是对你太苛刻了。”
我请她回到原先的座位上,再回到女儿的角色,想想,“我知道,我也想好,我也不愿意落在后面,可我需要帮助,而不是贬低,懂吗?”
我感觉她的情绪已经差不多释放出来了,这次咨询也挖到了那个内心的伤痛,可是,我的心理还有那么一点无力感,我想应该还需要一次,去帮她一起重建内心。
第三次咨询
每次的开头,我们都要评估一下这一周的情绪状态和数学学习的状态。这周她说对数学烦躁的情绪下降了很多,上课能听进去了,当然还不能完全听懂,不过不睡觉了,放学能主动完成作业,会做的都做了,不过交上去10道题,基本要错8道。
我想状态的好转说明上次情绪的宣泄是有效的,接下来我们又要评估了,10道题错8道这个比例依然让人感到形势严峻,看来基础是问题,练习量也是问题,错题不纠更是问题。
“老师想了解,你那8道错的题搞懂了没有?”
“没有,有时候找不到老师,拖了就忘了,有时候问老师的人多,想想就算了,有时候问同学,多了也不好意思问。”
“那就是说每天你都有题是没有弄明白的,撂在那里是吗?”
“嗯。”她说的时候脸上掠过一丝不好意思与无奈。
“在我们面前假设有个天平,天平的两端放的物品是不同的,左边放的是去问老师、问同学把错题搞明白,不过会一时丢面子,也许他们还会在心里看轻我,觉得我数理能力较差;右边放的是不去问题,我可以获得一时的安心,隐藏起我的不安、恐慌;再过上一阵左边会加上会做的题多了起来,好像我也没那么差,右边会加上越来越多的题不会,越来越疲惫,越来越有需要掩饰自己不懂的时候;三年后,天平的两端会是怎么样呢?”
“暂时没面子,以后成绩能上去,能进我想去的大学吧。”
“我想你一定以为老师在你问问题的时候就给你定性了吧,其实不是的,老师会做做加法,做做减法,因为一看你的作业或试卷就能了解你的学习状态了。”
“是吗?我一直怕被老师一锤打死呢。”
“事在人为嘛。不过以目前的基础看,可能需要有老师帮你补补基础,解决每天的错题,你有办法吗?”
“晚上自习有老师,原来想着不是教自己的,不好意思问,现在我想我会去的。我也挺想补课的,不过上次妈妈好像不同意。”
“妈妈知道你现在面对数学的焦虑吗?”
“她不会知道,因为我没说,她只是看分数,当然也会问问平均分。”
“当你没和妈妈说你的困境,你陷在里边的难受,只说我要补课,你觉得妈妈的感受是什么?会不会觉得女儿想干啥就要干啥,这我能听她的吗,很大可能是会不同意的。试着把我们之前分析的现状,你心里的焦虑,你的小目标都和妈妈说说,再提出建议,看妈妈能不能接受。”
其实第三次咨询后,我约了她的爸爸妈妈来交流,对家庭情况做了一些核实,也把她心里的想法和爸妈做了沟通。爸爸意识到了问题,愿意增加在家庭里的角色投入,妈妈很关心孩子的成长,我给出了给予空间、减少评价的建议,我想这个四口之家任何一个地方的改变都会对她有所帮助,对家庭动力关系有改善。
大约三周后,她告诉我现在数学已经能及格了,不再倒数了。
咨询反思
房树人投射测验的筛查是个不容易让孩子们设防,但检出率蛮高的测试,在高一新生入学适应的阶段,可以帮助我们老师发现那些暂时出现不适应的学生,以便及时干预。
高一的适应期,相当部分的孩子都会有焦虑情绪,对于原先基础不是太扎实的同学来说,上课可能会出现部分知识听不懂、回家作业不会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由于高中理科知识的连锁反应比较明显,可能两周左右就会有明显的吃力感,所以我们对这部分学生最好是早发现,早干预。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来说,焦虑情绪可能来源于暂时定位不清,期中考试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定位,会引发部分焦虑。
学业受挫的背后,有一些是家庭动力关系的问题,亲子沟通方式的问题,所以,把家长请进来一同商讨孩子的情况,挖掘解决问题的资源,也是对这个家庭关系改善的重要一步。
二胎家庭的增多,母亲精力的有限,父亲忙碌于事业,会使得家里老大情绪问题凸显,而这些情绪问题会在学业成绩、行为习惯、人际交往中首先显现,所以在这类咨询中,我们也对爸爸做了一些干预,促使他意识到高中的孩子需要什么,能调整自己的工作,陪伴孩子,家庭协力,度过压力相对较大的三年。
(作者单位:上海七宝中学,上海,201101)
编辑/左文萍 卫 虹 终校/于 洪
〔关键词〕新生适应;高中生;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3-0060-04
第一节心理课后,我照例布置了一份作业——“画房树人”,每每通过这个投射测验能发觉一些家庭有状况的、最近情绪波动厉害的、刚进高中适应不良的学生。这次也不例外,一个署名“硫化氢”的学生的房树人震惊了我。房屋是以城堡的形式出现的,有一扇窗户,窗户里有一个黑色的人影;屋子外面有个比较大的女孩,像巫婆那样拿着扫帚飞驰的样子,右边还有一个黑色的人影,手里拿了一把刀,旁边还有一座很小的房子,上面画了个十字架,像是医院;整幅画面非常灰暗,能感觉到当时学生情绪的糟糕,再加上“硫化氢”这个名字,更让我感觉她对自己的评价和自我认可度都很低,于是觉得有必要和她见面交流一下。
第一次咨询
第一次咨询从图画说起,我开门见山地说:“从图画看好像你最近情绪低落,是不是?”
“嗯,心情是有点......没什么让我开心的事。”
“看起来刚开学有点不顺是吗?能和我说说生活里发生什么了吗?”
“我已经好几天没写数学作业了。”
“老师想知道有没有特殊的原因?”
“没有,就是做不出来不想做。”
“这么听来,数学学习遇到点麻烦了,是吧?”
“考了两次测验,都是班级倒数第一。”
“这个成绩让你很不满意吧,先慢点,我们来讨论下怎么会是这个成绩的吧。”
“其实我心里也很急,也在乎的,但有什么办法呢?”
“好的,我明白,这样吧,我想先了解下你上课时能听懂的部分比例是多少?我想和你一起做下评估。”
“听不太懂,大概三分之一吧。”
三分之一的比例还是让我有些驚讶,这意味着她基础知识的薄弱,上课没法集中注意力,回家作业没法独立完成,测验成绩自然倒数。
“三分之一的比例让你的听课很艰难吧?”
“是啊,所以后面听不懂就睡觉了。回家也不写作业,做不出来,有的做了第二天交上去也是错的。”
“看来上课的状态已经影响到你的很多方面了,我们来仔细找找原因。你初中的时候数学基础怎么样?”
“其实,我数学一直不是很好,但我其他的功课都很好,我妈妈以前一直批评我,经常说我数学怎么差,她越管我越差,反倒是初三,我住宿,成绩倒好了一点。”
听到这里我感觉应该进一步了解女孩与妈妈的关系,而且初三成绩的上升一定还有其他因素,女孩一口咬定是妈妈干涉少了导致的成绩上升,有偏执的一面。
“妈妈对你的学习很关心是吗?”
“都是她管,但她只是批评,抱怨我成绩差,有一次还当着我同学的面说,你考的什么分数,脑子放在那里干什么用的?”
“你当时心里很难过,很委屈吧?”
“嗯。”她轻声地回答,泪水夺眶而出,“我弟弟也经常这样讽刺我能力差。”
“一方面成绩不理想你自己心里很难过,而周围的家人在批评的同时并没有和你一起想应对之策,这让你又很无助是吧?”
这时除了点头她已经说不出话了。
“别急,别急,我们可以一起来想办法的。能先和老师说说你还有个弟弟是怎么回事?你这个年龄很少有人有弟弟的。”
“我小时候,大概幼儿园大班得过一种病,没法治,快死了,后来政策允许他们生了弟弟,后来我不知道怎么病好了。”
“你怎么看你这个弟弟?”
“小时候和他关系还好,长大点,他经常拿我和一个堂弟比,说我做饭没他做得好吃,题目没他做得难,体育也没他好,反正我就是个糟糕的人。”
“你好像很在意这种比较,讨厌弟弟这么做,没有获得做姐姐那种自豪感,有没被认可的郁闷。”
“我弟弟和我妈妈是一伙的,他们对我弟弟很好,唉。”
我感到这个个案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例高中新生适应不良,特别是数学学科上的学习问题,但交流下来后发现数学学科学习动力的缺乏和她的情绪状态高度相关,从她生病到弟弟出生,再到慢慢长大,这里边有她压抑的情绪能量,阻碍了她的成长;而这又和这个家庭内部的动力关系息息相关,于是,我和“硫化氢”预约了下次咨询,想和她一起走进她的家庭,看看内部的关系,有机会的话再对情绪做处理,把心结打开。
第二次咨询
我们从她的生病开始聊起:“能和老师说说当时是什么病吗?”
“血液方面的疾病,几乎就没救了。”
“那弟弟的出生是和你有关是吗?是不是有可能用上脐带血?”
“可能吧,我也不是很清楚,当时太小了。”
第一次咨询后我一直在想一个躺在病床上没有医治希望的女孩,得知爸妈又生了一个弟弟时的内心感受,飘进我脑袋里的词是“被抛弃感”,可我知道几乎没有爸妈会放弃对孩子的救治,这块情感需要处理,要不然她依旧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
“躺床上,不能像小伙伴那样四处蹦来蹦去,每天面对的是吃药、输液,看到爸妈悲伤、无奈的脸,是很难受的,而这时候爸妈还有了弟弟,心里怀疑过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们是不是放弃我了?我是不是真的快要死了?难过,忧伤,可能还有些愤怒,接踵而来的是无奈,无助,对吗?可我记得你上次说是政策允许爸妈才考虑生弟弟的,所以我想可能是为了脐带血,血液方面的疾病很多时候会用这个方式来解决。你看,爸妈还是想着你,为了你的,是吧?”在我缓慢地说这么一大段话的过程中,她基本在哽咽中度过。 “你是一个很强大的女孩,自己挺过来了,这是多大的幸运,命运并没有抛弃你,爸妈也没有抛弃你。可弟弟毕竟是弟弟,他小,家人一定会更尽心照顾他,这对于大病初愈的你来说,会是一种挑战。”
“老师,挑战是什么意思?我心里就是觉得他们对弟弟很好,我好像变成多余的了。”
“如果初愈后,你把自己当作病人,那你会渴望更多的关心、照顾,而看到家人都忙于照顾弟弟,一定心生嫉妒、恐慌;如果现在回过来想想,那是一个一岁的孩子,嗷嗷待哺、蹒跚学步,比起6岁的你,是不是更需要家人的照顾?”
“是,我明白,现在我觉得妈妈也对弟弟很好啊,他们像一伙的。”
“那这样吧,用老师桌上的物品来分别代表你的爸爸、妈妈、弟弟,摆一下家庭里的日常情景吧。”
她用苹果代表爸爸放在了左上角,两个橘子代表妈妈和弟弟放在了右上角偏下一点,最后选了清凉油罐子代表自己放在了左下偏中间的位置。爸爸是这个家很重要的人物,不过他是独自一人远离在外的,可以猜到平时爸爸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培养参与较少;她自己确实是疏离于家人,独处一隅。
“能给老师演示下如果妈妈批评你时会怎么样?”
她开始移动橘子,靠近清凉油罐子,原以为结束了,但她很快又拿起另一个橘子也靠了过来,“我妈妈在数落我的时候,我弟弟也会靠过来,一起加入进来,每次这时候我可讨厌他了。”
我分明看到了两个孩子在以竞争的方式争夺父母的爱与认可,而姐姐是落败的那个,因为她的倔强,在争执两句后便不再多言,关闭了沟通的通道。我搬来了另外的一把椅子,和她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件事,我想你从来都没有好好完成过,愿意和我一起试试吗?”
“是什么事?”
“想象这把椅子上坐着你的妈妈,她刚刚批评了你,弟弟还在一旁煽风点火,你很生气,把你心里积攒的话和妈妈说说。”
小姑娘略微转身,面向椅子,轻声说:“妈妈,你这么批评,很伤我自尊。”
“对不起,我得打断下,声音太轻了,我感觉不到你的愤怒,你真的有很受伤吗?如果有,那大声地告诉你的妈妈。”
“每次都说我不好,不行,不行,不行,你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只知道说我数学不好,说我不聪明,从来没有问过我,现在学习是不是压力很大,累不累?需不需要我帮忙?我特别无助你知道吗?根本不相信会好起来。你还在同学面前数落我,我还要在班级里交朋友的,你这样别人还会理我吗?不会啊,不会。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带着哭腔激动地说完了这段压抑在内心的话,我没有说什么,只是用手去抚摸着她的后背,帮她调节呼吸,舒缓情绪。
“现在我们坐到对面的那把椅子上去,闭上眼睛,仔细回想下前面说的那段话,现在假设你是妈妈,听到女儿这番抱怨,你怎么想?”
她沉默了好几分钟,“我承认对你要求高,希望你学习好,那是妈妈觉得作为女孩,更应该要有好的学识、素養,这样你以后圈子里的人才会不一样。可能这样的做法在你看来是对你太苛刻了。”
我请她回到原先的座位上,再回到女儿的角色,想想,“我知道,我也想好,我也不愿意落在后面,可我需要帮助,而不是贬低,懂吗?”
我感觉她的情绪已经差不多释放出来了,这次咨询也挖到了那个内心的伤痛,可是,我的心理还有那么一点无力感,我想应该还需要一次,去帮她一起重建内心。
第三次咨询
每次的开头,我们都要评估一下这一周的情绪状态和数学学习的状态。这周她说对数学烦躁的情绪下降了很多,上课能听进去了,当然还不能完全听懂,不过不睡觉了,放学能主动完成作业,会做的都做了,不过交上去10道题,基本要错8道。
我想状态的好转说明上次情绪的宣泄是有效的,接下来我们又要评估了,10道题错8道这个比例依然让人感到形势严峻,看来基础是问题,练习量也是问题,错题不纠更是问题。
“老师想了解,你那8道错的题搞懂了没有?”
“没有,有时候找不到老师,拖了就忘了,有时候问老师的人多,想想就算了,有时候问同学,多了也不好意思问。”
“那就是说每天你都有题是没有弄明白的,撂在那里是吗?”
“嗯。”她说的时候脸上掠过一丝不好意思与无奈。
“在我们面前假设有个天平,天平的两端放的物品是不同的,左边放的是去问老师、问同学把错题搞明白,不过会一时丢面子,也许他们还会在心里看轻我,觉得我数理能力较差;右边放的是不去问题,我可以获得一时的安心,隐藏起我的不安、恐慌;再过上一阵左边会加上会做的题多了起来,好像我也没那么差,右边会加上越来越多的题不会,越来越疲惫,越来越有需要掩饰自己不懂的时候;三年后,天平的两端会是怎么样呢?”
“暂时没面子,以后成绩能上去,能进我想去的大学吧。”
“我想你一定以为老师在你问问题的时候就给你定性了吧,其实不是的,老师会做做加法,做做减法,因为一看你的作业或试卷就能了解你的学习状态了。”
“是吗?我一直怕被老师一锤打死呢。”
“事在人为嘛。不过以目前的基础看,可能需要有老师帮你补补基础,解决每天的错题,你有办法吗?”
“晚上自习有老师,原来想着不是教自己的,不好意思问,现在我想我会去的。我也挺想补课的,不过上次妈妈好像不同意。”
“妈妈知道你现在面对数学的焦虑吗?”
“她不会知道,因为我没说,她只是看分数,当然也会问问平均分。”
“当你没和妈妈说你的困境,你陷在里边的难受,只说我要补课,你觉得妈妈的感受是什么?会不会觉得女儿想干啥就要干啥,这我能听她的吗,很大可能是会不同意的。试着把我们之前分析的现状,你心里的焦虑,你的小目标都和妈妈说说,再提出建议,看妈妈能不能接受。”
其实第三次咨询后,我约了她的爸爸妈妈来交流,对家庭情况做了一些核实,也把她心里的想法和爸妈做了沟通。爸爸意识到了问题,愿意增加在家庭里的角色投入,妈妈很关心孩子的成长,我给出了给予空间、减少评价的建议,我想这个四口之家任何一个地方的改变都会对她有所帮助,对家庭动力关系有改善。
大约三周后,她告诉我现在数学已经能及格了,不再倒数了。
咨询反思
房树人投射测验的筛查是个不容易让孩子们设防,但检出率蛮高的测试,在高一新生入学适应的阶段,可以帮助我们老师发现那些暂时出现不适应的学生,以便及时干预。
高一的适应期,相当部分的孩子都会有焦虑情绪,对于原先基础不是太扎实的同学来说,上课可能会出现部分知识听不懂、回家作业不会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由于高中理科知识的连锁反应比较明显,可能两周左右就会有明显的吃力感,所以我们对这部分学生最好是早发现,早干预。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来说,焦虑情绪可能来源于暂时定位不清,期中考试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定位,会引发部分焦虑。
学业受挫的背后,有一些是家庭动力关系的问题,亲子沟通方式的问题,所以,把家长请进来一同商讨孩子的情况,挖掘解决问题的资源,也是对这个家庭关系改善的重要一步。
二胎家庭的增多,母亲精力的有限,父亲忙碌于事业,会使得家里老大情绪问题凸显,而这些情绪问题会在学业成绩、行为习惯、人际交往中首先显现,所以在这类咨询中,我们也对爸爸做了一些干预,促使他意识到高中的孩子需要什么,能调整自己的工作,陪伴孩子,家庭协力,度过压力相对较大的三年。
(作者单位:上海七宝中学,上海,201101)
编辑/左文萍 卫 虹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