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悟”课堂,叩开“享学课堂”之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i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享学课堂”强调不断提升学生的感悟层次与实践的过程。通过预测“学情”“目标”“可能”,并做出相关的灵活处理,从而避免无效生成,拓展生成资源,演绎预约精彩,提升生成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享学课堂 提升感悟层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52
  传统教学基本上是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贯穿其中,对于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合作、课堂构建等并没有太多的关注,或者说即便有关注,也没有实施有效的方法加以探索。多数教师都是在长期的教学中采用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只能结合教师的指令开展学习,无法从根本上调动自身的能动性。当下我校开展的“享学课堂”,正是基于这样的课堂教学背景,提出引导学生不断感悟、理解数学知识内涵,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教学模式。
  一、预测“学情”,避免无效生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预测教学的学情,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教师要首先考虑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发展特点,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布置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探索新授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先思考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对之前所学的与新授课相关联的内容掌握情况后,再结合当前新授课内容进行课堂设计。
  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通过“前测”已经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于是决定采用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方法来引发学生对新授课知识点的兴趣:“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想知道他是谁吗?(用多媒体呈现机器猫的形象)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要考考大家,回答得好的小朋友可以和机器猫做好朋友哦。”
  “请听好题目,并说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2×7 2×5 5×6 6×3 7×4”
  学生纷纷进行抢答,学习热情高涨。
  对于学情的有效掌握,让教师避免了课堂的无效生成,通过这样的情景导入,学生已经能很好地温习了已学的知识点。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结合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避免了课堂的无效生成。
  二、预设“目标”,拓展生成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预设目标,拓展生成资源,不断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构建新颖独特的教学模式。一个班的学生水平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扎实一些,有的学生基础相对欠缺和薄弱一些,教师要善于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构建不同的教学目标,以生成有效课堂,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例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提问:“请看看自己所写的数字有什么规律?”有学生提出:“我发现机器猫第一次从0跳到8,第二次跳到了16。”也有学生提出:“我发现机器猫跳了好几次都是跟8有关系。”还有学生提出:“第一次跳的是一个8,第二次跳的是两个8,第三次跳的是三个8……”随后我请学生猜一猜这里的乘法口诀有可能是什么。很快学生就将机器猫运动过程中所蕴藏的乘法口诀说了出来。这时,我再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后进行计算:“小朋友们,机器猫初次来到我们学校,我们带他去参观学校好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第一行有几个人?是几个8?一个8是多少?怎样列式?”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答案。我追问:“2行有多少人?3行有多少人?请你们自己看看、写写,将教材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在拓展生成性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反应,开展有效的探索。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就要拥有一桶水,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灵活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三、预设“可能”,演绎预约精彩
  在引导知识全面生成的过程中,教师要为教学预设各种可能性。教学是能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实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多个动态,从而预设可能的精彩,探索可能的精彩。
  例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创编口诀。有的学生反应比较快,就编创出“三八二十四”“七八五十六”这样的口诀。此时再让全班学生一起齐读8的乘法口诀,并提出:“谁有更好的口诀记忆方法?”最后我给出题目:秋天来了,果园里长出了又大又圆的苹果,你们想去摘苹果吗?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机器猫去苹果园,比一比看谁摘的苹果多。
  四、灵活“处理”,提升生成价值
  结合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和呈现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包括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学生的质疑、猜想、疑问,教师对此都要灵活处理。课堂的预设并不是指教师完全能预测到课堂会发生的一切,其实恰恰相反,对于课堂所产生的各种可能,教师无法做到全面有效掌控,因此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结合动手实践加以完成。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角色,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前要求学生预习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几个任务:长方体和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不同?每个人动手用纸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通过这些任务设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预习效果。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以问引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当前“享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当有更多的耐心、信心和恒心,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中,能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在悟的过程中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境启智,悟攻学--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成,[J],华夏教师,2015.6.
  [2] 使芸苗,重习惯 清思路 悟方法--根据几个试题说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指导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1.22.
  [3] 王寿萍,如何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悟”的能力,[J],新课程:上旬,2015.5.
  (责编 童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理解性学习基于理解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其主要运用“逆向设计(简称 UbD)”实践模式来组织教学。在研究理解性学习的过程中,先构建了理解性学习的理论框架,而后探索了其实作模式。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理解性学习;逆向设计;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思维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操作 情境 体验 反思 思维能力 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2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摘 要]通过学习夯实“四基”,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的要求。以“周长与面积问题”为载体,在实践与反思中探讨如何才能使数学教学为适应社会发展提出的“四基”目标,尤其是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以期厘清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客观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基本流程。  [关键词]活动;经验;操作;观察;动;周长;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
[摘 要]教育即生长,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下,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成了教学的基点。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读懂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准学生的思维脉搏,顺应学生的思维轨迹。  [关键词]顺应;思维轨迹;生长;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07-02  周国平说:“懂得了教育即生长,就清楚教育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精心选择比较的素材,巧妙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 比较 本质 图形 放大 缩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32  比较是确定研究对象共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下面,我以“图形的放大和缩
2009年元旦,我们跨入崭新岁月。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向广大读者、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  教学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教师必须耐得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的寂寞,从每天教学实践的点滴做起。同时,教师也必须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踏实前行
[摘 要]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是对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学习“小数加減法”前的铺垫。通过分析学生在小数加减法的典型错例,教师在三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利用“联系实际”“先估后算”等策略,并将其与生活中的小数意义联系起来教学,有效消除了学生在小数加减法中的“牛皮癣”,为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作好铺垫。  [关键词]小数加减法;联系实际;先估后算  [中图分类号] G623.5 [
[摘 要]教参是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料,它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较明确的说明。然而,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教参,就很难打造出符合儿童学段特点的数学课堂。通过对“按不同标准分类”一课提出问题环节的三次教学设计,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理解教参,才能真正发挥教参的作用,因为只有学生能理解的、亲近的知识,他们才会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体验到解决问题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数学
面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审视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不禁思绪万千,或许是对《数学课程标准》勾勒的美好蓝图的无限憧憬,或许是对教学实践中经历失败与成功的感悟,或许是对课程改革之初面对新理念时那种顶礼膜拜、浮躁跟风的忧虑,或许是对解决教学中所纠结问题的回想,或许是对更好地进行教学的期待……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影响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可喜的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广大教师
[摘 要]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是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重点。教师应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归纳、讨论等数学活动中体会转化思想的应用价值,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关键词]三角形面积;计算;操作;归纳;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5-01  “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