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一座祈愿和平的城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i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雕塑和平祈念像
  到日本长崎旅游,其中一项行程是参观长崎和平公园。
  就一座城市而言,公园是基本的公共设施,供人们休憩和活动,对于匆匆过客而言,并非必游之处,但如果这里具有特殊的地域特征和主题内容,时间又许可,不妨放慢脚步,去探寻一下这座城市的背影和故事。
  长崎和平公园,就是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的地方。
  
  和平少女雕塑背面的胡耀邦题词

长崎的原罪与救赎


  长崎市位于日本九州西部,是一座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港口城市。美丽的长崎湾山水相依,建筑错落有致,船舶往来穿梭,一片繁华景象,很难想象,75年前,这片青山绿水环抱的城市曾遭到了灭顶之灾,成为日本永远的伤痛。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为了加速战争进程,迫使日本投降,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掷一枚威力巨大的原子弹,8月9日,美军又出动轰炸机,阴差阳错地把第二枚原子弹投到了长崎。爆炸所产生的炙热射线和冲击波瞬间撕碎了地面上的物体,市区约1/3被夷为平地,整个长崎变成了一片恐怖的瓦砾堆,7万多人当场死亡,此后陆续又有数万人死于核子尘埃辐射引发的癌症,幸存下来的民众也饱受了核辐射后遗病症的折磨。
  
  ①鲜花掩映的长崎和平公园一角
  
  ②長崎港
  
  ③和平公园的原爆废墟遗址
  美军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的事件震惊世界,各国人民既对穷兵黩武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受到惩戒而称快,也为原子弹给日本平民造成的灾难和无穷遗患而痛惜。
  几十年过去了,长崎早已从战争的废墟中重建起来。今日的长崎,湛蓝的天空下到处可见新颖整洁的楼房,川流不息的车辆,道路两旁挺拔的银杏树,和在哨音中飞翔的鸽子……一幅幅和平安宁的图景。
  然而,历史的疤痕和战争的伤痛永远无法从日本民众的心中抹去。日本政府为了纪念,也为了祈愿,1955年8月,长崎遭受原子弹爆炸10周年之际,在长崎的原爆中心附近,修建了一座和平公园,土地由私人捐出,主题雕塑也由民众集资兴建。从1978年开始,陆续接受世界各国捐赠的和平主题雕塑作品,安置在公园四周,如今已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和平之泉与长崎之钟


  长崎和平公园地处长崎市区的松山町,与长崎体育场、展览馆毗邻,面积不大,呈长方形。从临街的入口进去,是一条坡道,可以拾级而上,老年人和残疾人也可以乘用电梯上行。公园四周绿树环抱,步道两侧的花坛和树旁,竖立着很多雕塑作品。园内气氛庄严,每个人到了这里都会感到一种凝固时空的肃穆。
  登上公园中部的平台,首先见到的是一座直径十多米的圆形喷水池,名为“和平之泉”。不断变化的喷泉取自和平鸽和仙鹤的造型,象征着被称为“鹤之港”的长崎港的仙鹤地形。喷泉前方的石碑上记录着原爆当日一位少女的手记:“喉咙干得不行,但是水面上浮着一层黑油,非常地想喝到水呀,终于和这黑油一起喝了下去”,当时,她位于核爆中心点不远处,在爆炸瞬间及时跳入水中才得以幸存。可以想象,当年爆炸之后,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尘埃和毒气,人的口鼻被呛堵窒息,受到辐射的人浑身焦黑脱水,不论是饮用还是清洗伤口都需要大量的水,很多罹难者呻吟着“请给我水,给我水”而渴死。“和平之泉”就是为了给在极度口渴中丧生的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祈祷冥福而建立的。水花飞舞,也许能浸润生命,荡涤尘埃,给死者和生者以心灵的抚慰吧。
  和平之泉的后方,是一片草坪。这里原是长崎刑务所浦上支所所在地,也就是一座监狱,战争期间,日本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把约4万名中国人强掳到日本,其中约千人在长崎县内煤矿当劳工。反日的劳工被押解在监狱。原爆之时,所有被关押的人员与看守人员都于当日死去,其中就有30多名中国人。公园建设时保留了几道院墙遗址,黝黑色的墙基匍匐在地面上,像是在无言的诉说和哀叹。人们在遗址前驻足,天真的孩童迈着蹒跚的脚步追逐着和平鸽。
  
  ④和平之泉的记事碑
  草坪的一侧,是高悬的《长崎之钟》,也被称为和平钟,是从原子弹爆炸中心的长崎浦上天主教堂废墟中挖掘出来的,长崎钟呈现着典型的西方风格,1972年作为和平象征被安放在和平公园,用来祈求和平,并借喻“警钟长鸣”。
  《长崎之钟》雕塑由四组高大的不锈钢管托起四名儿童,儿童携手紧牵着长崎钟,面向大地。在这口钟前面两边的立柱上,分别挂着几个木框,木框上面是长崎遭受爆炸后凄惨景象的图片,下面有一段文字,“连原子弹都不知道,连老人连孩子都被烧焦,在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天,七万二千人成为白骨,留下了今天的和平。路过的人们,请让一朵小花喝点水吧!”立柱旁摆放着鲜花,有许多灌满水的瓶子,还有塑料水桶和水勺,人们不时舀水浇花。钟的下方是原爆殉难者碑,碑上刻着:“长崎之钟啊,你敲响吧,夺去我的亲人,毁伤我的身体。那次原子弹爆炸,是多么可怕啊。那场战争,是多么愚蠢啊。长崎的钟声,你回荡吧,从地球的海角,到地球的天涯,带着我们的心愿,带着我们的祈祷”。长崎之钟在风中嗡嗡作响,亡者那死不瞑目的悲愤,生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祈求,深深敲击着每一个到访者的灵魂。
其他文献
引言  “以就业为导向”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特色。高职院校旅游类大学生指在高职院校里就读的旅游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旅游专业大学生要提高就业质量,入职前具备一定的国际理解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提升高职旅游类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视角下,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渗透是旅游类专业建设中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  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46年第一次提出“国际理解”
期刊
一、玉林市乡村旅游人才的发展现状  广西玉林作为农业大市,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秀美,民俗风情独特,素有“荔枝之乡”“桂圆之乡”“沙田柚之乡”的美称,有特色水果30多类150多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枝、龙眼、沙田柚、芒果、香蕉、柑橘、番石榴、甘蔗、松香、禽畜的生产基地。玉林市药材和野生珍稀动物十分丰富,有“南方药都”的美誉。目前,玉林共创建了8个玉林特色岭南文化名镇,17个玉林市特色岭南文
期刊
引言  乡村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承载着乡村的独特记忆。目前,中央政策明确提出促进乡村振兴,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升级。依托乡村地区的特色产业实现乡村地区特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乡村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发展方向。乡村地区旅游产业与当地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在以后的发展实践中做出改进。一、乡村旅游产
期刊
引言  我国的旅游人才培养包括学历教育(涵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岗位教育(培训)两部分。其中,学历教育有4个培养层次,即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本科学历教育。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学历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浙江大学成立旅游管理系,标志着旅游管理本科学历教育的开端。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本科层次的旅游管理学历教育经历了萌芽、巩固发展、规模扩张、内
期刊
①步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白底乌檐屏风 ②“起文楼”采用了中西建筑风格  桂林山水饮誉世界,阳朔风光秀冠神州。然而,深藏在桂林与阳朔之间的一座江南园林却鲜为人知。  雁山园,又名雁山别墅、西林花园,始建于公元1869年,曾经是清代桂林士绅唐岳的私家园林,清代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后花园。虽然百余年来历经战乱、数易其主,而今依然焕发着蓬勃生机与活力,令人心驰神往。  雁山园汇集了桂林山峰之秀、漓水之
期刊
①布鲁塞尔大广场  2019年11月10日,我们乘高速列车从科隆到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我们安排了四个游览日,以布鲁塞尔为“大本营”,以当天往返的方式分别游览根特、布鲁日和安特卫普。这样时间上比较宽松,也避免了拖着行李到处跑的劳累。期间零碎的时间则安排在布鲁塞尔游览。  布鲁塞尔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广场的美妙夜景。华灯初上时,精致、大气的建筑上壁画和雕刻都熠熠生辉,整个大广场如披上了华丽的盛装一般令
期刊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替代的休闲活动,虽然花费不菲,但被认为是“值得”的快乐支出。对许多人来说,旅游成为必需品。旅游需求被人们“自然而然化”“理所当然化”了。随着人们需求观念的改变,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会逐渐转化为一种社会力量,必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作为提供旅游产品的社会生产力部门、旅游行业及相关综合产业,如何为现代旅游者提供满意目的地、旅游产品
期刊
引言  传统文化与旅游专业的有效融合,能够不断提高旅游专业教学水平,通过合理应用渗透式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效率。基于此,要重视教学创新、结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针对性地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一、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整合渗透作用  教师需将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机渗透于旅游管理学科教学中,促使学生在掌握旅游管理方面技能的同时,深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充分重视传统文
期刊
中华文明之伟大,在于绵延千载而不绝。  文化之存续,一靠人传,一靠字传。人传,即口传心受;字传,即著述立说。然而,著述立说,若不归于文字,落于笔端,跃然纸上,则难以致远。遂有仓颉作书、蒙恬制笔、蔡伦造纸,使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著述已成,若悬之高阁,亦无利国利民之功。文化当四海流传,尽人皆知,方为举世之文明。然而,仅依靠人抄手写,毕竟不能适应当世之用,在此关键之时,雕版印刷之术应运而生。传承千年的
期刊
引言  跨文化交际指不同文化之间人们的交流。英语是世界上被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在世界各地的各种交流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旅游活动是典型的跨文化活动,国际旅游者可以开展各项旅游活动更好地了解目的地国及其人民。国际旅游的涉外性使其具有较强的跨文化特征,而旅游英语是开展涉外旅游活动的主要沟通媒介。一、高职旅游英语课程建设  旅游英语课程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