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书法使之传承了上千年,今后仍要薪火相传,学文字、学书法,用文字、用书法。书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与用的平台,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像是给学生插上了一双飞翔的翅膀,使他们能够全方位地、立体地学习汉字、学习书法、学会做人。
搜集信息,突破认识上的难点
在《书法艺术》综合实践课中,同学们最想了解的是书法史,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甲骨文是文字的书法源流。经过了近五千年的发展,书体几经变化,各个朝代名家辈出,内容繁多。况且学生要了解书法史,一定要了解甲骨文,教师要深入浅出的讲解甲骨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了多媒体技术,有了网络,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就轻松了。学习资料全在网上,网络就是一个资料的世界。但是学生不能盲目的去找,这就需要老师有计划的引领。于是笔者把学生分好小组,按组分工,将学生带到计算机室,打开百度,输入资料名称,轻轻敲下键盘,海量的资料就涌现出界面,文字的、图片的、声音的、视频的等等。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有了这些资料,笔者引导学生将资料按朝代的发展制成演示文稿,并把文字资料录成声音,然后给同学们展示。面对声图并茂的讲解,学生们不但了解了书法史的知识,突破了认识上的难点,而且收集与处理各种资料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实际是多方面的。
视频应用,突破用笔上的难点
书法实践离不开写毛笔字,毛笔的使用,历来都是个难点,有的学生写了几年也不一定写出个样子,就是用笔不得法。历代书家都把用笔作为自己传家宝,秘而不传。因此,书籍中对笔的使用论述少之又少。孙过庭的《书谱》中有这样一句话:“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孙过庭的本意是把用笔方法写出来,以达到“以祛未悟”的目的。这里的“执”是指的执笔有高有低。“使”是指笔画有纵横,“转”是指笔画上下牵连,“用”是指点画有呼应。可究竟怎样用笔,只是提到一个执笔的高低,其他的并没有论述,近代书法大家启功的“半生师笔不师刀”,只是强调用笔,但如何用笔,没有专门的论述。书法教材上说的笔法很清楚,但做起来很难,用笔成了学生一道难题。笔者曾经想使用flash动画做出笔的动作,可是手的动作与笔锋变化总不能一致。而现在,有了手机,有了DV,这个问题被轻而易举的解决了。用手机或DV随时把用笔的过程拍下来,再用绘声绘影把多余的部分剪去,反复让学生看。电子白板中有批注功能,播放时,在老师的手指上做批注(逆时针捻转笔杆),在笔锋上做批注(调成中锋右行成横)。学生看得清楚明白,练习毛笔字很快就出了效果。视频的应用在于可以声音、动作相结合的直观显现,反复播放在于强化学生的用笔意识。
课件制作,突破结构上的难点
《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可见,书法的要求最终要归到平正上来,《纲要》中也强调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
可在学生书写实践中,经常发现结构不平稳的问题,如:竖画不直,上下不对正,笔画之间的间隔不均匀等。这些不规范的现象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字的“重心”认识不清。那么,如何将重心具体直观化呢?笔者喜欢用flash这个动画软件,有了这个软件,可以形象地描绘出物体的重心,从而认识字的重心。用脚本语言调入仓颉造字,以代结绳时是仰观天象,俯察万物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字”与“物”本就是相通的。进而理解字的重心。汉字整体有重心,而每一个部件又有重心,把字分解成部件,这个软件最方便。字要平稳,几个部件要在一条重心线上,flash这个软件都能随意做到。字的部件不但能整体移动,每一个笔画都能制成元件上后任意移动。
数码讲述,突破参与上的难点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汇报,只是少数的几个人举手说一说,以小组为单位的汇报,也是组长代替了组员,不能达到全员参与,评价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而“数码讲述”软件的应用,使评价真正落到了实处。“数码讲述”这个软件学名叫photostory3,它占的容量很小,只有3.78M,可是它的功能却非常强大,能成批的处理大量照片,动画也是轻轻一点就自动生成,填加文字、音乐很方便。学生学起来非常容易。在以“孝”为主题的书法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求汇报时把实践过程每个阶段的照片,组合起来,用讲故事的形式给大家汇报,自己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插播在照片上,照片的数量可多可少。活动中,每个队的同学们都很用心,留下了很多照片。到了汇报时,同学们的故事讲的都很精彩,每个人都是满满的收获。
现在是网络世界,人们的通信都进入了4G时代,科技如此的发达。俗话说“笔墨当随时代”,书法实践活动与多媒体相合更应与时俱进,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书法教学成为一种动态、高效、立体、丰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终身探究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促进书法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中心小学)
搜集信息,突破认识上的难点
在《书法艺术》综合实践课中,同学们最想了解的是书法史,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甲骨文是文字的书法源流。经过了近五千年的发展,书体几经变化,各个朝代名家辈出,内容繁多。况且学生要了解书法史,一定要了解甲骨文,教师要深入浅出的讲解甲骨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了多媒体技术,有了网络,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就轻松了。学习资料全在网上,网络就是一个资料的世界。但是学生不能盲目的去找,这就需要老师有计划的引领。于是笔者把学生分好小组,按组分工,将学生带到计算机室,打开百度,输入资料名称,轻轻敲下键盘,海量的资料就涌现出界面,文字的、图片的、声音的、视频的等等。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有了这些资料,笔者引导学生将资料按朝代的发展制成演示文稿,并把文字资料录成声音,然后给同学们展示。面对声图并茂的讲解,学生们不但了解了书法史的知识,突破了认识上的难点,而且收集与处理各种资料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实际是多方面的。
视频应用,突破用笔上的难点
书法实践离不开写毛笔字,毛笔的使用,历来都是个难点,有的学生写了几年也不一定写出个样子,就是用笔不得法。历代书家都把用笔作为自己传家宝,秘而不传。因此,书籍中对笔的使用论述少之又少。孙过庭的《书谱》中有这样一句话:“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孙过庭的本意是把用笔方法写出来,以达到“以祛未悟”的目的。这里的“执”是指的执笔有高有低。“使”是指笔画有纵横,“转”是指笔画上下牵连,“用”是指点画有呼应。可究竟怎样用笔,只是提到一个执笔的高低,其他的并没有论述,近代书法大家启功的“半生师笔不师刀”,只是强调用笔,但如何用笔,没有专门的论述。书法教材上说的笔法很清楚,但做起来很难,用笔成了学生一道难题。笔者曾经想使用flash动画做出笔的动作,可是手的动作与笔锋变化总不能一致。而现在,有了手机,有了DV,这个问题被轻而易举的解决了。用手机或DV随时把用笔的过程拍下来,再用绘声绘影把多余的部分剪去,反复让学生看。电子白板中有批注功能,播放时,在老师的手指上做批注(逆时针捻转笔杆),在笔锋上做批注(调成中锋右行成横)。学生看得清楚明白,练习毛笔字很快就出了效果。视频的应用在于可以声音、动作相结合的直观显现,反复播放在于强化学生的用笔意识。
课件制作,突破结构上的难点
《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可见,书法的要求最终要归到平正上来,《纲要》中也强调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
可在学生书写实践中,经常发现结构不平稳的问题,如:竖画不直,上下不对正,笔画之间的间隔不均匀等。这些不规范的现象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字的“重心”认识不清。那么,如何将重心具体直观化呢?笔者喜欢用flash这个动画软件,有了这个软件,可以形象地描绘出物体的重心,从而认识字的重心。用脚本语言调入仓颉造字,以代结绳时是仰观天象,俯察万物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字”与“物”本就是相通的。进而理解字的重心。汉字整体有重心,而每一个部件又有重心,把字分解成部件,这个软件最方便。字要平稳,几个部件要在一条重心线上,flash这个软件都能随意做到。字的部件不但能整体移动,每一个笔画都能制成元件上后任意移动。
数码讲述,突破参与上的难点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汇报,只是少数的几个人举手说一说,以小组为单位的汇报,也是组长代替了组员,不能达到全员参与,评价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而“数码讲述”软件的应用,使评价真正落到了实处。“数码讲述”这个软件学名叫photostory3,它占的容量很小,只有3.78M,可是它的功能却非常强大,能成批的处理大量照片,动画也是轻轻一点就自动生成,填加文字、音乐很方便。学生学起来非常容易。在以“孝”为主题的书法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求汇报时把实践过程每个阶段的照片,组合起来,用讲故事的形式给大家汇报,自己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插播在照片上,照片的数量可多可少。活动中,每个队的同学们都很用心,留下了很多照片。到了汇报时,同学们的故事讲的都很精彩,每个人都是满满的收获。
现在是网络世界,人们的通信都进入了4G时代,科技如此的发达。俗话说“笔墨当随时代”,书法实践活动与多媒体相合更应与时俱进,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书法教学成为一种动态、高效、立体、丰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终身探究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促进书法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