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而言,其观察行为存在观察随意性强、无法细致观察,观察持续时间短暂,观察稳定性较差等特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因此,小班阶段的幼儿更应该在成人的帮助和指导下萌发主动观察的意识,学会尝试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初步掌握简单的观察技能。在课程游戏化有序推进的背景下,笔者結合所在幼儿园开展的幼儿种植活动研究与实践,阐述小班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萌发主动观察意识和掌握简单观察技能的策略与方法。
一、选择观察对象,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事物有了观察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观察发现事物的明显特征。就如班级种植地里同时栽种了白萝卜和胡萝卜,当这两种萝卜叶子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时候,孩子们能够直接观察到两种萝卜叶子的明显不同之处,随之就产生众多不同的问题:“哪个是白萝卜的叶子,那个是胡萝卜的叶子?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叶子为什么长得不一样?”随着萝卜叶子的渐渐长高长大,孩子们又发现“白萝卜的叶子像哥哥,长得高高的,胡萝卜的叶子像妹妹,长得矮矮的。”到了初春时节,当萝卜花开之时,又有了新发现,两种花开放的形态完全不一样,一朵一朵的是白萝卜的花,一团一团的是胡萝卜的花。伴随着白萝卜与胡萝卜的成长与变化,孩子的观察兴趣点也会随之而变,从最初的叶片外形到之后的叶子高度再到最后的花朵形态,植物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让孩子产生兴趣点,而这些兴趣点又能让孩子引发一个又一个话题,在讲述观察现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激发了观察的兴趣。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对外形特征明显、变化性强,可以相互比较的事物观察兴趣度较高。由此可见,我们为小班阶段的幼儿选择种植观察对象时,应尽可能选择能引起幼儿足够兴趣的,或者在某一方面有显著特点的观察对象,同时考虑观察对象的可比较性,让幼儿在比较性观察中保持较高的观察兴趣。
二、支持观察行为,提供有效帮助
幼儿天性乐于亲近大自然,喜欢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大小形状不一的石子,各种不知名的虫子等等,只要是存在于身边的自然物都能成为孩子观察的对象。当教师关注到孩子的兴趣点时,就需要及时跟进,提供有效的支持策略,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来推进幼儿的观察行为。
在萝卜种植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萝卜花持有较高的兴趣度和持久度时,及时提供了放大镜、标本盒等观察工具,鼓励幼儿将萝卜花收集在标本盒中,带回班级点数萝卜花的花瓣数量,用放大镜观察花瓣上的条纹,投放萝卜花高清图片,开展寻找萝卜花等活动,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目标指向。当然在幼儿参与萝卜种植的过程中,还有诸多的观察内容,如:观察种植地的松土翻土、土壤养护、观察种植劳动工具及使用方法等等,在种植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引发观察行为,只要教师敏锐捕捉,积极支持、隐性引导,就能让我们的观察目标更明确,任务描述更具体,那么幼儿的观察目的也就会越明确,观察效果就越好。
三、分享同伴经验,获取观察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指南》中提出: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在小班幼儿的种植活动中,由于孩子年龄小,语言表述力较弱,记录方式简单,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等特征。因此同伴分享种植经验的方式途径更需要教师的巧妙设计与引导,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表达表现的分享方式。例如在照顾管理话题中,中大班幼儿可以自行分组商议种植管理方法,并能自己设计简单的记录表格进行交流。而小班幼儿则更需要借助实景场地,围绕在种植地周围,边看边聊,围绕教师提取的中心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的自由讲述,教师则通过语音视频记录或文字记录的方式把幼儿的对话呈现出来。我们还可以用照片展示幼儿观察动作、观察神态、将幼儿自己的记录符号展示在班级环境之中,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
种植园地作为幼儿在园接触大自然的重要场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在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既了解了蔬菜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又发展了个体的观察能力。通过种植行为,让幼儿与大自然产生对话,在对话中获得智慧能源。我们成人更应该珍视幼儿的发现,能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有趣的事物或现象,引发更多的思考与提问,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共同成长!
一、选择观察对象,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事物有了观察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观察发现事物的明显特征。就如班级种植地里同时栽种了白萝卜和胡萝卜,当这两种萝卜叶子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时候,孩子们能够直接观察到两种萝卜叶子的明显不同之处,随之就产生众多不同的问题:“哪个是白萝卜的叶子,那个是胡萝卜的叶子?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叶子为什么长得不一样?”随着萝卜叶子的渐渐长高长大,孩子们又发现“白萝卜的叶子像哥哥,长得高高的,胡萝卜的叶子像妹妹,长得矮矮的。”到了初春时节,当萝卜花开之时,又有了新发现,两种花开放的形态完全不一样,一朵一朵的是白萝卜的花,一团一团的是胡萝卜的花。伴随着白萝卜与胡萝卜的成长与变化,孩子的观察兴趣点也会随之而变,从最初的叶片外形到之后的叶子高度再到最后的花朵形态,植物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让孩子产生兴趣点,而这些兴趣点又能让孩子引发一个又一个话题,在讲述观察现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激发了观察的兴趣。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对外形特征明显、变化性强,可以相互比较的事物观察兴趣度较高。由此可见,我们为小班阶段的幼儿选择种植观察对象时,应尽可能选择能引起幼儿足够兴趣的,或者在某一方面有显著特点的观察对象,同时考虑观察对象的可比较性,让幼儿在比较性观察中保持较高的观察兴趣。
二、支持观察行为,提供有效帮助
幼儿天性乐于亲近大自然,喜欢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大小形状不一的石子,各种不知名的虫子等等,只要是存在于身边的自然物都能成为孩子观察的对象。当教师关注到孩子的兴趣点时,就需要及时跟进,提供有效的支持策略,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来推进幼儿的观察行为。
在萝卜种植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萝卜花持有较高的兴趣度和持久度时,及时提供了放大镜、标本盒等观察工具,鼓励幼儿将萝卜花收集在标本盒中,带回班级点数萝卜花的花瓣数量,用放大镜观察花瓣上的条纹,投放萝卜花高清图片,开展寻找萝卜花等活动,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目标指向。当然在幼儿参与萝卜种植的过程中,还有诸多的观察内容,如:观察种植地的松土翻土、土壤养护、观察种植劳动工具及使用方法等等,在种植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引发观察行为,只要教师敏锐捕捉,积极支持、隐性引导,就能让我们的观察目标更明确,任务描述更具体,那么幼儿的观察目的也就会越明确,观察效果就越好。
三、分享同伴经验,获取观察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指南》中提出: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在小班幼儿的种植活动中,由于孩子年龄小,语言表述力较弱,记录方式简单,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等特征。因此同伴分享种植经验的方式途径更需要教师的巧妙设计与引导,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表达表现的分享方式。例如在照顾管理话题中,中大班幼儿可以自行分组商议种植管理方法,并能自己设计简单的记录表格进行交流。而小班幼儿则更需要借助实景场地,围绕在种植地周围,边看边聊,围绕教师提取的中心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的自由讲述,教师则通过语音视频记录或文字记录的方式把幼儿的对话呈现出来。我们还可以用照片展示幼儿观察动作、观察神态、将幼儿自己的记录符号展示在班级环境之中,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
种植园地作为幼儿在园接触大自然的重要场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在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既了解了蔬菜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又发展了个体的观察能力。通过种植行为,让幼儿与大自然产生对话,在对话中获得智慧能源。我们成人更应该珍视幼儿的发现,能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有趣的事物或现象,引发更多的思考与提问,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