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集韵律美、对称美、文字美、画面美于一体。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徜徉于诗情画意之间,能带给学生幸福的体验。
前置学习,感受自主学习的幸福。为了让学生在古诗课堂上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笔者对预习作业进行了精心设计。
学生在中年级时,笔者在寒暑假前把新学期要学习的课内古诗整理出来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回忆老师教学古诗的过程,结合网上查找的资料,挑选一至两首编写教案。编写中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困惑,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开学后,教师及时把学生的作业收起来审阅。优秀的,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困惑,教师经过归纳整理,充实进教学方案之中。这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有了很好的衔接。
进入高年级,笔者在预习中又增加了一项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自学一首与教材内容相近的古诗(同题材或是同一位诗人类似的诗歌)。在课堂最后,教师留出8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讲授”古诗——从题材、思想等方面,对两首古诗进行对比。如,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有一组学生找到了陆游的《示儿》进行对比。他们抓住“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讲到诗人对朝廷军队失望却又抱着希望的复杂心情,再讲到陆游去世前心愿未了的终身之憾,从而展现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目的明确的课前预习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拓宽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的学习更积极、更主动。
化零为整,畅享自由想象的幸福。古诗教学中,教师不对诗歌做“肢解式”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或完整地欣赏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或宏观地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放飞想象。
笔者曾两次教学《江畔独步寻花》,两次都设计了根据诗句想象画面的环节。第一次,笔者将诗切分成四行,一行一行地引导学生理解、想象,结果学生的思维、语言都显得比较零乱。第二次,笔者引导学生学完整首诗后,再边读邊想象。结果,学生的语言就形成了一幅连续的、完整的画面。有一个学生这样描述自己心中的画面:“读了古诗,我仿佛看到一条通向一栋小屋的小路上,草儿摇曳,花儿点头;成群的蝴蝶飞到这朵花上,跟它说句悄悄话,又飞到那朵花上,跟它说句悄悄话;小屋里,一个女子探出来头来看着满地的花儿,也笑成了一朵花。”
延展课堂,体味走向生活的幸福。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这说明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前一天,班上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到达目的地后,学生对蹲在小河两岸钓鱼的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灵机一动,引导他们从钓鱼人开始,有顺序地观察河面上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語言表达出来。当说到河中心的小船时,笔者看似无意地让学生描述一下小船的状态。有个学生说:“有的小船上有渔民在撒网。”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那些没有人划的小船,只好寂寞地横在河中间。”笔者笑了,不仅因为他能用上“寂寞”这个拟人化的词,更因为笔者忽然发现了突破《滁州西涧》教学难点的方法。第二天学习“野渡无人舟自横”时,果然有学生说到了前一天看到的小河中的情形。而因为对这个情境的记忆,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横”在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胸襟恬淡、情怀忧伤”的复杂情感。
学科整合,体验快乐学习的幸福。语文学科与很多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古诗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把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比如,在古诗教学中融入音乐、绘画。学完一首诗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自主挑选背景音乐诵读古诗,或将古诗和着乐曲唱出来;学习写景的古诗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将诗中的内容表现出来,或者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上试着题一两句诗,等等。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
前置学习,感受自主学习的幸福。为了让学生在古诗课堂上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笔者对预习作业进行了精心设计。
学生在中年级时,笔者在寒暑假前把新学期要学习的课内古诗整理出来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回忆老师教学古诗的过程,结合网上查找的资料,挑选一至两首编写教案。编写中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困惑,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开学后,教师及时把学生的作业收起来审阅。优秀的,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困惑,教师经过归纳整理,充实进教学方案之中。这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有了很好的衔接。
进入高年级,笔者在预习中又增加了一项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自学一首与教材内容相近的古诗(同题材或是同一位诗人类似的诗歌)。在课堂最后,教师留出8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讲授”古诗——从题材、思想等方面,对两首古诗进行对比。如,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有一组学生找到了陆游的《示儿》进行对比。他们抓住“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讲到诗人对朝廷军队失望却又抱着希望的复杂心情,再讲到陆游去世前心愿未了的终身之憾,从而展现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目的明确的课前预习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拓宽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的学习更积极、更主动。
化零为整,畅享自由想象的幸福。古诗教学中,教师不对诗歌做“肢解式”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或完整地欣赏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或宏观地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放飞想象。
笔者曾两次教学《江畔独步寻花》,两次都设计了根据诗句想象画面的环节。第一次,笔者将诗切分成四行,一行一行地引导学生理解、想象,结果学生的思维、语言都显得比较零乱。第二次,笔者引导学生学完整首诗后,再边读邊想象。结果,学生的语言就形成了一幅连续的、完整的画面。有一个学生这样描述自己心中的画面:“读了古诗,我仿佛看到一条通向一栋小屋的小路上,草儿摇曳,花儿点头;成群的蝴蝶飞到这朵花上,跟它说句悄悄话,又飞到那朵花上,跟它说句悄悄话;小屋里,一个女子探出来头来看着满地的花儿,也笑成了一朵花。”
延展课堂,体味走向生活的幸福。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这说明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前一天,班上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到达目的地后,学生对蹲在小河两岸钓鱼的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灵机一动,引导他们从钓鱼人开始,有顺序地观察河面上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語言表达出来。当说到河中心的小船时,笔者看似无意地让学生描述一下小船的状态。有个学生说:“有的小船上有渔民在撒网。”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那些没有人划的小船,只好寂寞地横在河中间。”笔者笑了,不仅因为他能用上“寂寞”这个拟人化的词,更因为笔者忽然发现了突破《滁州西涧》教学难点的方法。第二天学习“野渡无人舟自横”时,果然有学生说到了前一天看到的小河中的情形。而因为对这个情境的记忆,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横”在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胸襟恬淡、情怀忧伤”的复杂情感。
学科整合,体验快乐学习的幸福。语文学科与很多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古诗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把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比如,在古诗教学中融入音乐、绘画。学完一首诗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自主挑选背景音乐诵读古诗,或将古诗和着乐曲唱出来;学习写景的古诗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将诗中的内容表现出来,或者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上试着题一两句诗,等等。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