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从低段开始。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不应当以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上并没有纯粹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借口而放弃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而应当紧扣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从简单的内容入手,巧妙地重组教材内容,安排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活动,精心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低年级 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由此可见,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低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学校大门,很多教师认为他们甚至连洗手、吃饭都需要指导,别说开展什么活动了,而且,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上并没有纯粹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很多教师忽视了语文实践活动在低年级段的开展。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段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而这一切仅仅依靠每周几节的语文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也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那么,教师如何在低年级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紧扣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努力做好“五”字文章,大胆拓宽语文教育渠道,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一、零点起步,“扶”字当头
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犹如一张张白纸,要想让他们画出多姿多彩的图案,教师必须为他们创造条件,应“扶”着他们作尝试,让他们初步接触、了解什么是实践,该如何实践等。如本学期,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读古诗游太空”的语文实践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星星国演古诗”,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的意思进行表演,其他学生猜猜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古诗,试着背背。学生刚接触表演,不知从何着手,而且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不一定能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教师便可一会儿当编剧,一会儿当导演,一会儿当演员,把孩子们引入角色。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文字化为一定的情境,而后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等形式将这个意境表达出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由此可以想象,以后若再开展类似的活动,那么岂不信手拈来?所以说,“扶”是成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一步。
二、精选题材,“易”字为先
低年级段,虽然在教材的安排上没有对实践活动作统一安排,而且低年级段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朗读和识、写字。但低年级是启蒙阶段,犹如一幢高楼大厦的基石。地基打得牢,大厦就能造得高。所以,教师应当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努力寻找贴近学生生活、易操作的内容为题材,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时机和空间,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教材内容做适当的创新组合。例如国标本苏教版第一册教材练习1中有个“口语交际”:《自我介绍》,而练习5的“学用字词句”中也有涉及姓名的内容。我就设计了一个“名字激励我前进”的语文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说自家姓,谈自家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姓名及其含义了解父母在自己身上所寄予的愿望;第二个环节是“一问一答,其乐无穷”,要学生就练习5中的形式开展问答活动,并向你的好友、同桌说说自己姓名的含义;第三个环节是“集体大行动”,要学生将自己的姓名写在前后黑板上,让学生互相认识;第四个环节是“说百家姓,谈百家事”,要求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不同的姓,甚至可让学生背背百家姓,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再如,古诗这一文学形式学生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接触,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都非常喜欢。《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我就设计了“读古诗游太空”活动,让学生通过诵古诗、画古诗、演古诗、唱古诗等形式,帮助学生积淀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三、形式多样,“活”字贯穿
语文课堂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所以,设计开展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为主,层层展开,引人入胜。在“读古诗游太空”活动中,教师就创设了“太空”这一情境,虚拟了太阳城、月亮湾、彩虹桥、星星国、太空广场风光,先让学生去太阳城背自己喜欢的古诗,而后去月亮湾为月宫中的亭台楼阁题诗,再去彩虹桥将故事所描绘的意境画下来,接着去星星国表演故事,最后去太空广场参加音乐会,即将古诗的诗词改成歌词唱出来。用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
四、集体参与,“勤”不可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每一次活动的组织开展,都应体现集体参与、人人有分的原则。活动前,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分好工,而后按照各自分配到的任务准备。当然,要求学生准备工作充分,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教师就应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人人动手,个个参与。
五、因人而异,“巧”作安排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时应因人而宜。如在“读古诗游太空”活动中,教师就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爱好和学习能力,巧妙地作出安排:喜欢画画的学生可去彩虹桥画古诗,喜欢唱歌、表演的学生可参加广场音乐会或者去星星国演演古诗,能力强的学生可为月亮湾题词,而能力稍差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去太阳城诵古诗,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喜欢语文。当然,教师可随着活动的开展,安排学生结合自己的弱项参与活动,逐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低年级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只有“扶”字当头,“易”字为先,“活”字贯穿,“勤”不可缺,“巧”作安排,才能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低年级 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由此可见,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低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学校大门,很多教师认为他们甚至连洗手、吃饭都需要指导,别说开展什么活动了,而且,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上并没有纯粹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很多教师忽视了语文实践活动在低年级段的开展。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段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而这一切仅仅依靠每周几节的语文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也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那么,教师如何在低年级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紧扣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努力做好“五”字文章,大胆拓宽语文教育渠道,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一、零点起步,“扶”字当头
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犹如一张张白纸,要想让他们画出多姿多彩的图案,教师必须为他们创造条件,应“扶”着他们作尝试,让他们初步接触、了解什么是实践,该如何实践等。如本学期,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读古诗游太空”的语文实践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星星国演古诗”,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的意思进行表演,其他学生猜猜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古诗,试着背背。学生刚接触表演,不知从何着手,而且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不一定能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教师便可一会儿当编剧,一会儿当导演,一会儿当演员,把孩子们引入角色。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文字化为一定的情境,而后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等形式将这个意境表达出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由此可以想象,以后若再开展类似的活动,那么岂不信手拈来?所以说,“扶”是成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一步。
二、精选题材,“易”字为先
低年级段,虽然在教材的安排上没有对实践活动作统一安排,而且低年级段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朗读和识、写字。但低年级是启蒙阶段,犹如一幢高楼大厦的基石。地基打得牢,大厦就能造得高。所以,教师应当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努力寻找贴近学生生活、易操作的内容为题材,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时机和空间,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教材内容做适当的创新组合。例如国标本苏教版第一册教材练习1中有个“口语交际”:《自我介绍》,而练习5的“学用字词句”中也有涉及姓名的内容。我就设计了一个“名字激励我前进”的语文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说自家姓,谈自家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姓名及其含义了解父母在自己身上所寄予的愿望;第二个环节是“一问一答,其乐无穷”,要学生就练习5中的形式开展问答活动,并向你的好友、同桌说说自己姓名的含义;第三个环节是“集体大行动”,要学生将自己的姓名写在前后黑板上,让学生互相认识;第四个环节是“说百家姓,谈百家事”,要求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不同的姓,甚至可让学生背背百家姓,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再如,古诗这一文学形式学生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接触,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都非常喜欢。《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我就设计了“读古诗游太空”活动,让学生通过诵古诗、画古诗、演古诗、唱古诗等形式,帮助学生积淀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三、形式多样,“活”字贯穿
语文课堂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所以,设计开展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为主,层层展开,引人入胜。在“读古诗游太空”活动中,教师就创设了“太空”这一情境,虚拟了太阳城、月亮湾、彩虹桥、星星国、太空广场风光,先让学生去太阳城背自己喜欢的古诗,而后去月亮湾为月宫中的亭台楼阁题诗,再去彩虹桥将故事所描绘的意境画下来,接着去星星国表演故事,最后去太空广场参加音乐会,即将古诗的诗词改成歌词唱出来。用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
四、集体参与,“勤”不可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每一次活动的组织开展,都应体现集体参与、人人有分的原则。活动前,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分好工,而后按照各自分配到的任务准备。当然,要求学生准备工作充分,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教师就应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人人动手,个个参与。
五、因人而异,“巧”作安排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时应因人而宜。如在“读古诗游太空”活动中,教师就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爱好和学习能力,巧妙地作出安排:喜欢画画的学生可去彩虹桥画古诗,喜欢唱歌、表演的学生可参加广场音乐会或者去星星国演演古诗,能力强的学生可为月亮湾题词,而能力稍差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去太阳城诵古诗,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喜欢语文。当然,教师可随着活动的开展,安排学生结合自己的弱项参与活动,逐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低年级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只有“扶”字当头,“易”字为先,“活”字贯穿,“勤”不可缺,“巧”作安排,才能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