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的特殊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的手段和内容很丰富,就艺术方面而言,最常见的有音乐、舞蹈、美术等,特别是作为造型艺术的舞蹈,是人类非文字文化的典范,它直接以人体作为媒介,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正如《诗经·大序》中所说:“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舞蹈作为美育的手段之一,具有它独特的魅力:
首先,舞蹈具有动作性。即舞蹈的艺术形象始终贯穿在舞蹈动态之中,通过活动的形象反映我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的活动,所以它不仅塑造和展示人体美,而且能提高人的思想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舞蹈教育,即是以塑造“人”为出发点,以科学的眼光关注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使人全面发展。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我国教育滞后了学生对“非文字文化”的学习,忽视了对右脑潜能的开发,使学生的抽象思维活跃,形象思维呆滞。舞蹈教育以它独特的方式从人体出发,通过全身的配合、肢体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对空间意识的适应等,使大脑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使学生用身体感受和开启了另一种思维。
其次,舞蹈具有节奏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和节奏同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老人步伐迟缓、小孩行动敏捷、工人的机器生产劳动和农民的田间手工操作、人们的欢快喜悦、压抑悲痛等都会显示外在的内在的不同节奏。因此,在生活节奏的基础上产生的舞蹈动作,不仅可以像体育活动那样健身,还有其独特的娱乐审美作用。舞蹈教育作为美育手段之一,它又融音乐与美术于其中。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我们暂且不论它的对与错,起码它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的紧密关系。受教育者需要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之中去协调自己的肢体语言,将音乐转化为视觉的、动态的音符。学生可以在舞蹈表演中,从服装、灯光、道具、舞美等各方面体会到舞蹈中的美术。美术是单纯的、静止的视觉艺术。舞蹈将这些静止面贯穿起来,使学生在动态中体会到生活的艺术美。
再次,舞蹈具有抒情性。东汉博毅《舞赋》中说:“歌以咏言,舞尽其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这就是说,诗歌、音乐、舞蹈同属于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但是,舞蹈抒发感情的效果远在诗歌、音乐之上。因此,只有人的思想感情到了用文字和语言都难以充分表达的程度,才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抒发,舞蹈正是运用了人们表达感情的这种特殊形态,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它表达情感的方式是身心结合,以感情引起体动,以体动表达感情,给人以生动的直观形象。因此,舞蹈在揭示人物的心灵、抒发情感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舞蹈艺术能充分体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素质教育中,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特功能。
在幼师的舞蹈教育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感受舞蹈教育独特魅力的权利,而不是让舞蹈成为少数“特长生”的专利。舞蹈课的开设可以弥补舞蹈普及教育的缺陷,通过简单、基本的教育内容,使学生认识自我,学会支配身体,用身体语言体现自身的优雅气质。学生的潜能是不可预知的,通过舞蹈教育可以发掘、选拔具有舞蹈潜能的人才,全面发挥他们的能量,带动更多学生对舞蹈、对艺术的求知与感受,更好地发挥幼儿教师的作用。
舞蹈课应该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为主,不要过分强调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在适当范围内对学生进行韧带、肌肉的延展训练,造就其挺拔、优雅、协调的体态,加强其对身体的支配力,促使学生协调力、创造力及对艺术的感受力方面的训练与提高。同时,加强对学生“非文字文化”方面的素质培养,提高其艺术审美力,学会用评论的眼光欣赏舞蹈作品。
由于舞蹈艺术的中介是人体,没有体态的自然美,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条件,所以,首先要进行基本的形体训练,解决一些学生因长期的不良写作、走路等姿态造成的弯腰、驼背等不良体态,通过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动作动律、不同的体态中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特点,给学生带来比书本更为直接、生动的体验与感受,感受各种民族的旋律与节奏特点,感受各民族的人文精髓,在形式感知的同时进入情感体验的状态,从而体会更高层次的舞蹈美,培养学生与其文化层次成正比的艺术素质。
舞蹈能培养人的气质,使人形体健康、美化人的仪态。受过舞蹈训练的人具有与一般人不同的形态和仪态。一堂好的舞蹈课就是一次美的熏陶,各种文艺节目的排练和演出、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丰富情感,让学生在舞蹈的艺术宫殿里体验人生的哲理、情感的转折、理想的追求。当各种体验达到高峰时,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使学生在感受美、理解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舞蹈形象的熏陶和感染。
总之,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其它课所不能替代的,是素质教育所期待的教育形式之一。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就该很好地利用这块平台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为素质教育做出积极贡献。
舞蹈作为美育的手段之一,具有它独特的魅力:
首先,舞蹈具有动作性。即舞蹈的艺术形象始终贯穿在舞蹈动态之中,通过活动的形象反映我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的活动,所以它不仅塑造和展示人体美,而且能提高人的思想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舞蹈教育,即是以塑造“人”为出发点,以科学的眼光关注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使人全面发展。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我国教育滞后了学生对“非文字文化”的学习,忽视了对右脑潜能的开发,使学生的抽象思维活跃,形象思维呆滞。舞蹈教育以它独特的方式从人体出发,通过全身的配合、肢体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对空间意识的适应等,使大脑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使学生用身体感受和开启了另一种思维。
其次,舞蹈具有节奏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和节奏同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老人步伐迟缓、小孩行动敏捷、工人的机器生产劳动和农民的田间手工操作、人们的欢快喜悦、压抑悲痛等都会显示外在的内在的不同节奏。因此,在生活节奏的基础上产生的舞蹈动作,不仅可以像体育活动那样健身,还有其独特的娱乐审美作用。舞蹈教育作为美育手段之一,它又融音乐与美术于其中。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我们暂且不论它的对与错,起码它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的紧密关系。受教育者需要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之中去协调自己的肢体语言,将音乐转化为视觉的、动态的音符。学生可以在舞蹈表演中,从服装、灯光、道具、舞美等各方面体会到舞蹈中的美术。美术是单纯的、静止的视觉艺术。舞蹈将这些静止面贯穿起来,使学生在动态中体会到生活的艺术美。
再次,舞蹈具有抒情性。东汉博毅《舞赋》中说:“歌以咏言,舞尽其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这就是说,诗歌、音乐、舞蹈同属于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但是,舞蹈抒发感情的效果远在诗歌、音乐之上。因此,只有人的思想感情到了用文字和语言都难以充分表达的程度,才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抒发,舞蹈正是运用了人们表达感情的这种特殊形态,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它表达情感的方式是身心结合,以感情引起体动,以体动表达感情,给人以生动的直观形象。因此,舞蹈在揭示人物的心灵、抒发情感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舞蹈艺术能充分体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素质教育中,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特功能。
在幼师的舞蹈教育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感受舞蹈教育独特魅力的权利,而不是让舞蹈成为少数“特长生”的专利。舞蹈课的开设可以弥补舞蹈普及教育的缺陷,通过简单、基本的教育内容,使学生认识自我,学会支配身体,用身体语言体现自身的优雅气质。学生的潜能是不可预知的,通过舞蹈教育可以发掘、选拔具有舞蹈潜能的人才,全面发挥他们的能量,带动更多学生对舞蹈、对艺术的求知与感受,更好地发挥幼儿教师的作用。
舞蹈课应该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为主,不要过分强调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在适当范围内对学生进行韧带、肌肉的延展训练,造就其挺拔、优雅、协调的体态,加强其对身体的支配力,促使学生协调力、创造力及对艺术的感受力方面的训练与提高。同时,加强对学生“非文字文化”方面的素质培养,提高其艺术审美力,学会用评论的眼光欣赏舞蹈作品。
由于舞蹈艺术的中介是人体,没有体态的自然美,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条件,所以,首先要进行基本的形体训练,解决一些学生因长期的不良写作、走路等姿态造成的弯腰、驼背等不良体态,通过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动作动律、不同的体态中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特点,给学生带来比书本更为直接、生动的体验与感受,感受各种民族的旋律与节奏特点,感受各民族的人文精髓,在形式感知的同时进入情感体验的状态,从而体会更高层次的舞蹈美,培养学生与其文化层次成正比的艺术素质。
舞蹈能培养人的气质,使人形体健康、美化人的仪态。受过舞蹈训练的人具有与一般人不同的形态和仪态。一堂好的舞蹈课就是一次美的熏陶,各种文艺节目的排练和演出、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丰富情感,让学生在舞蹈的艺术宫殿里体验人生的哲理、情感的转折、理想的追求。当各种体验达到高峰时,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使学生在感受美、理解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舞蹈形象的熏陶和感染。
总之,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其它课所不能替代的,是素质教育所期待的教育形式之一。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就该很好地利用这块平台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为素质教育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