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人文而艺术

来源 :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南京大学美育之路为例,研究了人文与经典如何传承、发展,综合性大学如何培养学术型艺术家,艺术大师如何养成这三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的论题。并提出,把艺术当中的人文大旗举起来,将是当今中国艺术发展的一种新势态。若众多高校与机构都有这样的梦想,都有这样的志气,必将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崛起。
  【关键词】人文;艺术;南京大学;美育之路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从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南京大学美育之路》(图1)这两本八开大画册来看,其封面的标志设计很有深意:其左边从徐悲鸿一幅《立马图》的局部展开,代表着“1”;其右边具有巧思,既体现了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成立18周年的“8”,也体现了其美术研究院专业学位教育10周年的“0”。这些足以说明徐悲鸿在现代中国美育之路上所处的重要位置与特殊影响。因此本人就从徐悲鸿及其所在的中央大学说起,下面分为三个方面来阐释“如何为人文而艺术”的论题。
  一、人文与经典如何传承、发展
  从历史的深度讲,《南京大学美育之路》画册的封面设计还象征着南京大学美育由民国的第二个阶段延续发展到了如今的第三个阶段。南京大学的辉煌源自于中央大学,近年来,我们也看到和听到很多人都敬仰中央大学,讨论中央大学辉煌的历史及其很多独特的方面。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在那个时代,中央大学可谓是全世界最出人才的高校之一。南京大学的美育之路也正是从中央大学的美育之路上发展而来的。谈到这一点,就我个人来说,其实也是非常感慨的,因为我的学术探索一直与中央大学的传统与延续密不可分。我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学士、硕士,南京林业大学的博士,东南大学的博士后,现在又做了南京大学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博导。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这四大高校全是中央大学后来的重要分支。
  南京大学曾有过艺术教育的辉煌,这可以追溯到李瑞清主政的两江师范学堂。以中国美术大师和艺术教育宗师徐悲鸿先生为例,1919年到1927年,徐悲鸿留学欧洲8年后,学成归国。1928年中央大学更名之前,主持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的是吕凤子。学校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之后,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邀请徐悲鸿任主持兼西画组主任。徐悲鸿在全国各地物色了高剑父、张大千、陈之佛、潘玉良、黄君璧等一批著名艺术家来充实中央大学艺术学科的教学,培养了许多杰出的艺术人才。今天看来,徐悲鸿对于中央大学美育之路的意义并不是他长期待在中央大学,而是他以独到的眼光、非凡的思想聘任了一些优秀老师,教育出了一些杰出的学生,将中西人文与经典的传承与现实主义精神相结合的美术教育思想一直发展下去。1946年底,徐悲鸿还把这些具有时代价值的思想带到了北平艺专,直至新中国建立之后的中央美术学院。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对我们还有很多的启发。
  有了徐悲鸿这样的一种传承,才有可能使“为人文而艺术”成为可能,假如说没有中央大学这一段浑厚的历史,我们来谈这个的话则是苍白的。
  二、综合性大学如何培养学术型艺术家
  我们还要深入研究从中央大学到南京大学的这段历史。有了这种经典精神的传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的口号之一——“培养学术型艺术家”才能真正成为现实。这样的话,这个命题也是值得探讨的。马鸿增老师在谈到为“人文而艺术”的时候,是持非常赞赏的态度的。在解放前,兵荒马乱的时候,人们就在探讨艺术到底是为艺术,还是为社会、为人生。今天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看得更为清楚了,因为在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必须把人文精神放在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因为就一定意义而言,任何学科的最终归宿还是人文。
  我们若是立足中国文化来看,在艺术教育领域之中,传承一种或几种技法,传承一种或几种观念,自然是不够的。在当下,传承经典要具有开拓性的意识、具有世界性眼光以及全方面拓展的视角,才有可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掌握传统经典并具有世界情怀的艺术家。具有这样一个心胸之后,中国的艺术之梦才可望实现。南京大学在江苏高校当中是有实力完成这样的大计的。我们由今天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这个“南京大学美育之路——雕塑艺术研究所教学18周年暨美术研究院专业学位教育10周年师生作品展”可以看出,这是一种高效率化、高产能化的教育,在江苏不可能有第二座高校能够实现这样的高效率产出。参加展览的200多个学生当中,从大的方面来讲,涵盖了江苏艺术各方面的杰出人才。其中有很多是我所熟悉的,也知道他们这些年的艺术创作的进展。他们之所以选择了南京大学,因为他们的梦想很明确,志向也很明确,那就是选择在江苏高校之中最具人文精神的南京大学。据我所知,2003年,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成立并设立了美术学硕士点,2005年成为国家首批艺术硕士培养的试点单位。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国家性重要奖项13项,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书协举办的全国性展览60余件,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1件,发表论文、画作600余篇(幅)。在北京举办的去全国首届艺术硕士作品展中,就入选作品的数量而言,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仅次于中央美院和清华美院,位居前三甲。令人惊讶的是,吴为山老师带领之下的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团体只有11人,但是培养了这么多具有远大人文眼光与素质的优秀人才,这是南京大学创造的奇迹!
  三、艺术大师如何养成
  我认为,只有立志为人文而艺术,才可能铸就艺术大师。综合性大学可以帮助许多艺术家完成人文之梦。单纯性的艺术院校可能会忽视这样的问题,容易导致一些片面的追求。我们观看1000年以来中国艺术大师们的足迹,就会发现,在他们之中,人文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这是中国的历史,而且这些做法在中国更能生根开花、茁壮成长。
  这种规律今天有很多学校都意识到了,也在努力做了,从北大开始,到清华到浙大,到人大,到南大,均创办了艺术学科,培养艺术人才。在这样一些著名的综合性院校当中,人们做了很多的人文与艺术的探索。更早的时候还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这些海外的一流学府也在这方面培养了很多著名的艺术大师与名家、学者。大师的形成往往是在综合性大学当中完成的,例如已经百岁高龄的一代国学大师、敦煌学大师、艺术大师饶宗颐先生,他的艺术之广、学问之深、去向之高,非一般艺术家、学者所能想见。为什么?我觉得他是站在学术的综合点与制高点上去做的,另外自然也离不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这样的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对他的滋养与提升。有鉴于此,就我本人而言,也一直在努力创造机会力求向这样的人文大师致敬。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我获得“江苏省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资助,并有幸赴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任访问学者一年,师从饶宗颐先生,研究《敦煌壁画与中国家具的千年之变》,从而将中国家具文化研究由宋代上溯到隋唐五代,填補了这一领域的空缺。饶先生不但为这一成果题词鼓励,题写书名,而且推荐它作为香港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饶宗颐先生创立)丛书第一辑第一种,并于2014年由香港大学出版发行(繁体字版)。我以之为基础申报的《敦煌壁画中的家具图式研究》新近获评为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另外,由饶宗颐先生题写书名、作序的拙著《中华图像文化史·宋代卷(上、下卷)》、《中华图像文化史·家具图式卷》(由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传统家具与绘画的关系研究》拓展而来)被评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6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本人这些学术成果的产生与人文大师精神的精神引领密不可分。
  在中国历史上,江南曾是最能出产大师、大学者、大艺术家的区域。在今天,我觉得这一区域的有识之士同样要有这样的志向,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复兴与传播产生更大的作用。总的来看,在中国,把艺术当中的人文大旗举起来,将是当今艺术发展的一种新势态。若众多高校与机构都有这样的梦想,都有这样的志气,必将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崛起。
  作者简介: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研究方向:图像文化、家具文化、绘画史。
其他文献
【摘要】 由曾国祥指导的电影《七月与安生》自上映以来收获诸多赞誉。片中两位女主角七月与安生从坦诚相对到渐生嫌隙再到释怀和解,携手走过了漫长的试炼与拉锯的成长之路。影片借由性格迥异的二人的互动微缩和象征着作为个体的人如何发掘真实的自我并与之达成和解从而真正得到成长的人生过程。对这两位主要女性角色形象的精彩诠释是这部以人物塑造为核心的青春电影得以拥有如此高完成度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七月与安生
期刊
【摘要】 《我不是潘金莲》在叙事呈现上采用了圆形、方形和宽银幕的构图方式。虽然影片涉及敏感的政治话题,但也有人称这种极端的构图方式很好地配合了叙事开展,同时也有人认为冯小刚对电影美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其次,在叙事上,导演通过李雪莲三次放弃上访将事件从李雪莲的身上剥离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事件被漫画化,事件的本质也由理性滑向了荒诞,这一转变化解了政治题材的敏感性,形成了导演中立的立场。因此在看似极端讽刺
期刊
【摘要】 《湄公河行动》的良好口碑,更多来自于影片对于“国家”与“个人”关系的全新表述,即国家为了保护国民而全力付出。这种表述策略突破了更多强调个人为国家做奉獻的“主旋律”传统。而通过与另外两部相关文本《集结号》和《十月围城》的比较,在“国家认同”的理论视野中能够将这一讨论深化。  【关键词】 《湄公河行动》;“个人”;“国家”;“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林超贤导演
期刊
【摘要】 网络刑侦剧是目前我国网络剧中的热门类型。本文以网络刑侦剧《法医秦明》为例,认为其以新颖的“法医”职业为叙事视角,塑造年轻、具有个性的法医形象,密切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主题,使其既具有网络叙事和刑侦类型化叙事的特征,又具有青春类型化的叙事风格,从而获得广大观众喜爱。《法医秦明》的成功模式为我国网络刑侦剧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值得我们分析。  【关键词】 刑侦剧;叙事视角;叙事
期刊
【摘要】 贝克尔将符号互动论引入艺术界,提出艺术界也存在团体协作、分工、惯例等特性。作为连接艺术界各个要素的艺术分配也处在艺术界复杂的网络之中。艺术、分配者在互动过程中被构建出来,并通过互动加强自己的形象。艺术界的惯例是艺术创作者、分配者、接受者、艺术品、社会之间可以有序合作的基础,但是当现有惯例不适合艺术界发展时,新的惯例将会取代旧惯例。合作惯例的改变是艺术分配惯例被打破的重要方式。  【關键词
期刊
【摘要】 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创新几乎成为了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首要追求。在艺术商品化和以破坏为新异的现代思潮中,坚持自我还是取媚市场和趋骛时髦是艺术家最难以自守的一道难关。国画大师沈耀初在漂泊台岛40余年的境遇下,寄情于画,不为时人时事所扰,用线条和色彩建构起自己的艺术世界。本文通过对沈耀初冶艺历程和人生轨迹进行交叉分析,尝试对其艺术思想进行深入理解。  【关键词】 文人画;沈耀初;艺术;思想;人
期刊
【摘要】 早年的易卜生在学徒期创作了第一部剧作《凯蒂琳》,而后在首都创作了维京剧《武士冢》,在卑尔根他创作了《乌斯特罗特的英格夫人》并遇到一生中的灵魂伴侣苏珊娜·托雷森,這对于他和他的创作而言都是一大幸事。他的第二部维京剧《觊觎王位的人》已成为挪威的非官方国剧。在他离开挪威的二十七年间,他相继写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剧作:《布朗德》《培尔·金特》《青年同盟》《皇帝与加利利人》《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大量的闪回镜头为切入点,探析比利·林恩意识的“不在场”、意识“不在场”的原因及“不在场”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闪回镜头;不在场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李安的第20部电影作品,有人认为无论从寥寥174万的北美票房成绩还是从对于主体表现毫无助益的120帧技术使用来看,这部影片
期刊
【摘要】 目前国内关于热奈《阳台》的研究,绝大多数关注的都是其表现形式,鲜有论述其思想内容的。本文旨在结合文本证据,从多方面揭示《阳台》的“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扮演”这个主题。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阳台》中无处不在的扮演——嫖客、妓女、“国家支柱”以及叛乱分子,所有的人都在扮演或创造一个社会形象并且在扮演中获得最高的满足感;第二部分讨论了《阳台》中的“角色”政治——激烈喧嚣的政治生活不过是各路人马
期刊
【摘要】 文章一方面介绍了平和县霞寨镇新寨土楼前旗杆石的文化价值与保存现状,另一方面又在分析旗杆石保护工作诸多难点的基础上,对保护旗杆石文化提出了一些有效方略。总而言之,本文的写作是希望为保护闽南原生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土楼;旗杆石;科举文化;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保护原生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增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