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那曲探望藏羚羊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羚羊,这种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因为它的特殊性和故事性,成为近几年来颇受人们关注的动物明星。
  最早受到人们关注的,要数青海治多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为保卫藏羚羊而英勇献身的故事;后来有一位叫杨欣的漂流勇士,他为索南达杰的事迹所感动而放弃漂流毅然投身于保护藏羚羊的事业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起民间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再后来,是陆川抓住了这个题材,拍出电影《可可西里》获得多项国际大奖,让藏羚羊的命运再度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现在,藏羚羊又成了竞争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的一个热点……
  藏羚羊能够成为媒体和社会的关注热点,是一件可喜的事,我打从心眼里感到高兴!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我作为一名援藏干部在藏北那曲度过了三年,期间4次深入那曲西部的羌塘自然保护区拍摄图片,与藏羚羊有了多次的近距离的接触,结下了缘份。
  那曲西部的羌塘自然保护区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黑颈鹤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特别是尼玛、双湖境内藏羚羊最为集中。
  每年11月—12月是藏羚羊的发情季节,容易看到藏羚羊成群结队熙熙攘攘的场面。那天,尼玛县委副书记兰忠、尼玛镇镇长旺堆带我们来到藏羚羊聚集地吴尔多,希望能够遇上大群的藏羚羊,以拍一拍群羊聚集的壮观场景。果真,在木嘎雪山脚下,我们一眼就看见成群结队的藏羚羊聚集在那里,雄雌各主一群,它们各自为阵,少有往来,其数量估计有千余只之多!机敏的藏羚羊发觉我们后马上奔跑起来,它们是草原长跑高手,最快可达每小时80公里,即便丰田越野车也不容易追上。奔跑时它们好像还很腼腆,依旧是雄、雌分开各自分开。它们奔走的姿态非常优美,富有力量,特别是雄性藏羚羊的长角就像古代军队整齐排列的长矛,奔跑起来浩浩荡荡,宛如冲锋陷阵之气慨。
  我们的越野车追了过去,不想突然“啪”的一声,轮胎爆了,原来草地上满是碎石片。好在还有一辆车,于是驾驶员根据藏羚羊奔跑方向拼命地追赶,“咔嚓、咔嚓”,我的快门连连按动,终于拍到了藏羚羊奔跑中的各种姿态的照片。
  藏羚羊藏语称作“最”,它常年生活在地势平坦、水草旺盛的湖盆地带。雄藏羚羊有一对尖尖的黑色长角,很有力度感,长角可以入药。最珍贵的还是它的毛绒,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富豪,一直把拥有藏羚羊绒织成的衣物当作一种荣耀。三五只藏羚羊的毛绒可以制作一条叫做“沙图什”的披肩,国际最高售价达1.5万美元。如今虽然藏羚羊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严禁藏羚羊贸易,但在巨大利益驱使下,一些人还是铤而走险,捕杀事件屡有发生。
  我们在这辽阔的原野上一边走,一边思忖:藏北那曲地区如果没有藏羚羊和它的伙伴,这片土地该是多么寂寞!它们同人类一样,同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应该有同等的生存权力,它们都是西藏高原的主人呢!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才使得这里显得更加圣洁而富有生气,它们是大地的精灵!……
  
  藏羚羊
  I Photograph Tibetan Antelopes
  Photographs and Story by Ji Yehai
  
  I joined a government program and was assigned to work 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from June 2001 to June 2004 in Naqu, north Tibet. It was during the three years there that I learned a lot about Tibetan antelopes, for I paid four visits to Qiangtang and took a lot of photograph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Naqu, Qiangtang is home to Tibetan antelopes, Tibetan donkeys, wild yaks, and black-neck cranes and other rare species under the state protection.
  Tibetan antelopes mate in November and December. It is most likely to see huge groups of them during this period. One day we drove to find if we were lucky enough to see a large group of Tibetan antelopes. We were lucky. At the foot of a snow mountain, I got the first sight of large groups of the beautiful antelopes. Males and females were in separate groups, and they did not mix. The way they walked was very gracious and energetic. The male antelopes had black long horns. They looked like an army marching in matrixes with their long spears. When they ran, they were like an army charging magnificently.
  Our SUVs chased them. I suddenly heard a loud explosion and it turned out that our vehicle got a flat tire as the tire got pierced by one of the rubbles on the ground. Fortunately the other SUV was still good. We continued our chase and I clicked the camera off rapidly.
  Tibetan antelopes’ hair can be processed into the world’s finest wool. It is said that a luxurious shawl made of the hair of three-five Tibetan antelopes costs 15,000 US dollars. Though the species is now under the state protection and an international trade convention bans the trade of Tibetan antelopes, slaughters by poachers still happen now and then.
  Without the antelopes and other species, the north Tibetan area would look most desolate and lonely. These animals have the right to live because they own the land there.
  
  (Translated by David)
其他文献
身为上海博物馆馆长的他,时时沉浸在书画的海洋中,他多次策划的书画展出活动,原本与他深厚的学养紧密相连。现在让我们走进他的家“参观”一番,那才是名副其实的——    第一次推门进入陈燮君家的人大都会发出“哦!”的一声惊叹,不为别的,只因您眼前会出现“奇观”:他的家满屋子的书籍堆得像云南石林一般。古人以“汗牛充栋”形容人家藏书多,陈燮君家的书山书林恐怕没有什么成语可以来形容。他的书多得早已无法用书架来
期刊
“工作着是美丽的”,这是著名女作家陈学昭的一部小说的书名,也成了她创造的流行语。今年是陈学昭诞生一百周年,本文写了她与领袖毛泽东交往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以此作为对这位已逝女作家的纪念。  陈学昭原名陈淑英,浙江省海宁人,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读《昭明文选》,故最初写作便署名“学昭”。  1923年上海《时报》举行征文大赛,陈学昭撰写的《我所希望的新女性》一举获得乙等奖。该报主笔戈公振见这位1
期刊
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不久前在北京揭晓,以中国书法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临其上的作品,被确定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这个标识作者,便是27岁的顾永江。  顾永江是绍兴人,设计标识折桂使他一夜之间成了媒体竞相采访的对象。日前他载誉归乡作客母校鲁迅中学,他身着迎风飘逸的大衣,背着休闲挎包,看上去十分洒脱,眼中透着几分沉着和执著。  顾永江并非学美术出身,其设计的标
期刊
刘枫(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前主席):  《文化交流》自1985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不平凡的20个年头。这份中英文对照、内容新鲜、图文并茂的杂志,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西子湖畔,它从杭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已发行至125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广大读者的赞扬。国家新闻出版署的领导特别肯定我省两个刊物,其中之一就是《文化交流》。2004年,在英国举办的国际杂志展览会上,我省新闻出版部门选中了《文
期刊
一位老人在写自传,已写了100余万字。那天晚上,在这位长者素朴的杭州寓所里,我只看了他的部分章节,就被深深感动了。  这是一个人的经历,但绝对不是芸芸众生的寻常故事。在他那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曲中,有风雷激昂的时代强音,也有悠扬的民族文化乐章。他创作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被国际反侵略协会定为会歌,曾唱响全球;他的经典之作《采茶舞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音乐教材”,至今
期刊
远看像个逃荒的,  近看像个要饭的,  仔细一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    不知是谁给贾芝先生编了这首顺口溜。在一次聚会上,贾芝先生当众朗读,有板有眼,十分得意,看来他对这顺口溜是认同的,至少没有反感。  这顺口溜的“作者”也真会编,看似贬,实为褒,意思是说贾芝先生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工作上要求高,生活上要求低;地位变了,仍保持简朴的本色。这是人们对贾芝先生的最高评价。  我与贾芝先生相识快半个
期刊
当双鬓染霜的他在新年的爆竹声中敲开自己的家门时,这已是他阔别祖国、阔别妻子的第13个年头了。年近七旬的他这次回家,不仅在新年里给老伴与亲友们送上了久违的问候,还带来一份让人难以置信的惊喜。  作为杭州一名普通的退休工程师,他在美国花了12年的心血,终于读懂了云的语言,他将变幻莫测的云彩里里外外研究个透,让它乖乖成了“地震预报员”,为他一次次正确发布地震灾难预报当好“参谋”,正由于此,“寿仲浩”这三
期刊
在人气鼎盛的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近年新“冒”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美食街——高银街。高银街紧挨杭州最著名的古街河坊街,并与河坊街呈东西平行走向,全长440米。在这条美食街上,散布着川、鲁、闽、粤、浙以及素菜、海鲜、快餐等各种菜系和风味餐馆计22家。来高银街落户的不仅有老字号知味观、王润兴、功德林分店,也有后起之秀天兴楼、名源、好绍欣等酒楼,更有百家鲜、千番拉面等小吃店。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高银
期刊
也许是因为不久前我写过一本《曾宓评传》的缘故,《文化交流》杂志于曾宓先生在浙江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将展出作品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的前一天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够就此写一篇文章。  当即与曾先生联系,可是曾先生表示最好不要写。这是因为曾先生一直很低调,不想就此事来一番操作,他是真诚的。之所以还是动笔,一则因为《文化交流》杂志的编辑是我十多年前就很熟悉的老朋友,再则这是文化杂志内容的需要,我不动笔杂志照样
期刊
阳春三月,濒临西湖的汪庄垂柳新叶纷披,海棠繁花压枝。参加“中西经济合作研讨会”的成员,正在这里合影留念。记者见头戴圆形黑礼帽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站在一棵海棠前拍照,便说:“这是海棠花,这几天开得正热闹。”陈昊苏随口应道:“一阵风雨袭来,就会绿肥红瘦。”于是我们就轻松地攀谈起来,随着话题的深入,深感他那外交家的口才、诗人的气质、丰富的知识和将门之后的人格魅力。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