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教学现状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究竟怎样的探究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策略去进行探究性教学,才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好的发展?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提出策略:
一、多样性策略
1.强调多样化设计模式
普遍意义上的探究分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方面。其实,探究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必须经历以上七个探究步骤,或者只有七个步骤。更多的探究活动是根据教材或教师给定的问题而展开的探究,可以只含有上述步骤中的某些步骤,属于部分探究模式。但有时在交流了探究结果之后,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进行后续探究,进行补充收集证据,重新进行分析与论证等。此时的探究就不止七个步骤了。
2.在尽可能多的科目中开展
探究教学最初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科学家那样的认识事物、发现规律的过程。同时探究教学也是一种强调学生全面主动参与的方式,这不仅是在科学学科中可用,在其他很多学科,如人文类学科,语言类学科中也是可以开展的。
3.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使其相互促进
当下,我们大力提倡探究教学,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太多接受式学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我们太过缺乏探究教学。但也不能因此走入另一个极端,不能只要探究教学,不要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它们各有其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当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不好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对于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我们应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二、全面性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
所有学生都有探究的权利,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我们要注意避免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注意引导同学们注意每一个人都要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探究参与的广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探究活动开展的持续程度。
2.不仅强调探究中的动手,更要强调动脑,手脑全面动起来
探究强调动手做,但更强调动脑筋,因为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学生脑袋里。手脑全面动起来才是真正地参与到了探究中来。探究活动中,学生参与探究的深度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手和脑全面动起来。
三、灵活性策略
1.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只是手段,不必对此有过高要求
我们不能用科学家的高标准来要求学生的探究水平、探究技能、探究方法。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只是手段,不必对此有过高要求。我们更多地应该通过探究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内在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2.灵活处理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探究
探究教学,既然是教学活动,那就是教和学想统一的双边活动。既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也强调教师适时、适当、有效的指导作用。只有灵活地处理好了这两方面的问题,才能既不打击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能是学生在探究中真正认识世界,同时提升探究能力,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即科学本质的理解。
3.珍视并灵活处理学生已有知识与待学知识的关系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一些个人知识、基础知识进入到学校的,这些已有知识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我们只有珍视并灵活处理学生已有知识与待学知识的关系,找到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亲自探究,积极反思,让学生自己顿悟出他们的已有经验与实际现象或事实的联系和区别,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地完善知识或重新构建知识。
4.探究时不必一次探究完、探究透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一次探究完,探究透。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部分探究,可以逐步探究,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
5.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来探究
事物名称、概念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去探究,仅靠听讲、阅读等方式就能掌握。如:在学习速度知识时,对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这就不需要探究,对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这也不需要探究。我们不能着了探究魔,不能把任何问题都拿来探究。探究教学和传授性教学目前仍是教学过程中两种同样重要,同样有效的不同的教学形式。
四、情感性策略
1.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情感上,我们要尊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积极探究得到的,我们都应该尊重并珍视,与对错无关。
2.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探究步驟最后一步就是合作与交流,强调合作与交流可以使学生学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探究结论,与人交流。同时也使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而又坚持原则。学会相互合作、分享、赞扬等。
3.珍视学生的挫折感与成功感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经历挫折与成功,情感上必然经历沮丧与兴奋,但这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对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意义非凡,可以说这种情感上的体验对学生的意义超过了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是值得学生和老师珍视的情感体验。
五、渐进性策略
1.提出问题的渐进性
在探究教学中,如果问题是有教师来提出,那我们一定要注意提出问题的目标性、连贯性、渐进性。不能一次性甩相互一个学生根本无法探究的问题,这可能会打击到学生参与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创设情境的渐进性
创设的探究情境应当是递进式的、首尾呼应、前后衔接和逐步深化的。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假设、实验、分析、评价、交流。总之,教师要各种各样的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地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断生成新资源。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3.教学过程的渐进性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某一个探究问题的设计上要具有递进性。二是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不同的探究难度。”
一、多样性策略
1.强调多样化设计模式
普遍意义上的探究分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方面。其实,探究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必须经历以上七个探究步骤,或者只有七个步骤。更多的探究活动是根据教材或教师给定的问题而展开的探究,可以只含有上述步骤中的某些步骤,属于部分探究模式。但有时在交流了探究结果之后,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进行后续探究,进行补充收集证据,重新进行分析与论证等。此时的探究就不止七个步骤了。
2.在尽可能多的科目中开展
探究教学最初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科学家那样的认识事物、发现规律的过程。同时探究教学也是一种强调学生全面主动参与的方式,这不仅是在科学学科中可用,在其他很多学科,如人文类学科,语言类学科中也是可以开展的。
3.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使其相互促进
当下,我们大力提倡探究教学,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太多接受式学习,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我们太过缺乏探究教学。但也不能因此走入另一个极端,不能只要探究教学,不要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它们各有其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当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不好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对于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我们应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二、全面性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
所有学生都有探究的权利,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我们要注意避免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注意引导同学们注意每一个人都要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探究参与的广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探究活动开展的持续程度。
2.不仅强调探究中的动手,更要强调动脑,手脑全面动起来
探究强调动手做,但更强调动脑筋,因为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学生脑袋里。手脑全面动起来才是真正地参与到了探究中来。探究活动中,学生参与探究的深度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手和脑全面动起来。
三、灵活性策略
1.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只是手段,不必对此有过高要求
我们不能用科学家的高标准来要求学生的探究水平、探究技能、探究方法。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只是手段,不必对此有过高要求。我们更多地应该通过探究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内在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2.灵活处理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探究
探究教学,既然是教学活动,那就是教和学想统一的双边活动。既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也强调教师适时、适当、有效的指导作用。只有灵活地处理好了这两方面的问题,才能既不打击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能是学生在探究中真正认识世界,同时提升探究能力,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即科学本质的理解。
3.珍视并灵活处理学生已有知识与待学知识的关系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一些个人知识、基础知识进入到学校的,这些已有知识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我们只有珍视并灵活处理学生已有知识与待学知识的关系,找到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亲自探究,积极反思,让学生自己顿悟出他们的已有经验与实际现象或事实的联系和区别,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地完善知识或重新构建知识。
4.探究时不必一次探究完、探究透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一次探究完,探究透。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部分探究,可以逐步探究,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
5.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来探究
事物名称、概念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去探究,仅靠听讲、阅读等方式就能掌握。如:在学习速度知识时,对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这就不需要探究,对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这也不需要探究。我们不能着了探究魔,不能把任何问题都拿来探究。探究教学和传授性教学目前仍是教学过程中两种同样重要,同样有效的不同的教学形式。
四、情感性策略
1.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情感上,我们要尊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积极探究得到的,我们都应该尊重并珍视,与对错无关。
2.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探究步驟最后一步就是合作与交流,强调合作与交流可以使学生学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探究结论,与人交流。同时也使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而又坚持原则。学会相互合作、分享、赞扬等。
3.珍视学生的挫折感与成功感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经历挫折与成功,情感上必然经历沮丧与兴奋,但这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对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意义非凡,可以说这种情感上的体验对学生的意义超过了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是值得学生和老师珍视的情感体验。
五、渐进性策略
1.提出问题的渐进性
在探究教学中,如果问题是有教师来提出,那我们一定要注意提出问题的目标性、连贯性、渐进性。不能一次性甩相互一个学生根本无法探究的问题,这可能会打击到学生参与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创设情境的渐进性
创设的探究情境应当是递进式的、首尾呼应、前后衔接和逐步深化的。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假设、实验、分析、评价、交流。总之,教师要各种各样的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地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断生成新资源。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3.教学过程的渐进性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某一个探究问题的设计上要具有递进性。二是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不同的探究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