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色彩在岩彩画创作中的运用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代岩彩画创作中,我们不仅需要传承传统色彩的表现,更应该注重西方科学的色彩体系,使我们的岩彩画不仅具有绘画性、时代性,还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才能更好地为当代人的视觉审美服务。本文试图以岩彩画中的色彩表现为研究对象,以本人的创作作品《在路上》为例,浅析中西方色彩在岩彩作品中的运用。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1)当代岩彩画的色彩研究困境;(2)中国岩彩画的色彩特征;(3)《在路上》作品中的色彩观。
  【关键词】当代岩彩画;技法创新;研究
  1.《在路上》作品中的色彩理念
  1.1传承中国传统色彩理念
  岩彩画历史悠久,优秀的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不但被保存了下来,并且也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模式。谢赫在“六法论”中就提到了“随类赋彩”,认为品评一幅画还是要追求“随类赋彩”的。而当代岩彩画却不同,它追求的是“随情赋彩”。岩彩画在创作中,矿物色材料对我们还是很有启发的,首先要考虑好画面的主色调,然后再决定画面中的冷暖色调对比。最终找到一个最好的适合自己画面的创作方式。现代岩彩画在画面中以颜色为主,泼色做底是岩彩画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它的表现手法也很多,最熟悉的方法是不同色彩间的叠加和组合,但是在泼色、叠加和组合时不能乱泼,要注意色块的大小、面积等对比关系。在现代岩彩画的创作中画家对颜色的灵敏度还是极其重要的。虽然现代岩彩画创作并没有固定的表现手法,但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善。其创作关键之处在于发现足够感动人的细节。比如以《在路上》岩彩创作作品为例(图一),这幅作品以“女藏民”去朝圣路上的状态为题材,表达他们这种执着、坚韧的信仰精神;通过丰富的色彩诠释她们在路上虽然辛苦,但内心很幸福,因为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运用传统岩彩天然矿物色这种材料更能表现藏民服饰的厚重感及藏饰的五彩色。这幅画面既传承了传统工笔画的技法,比如在颜色上,不会一次性就拿矿物颜色进行画面创作,而是继承傳统色彩观,用中国画颜料水色进行整体色调的安排。先拿水色在画面背面做肌理效果,等画面整体达到预期效果时,开始拿矿物颜色进行创作。
  现代岩彩画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对我们现代人而言,我们应懂得去观察、去体验现实生活,生活与艺术是分不开的。但光有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是不行的,要学会从传统和从外来文化中去吸收借鉴一些好的东西,只是拿过来也不行,更重要的是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创作中要想使岩彩画创作有底蕴,传承是极其重要的。当代岩彩画已从传统绘画用色相对于单调的局面中走出来了,画面的主体色调开始变丰富了,但还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由于矿物颜色材料本质就比较特殊,使得现代岩彩画在社会上被绘画者所喜爱,尤其在色彩运用上更令人惊叹,出现了很多佳作。
  1.2借鉴西方科学色彩理论
  现在的岩彩画把矿物颜料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在进行创作时把西方绘画加以创新运用,比如在岩彩画面中能看到西方的绘画技法,如今已成为了绘画的组成部分。现在我们的岩彩绘画色彩将不受以前固定绘画模式的约束,它将会吸收借鉴西方绘画技法,中国当代岩彩画将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路上》作品中,人物衣服的色彩关系就是根据西方的色彩体系,考虑了冷暖的对比、明度纯度的对比关系,使得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明确。岩彩画创作中,既会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所在,又会感受到西方色彩的绘画气息。中国岩彩绘画色彩优势非常强大,不但肌理效果丰富多彩,而且值得我们骄傲的是西方的光学原理也被运用到画面当中,极大地拓宽了岩彩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气息,增加了画家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冲动。
  1.3探索新的色彩表现技法
  岩彩的色彩种类的丰富性,对表现技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色彩便成了中国画创新的关键。
  (1)意象设色表现。色彩的意象归根到底不是来表达客观存在的真实色彩。它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因为地区情况和宗教信仰的差别以及生活习惯有所不同,色彩也会有不同的寓意。《在路上》作品的色彩就是意象的色彩表现,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进行设色,没有按照原有的色彩进行敷色。众所周知,在西欧黄色代表不好的颜色,而在中国黄色代表的是高贵和权势的象征,正是因为有这种意象象征,才使我们的颜色表达起来更有趣味,使画面色调蕴含出新的内在精神。这种意象设色表现技法,不但激发艺术家创作灵感,而且也给画面色彩增添了新的活力,使整个画面充满流动感。
  (2)强调主观的设计表现。根据大学四年专业知识的学习,领会到了很多色彩学的知识。在进行一幅创作时,画面色彩创意极其重要。这种色彩创意是在我们的主观意识下形成的。这种主观设计表现能使我们的画面色彩美感摆脱客观色彩的束缚,让我们的设计构思能够在画面中充分的展现出来。岩彩画所强调的主观设计表现技法是在色彩对比中体现出来的,比如互补色对比是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所追求的。所以说主观设计色彩表现技法是艺术家普遍的审美视觉艺术追求,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感。
  (3)装饰的色彩表现。岩彩绘画装饰性很强烈,它的色彩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但各方面:①色彩的主观化:岩彩绘画在色彩处理上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我们的画面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色彩效果。②色彩的单纯化:在装饰艺术中应保持统一,在画面中不能有太多的颜色。③色彩的工整化:我的作品中贴了金箔银箔,做出衣服的肌理效果,都是一种装饰的体现,都是为我们的画面服务的。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岩彩画的色彩装饰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通过我们对岩彩画的学习和对岩彩画的分析,使我们发现了在岩彩画中充满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韵味,也使我们了解感受到了中西方色彩的异同。
  (指导教师:王欣)
  参考文献
  [1]胡明哲.色彩表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刘飞.色彩重现_蒋采苹的矿物颜料研究与新时期以来工笔重彩画[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2.
  [3]张小鹭.当代岩彩画技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4]胡明哲.岩彩画艺术[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2.
  [5]张小鹭.岩彩画艺术环流特征及其当代发展的可能[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出版版),2007.
  [6]王雄飞.中国岩彩画材料与表现[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
  [7]蒋采苹.名家重彩画技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8]唐秀玲.岩彩技法语言解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致谢:
  时间过得真快,想想大学四年以及研究生两年多的时间里有欢乐也有悲伤。我要感谢在我迷茫时给了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因为有你们我才懂得了学习,有了学习的动力。同时还要感谢各位画家们带给我的创作灵感,在创作过程中给我带来极大的启发,也要感谢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们,透过他们对岩彩画的讲解,让我对岩彩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我的创作有了很好的出发点。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青年教育工作在整体教育系统中占有较大比例,青年学生既属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又是民族传承的重要枢纽。本文针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展开研究,分析线上指教教学方案需要采取教学措施,总结相关教学经验,撰写育人启示,为同领域工作者提供合理化工作建议,为我国青年教育工作提供促进作用。  【关键词】“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育人启示;线上支教方案  引言  处于新时期背景下,青年教
期刊
近年来,我园围绕内涵发展总基调,以幼儿一日常规为主线,以推进“一班一品”建设为抓手,坚持把时代特征、地方特色融入环创育人和活动育人之中,促使我园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向规范化、特色化幼儿园方向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也涌现出了一批亮点。  1. 思想“风向标”引领思路“方向舵”  2012年,乘着我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东风,三幼应运而生。建园之初,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社会各界,当时最为热切的期盼就是——有园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进步的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非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双创的背景之下,把非遗文化的发展和高校的具体发展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传承非遗基因。在校园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策略和原则,关注对于校园文创产品的形象打造和产品内涵的提升,加强以面向消费者需求的开发设计模式,不断优化营销理念和思路。因此,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双创背景下非遗与文创产品的融合,详细讨论了校园文创产品
期刊
【摘 要】深度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深层次地探究理论知识的实质性内涵与价值的实践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但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点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对各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认识模糊不清。基于此,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旨在进一步强化小学生对概念性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关键
期刊
“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1969年,28000名来自北京的知识青年怀揣着理想信念来到延安,他们将大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红色的沃土,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求知若渴,将延安精神深深烙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为革命老区注入了新思想、新方法、新动力。  初到陕北的北京知青们面对的不仅是陌生新奇的生活环境,还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比如,如何使用柴火灶?如何用当地的方言同大家交流?如何耕地、除草、收割、
期刊
【摘 要】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积极开展相应的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重视加强对学生文化基础课程知识和德育知识的教育,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教育内容为出发点,为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在新形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的深层教育来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正确的政治立场、优秀的思想品格,而这些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道德素养与审美认知息息相关。因此,美育的落实程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生们带来更为优质的思政教育是我院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重点教育任务。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的实施要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服务职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高职院校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其社会服务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认识社会服务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  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所需人才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
期刊
【摘 要】目前来说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并不热爱体育运动,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中职专业所对口的岗位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体育素质,以支持不同岗位上的各项工作。因此在新时期,中职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引进企业的一些专业人员,为学生开展关于体育素质的讲座活动,或者借用企业的场地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体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逐步发展,教育教学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做出了相应的改革,教育的改革的不仅在中小学中更是将教育改革延伸到了大学教育中。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前奏,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技能的关键时期,目前社会由于飞速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为培养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教育中采用产教融合的模式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提出的适应高等院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