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数学课堂 激发个性飞扬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hengj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数学的奥妙与乐趣,就需要活化数学课堂.活化数学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现代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大力提倡个性化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探究、创新思维等为目标.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数学;个性化教学;教学情境;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小学数学课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身心得到发展、激情得到释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体现师生互动、激情投入的活力课堂.让小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融挑战于其中的充实而快乐的事情,让健康的笑容展现在每个人的脸上.下面就谈谈对活化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以“活”激趣
  1. 巧设多媒体情境,激发求知兴趣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多媒体运用上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数学价值观的树立.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例如教学“圆的知识”,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看多媒体演示的动画片,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有的学生猜小狗得第一,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老师又问: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聪明的学生会说: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引入新课利用了知识的迁移,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容易激活.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妙创问题情境,凸显求知欲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的源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我就联系实际,巧设陷阱以设置悬念.让学生分组做倒水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圆锥容器盛满水,倒入同样大小的圆柱体容器内,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一个小组倒了3次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淌出来了,淌出来了!”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刚好灌满. “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个问题引发议论,使学生自觉参加学习.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营造想学、能学、巧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激励个性,以“活”促学
  1. 活化过程,诱发个性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课堂的真正活力来自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心相印,达到一种默契,这种默契能协调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合力.例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先出示和侧面积相近的空心纸筒和实心圆柱各一个,问:“猜猜:哪个圆柱的侧面积大?”学生争论不休,教师拿出这两个圆柱,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会用剪刀把空心纸筒垂直剪开,发现是一个长方形,测量出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它的侧面积.实心圆柱不能剪开,怎么办呢?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将前面展开硬纸侧面重新围起,展开,再围起……让学生发现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长方形的长,高就是长方形的宽,再用绳子测量出实心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后,求出它的侧面积.让学生学会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 自主探究,设计挑战性的探索空间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体积”概念时,我这样设计:同学们,把你的书包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用手伸进课桌摸一摸,再把课桌上的东西都放进去,再摸一摸,课桌的空间变得怎么样了?学生回答:空间变小了,因为书包占了一定的空间,从而引出体积概念.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 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融入到生活情景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显露数学问题,不断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得出方法,在探究中发现了自己思维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总之,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更新观念,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充满个性化的教学体验中,焕发出数学教学应有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林斌,王芳. 新学法呼唤新教法——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探索[J]. 新课程(教研版), 2010(04):180.
  [2]杨国霞. 搭建小学生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平台[J]. 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01):56.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但由于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书本、重理论”现象,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究其根源,是由于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对有效教学的界定标准模糊不清。基于此,笔者对有效教学的界定标准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教师选择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应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对利用一种学习方法是否有效,需要经常不断地给予思考. 有位著名的数学家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而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个普通理科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了谈“数”色变的程度。现在是高三复习阶段,针对这种现状,传统的那种逢题必讲,搞题海战术等效果不是很理想。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确切地说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经过不断地探索,我觉得适合才是最好的,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1. (故事导入:孙悟空大战牛魔王)  师:听完故事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怎样列式?  师:这里的20是怎样算的?  生:4个5相加和是20.  师:真不错!但如果要加的5越来越多,还用加法计算简便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揭示并板书课题.  2. 了解学习起点  师:哪些同学听说过5的乘法口诀?谁能说说看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生说师板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 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 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
【摘要】 创高效课堂教学,这是每个教师都在探索的课题. 本文从“目标定位,注意知识的生长点和落脚点;制定导学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方式有效,加强动手动脑的实战训练”三大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探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我们常会发现繁琐喧哗课,表面热烈,实则是作秀. 大道至简,抛弃繁华与浮躁,追求到至纯至简,完美地保留事物本身的经典内核,以简洁、清晰、
【摘要】“数学是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基因.”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形成理性认识、道德信念、思维习惯、个性品质的积淀.  【关键词】数学;人文;积淀;理性;信念;习惯;品格    “数学是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基因.”贯彻人文理念,是数学新课标的基本思想.之所以人人必须接受数学教育,并非希望他们都成为数学家,更多的是对人的发展所需要的情感、思想、精神等内在的东西的积淀,这些内隐的“知识”才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
【摘要】 本文针对初中统计教学的现状,提出解决教学出现的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意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关键词】 教学现状;解决问题生成的策略;教学有效变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强调使学生体会数据统计和概率分析对决策制定的重要作用,用科学的数学观来看问题、指导生活,学习有用的统计数学知识.  一、初中数学统计,概率内容的
上好一堂课,让学生对新知识加以理解和记忆,需要很多技巧. 实践中,我借鉴“法官开庭”模式,转变教师角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步:当“糊涂”法官,让学生在争论中豁然开朗  【案例:什么是近似数】  首先,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后的收获.  组1:“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些数的前面需要带个‘约’字”. 教师疑惑:“为什么要带‘约’字呢?”一生即高喊:“它不是正确的数”.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前有一块标牌,上面写道:“我听到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这段话对我感触很深,它非常适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与坏都是由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程度决定的. 换言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决定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知识和学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