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优秀教师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我觉得还要在教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活”上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保证。
一、广闻博采,不断引进时代“活水”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增设“文化快餐”,如每堂课拿出三五分钟,开设“三分钟演讲”、“每堂一诗”、“每课一人物”等栏目,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进行名著导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两周拿出一堂课展开交流,谈谈各自的阅读心得体会,漫漫地学生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自然而然,阅读写作能力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所以我要求他们每天读一篇课外的文章,学生们也总是乐此不疲地到处淘宝,当读到美文佳作,总要与其他同学分享。另外我也总会把自己掏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活水”及时浇灌给他们,如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介绍,既让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写作素材。还有认识现时代著名作家,引导学生们阅读他们的经典名著,与名家对话……
二、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教学思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佳思路。
1.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
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介绍一个故事、一幅对联、欣赏一幅画、设置一个情境……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课堂引入就掀起一个小高潮,“起如爆竹,结如鸣钟”,我们可以尝试以点评课文、课文续写、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比如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一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个侧面,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这一训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趣味盎然的学习效果。
2.选好突破口,教出新意
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有普遍适用的价值,但是一味拘守,也会湮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我们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
三、启思导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教学方法,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用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着学生学习”。
1.巧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设欲望
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教学《背影》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学习情绪也就随之而“活”了起来。
2.点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我们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境,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象力。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使我们同鲁迅先生一样,体味到了其中无限的乐趣。倘若我们走出“短短的墙根”一带,还会想象出哪些充满情趣的情境来?
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协调多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能够使学生找到更合理的掌握知识、增长才干的途径,真正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三中学)
一、广闻博采,不断引进时代“活水”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增设“文化快餐”,如每堂课拿出三五分钟,开设“三分钟演讲”、“每堂一诗”、“每课一人物”等栏目,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进行名著导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两周拿出一堂课展开交流,谈谈各自的阅读心得体会,漫漫地学生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自然而然,阅读写作能力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所以我要求他们每天读一篇课外的文章,学生们也总是乐此不疲地到处淘宝,当读到美文佳作,总要与其他同学分享。另外我也总会把自己掏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活水”及时浇灌给他们,如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介绍,既让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写作素材。还有认识现时代著名作家,引导学生们阅读他们的经典名著,与名家对话……
二、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教学思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佳思路。
1.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
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介绍一个故事、一幅对联、欣赏一幅画、设置一个情境……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课堂引入就掀起一个小高潮,“起如爆竹,结如鸣钟”,我们可以尝试以点评课文、课文续写、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比如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一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个侧面,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这一训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趣味盎然的学习效果。
2.选好突破口,教出新意
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有普遍适用的价值,但是一味拘守,也会湮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我们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
三、启思导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教学方法,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用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着学生学习”。
1.巧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设欲望
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教学《背影》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学习情绪也就随之而“活”了起来。
2.点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我们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境,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象力。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使我们同鲁迅先生一样,体味到了其中无限的乐趣。倘若我们走出“短短的墙根”一带,还会想象出哪些充满情趣的情境来?
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协调多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能够使学生找到更合理的掌握知识、增长才干的途径,真正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