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2006年颁布的有关创业政策、自主创业政策和创业教育动态,及新创成长性企业分布情况,指出当前创业机会的主要来源,创业政策、创业教育和创业经济中有待进一步加强的问题,旨在为创业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创业经济;新创企业;研究报告
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创业活动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成长。据“2006中国成长型企业发展高峰论坛”消息,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4 000万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55%,上交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46%。新创中小企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还为城镇居民、下岗工人和大学毕业生开辟了一条重要的就业渠道。自主创业和创新对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环境,培养创业技能和培育创业文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经过改革开发二十多年的发展,创业创新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报告将回顾2006年新颁布的创业政策、自主创业政策和创业教育动态,及新创成长性企业分布情况,指出当前创业经济与创业机会发展动态。
一、 创新创业政策
产业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规划的建议》的重点内容,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共中央明确各级要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专项基金出台,旨在扶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随后,北京、上海、安徽和广州、珠海、沈阳、宁波等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相关实施政策。
风险投资。为了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制订和颁布风险投资企业管理的相关法规势在必行。2月底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制定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为创业投资企业提供特别法律保护。2006年底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再次联合制定八大配套性优惠政策,力推创投企业发展。业界认为,这标志着国内风险投资企业的春天已经来临。在新政策的影响下,2006年国内风险投资十分活跃。据投中投资咨询统计,2006上半年中国境内本土风险资本来源虽然仍以传统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占全部市场份额的80%,但政府对风投市场的支持也上升到了19%,而更有意义的是,来自个人的资本也以达1%的份额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从风险资本规模看,中国境内筹集风险资本的规模已由2003年~2004年的40亿左右上升到2005年的195.71亿,产生了质的飞跃,而2006年仅上半年就筹集到150.71亿,更是预示着风险资本量有望在2006年年末达到一个历史新高。
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开辟了一条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健全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但目前中小板在发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其难以满足很多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导致这些企业纷纷赴海外上市。针对这些问题,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加大资本市场中小板制度创新力度,提高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扩大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成为中小板制度创新的当务之急。2006年12月1日,在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的主要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世界银行高级金融专家等,就“多层次资本市场与自主创新战略”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在加快中小板建设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针对新《公司法》定位的国内上万家“公开发行非上市”的公司(股东人数超过200人,也称“非上市公众公司”)与目前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监管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挂牌高科技公司”的融资问题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上海、深圳与天津都在积极争取“非上市公众公司板”。
二、 自主创业政策
近年,随着国企分流职工、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农民工等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各级政府在积极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更加大力度倡导和鼓励自主创业,唤起社会各界积极推广创业就业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文化。2006年,4月团中央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推出“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专项贷款项目资金,主要对象支持是全国40岁以下青年初次创业的小额贷款和40岁以下青年企业家二次创业的中小企业贷款。之后,各级政府和机构相继出台实施办法,如大连团市委、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市分行决定从2006年8月开始联合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9月黑龙江省启动中小额贷款项目总额三亿;天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海外创业;广州、深圳、上海等各地都相继出台相应政策。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进一步得到落实,湖南、新疆、深圳等地相继出炉办法草案实施细则。许多地方还特别出台了一些扶持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如,各省都相继减免自主创业的部分税费;2006年中国东北创业促就业项目推介暨劳务交流大会;江苏团组织开展“创业江苏·青春行动”等。据《经济参考报》披露,在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国银监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2006年上半年小企业贷款余额高达2.6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 400多亿元;获授信小企业户数比年初增加近1.6万户。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如河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获优惠减免政策,兰州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可申请小额贷款,南昌大学生创业贷款最高贷百万等等。上海市甚至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首批建立4个大学生创业基地,计划三年投入1.5亿元,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支持。
创业基金和创业培训是促进自主创业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群体和区域,各类组织纷纷推出不同的基金和服务,截至2006年10月止,已有的主要创业培训服务包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举办的SYB(创办你的企业)项目和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主要基金包括玫琳凯妇女创业基金、中欧创业基金、青岛市青春创业基金、广州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基金等。
三、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传授创业与创新基本技能,培育创业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国内与国际创业型经济蓬勃发展和政府政策引导下,各高等院校纷纷成立创业研究中心,各级政府与各类组织也纷纷成立创业服务机构,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到2006年底,主要重点院校都建立了与创业主题有关的研究中心,如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创业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学院等。这些中心积极提供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各类创业研讨会和创业论坛。2006年举办的比较有影响的研讨会包括4月在南开大学举办的“创业研究与教育”国际研讨会,7月在中山大学举办的“中美创业与伦理——珠三角地区学生领导力”国际论坛。举办各类创业大赛也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创业大赛包括团中央主办的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主办的中国青年创业周大赛,“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CCTV《赢在中国》栏目组主办的“赢在中国”——中美创业论坛。
除了这类正式的创业教育、创业论坛和创业大赛外,各级政府和组织还结合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9月由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中小企业网主办的“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全国妇联“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循环金”项目设计了“妇女创业项目直通车”。当前社会各界不仅在政策和教育方面积极鼓励创业活动,在舆论上也在积极倡导创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如江西省评选出“十大创业先锋”,厦门市评出首届“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等。可以说,崇尚创业与创新、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创业风气已经蔚然成风。
四、 新创成长性企业与创业机会
创业活动普遍存在于各类组织、各种活动中,但体现最为充分的还是那些新创建的、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新兴成长企业是机会型创业企业的主体,这些新兴成长企业的行业、公司规模和地区分布不仅是创业机会产生的风向标,也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创业环境指数。根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统计的2003年~2006年最具成长性新兴企业的行业分类情况,新兴快速成长性企业主要分布在软件/芯片、电子/通信产品、网络运营、网络产品、生物制药、传媒娱乐、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说明这些行业的创业机会明显多于其它行业;但相对而言,这些行业中的快速成长企业数量变化较大,而其它行业的数量变化相对稳定,说明这些行业的经营风险较大,而其它行业相对稳定。从营业收入规模看,前几年这些新兴快速成长性企业在5 000万~10亿间呈正态分布,但2006年有呈两端发展的趋势,一方面说明创新有助于中小企业突破经营规模约束,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规模经济仍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发挥作用。从地区分布看,新兴快速成长性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相对发达地区,但近年随着产业调整和西部开发政策实施,部分地区,尤其是安徽、四川和山西,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过,将地区分布情况结合具体的企业看,不难发现,利用地区竞争优势仍然是成功把握商机的关键,如新疆的能源,深圳的电子与网络产品等。
洞悉技术变革、政治与管制变革和社会与人口变化等因素,对于了解与把握机会来源,促进机会型创业十分重要。根据2006年“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业务情况、风险投资动态和当前国家政策法规、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发现以下典型的变化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创业机会:(1)数字通信和互联网结合:手提电脑和手机功能捆绑、手机电视与手机报纸;(2)互联网:分类信息网站(如试用网、企业物资交换网);(3)新能源:石油和煤炭等的替代性新能源;(4)新材料:太阳能等;(5)房地产产业政策变化;(6)人口变化:老龄化问题进一步突出、就业压力增大;(7)婚姻观念变化:新的单身潮;(8)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文化会展以及古玩艺术交易;(9)开学经济与大学城经济。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2006年的经济发展动态看,创业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级政府和各类组织积极采取各种手段改善融资环境,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下转第113页)提供各类合适的创业服务,创业活动非常活跃,崇尚创业与创新、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逐步形成。不过,尽管创业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中国的总体创业环境依然比较恶劣,准入门槛高、审批难、融资难、管制过严仍然是中小企业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据中共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统计,2005年去年全国倒闭了30万家企业,1994年~2004年十年间,770万家个体户消失。另一方面,创业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日前发布的《2006亚洲太平洋地区人的发展报告》指出,整个东亚都在经历“无就业增长”时期,中国的情况尤其严重。这种现象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奉行的政府主导、出口导向、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导致的结果。这种带有明显权力干预的增长模式,一方面某些政府部门为了短期经济效益,维持甚至强化某些企业的垄断地位,而禁止民营企业进入,另一方面,那些所谓不能实现地方政府政绩最大化的部门,如民营企业、普通服务业,就受到有意无意的抑制。1999年~2004年,私人投资在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一直在15%以下,而国有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及重化工业领域,这些部门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却是非常低下。尽管近年来,投资屡屡过热,但其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却没有多少增长。新兴科技企业虽然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率仍然相对很小,创造的就业机会也相对有限。而政府积极倡导的自主创业从本质上来说,主要是为了解决国企改制后的下岗人员安置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属生存型创业。从总体上说,倡导自主创业的社会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因为自主创业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和财富贡献程度都非常有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后各级政府和各类组织应该更重视机会型创业,完善创业政策与法规,改善创业经营环境,提供必要的创业教育,积极引导全社会开展以创新为主要导向的机会型创业。
参考文献:
1.朱仁宏,李新春,曾楚宏.企业家的消失与回归.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89-95.
2.Henry Mintzberg著.杨斌译.管理者而非MBA.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Shane,S.A General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the individual—opportunity nexus.Edward Elgar,2003.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二期“985工程”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哲学与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6JC630030);中山大学文科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14000—1131413)。
作者简介:朱仁宏,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叶敏,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讲师;邓靖松,教育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07-06-07。
关键词:创业经济;新创企业;研究报告
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创业活动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成长。据“2006中国成长型企业发展高峰论坛”消息,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4 000万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55%,上交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46%。新创中小企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还为城镇居民、下岗工人和大学毕业生开辟了一条重要的就业渠道。自主创业和创新对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环境,培养创业技能和培育创业文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经过改革开发二十多年的发展,创业创新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报告将回顾2006年新颁布的创业政策、自主创业政策和创业教育动态,及新创成长性企业分布情况,指出当前创业经济与创业机会发展动态。
一、 创新创业政策
产业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规划的建议》的重点内容,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共中央明确各级要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专项基金出台,旨在扶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随后,北京、上海、安徽和广州、珠海、沈阳、宁波等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相关实施政策。
风险投资。为了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制订和颁布风险投资企业管理的相关法规势在必行。2月底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制定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为创业投资企业提供特别法律保护。2006年底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再次联合制定八大配套性优惠政策,力推创投企业发展。业界认为,这标志着国内风险投资企业的春天已经来临。在新政策的影响下,2006年国内风险投资十分活跃。据投中投资咨询统计,2006上半年中国境内本土风险资本来源虽然仍以传统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占全部市场份额的80%,但政府对风投市场的支持也上升到了19%,而更有意义的是,来自个人的资本也以达1%的份额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从风险资本规模看,中国境内筹集风险资本的规模已由2003年~2004年的40亿左右上升到2005年的195.71亿,产生了质的飞跃,而2006年仅上半年就筹集到150.71亿,更是预示着风险资本量有望在2006年年末达到一个历史新高。
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开辟了一条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健全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但目前中小板在发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其难以满足很多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导致这些企业纷纷赴海外上市。针对这些问题,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加大资本市场中小板制度创新力度,提高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扩大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成为中小板制度创新的当务之急。2006年12月1日,在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的主要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世界银行高级金融专家等,就“多层次资本市场与自主创新战略”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在加快中小板建设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针对新《公司法》定位的国内上万家“公开发行非上市”的公司(股东人数超过200人,也称“非上市公众公司”)与目前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监管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挂牌高科技公司”的融资问题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上海、深圳与天津都在积极争取“非上市公众公司板”。
二、 自主创业政策
近年,随着国企分流职工、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农民工等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各级政府在积极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更加大力度倡导和鼓励自主创业,唤起社会各界积极推广创业就业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文化。2006年,4月团中央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推出“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专项贷款项目资金,主要对象支持是全国40岁以下青年初次创业的小额贷款和40岁以下青年企业家二次创业的中小企业贷款。之后,各级政府和机构相继出台实施办法,如大连团市委、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市分行决定从2006年8月开始联合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9月黑龙江省启动中小额贷款项目总额三亿;天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海外创业;广州、深圳、上海等各地都相继出台相应政策。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进一步得到落实,湖南、新疆、深圳等地相继出炉办法草案实施细则。许多地方还特别出台了一些扶持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如,各省都相继减免自主创业的部分税费;2006年中国东北创业促就业项目推介暨劳务交流大会;江苏团组织开展“创业江苏·青春行动”等。据《经济参考报》披露,在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国银监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2006年上半年小企业贷款余额高达2.6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 400多亿元;获授信小企业户数比年初增加近1.6万户。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如河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获优惠减免政策,兰州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可申请小额贷款,南昌大学生创业贷款最高贷百万等等。上海市甚至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首批建立4个大学生创业基地,计划三年投入1.5亿元,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支持。
创业基金和创业培训是促进自主创业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群体和区域,各类组织纷纷推出不同的基金和服务,截至2006年10月止,已有的主要创业培训服务包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举办的SYB(创办你的企业)项目和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主要基金包括玫琳凯妇女创业基金、中欧创业基金、青岛市青春创业基金、广州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基金等。
三、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传授创业与创新基本技能,培育创业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国内与国际创业型经济蓬勃发展和政府政策引导下,各高等院校纷纷成立创业研究中心,各级政府与各类组织也纷纷成立创业服务机构,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到2006年底,主要重点院校都建立了与创业主题有关的研究中心,如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创业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学院等。这些中心积极提供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各类创业研讨会和创业论坛。2006年举办的比较有影响的研讨会包括4月在南开大学举办的“创业研究与教育”国际研讨会,7月在中山大学举办的“中美创业与伦理——珠三角地区学生领导力”国际论坛。举办各类创业大赛也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创业大赛包括团中央主办的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主办的中国青年创业周大赛,“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CCTV《赢在中国》栏目组主办的“赢在中国”——中美创业论坛。
除了这类正式的创业教育、创业论坛和创业大赛外,各级政府和组织还结合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9月由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中小企业网主办的“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全国妇联“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循环金”项目设计了“妇女创业项目直通车”。当前社会各界不仅在政策和教育方面积极鼓励创业活动,在舆论上也在积极倡导创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如江西省评选出“十大创业先锋”,厦门市评出首届“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等。可以说,崇尚创业与创新、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创业风气已经蔚然成风。
四、 新创成长性企业与创业机会
创业活动普遍存在于各类组织、各种活动中,但体现最为充分的还是那些新创建的、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新兴成长企业是机会型创业企业的主体,这些新兴成长企业的行业、公司规模和地区分布不仅是创业机会产生的风向标,也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创业环境指数。根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统计的2003年~2006年最具成长性新兴企业的行业分类情况,新兴快速成长性企业主要分布在软件/芯片、电子/通信产品、网络运营、网络产品、生物制药、传媒娱乐、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说明这些行业的创业机会明显多于其它行业;但相对而言,这些行业中的快速成长企业数量变化较大,而其它行业的数量变化相对稳定,说明这些行业的经营风险较大,而其它行业相对稳定。从营业收入规模看,前几年这些新兴快速成长性企业在5 000万~10亿间呈正态分布,但2006年有呈两端发展的趋势,一方面说明创新有助于中小企业突破经营规模约束,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规模经济仍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发挥作用。从地区分布看,新兴快速成长性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相对发达地区,但近年随着产业调整和西部开发政策实施,部分地区,尤其是安徽、四川和山西,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过,将地区分布情况结合具体的企业看,不难发现,利用地区竞争优势仍然是成功把握商机的关键,如新疆的能源,深圳的电子与网络产品等。
洞悉技术变革、政治与管制变革和社会与人口变化等因素,对于了解与把握机会来源,促进机会型创业十分重要。根据2006年“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业务情况、风险投资动态和当前国家政策法规、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发现以下典型的变化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创业机会:(1)数字通信和互联网结合:手提电脑和手机功能捆绑、手机电视与手机报纸;(2)互联网:分类信息网站(如试用网、企业物资交换网);(3)新能源:石油和煤炭等的替代性新能源;(4)新材料:太阳能等;(5)房地产产业政策变化;(6)人口变化:老龄化问题进一步突出、就业压力增大;(7)婚姻观念变化:新的单身潮;(8)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文化会展以及古玩艺术交易;(9)开学经济与大学城经济。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2006年的经济发展动态看,创业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级政府和各类组织积极采取各种手段改善融资环境,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下转第113页)提供各类合适的创业服务,创业活动非常活跃,崇尚创业与创新、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逐步形成。不过,尽管创业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中国的总体创业环境依然比较恶劣,准入门槛高、审批难、融资难、管制过严仍然是中小企业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据中共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统计,2005年去年全国倒闭了30万家企业,1994年~2004年十年间,770万家个体户消失。另一方面,创业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日前发布的《2006亚洲太平洋地区人的发展报告》指出,整个东亚都在经历“无就业增长”时期,中国的情况尤其严重。这种现象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奉行的政府主导、出口导向、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导致的结果。这种带有明显权力干预的增长模式,一方面某些政府部门为了短期经济效益,维持甚至强化某些企业的垄断地位,而禁止民营企业进入,另一方面,那些所谓不能实现地方政府政绩最大化的部门,如民营企业、普通服务业,就受到有意无意的抑制。1999年~2004年,私人投资在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一直在15%以下,而国有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及重化工业领域,这些部门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却是非常低下。尽管近年来,投资屡屡过热,但其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却没有多少增长。新兴科技企业虽然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率仍然相对很小,创造的就业机会也相对有限。而政府积极倡导的自主创业从本质上来说,主要是为了解决国企改制后的下岗人员安置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属生存型创业。从总体上说,倡导自主创业的社会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因为自主创业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和财富贡献程度都非常有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后各级政府和各类组织应该更重视机会型创业,完善创业政策与法规,改善创业经营环境,提供必要的创业教育,积极引导全社会开展以创新为主要导向的机会型创业。
参考文献:
1.朱仁宏,李新春,曾楚宏.企业家的消失与回归.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89-95.
2.Henry Mintzberg著.杨斌译.管理者而非MBA.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Shane,S.A General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the individual—opportunity nexus.Edward Elgar,2003.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二期“985工程”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哲学与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6JC630030);中山大学文科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14000—1131413)。
作者简介:朱仁宏,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叶敏,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讲师;邓靖松,教育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07-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