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在赞美声中迷失了自我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qian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家庭教育;赞美;夸奖
  近日,读了教师在家长微信群里分享的一篇文章《好孩子根本不是夸出来的》,感受颇深。作者以一位母亲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亲力亲为,引申出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诸多思考,传达了“这个世界原本没有天生的好孩子。每个好孩子都是七分的赞美,三分的惩罚,十分守规矩”这一主题。联想起最近自己孩子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不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前些天,孩子放学后委屈地向我哭诉,说自己因为站队时乱动,不遵守纪律,老师没收了她的红领巾,给了其他表现好的孩子,还说其他同学也在乱动,老师都没有说他们。孩子虽然觉得委屈,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因为批评和惩戒教育,是学校和教师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措施,这点我非常明白。此时如果我再批评孩子,她一定觉得更加委屈,觉得在父母这里都得不到安慰和帮助。如果我按孩子的思维理解问题,说老师不公平,则不利于孩子反省和认识自己的错误,反而会助长她对老师的抵触情绪。这个时候能做的,只有从正面引导,应用积极语言教育她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因此我对孩子说:“你哭得这样伤心,说明你是一个懂得保护自己荣誉的好孩子,爸爸为你这样珍惜自己努力获得的荣誉而高兴。”
  看我这样说,孩子停止了哭泣,开始听我说话。我接着说:“老师没收了你的红领巾,把它给了今天站队站得好的同学,说明在你们班老师是一个注重同学进步的好老师。这个同学他虽然没有评上少先队员,但是他今天站得好,这就说明他在努力。我们都应该为他的努力而高兴。我相信,经过你的努力,红领巾一定会回来的。”
  其实对于教师的批评教育,我一贯都是采取正面引导的做法,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就像之前孩子曾经问我,老师为什么对他们说话总是很凶?我对她讲老师不是凶,你们那么多孩子在一起,老师严厉一点你们都不听话,要是不严厉,岂不是更乱了,课堂上都乱动,随便讲话,乱糟糟一片,老师还怎么给你们上课呢?
  事情过去两三天了,本想孩子可能早已忘到脑后了,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和别人聊天时又主动说起了这件事。当我们再次鼓励她说没有关系,好好努力,好好表现,争取尽快戴回红领巾时,孩子却说自己这两天到学校里一看见红领巾心里就特别难受,对红色都不感兴趣了。说实话,听了孩子的这句话,我心里有些不太平静,没想到孩子对这件事仍然耿耿于怀,心里有那么大压力,我开始自责,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掌握不够,也开始担心这种消极悲观的负面情绪对她的影响,开始疑惑这种惩罚教育方式是否合适,所以我萌生了和老师交流沟通一下的想法。
  之后,我就孩子因为这件事的心理变化和表现,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等,与梁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梁老师告诉我:“对行为习惯或者是表现不好的同学采取这样的惩罚教育,我也权衡再三。这样的做法一时之间给她的心理压力可能很大,但是对她以后的人生之路很有益处。如果孩子连这样一些小小的挫折也不能经受,那将不利于她以后的心理品质塑造。不过我们在进行惩戒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分寸,特别注意不能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要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
  老师还特别强调,她在教育问题上其实是特别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特别注意应用积极语言教育孩子,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必要的惩罚教育也得有,否则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不利影响。并叮嘱我们也要教育孩子能上能下,让她有更强的抗挫能力。
  和老师交流后,我内心顿时释然了,先前的那些自责、担心和疑惑瞬间转化为惭愧——原来老师也是一片良苦用心,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他们和我们一样深深地爱着我们的孩子,这样的爱更加深长,更加着眼于将来,着眼于长远!反思自己,倒是在面对孩子接受批评教育的问题上陷入了诸多误区。
  一、在孩子的角色转变中,家长必须首先转变思想认识
  孩子上了小学,不仅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也是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质的飞跃。幼升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孩子顺利实现角色转变,让孩子不仅以小学生的身份,更以小学生的心态更快更好地去适应学校的日常管理和集体生活。作为家长,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或许就是把孩子想象得过于脆弱,潜意识里还保留着孩子在幼儿园时的那种过度呵护心态,担心孩子能不能适应学校的环境,担心孩子会不会受委屈,担心老师是否关注自己的孩子等等,基于这些不必要的担心,我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给予孩子过度保护,从而束缚了孩子以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眼光和自己的感受去观察和体会学校,融入班级和集体的自觉。因此,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想我们更应该做的,首先就是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认识,对孩子抱有更多的自信,相信孩子已经长大,相信孩子能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让孩子明白,作为一名学生,想要获得老师的表扬和认可,就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争取。
  二、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老师的批评教育
  “10后”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当惯了“王子”“公主”。正因为如此,在幼儿园时老师也大多都是以孩子开心、高兴为主一路哄着惯着过来的,但从小学开始孩子要接受系统规范的教育,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也包括心理品行素养的教育。这时候,孩子往往还存有幼儿园时那种整天被老师宠着惯着的心理,从而对小学教师在日常管理中的一些教育方式方法不能很快接受,哪怕是老师说话的语气稍微严厉一些,孩子也会觉得老师是在批评他们(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孩子问我为什么老师说话总是那么兇)。孩子有这种心理落差和认识很正常,毕竟小学和幼儿园的要求、教育方式方法都大相径庭。作为新生家长,这时候我们最不应该犯的错误,就是听到孩子受批评了心里不舒服,甚至会替孩子愤愤不平,心疼难过。最应该做的就是应用积极语言、积极乐观的心态从正面引导孩子,疏导孩子的内心压力,帮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让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老师批评是为了让自己进步,只有老师关注他了,喜欢他了,才会批评他,教育他。
  三、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十分必要
  俗话说:葫芦是吊大的,孩子是绊大的。这句话通俗地道出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必要的挫折和困难。如前所述,现在的孩子,都有一种“王子”“公主”心理,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明白,你家里的“王子”“公主”仅仅是你家里的,不能让他(她)在别处,特别是在学校也当“王子”“公主”,要让孩子摒弃“王子”“公主”心理,就必须让他(她)接受必要的挫折教育。而挫折教育在家庭中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只有在学校,在集体学习生活中,才可能接受到这样的教育。作为家长,我们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除了希望孩子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健康强壮的体魄外,更渴望孩子养成活泼开朗、阳光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拥有善良无私、豁达包容的心态。假如孩子从小一直都被夸奖、赞美和表扬簇拥着,则很容易养成自高自大、骄傲虚荣、自私狭隘的心理,只要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和不如意,就会退缩泄气,甚至怨天尤人,始终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更不愿去发现别人的闪光之处,对今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极为不利。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可能更多取决于家长是如何想、如何做的。因此,在家庭教育无法实现或达到挫折教育的效果时,作为家长我们自己首先要正确对待和认识挫折教育的意义,相信学校、教师无论对孩子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或者惩罚方式,出发点和我们家长都是一样的,不必过于在意,过于担忧,而应该主动地、自觉地配合学校和教师,让孩子接受必要的挫折教育,千万不可存有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吃一点苦,经历一点挫折的心理,更不能做一个让孩子受不得半点批评的家长。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孩子正处于起跑线上。在教育孩子茁壮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家长和孩子一样,也需要不断成长,不断适应,不断修正,不断调整。让我们携起手来,更多关注和关心孩子的心理和思想,更多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做一个理性而智慧的家长,不要让自己,更不要让孩子在夸奖和赞美声中迷失了自我,做到“七分赞美,三分惩罚,十分守规矩”,把孩子培养成有健全人格魅力的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酒泉,735000 )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一  作为二十世纪最具争议的法政思想家,施米特的纳粹经历成了施米特研究中强大的驱动力之一。同样的判断当然也适用于哲学家海德格尔。有趣的是,在纳粹掌权之后,正是海德格尔写信给施米特,邀请他加入纳粹党。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这一级别的思想家应该位列人类精神世界最高贵的代表者行列,但他们与之为伍、为之服务的却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最卑劣的政权之一。这究竟是出于他们人格的卑劣——比如在加入纳粹之后,那些流亡海
【编者按】世纪之交,西方掀起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很快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革命。这场革命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文摘周报》(2007年6月13日)发表了《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国开始推广》一文;《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7日)又发表了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
摘要:公安教育作为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军事教育一样具有鲜明的政治特性,是特殊的职业教育。公安院校与地方院校相比,在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培养上,负有更重大的责任。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他们的人生发展,还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未来,因此德育工作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常抓不懈的重大任务。具有突出的专业性特点的公安院校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前提下,应当
这篇文章,缘于我二○一六年初春前往韩国光州参与一个名为“越境和融合”(Transgression Syncretism)的艺术活动。在三四天时间里,那些带了表演性、展示性的艺术呈现和学者講演,大都与近现代亚洲历史交织。它们借艺术的体验,或虚或实,契入往昔,追问现实。这期间碰触的问题,夹带的经验,隐约勾连出一个我并不熟悉的知识脉络和别开生面的认知途径。那是远比一端以中国为中心,另一端以西欧为中心的两
置身在成都的怀抱,身处烟火红尘,却恍若世外桃源。世上总有这样的地方,让人去了,就不忍离开,让人未曾离开,已然怀念。  早就听说成都人喜欢喝茶,真正到了成都,才知晓茶文化在成都的盛行不是虚名。看那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喝茶的阵容让人叹为观止。  有句谚语这样形容成都的茶馆:天上的太阳少,地上的茶馆多。天气好的时候,公园里、广场上露天喝茶的人比比皆是,座无虚席。成都本地人喜欢喝茶,连外地人都耳濡目染。我
俱乐部再富有,联赛再强大,也不可能完全支撑一个国家足球的发展。国字号不提振,国家队沦落亚洲三流,中国足球全面改革第一年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比取得的进步更明显。巴甲MVP、欧陆国脚等等,络绎不绝地投奔中超。职业球员逐利而行,这是正常现象。卡卡、帕托,甚至范佩西、纳尼这些曾经的豪门大将未来一年效力中超,都不会是奇迹。他们的到来也确实能提升中超水平,扩大中超国际影响力。国际转会市场的统计显示,中超俱乐部在
〔关键词〕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有意义学习;心理实验  一、引言  在讲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游戏情境:叫一个学生到黑板前,让他从离门三米远处笔直地走向门边,并要求他第一步走一米,第二步走1/2米,第三步走1/4米,依次类推,即后一步是前一步的一半。然后问全班学生他能否走到门边?不少学生脱口而出“能”,教师却说不能,否定了大家的观点,学生感到很奇怪,带着疑问,让那个学生一
毫无疑问,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长久以来,我们都太重视这一发明的技术力量,而忽视了它对人类社会关系的改变。克莱·舍基在他的《人人时代》中,探讨了互联网是如何把个体行为变成群体行为的。他预言,我们的社会即将进入一个“人人时代”,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有黏性的,是湿乎乎的”。  工业化,在本质上就是干巴巴的。西方工业理性在带来伟大进步的同时,把人性中的洪水制服了
〔摘要〕高职单独招生(简称高职单招)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除了夏季高考以外的另一种升学方式,给有特定专长和兴趣爱好但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减轻了学习压力,带来更大的升学机遇。根据国家政策,通过高职单招并被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夏季高考。因此很多学生升入高三以后,一方面承受着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可能无法升入本科院校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途径、专业选择感到纠结焦虑。本案例的来访者正是如此,文化课成绩不理
一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的诗句,折射出行旅之人内心的愁苦和焦虑。而在没有飞机、没有高铁,交通甚为缓慢不便的古代,这种长途旅行所带来的痛苦和焦虑,较之今日尤甚。有限的交通条件,限制了大多数人的活动范围,却挡不住那些立志远行者的脚步。他们或出于外交上的使命,或缘于宗教上的虔诚,西涉流沙,劈波斩浪,走出国门,来到了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乡。  从政治军事角度讲,中国与西域的相遇,大抵是以西汉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