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更好了解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做好新生入学及后期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大学生适应性量表》随机抽样了我校350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在大学认可度、人际关系、生活方面适应性得分较高于男生;不同地区的学生在生活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不同的生活习惯、饮食、气候需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完整家庭在大学认可度方面得分高于其他家庭类型;父母较高的学历背景会引导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建议与对策:从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和学校层面构建交叉型的育人体系,以期更好的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
关键词:工科院校;新生适应性;影响因素
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加大,每到开学之际,各地高校新生入学后“闪退”现象频发。根据台湾教育部门统计,2017年高职类院校学生退学人数达91531人,再创新高且连续两年退学人数超过9万余人。除了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带着功利的态度去学习、对专业的困惑以及不适应集体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等也会造成新生入学适应困难进而萌生退学的念头。
如何更好的帮助大学新生解决入学适应性问题,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大挑战。为此,本文以我校2019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个人情绪、学校认同度五个角度分析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情况,探究相互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进而提升大学新生教育和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帮助新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和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法从多个学院抽取安徽建筑大学2019级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共回收调查问卷465份,其中有效问卷450份,问卷有效率为96.77%。采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新生适应性较差的方面及其影响因素。新生个人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见下表1.1:
二、结果分析
1、个人因素
用性别、地区、城镇和独生子女4个维度分别与生活、学习、人际关系、情绪、大学认可度进行方差齐次性檢验,大部分显著性值均大于0.05,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要求(方差齐),可使用方差分析研究差异性。而性别与情绪方面、独生子女与生活方面进行方差齐次检验时显著值小于0.05,所以不能直接进行方差分析,需要通过非参数检验研究差异关系。具体分析结果见下表 2.1:
根据上表结果可知,(1)性别因素。性别差异对于学习适应性、情绪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而性别差异在大学认可度、人际关系、生活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显著性值分别为0.003、0.013、0.007;(2)地域因素。地域因素在大学认可度、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情绪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而在生活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值为0.000。说明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生活习惯、饮食、气候方面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3)城镇因素。城镇因素在大学认可度、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生活方面、情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4)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大学认可度、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生活方面、情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
2、家庭因素
用家庭类型、父亲学历水平和母亲学历水平3个维度分别与生活、学习、人际关系、情绪、大学认可度进行方差齐次性检验,部分显著性值均大于0.05,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要求(方差齐),可使用方差分析研究差异性。而家庭类型和生活适应、母亲学历水平和人际关系、情绪适应,另外还有家庭收入与生活适应的显著值小于 0.05,不能直接进行方差分析,需要通过非参数检验研究差异关系。具体分析结果见下表 2.2:
根据上表结果可知,(1)家庭类型在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生活方面、情绪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而在大学认可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值为0.048。其中,完整家庭在对大学认可度方面平均得分高于其他家庭类型;(2)父亲学历水平。父亲学历水平在大学认可度、学习适应性、生活方面、情绪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而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值为0.015。其中,研究生学历在对人际关系方面平均得分高于其他学历;(3)母亲学历水平。母亲学历水平在大学认可度、学习适应性、生活方面、人际关系、情绪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综上,家庭成员间的和睦关系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彼此尊重与支持、互相关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对提高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3、学校因素
关于学校的环境和条件设施对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影响,具体分析结果见下表 2.3:
根据表2.3得出,(1)同学们对于进入我校学习满意程度较高,平均得分3.56,并且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在一般及以上占比达92.89%;(2)在学校的环境和设施调查中,有82.45%的同学表示目前校园环境与设施能够满足其正常学习、生活、娱乐需求;(3)有91.11%的同学习惯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合理调整个人作息时间;(4)为丰富学生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围绕特定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社团活动。因此,同学们对大学的课外活动满意程度也较高,平均得分3.26;(5)为加强新生入校后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各学院结合学生特点、实际需要和专业特色制定本学院入学教育实施方案并动员和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本题为反向叙述,得分2.48,说明同学们对学校的入学教育满意度较高;(6)“我不喜欢学校的风气”,同样为反向叙述题,平均分为2.45,说明同学们认为校园风气良好。同时,健康的校园文化,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1、个人层面
(1)提高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00”后新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在进入大学生活学习后,首先要学会独立,遇到问题要主动想办法积极解决,不能推卸责任或者过于依赖老师和父母;其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被当前社会上的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所影响。(2)提高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 。首先要改变学习方式方法,跟高中时期强压性灌输式教学不同的是,大学时期的教学更倾向引导性主动学习,大学期间需要学习的课程种类繁多,同学们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长远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升自己,全面发展。(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首先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其次,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一下问题,主动帮助别人;最后,学会正确表达,在跟别人沟通时,不要以说教的口吻,多以“商量”的态度来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4)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在入学后产生心理焦虑、痛苦、困惑等心理问题时,第一,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了解常见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和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第二,多渠道获得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第三,适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当出现心理问题难以自我调适时,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要主动向学校心理健康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2、家庭层面
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1)注重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養,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2)注重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有更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3)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利于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发挥自身的典范作用,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摒弃拜金主义等错误观念;(4)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此外,父母精神的饱满度是给予孩子最好的能量。父母应当不断接受新鲜事物,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成长,更好的做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和孩子成长的责任人。
3、学校层面
(1)做好新生“开学第一课”活动,各院系老师就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就业方向、发展前景进行详细介绍,让同学们多方位了解所学专业、热爱专业、合理规划专业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自律习惯;(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组织活动和学科竞赛,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营造和睦的寝室关系,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要学会相互理解、宽容与尊重,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有可能收获他人的尊重;(4)做好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充分把握新生的心理状况和适应情况,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对需要关怀的同学进行帮扶。第一,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多一点关注,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学新生正确看待自己在各阶段出现的心理变化,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模式,积极应对大学生活;第三,发挥朋辈群体对新生的心理辅导,定期开展对班委尤其是心理委员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危机干预,不断改善工作的方式与方法,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援助;第四,充分发挥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作用,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同学,引导其到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进行咨询,以获得专业的疏导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湘莲,邹秉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与“三全育人”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年,(12).
[2]章炜.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南昌X高校的调查[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6.
[3]周畅,刘娜.辅导员在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J].师资建设,2018年,(34).
课题项目:本文系安徽建筑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永杰(1992-),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牛勤(1989-),女,安徽阜阳人,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叶训(1991-),男,安徽无为人,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孙文(1991-),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关键词:工科院校;新生适应性;影响因素
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加大,每到开学之际,各地高校新生入学后“闪退”现象频发。根据台湾教育部门统计,2017年高职类院校学生退学人数达91531人,再创新高且连续两年退学人数超过9万余人。除了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带着功利的态度去学习、对专业的困惑以及不适应集体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等也会造成新生入学适应困难进而萌生退学的念头。
如何更好的帮助大学新生解决入学适应性问题,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大挑战。为此,本文以我校2019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个人情绪、学校认同度五个角度分析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情况,探究相互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进而提升大学新生教育和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帮助新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和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法从多个学院抽取安徽建筑大学2019级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共回收调查问卷465份,其中有效问卷450份,问卷有效率为96.77%。采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新生适应性较差的方面及其影响因素。新生个人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见下表1.1:
二、结果分析
1、个人因素
用性别、地区、城镇和独生子女4个维度分别与生活、学习、人际关系、情绪、大学认可度进行方差齐次性檢验,大部分显著性值均大于0.05,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要求(方差齐),可使用方差分析研究差异性。而性别与情绪方面、独生子女与生活方面进行方差齐次检验时显著值小于0.05,所以不能直接进行方差分析,需要通过非参数检验研究差异关系。具体分析结果见下表 2.1:
根据上表结果可知,(1)性别因素。性别差异对于学习适应性、情绪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而性别差异在大学认可度、人际关系、生活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显著性值分别为0.003、0.013、0.007;(2)地域因素。地域因素在大学认可度、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情绪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而在生活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值为0.000。说明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生活习惯、饮食、气候方面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3)城镇因素。城镇因素在大学认可度、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生活方面、情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4)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大学认可度、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生活方面、情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
2、家庭因素
用家庭类型、父亲学历水平和母亲学历水平3个维度分别与生活、学习、人际关系、情绪、大学认可度进行方差齐次性检验,部分显著性值均大于0.05,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要求(方差齐),可使用方差分析研究差异性。而家庭类型和生活适应、母亲学历水平和人际关系、情绪适应,另外还有家庭收入与生活适应的显著值小于 0.05,不能直接进行方差分析,需要通过非参数检验研究差异关系。具体分析结果见下表 2.2:
根据上表结果可知,(1)家庭类型在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生活方面、情绪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而在大学认可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值为0.048。其中,完整家庭在对大学认可度方面平均得分高于其他家庭类型;(2)父亲学历水平。父亲学历水平在大学认可度、学习适应性、生活方面、情绪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而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值为0.015。其中,研究生学历在对人际关系方面平均得分高于其他学历;(3)母亲学历水平。母亲学历水平在大学认可度、学习适应性、生活方面、人际关系、情绪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综上,家庭成员间的和睦关系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彼此尊重与支持、互相关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对提高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水平具有正向影响。
3、学校因素
关于学校的环境和条件设施对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影响,具体分析结果见下表 2.3:
根据表2.3得出,(1)同学们对于进入我校学习满意程度较高,平均得分3.56,并且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在一般及以上占比达92.89%;(2)在学校的环境和设施调查中,有82.45%的同学表示目前校园环境与设施能够满足其正常学习、生活、娱乐需求;(3)有91.11%的同学习惯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合理调整个人作息时间;(4)为丰富学生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围绕特定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社团活动。因此,同学们对大学的课外活动满意程度也较高,平均得分3.26;(5)为加强新生入校后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各学院结合学生特点、实际需要和专业特色制定本学院入学教育实施方案并动员和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本题为反向叙述,得分2.48,说明同学们对学校的入学教育满意度较高;(6)“我不喜欢学校的风气”,同样为反向叙述题,平均分为2.45,说明同学们认为校园风气良好。同时,健康的校园文化,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1、个人层面
(1)提高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00”后新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在进入大学生活学习后,首先要学会独立,遇到问题要主动想办法积极解决,不能推卸责任或者过于依赖老师和父母;其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被当前社会上的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所影响。(2)提高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 。首先要改变学习方式方法,跟高中时期强压性灌输式教学不同的是,大学时期的教学更倾向引导性主动学习,大学期间需要学习的课程种类繁多,同学们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长远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升自己,全面发展。(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首先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其次,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一下问题,主动帮助别人;最后,学会正确表达,在跟别人沟通时,不要以说教的口吻,多以“商量”的态度来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4)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在入学后产生心理焦虑、痛苦、困惑等心理问题时,第一,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了解常见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和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第二,多渠道获得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第三,适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当出现心理问题难以自我调适时,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要主动向学校心理健康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2、家庭层面
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1)注重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養,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2)注重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有更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3)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利于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发挥自身的典范作用,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摒弃拜金主义等错误观念;(4)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此外,父母精神的饱满度是给予孩子最好的能量。父母应当不断接受新鲜事物,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成长,更好的做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和孩子成长的责任人。
3、学校层面
(1)做好新生“开学第一课”活动,各院系老师就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就业方向、发展前景进行详细介绍,让同学们多方位了解所学专业、热爱专业、合理规划专业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自律习惯;(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组织活动和学科竞赛,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营造和睦的寝室关系,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要学会相互理解、宽容与尊重,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有可能收获他人的尊重;(4)做好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充分把握新生的心理状况和适应情况,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对需要关怀的同学进行帮扶。第一,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多一点关注,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学新生正确看待自己在各阶段出现的心理变化,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模式,积极应对大学生活;第三,发挥朋辈群体对新生的心理辅导,定期开展对班委尤其是心理委员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危机干预,不断改善工作的方式与方法,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援助;第四,充分发挥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作用,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同学,引导其到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进行咨询,以获得专业的疏导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湘莲,邹秉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与“三全育人”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年,(12).
[2]章炜.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南昌X高校的调查[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6.
[3]周畅,刘娜.辅导员在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J].师资建设,2018年,(34).
课题项目:本文系安徽建筑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永杰(1992-),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牛勤(1989-),女,安徽阜阳人,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叶训(1991-),男,安徽无为人,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孙文(1991-),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