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听得懂的《妈妈咪呀!》来了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ianzhu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8日,由伦敦西区原版团队打造的世界第十四个语言版本——中文版《妈妈咪呀!》将在上海大剧院拉开世界首演序幕,即使英语水平有点“搭浆”的观众也能听懂演员在唱些什么,更真切地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波动。为了中文版的演出赢得更多的狂欢声,瑞典著名ABBA(阿巴乐队)的主唱比扬·乌尔维斯和王菲全家也将为《妈妈咪呀!》捧场。据歌剧界人士称,有着世界第一音乐剧美誉的《妈妈咪呀!》,已经让全球4200多万人感受了它超乎想象的现场快乐,平均每晚世界各地有1.8万名观众入场享受,并可能兴奋得从座位上跳起来。那么中文版的这部名剧,会在上海产生何种戏剧效果呢?
  
  国际标准,原版打造
  
  《妈妈咪呀!》自1999年在伦敦西区上演后,至今稳居百老汇最卖座排行榜行列,被称为Top10的经典音乐剧,12年来以暴风雨般的速度在世界各大城市首演,创下了20亿的票房佳绩。
  有些观众一听到《妈妈咪呀!》要推出中文版时可能产生疑问:这部音乐剧是否会因为用中文表达而失去原有“味道”。原版制作团队的艺术总监马丁对记者说:“我们曾经制作过13个语言版本的《妈妈咪呀!》,在正式演出上演之前,几乎在每个国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我们心目中不会因为语言版本不同而发生太多变化,我们只参照一个‘西区标准’,在此标准下的《妈妈咪呀》其他13个语言版本的演出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中文版也不会让喜欢它的观众失望。”一番话说得信心满满。
  据了解,作为该剧票房保证的“黄金制作团队”,将从每个细节严格把控该剧的标准,小到舞蹈道具的尺寸、品牌、颜色,就连舞台搭建过程的木匠师傅都会从英国请来原版搭建团队进行制作。
  
  半年选角,层层筛选
  
  此次中文版演出,演员阵容会不会打折扣?从2010年8月开始,原版导演和艺术总监就开始在中国进行了长达半年的选角工作。整个招募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次华语范围内音乐剧演员的大集结,吸引了从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全国各大国家级院團的专业演员的广泛报名,更是吸引了活跃于美国百老汇、英国伦敦西区、日本四季剧团等国际音乐剧舞台的华裔演员打“飞的”回国面试,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舞台明星以及电视明星。
  2月24日,英国原版制作团队公布了最终演员阵容,其中关键角色母亲唐娜和女儿苏菲,分别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田水和来自台湾地区的张芳瑜饰演。唐娜的两名好友罗茜和谭雅,则由节目主持人钉铛和资深流行歌手沈小岑饰演。一听到沈小岑,有些观众可能会“哦”地一声产生诸多想法,但导演请观众看了之后再评价。
  除此之外,寻找中文歌词的译作者也颇费一番周折,经过全国十多位译作者几轮比稿之后,制作团队邀约了华语资深词作者陈乐融为《妈妈咪呀!》翻译创作中文歌词。由英国版权方把关最终的质量。陈乐融说,中文版的翻译以忠于原作为主旨,特定情况下稍许加入中文特有含义,以确保中文歌词在音调与韵律上的美感。
  
  上海媒体,推荐田水
  
  妈妈唐娜一角是《妈妈咪呀!》中文版音乐剧制作方的一大难题,不仅因为参与“爸爸妈妈”角色的中年演员本来就少,即便有一些知名演员前往参与甄选,但是在英国制作方看来,那些演员要么唱歌厉害,表演不行,表演好的体力又成了问题,所以唐娜一直遍寻不着。剧组从北京一路找到上海,在征求上海媒体的意见时,几乎所有人都指向一个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知名话剧演员田水。
  田水此时正忙于自己首部导演的话剧作品《十二个人》,还有剧团的一些事务也让她烦心不少,但听到这个消息后反应很积极,经达一番充分准备后前去面试。试戏后一个星期,话剧中心收到邮件,制作方确定由田水来担任主角。
  不过,正式排演也是很考验人的,每天近10个小时的高强度排练,未来200场的演出,对于田水来说不仅是体力上的考验,在艺术上更是一大挑战。她对记者说:“因为毕竟我导演的《十二个人》按计划在5月底上演,家里女儿也需要照顾,好在话剧中心对我的演出很重视,也很支持。我白天排练完之后,就去看《十二个人》的戏,演出结束后同演员探讨一番,使之更加完善。晚上回到家里不仅要哄女儿睡觉,还要巩固和复习白天训练的舞蹈动作。很累,但是既然大家都支持我,我就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就这样,在家庭和两个剧组之间连轴转,田水从来不迟到早退,她的专业精神也时时鞭策着参演的年轻演员。
  田水对于自己的表演给予80分的肯定,即便在排练时已经尽善尽美,她仍然会给自己预留20分的发挥机会。“演员就是这样,上了舞台后状态会不一样。”
  
  跨界献艺,打造队伍
  
  在《妈妈咪呀!》中文版音乐剧剧组中,不少中年角色都力邀话剧演员加盟,除了田水外,话剧中心的资深演员贾邱、张璐,儿艺的傅震华都参与其中,但80、90后年轻人的大量涌现,也凸显出中年音乐剧演员的匮乏。田水认为这和之前的教育经历有关,“我们当年在校时,接受到的信息是,我们的专长是戏剧,我们只要演好戏,唱歌对于我们而言可能更像是个人爱好。但是现在年轻人接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学校对于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会跳会唱会演,再过十年当他们成为中流砥柱的时候,中国音乐剧必将是全新胜景。”
  除了参与话剧外,田水此次也肩负了话剧中心给予的任务,希望能够在这个大制作中多学一些音乐剧的表演、制作方面的经验,“话剧中心从前年起,就开始尝试一些小型的音乐剧,比如原创的音乐剧《马路天使》和芬兰合作的音乐剧《诽闻绯闻》,以及改编自国外的音乐剧《I love u》等。虽然目前国内音乐剧刚刚起步,但我们认为音乐剧将是上海舞台必不可少的剧种。我们也有意识地招募了一些发展更为全面的年轻人,在培养他们的同时做一个人才的储备,我们希望年轻的戏剧演员能够多接受音乐剧的训练,这对于成长为一个全面的舞台表演人才是有帮助的。”
  她认为:“话剧虽然和音乐剧在表现形式上有相似的地方,但归根结底还是不同的。因此我认为演员在音乐方面要有一定的基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唱歌,演员必须对音乐有所理解,掌握如何通过歌声来表达感情。此外还要有体力上的准备,要将音乐、舞蹈、戏剧以及体力都综合协调在一起才行。”▲
其他文献
苦多乐少,本是人生常态。但何以待苦,却不尽相同。  清代学者屈大均就曾视苦瓜为果蔬界的君子,理由是“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苦瓜是苦的,煮了也是苦的,但同苦瓜一起入锅的,却能不沾染苦味。这说明啥呢?自己苦,却不传苦,“自苦而不以苦人”,这就是君子之德。  在对待苦这件事上,有些人不如苦瓜。这些人若受了苦,便要传苦。满腹苦水,总得找个地方倾泻。能传苦的,要么是手下的作品,或者书画,或者文字,也可能是
居南京十余载,年年春天都要去寻访那些草木故交,记不清初识木香花是在瞻园还是在古林公园了,反正不是特意去看她的。到瞻园是为了看静妙堂东侧那株三百多年的清代紫藤,转过回廊却无意中邂逅了一棚开得极为壮观的白木香。其实那时还不认识木香花,远远看到粉墙黛瓦下迤逦下垂的青枝绿叶间小小白花开得如溪如瀑,想到之前读过的中草药书籍里的记载,心中一动,走近了看,果然古树名木牌子上写着“木香”。  木香花小巧精致的重瓣
在小院种植,有十多年了。种着黄豆和几样蔬菜,满目的绿色,和着地垄间的松土,让这片小天地在烟火气之外,又添了—抹庄稼地的静谧。  停种黄豆的地方,后来地面一天天变得坚硬。院子嘛,是日常走动和家庭活动的场所,时间增加一点,地面就坚硬一分,于是,光洁的地面,看起来比水泥地面还要滑润。只有落雨时,地面才重归柔软。  “整个村里,也就咱家院子,估计还没打水泥地面。”母亲一般这样说的时候,院子里的泥土从深冬苏
老有所玩店铺  “老年玩具店都卖啥?”提到玩具,很多人认为是孩子的专属,北京通州一家名叫“老有所玩”的玩具店就颠覆了这种观念。老人像孩子一样爱玩  2006年,宋德龙进入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做广告运营。工作中,宋德龙接触到很多老年人,发现老人的生活很单调,大多是帮子女带孩子、跳广场舞。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老人不过是长大了的孩子,能不能让老人也拥有玩具呢?宋德龙萌生了开一家老年玩具店的想法。为此,
AI与艺术相遇  胡文谷是一名出生于北京的“90后”,他从小爱好广泛,弹琴、画画、玩游戏……  2020年5月8日,胡文谷创作的“AI修复百年前老北京”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火,仅在微博上播放量就超过1700万,收获62万点赞。这段影像的原始视频来自《人民日报》四年前发布的资料影片,由加拿大摄影师在1920~1929年间拍摄。珍贵的影片保存了历史现场,但原视频是黑白影片,模糊且默声的画面多少会影响到人们
刚毕业时去一家单位面试,前台的姑娘让我在会议室等一下,说经理在开会,一会儿就来。我正襟危坐,因为感觉门随时会被推开,如果我四仰八叉躺坐着,经理进来后对我的印象不好。  5分钟过去了,没有人来。20分钟过去了,还是没人来。为什么呢?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这个会议室有摄像头,在另外一个屋子里,经理正在看这个面试者在没人时的表现。我再次把腰杆儿挺得笔直,想象这并不是一间空会议室,而是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我,
我住在乌干达海拔一千余米的基巴莱国家公园,每天早上到热带雨林漫步,惊喜地发现,这个长满奇花异草的丛林真是一个大宝库啊。  在丛林里看美丽絕伦的曼陀罗花,它们就像是一群穿了飘逸舞裙的美娇娘。这种娇丽的花有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绰号:“死亡陷阱”。它的根、茎、叶、果实,全都有毒。误食后,口舌干燥、皮肤潮红、瞳孔散大、心跳加速、烦躁不安,渐渐产生幻觉,昏迷,最后死于呼吸衰竭。曼陀罗花是虫蚁的最爱,然而,一旦
达尔文于1835年搭乘“小猎犬号”考察船考察期间,曾经遇见一种令他感到恶心的鸟,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些鸟儿令人作呕,它们专为取食腐臭而生。”达尔文描述的鸟正是秃鹫。  当年我在新疆考察期间,第一次看到秃鹫时也有类似的感觉:草原上躺着一头死去的牦牛,尸体早已腐烂,隔着几百米都可以闻到阵阵腐肉的气味。一群秃鹫夹杂着几只高山兀鹫,围在牦牛尸体旁,将头伸进牦牛肚子里取食内脏。  这种令人作呕的鸟,在高原上
上完课,夜色已临,光线暗淡,她却兴致不减。母亲低着头,凑近本子,仔细地看。九岁的儿子则在母亲身旁欢呼雀跃。母亲很高兴,孩子也非常开心,正神气地向母亲汇报着什么。  他们那一份喜悦与甜蜜让我一动也不想动,只愿这么喜悦地看着他们。他们是如此专注,如此开心。好一会儿,他们才开着车走了。我看着他们远去的车影,心里填满了温情的回忆。  她第一次带他来的时候,表情淡然。她是因朋友热情相邀才带着孩子来这儿的,她
以前,父亲只是送东西给女儿才进女儿的门:第一茬香椿,第一茬韭菜,自家地里的蔬菜……东西送到,立马回乡下。可自从母亲走后,父亲像是眼看着稀里哗啦就老得没了形样。不再利索,不再健谈,整日里就木木地坐着,各种病也乘虚而入将父亲捉弄得狼狈不堪。父亲独自待在老家,别说能不能按时把吃喝送进嘴里,单就他的安全,也叫人放心不下。  决定让父亲进城跟我们一起生活,得看着他一日三餐到口,睡觉起床正常。为了我自己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