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是初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有限的英语课堂内得到提高,教师的备课是关键。如今的英语阅读课,教师们以二语习得中的输入输出理论为基础,通过研讨,打磨,培训,倾听,借鉴,不约而同的摸索出了一套固定的环节设置方法:课前导入、快速阅读(Read fast)、精细阅读(Read Carefully)、答疑解惑(Question Time)、总结(Summary)、 小组活动(Groupwork)、写作(Writing)。这一成熟的设计思路既符合教育学中“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又提高了学生对英语阅读课的兴趣与参与度,教学效果亦有明显改善。下面浅谈如何通过课堂环节的有效设置,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课的效率。
第一,整體把握,分门别类。在掌握学情的前提下,通读课文,熟悉重、难点。以八下人教版Unit5 Reading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为例,重难点分两类:第一类是巩固基础知识,如掌握单词表中的黑体词passage, pupil, terrorist, silence, date, truth;词组important events, be completely shocked, in silence, take down, have meaning to…, tell the truth, hardly think clearly, the rest of以及句型were/was doing sth的使用。第二类为培养阅读表达能力,即描述过去发生的事件(events)。相比较而言,第二类为第一类的升华所得,也是学生完成最终输出活动的关键。但如果学生不能熟练、扎实的达成第一类的目标,则一切皆为空谈。因此,为确保第一类目标的实现,应首先设Self-Study环节,即课前亦作业的形式使学生记住单词、词组,课堂以提问的形式检查,扫清识词障碍。在此之前的听说课,学生以及接触并学习句型were/was doing sth(过去进行时),可在本课开始时,结合时事要点(四川凉山火灾),进行第二环节(Pairwork):
A: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you heard the news?
B:When I heard the news, I was…
这样既能复习,又起到引出题目,自然过渡下一环节的作用。
第二,由泛至精,由宽变窄。第三环节为Read fast,问题及其答案应能统领全文:文章共谈论了两件事,分别是人们对马丁路德金之死和世贸大楼被毁的回忆。为引导学生迅速掌握文章大意,可通过“What are the two events?”进行提问。同时,也可将首句语序进行调整,引导学生填如下短语——remember what they were doing,以培养学生阅读时重视文章首句与题目的意识,知晓其内在关联。在题目顺序安排时,本着教育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应调整为:填空在前,答句在后,如下所示:
1.When people heard the news of important events, they often remember__________.
2. What are the two events in America?
在第四(Read Carefully)环节中,针对已经提及的两个事件,应逐个做精致讨论。其“精”不是死抠每个词,每句话的含义,而是为输出埋下深层次的伏笔。细读文章,不难发现,两个不同的事件都是从when, where, what, how do they feel, why 等方面描述。如想使接下来的环节顺利进行,必须使学生意识到从这五方面谈论过去事件的必要性。考虑到分析完第二个事件后会紧跟Summary,因此第二事件的课件展示须使这五方面十分明确,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方法。至于第一事件,为避免重复,有所创新,可首先对此篇幅文本细节理解进行考查(如判断正误),接下来针对事件从该五方面进行口头提问,使学生形成初步描述事件的意识。
第三,务实分层,层层递进。在第四环节结束后,接下来就是输出环节。输出环节可分三部分:Summary, GroupWork, Writing。由于前四个环节的铺垫,学生能够从五个方面回答“How to talk about important events?”问题,教师应趁势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当问及感受的时候,教师可追问:What feeling do you know? 带领学生回忆有关形容词的同时,学生也会自然想起本课文中的be completed shocked, scared, in silence等新词组。
由于前五个环节的铺垫,第六环节Groupwork呼之欲出。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传帮带,一起感知本节课描述过去发生事情的五个方面。所以四人一组,以访谈的形式,一问四答,其脚本应如下:
A: When did …?
B: …
A: Where did / was…?
C:…
A: What were/was you/ your friend doing when you hear the event?
D: ……
A: How did you feel about the event…?
B: ……
A: Why…?
C: ……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可考虑是否提前给学生安排固定的事件供其描述。事件本身有较高的关注度,以便学生有话可说。比如近期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为提高课堂效率,涉及到回答when句的时间,可由教师提前告知学生,而关于他们的感受的单词,教师可一一列举在黑板上,学生印象深刻,亦可用于第七环节——作文。作文要求就某一过去事件从时间、地点、当时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感受进行描述。总的来说,输出环节更可根据文本的不同而体现处理上的多样化,但应求实。且教师应该清楚的预设到:学生随着最后三个环节的推进,难度不断提高,“过关”的人数也在递减。如要保证所有学生的前进的基础上,缩短他们之间的差距且都有所收获,则需在布置作业时实施分层,符合所有水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有法,但也需因课、因人而异。教学时应多从细节入手,本着环节为知识点服务的原则,使学生在这节课上,循环、多样地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且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学生会定会学实,学活,活用。
【作者简介】褚文采,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十三中学。
第一,整體把握,分门别类。在掌握学情的前提下,通读课文,熟悉重、难点。以八下人教版Unit5 Reading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为例,重难点分两类:第一类是巩固基础知识,如掌握单词表中的黑体词passage, pupil, terrorist, silence, date, truth;词组important events, be completely shocked, in silence, take down, have meaning to…, tell the truth, hardly think clearly, the rest of以及句型were/was doing sth的使用。第二类为培养阅读表达能力,即描述过去发生的事件(events)。相比较而言,第二类为第一类的升华所得,也是学生完成最终输出活动的关键。但如果学生不能熟练、扎实的达成第一类的目标,则一切皆为空谈。因此,为确保第一类目标的实现,应首先设Self-Study环节,即课前亦作业的形式使学生记住单词、词组,课堂以提问的形式检查,扫清识词障碍。在此之前的听说课,学生以及接触并学习句型were/was doing sth(过去进行时),可在本课开始时,结合时事要点(四川凉山火灾),进行第二环节(Pairwork):
A: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you heard the news?
B:When I heard the news, I was…
这样既能复习,又起到引出题目,自然过渡下一环节的作用。
第二,由泛至精,由宽变窄。第三环节为Read fast,问题及其答案应能统领全文:文章共谈论了两件事,分别是人们对马丁路德金之死和世贸大楼被毁的回忆。为引导学生迅速掌握文章大意,可通过“What are the two events?”进行提问。同时,也可将首句语序进行调整,引导学生填如下短语——remember what they were doing,以培养学生阅读时重视文章首句与题目的意识,知晓其内在关联。在题目顺序安排时,本着教育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应调整为:填空在前,答句在后,如下所示:
1.When people heard the news of important events, they often remember__________.
2. What are the two events in America?
在第四(Read Carefully)环节中,针对已经提及的两个事件,应逐个做精致讨论。其“精”不是死抠每个词,每句话的含义,而是为输出埋下深层次的伏笔。细读文章,不难发现,两个不同的事件都是从when, where, what, how do they feel, why 等方面描述。如想使接下来的环节顺利进行,必须使学生意识到从这五方面谈论过去事件的必要性。考虑到分析完第二个事件后会紧跟Summary,因此第二事件的课件展示须使这五方面十分明确,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方法。至于第一事件,为避免重复,有所创新,可首先对此篇幅文本细节理解进行考查(如判断正误),接下来针对事件从该五方面进行口头提问,使学生形成初步描述事件的意识。
第三,务实分层,层层递进。在第四环节结束后,接下来就是输出环节。输出环节可分三部分:Summary, GroupWork, Writing。由于前四个环节的铺垫,学生能够从五个方面回答“How to talk about important events?”问题,教师应趁势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当问及感受的时候,教师可追问:What feeling do you know? 带领学生回忆有关形容词的同时,学生也会自然想起本课文中的be completed shocked, scared, in silence等新词组。
由于前五个环节的铺垫,第六环节Groupwork呼之欲出。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传帮带,一起感知本节课描述过去发生事情的五个方面。所以四人一组,以访谈的形式,一问四答,其脚本应如下:
A: When did …?
B: …
A: Where did / was…?
C:…
A: What were/was you/ your friend doing when you hear the event?
D: ……
A: How did you feel about the event…?
B: ……
A: Why…?
C: ……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可考虑是否提前给学生安排固定的事件供其描述。事件本身有较高的关注度,以便学生有话可说。比如近期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为提高课堂效率,涉及到回答when句的时间,可由教师提前告知学生,而关于他们的感受的单词,教师可一一列举在黑板上,学生印象深刻,亦可用于第七环节——作文。作文要求就某一过去事件从时间、地点、当时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感受进行描述。总的来说,输出环节更可根据文本的不同而体现处理上的多样化,但应求实。且教师应该清楚的预设到:学生随着最后三个环节的推进,难度不断提高,“过关”的人数也在递减。如要保证所有学生的前进的基础上,缩短他们之间的差距且都有所收获,则需在布置作业时实施分层,符合所有水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有法,但也需因课、因人而异。教学时应多从细节入手,本着环节为知识点服务的原则,使学生在这节课上,循环、多样地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且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学生会定会学实,学活,活用。
【作者简介】褚文采,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