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叩开写作之门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言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作文课上也能神采飞扬、自由翱翔?这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思考、实践的话题。
  一、学会观察,言之有物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不竭动力与源泉,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新奇的、有趣的作文素材每天都在产生,只是学生没有“捕捉”的意识,不注意观察,不善于观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及时引导。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条理清楚的作文结构,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离不开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教师重在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教学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看图作文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小猴恶作剧时的神态与动作。“孙小圣看到什么?怎么做的?你瞧它那得意忘形的样子。”观察到位、到点了,生动的描写就有了。“孙小圣脚底抹油,一溜烟跑了。它来到凉亭下,觉得凉亭虽小,可风景优美,绿树成片,还有喷泉呢!它‘噌’地爬上柱子,后腿一勾,尾巴一圈,把自己固定住,掏出毛笔,龙飞凤舞地写下‘孙小圣到此一游’。”
  2.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为了让作文有新意,吸引人,要引导学生观察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触及已有的印记,边看边想。
  在欣赏菊花图片时,可以和学生进行启发性谈话。“你觉得它的花瓣像什么?…菊花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些什么?…‘菊花傲立于严寒之中,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习作时,学生融入了自己的联想,这样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二、阅读积累,习得方法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确,“厚积”才能“薄发”。学生广泛地阅读涉猎,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收集写作的素材,学习习作的技巧,下笔时才能随手拈来,收放自如。
  1.注重课内外阅读,积累语言。词句就好像高楼大厦的砖瓦,没有砖瓦哪有林立的大楼?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口是心非”,不能正确、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词句,丰富、拓展词汇量。
  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读读背背”栏目,可以指导学生归类、诵读。还可以让学生每人都准备一个“收纳本”,把自己喜欢的、需要掌握的词汇按类整理。学生读得多了,自然就会说、会用了,正如郭沫若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2.读写结合,习得写作方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上的范文,在写作方法与技巧上都有各自的特色,是学生作文的典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可以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写作规律。
  教学《庐山的云雾》时,第二三自然段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可以抓住这个写作契机,引导学生写话,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处景物。又如学习了《海底世界》后,让学生模仿“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描写大扫除时的热烈场面。及时巩固、运用课文中写作的知识,把作文教学根植于阅读的沃土上,一定会生根发茅,枝繁叶茂。
  三、合作修改,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修改作文也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渠道,但不少教师与学生都忽视了这部分,不敢放手让学生尝试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后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的写作兴趣继续发酵。
  1.规范修改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教师应有目的地安排练习。通过具体的例子,引领学生如何修改作文。首先,多读,读顺畅,找一找病句与错别字,学会用修改符号进行添减、调整词句;其次,多思,思考文章的选材是否恰当,构思、布局是否合理,进行必要的处理、改动。
  2.多元的修改方式。作文初稿完成后,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修改作文,自改、小组改与教师评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修改热情。
  在写作《热闹的菜市场》时,我采用了小组互改的方法,在小组中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好词佳句、形象的修辞手法等,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修改后的作文条理清楚了,能够分区域来介绍菜市场的情况;词汇量大了,文笔美了,比如“那水灵灵的大萝卜像白雪公主,那红彤彤的西红柿令我垂涎三尺,还有那穿紫袍的茄子,青翠欲滴的小青菜,呆头呆脑的土豆……”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提升了写作水平。另外,还可以在班级里开展“我是小小啄木鸟”的修改专栏,把那些典型的病例找出来,大家一齐动手修改、润色。
  让学生快乐、轻松写作,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广大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课堂,只见所有的孩子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双脚并齐。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教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的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这样的场面犹如到
摘要 安排好略读课文,采用有效又能体现略读课文教学价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自主阅读中“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发挥略读课文延伸拓展功能,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  关键词 阅读方法 教学模式 略读研究 主动探究  一、问题背景  对于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在实际教学
案例背景:两年前,红枫舞秋时,我正在教五年级语文。有一次,学生在上有着丰富感知、贴近生活的习作训练时,千人一面、乏善可陈的习作看得我如同嚼蜡。如今又是一季深秋,再度教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解放个性、发展
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通过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词句的意义及
摘要 自主命题,点亮学生求异思维之灯。精心选材,充实学生求异思维之源。细致观察,铺设学生求异思维之路。潜心修改,激活学生求异思维之光。通过这几个做法使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增强,写作水平显著提高,写作的绿色通道得以拓宽。  关键词 培养 提高 拓宽 积累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是如何通过习作教学让学生已有的语文素养得以充分体现,并让学生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呢?为此,教师
作文是小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综合练习,是衡量其语言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现实、表达真情实感、培养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更是学生主观能
我们知道,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小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但怎样把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却是广大一线教师经常思索的问题。“圆”一节是平面图形的
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中见缝插针地进行写作训练,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规范的语言,巩固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练习,轻松、愉快地写作。如果把作文的教学化整为
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面对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和激情,作文时常常无话可写、缺乏真情实感的现实.如何进行作文指导呢?笔者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