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避免小学化倾向,有效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是幼儿园一项重要工作,很多大班幼儿家长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和学习,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而选择入学前班就读。为切实做好幼儿入学准备,我园尝试开展《幼小衔接园本系列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 问题归类梳理,明确幼小衔接工作思路
针对家长困惑,我园邀请周边小学低年级教师于九月第二周做“一年级新生常见问题”的专题讲座。反馈出幼儿入学后存在七个主要问题:一是做事丢三落四;二是课间时间不会合理安排,有尿裤子现象;三是不会专注听讲,不能完成全部作业;四是不会有序的整理书包;五是不会与同伴交往;六是不懂得谦让和关心同伴;七是安全意识不强,与自己相关信息不能熟知,甚至无法顺利联系自己亲人。
通过大班在园家长调研和家长代表座谈会等形式,我们还发现家长对学前教育入学准备的认识存在误区,如:学习知识重于习惯养成、特长培养重于学习兴趣、物质准备重于心理准备等。
由此可见,幼儿升入小学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新的学习生活的主要原因,从幼儿发展角度看:幼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而非知识的缺乏;从管理角度看:不是我们理念的陈旧,而是忽视了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這个重要的成员,只有让家长形成正确的认识,家长高度的参与,才能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效果。
二、幼儿需求为本,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一)重视一个理念——“家园协作共育”
1.发现自身教育问题。
我园以幼儿学习习惯培养为主线,通过开放日、开放周、开放月活动,一改过去“家长以看为主”的开放形式,重视“家长参与评价”,增加开放前先培训的活动内容,使家长明确参与活动的目的意义,增加开放后的专项反馈,了解家长对活动过程的认识与看法。
2.2.主动调整教育行为。
在家长正确认知基础上,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本着“帮助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这一目的,在学年初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邀请幼儿家长代表、低年级学生家长代表参与幼小衔接活动方案的修改与完善。
客观的评价和认识上的提高,转变了过去家长被动参与的现状,家长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尤其是年轻父母的重视程度和参与比例大幅提高,大班幼儿转学率明显降低。
(二)体现两个结合
1. 幼小衔接工作与课程实施结合。
改变过去幼小衔接工作与日常保教活动融入不当,教师负担过重,呈现“两张皮”的现状,把幼儿衔接活动纳入到园本课程中。例如,针对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开展《我能行》系列活动,制定日任务、周任务活动内容,幼儿由最初的一天完成一项任务到后期的持续一周完成周任务,家长由最初的协助并督促完成到后期的幼儿独立完成,以此持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2. 服务于活动目标与服务于幼儿个体结合
针对幼儿入学前交往合作、解决问题、生活自理等能力培养的需求,结合《指南》提出的目标及教育建议设计活动,如:大班《制作相框》的活动,幼儿首先要收集与同伴、好朋友的合影,与同伴共同商讨、设计、制作相框作为留念,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同时考虑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在“我的六一我做主”大型庆祝活动过程中,幼儿结合自身特点,分别承担引导员、解说员、服务员等角色任务,自我意识、服务意识、独立意识、任务意识得到强化。在幼儿毕业证书上,教师为每位幼儿量身设计个性化评语,使每位幼儿都能看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实现一个突破
注重与小学的共同协作,突破以往幼儿园单方面做幼小衔接活动的形式。
1.1.环境创设互动
:邀请小学低年级主任及教师来我园参观环境创设,了解幼儿园期间环境特点,使学校环境创设更加适宜入学初期的学生。
2.2.观看小学视频
:组织大班幼儿观看关于周边小学环境、活动、学习等内容的视频,使幼儿对未来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有初步的了解。
3.3.参观展示小学:
观看小学生乐队、操节展示,走进小学生低年级课堂体验课堂学习,在小学生引导员、解说员的引导下参观了解小学楼内外环境。
4.4.入园招生服务:
小学教师走进我园,现场招生服务,合作招生方便家长。
5.5.毕业典礼互动:
邀请小学低年级主任、教师参与我园大班幼儿毕业典礼,使幼儿提前认识、了解小学老师,消除陌生感。
三、反思活动实效,推进幼小衔接延伸
效果一:实现了家园的密切配合。通过一年的活动开展,家长以聆听培训、讨论活动方案、评价幼儿、参与布置活动现场、维持开放活动秩序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了家园的密切配合,不但使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得到提升,同时也增进了家长对园方的了解与认可,促进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效果二:入学准备的充分全面。幼儿入学情感激发、学习能力及独立自主意识培养为主。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设计邀请函、毕业证书、毕业签名留念、体验大型活动中引导员、解说员、服务员等角色,感受自己是活动的主人,自我意识、服务意识、独立意识、任务意识都得到了强化。结合入学前一些幼儿可能涉及的问题,如:小水杯的使用、书包的整理、今天的任务、课间我该做什么等等细节之处,与家庭教育配合,同步进行。
效果三:积累活动的相关经验。初步形成了《入学准备典型经验集》。收集了一部分来自于教师和家长的经验,如:做好入学准备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家长如何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心理准备、应培养幼儿哪些生活自理能力等等。为我园今后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积累了经验。
效果四:形成研究的共同体。
一学年的幼小衔接工作虽然已经结束了,但还需要我们后期对幼儿进行入学后跟进和反馈,对幼小衔接工作方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之越发科学、系统。
一、 问题归类梳理,明确幼小衔接工作思路
针对家长困惑,我园邀请周边小学低年级教师于九月第二周做“一年级新生常见问题”的专题讲座。反馈出幼儿入学后存在七个主要问题:一是做事丢三落四;二是课间时间不会合理安排,有尿裤子现象;三是不会专注听讲,不能完成全部作业;四是不会有序的整理书包;五是不会与同伴交往;六是不懂得谦让和关心同伴;七是安全意识不强,与自己相关信息不能熟知,甚至无法顺利联系自己亲人。
通过大班在园家长调研和家长代表座谈会等形式,我们还发现家长对学前教育入学准备的认识存在误区,如:学习知识重于习惯养成、特长培养重于学习兴趣、物质准备重于心理准备等。
由此可见,幼儿升入小学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新的学习生活的主要原因,从幼儿发展角度看:幼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而非知识的缺乏;从管理角度看:不是我们理念的陈旧,而是忽视了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這个重要的成员,只有让家长形成正确的认识,家长高度的参与,才能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效果。
二、幼儿需求为本,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一)重视一个理念——“家园协作共育”
1.发现自身教育问题。
我园以幼儿学习习惯培养为主线,通过开放日、开放周、开放月活动,一改过去“家长以看为主”的开放形式,重视“家长参与评价”,增加开放前先培训的活动内容,使家长明确参与活动的目的意义,增加开放后的专项反馈,了解家长对活动过程的认识与看法。
2.2.主动调整教育行为。
在家长正确认知基础上,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本着“帮助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这一目的,在学年初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邀请幼儿家长代表、低年级学生家长代表参与幼小衔接活动方案的修改与完善。
客观的评价和认识上的提高,转变了过去家长被动参与的现状,家长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尤其是年轻父母的重视程度和参与比例大幅提高,大班幼儿转学率明显降低。
(二)体现两个结合
1. 幼小衔接工作与课程实施结合。
改变过去幼小衔接工作与日常保教活动融入不当,教师负担过重,呈现“两张皮”的现状,把幼儿衔接活动纳入到园本课程中。例如,针对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开展《我能行》系列活动,制定日任务、周任务活动内容,幼儿由最初的一天完成一项任务到后期的持续一周完成周任务,家长由最初的协助并督促完成到后期的幼儿独立完成,以此持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2. 服务于活动目标与服务于幼儿个体结合
针对幼儿入学前交往合作、解决问题、生活自理等能力培养的需求,结合《指南》提出的目标及教育建议设计活动,如:大班《制作相框》的活动,幼儿首先要收集与同伴、好朋友的合影,与同伴共同商讨、设计、制作相框作为留念,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同时考虑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在“我的六一我做主”大型庆祝活动过程中,幼儿结合自身特点,分别承担引导员、解说员、服务员等角色任务,自我意识、服务意识、独立意识、任务意识得到强化。在幼儿毕业证书上,教师为每位幼儿量身设计个性化评语,使每位幼儿都能看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实现一个突破
注重与小学的共同协作,突破以往幼儿园单方面做幼小衔接活动的形式。
1.1.环境创设互动
:邀请小学低年级主任及教师来我园参观环境创设,了解幼儿园期间环境特点,使学校环境创设更加适宜入学初期的学生。
2.2.观看小学视频
:组织大班幼儿观看关于周边小学环境、活动、学习等内容的视频,使幼儿对未来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有初步的了解。
3.3.参观展示小学:
观看小学生乐队、操节展示,走进小学生低年级课堂体验课堂学习,在小学生引导员、解说员的引导下参观了解小学楼内外环境。
4.4.入园招生服务:
小学教师走进我园,现场招生服务,合作招生方便家长。
5.5.毕业典礼互动:
邀请小学低年级主任、教师参与我园大班幼儿毕业典礼,使幼儿提前认识、了解小学老师,消除陌生感。
三、反思活动实效,推进幼小衔接延伸
效果一:实现了家园的密切配合。通过一年的活动开展,家长以聆听培训、讨论活动方案、评价幼儿、参与布置活动现场、维持开放活动秩序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了家园的密切配合,不但使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得到提升,同时也增进了家长对园方的了解与认可,促进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效果二:入学准备的充分全面。幼儿入学情感激发、学习能力及独立自主意识培养为主。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设计邀请函、毕业证书、毕业签名留念、体验大型活动中引导员、解说员、服务员等角色,感受自己是活动的主人,自我意识、服务意识、独立意识、任务意识都得到了强化。结合入学前一些幼儿可能涉及的问题,如:小水杯的使用、书包的整理、今天的任务、课间我该做什么等等细节之处,与家庭教育配合,同步进行。
效果三:积累活动的相关经验。初步形成了《入学准备典型经验集》。收集了一部分来自于教师和家长的经验,如:做好入学准备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家长如何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心理准备、应培养幼儿哪些生活自理能力等等。为我园今后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积累了经验。
效果四:形成研究的共同体。
一学年的幼小衔接工作虽然已经结束了,但还需要我们后期对幼儿进行入学后跟进和反馈,对幼小衔接工作方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之越发科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