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喜欢《爸爸去哪儿》?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lpf7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某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热播引发收视狂潮。它为什么这么火?即使不是在黄金档播出依然吸引了众多家长主动带着孩子一起观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它引发了观众对“爸爸在家庭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和如何育儿”话题的探讨。尽管越来越多的年轻爸爸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爸爸与孩子仍然互动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除此之外,因为参与节目的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明星、偶像,所以同时满足了观众对明星生活以及亲子关系的好奇心理。
  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重要还是妈妈重要?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家庭。从传统的观点看来,带孩子主要是妈妈的责任,爸爸只要负责在外面打拼赚够奶粉钱和学费就够了。因而,“妈妈更适合带孩子”差不多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主流观念。但是,随着现代女性更多地走出家庭在社会中担任重要的社会角色,我们也需要反思,在家庭中,爸爸是不是也要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或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父亲在教养中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
  其实,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导师,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不应该缺席,这样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曾指出: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美国育儿网曾邀请了众多育儿专家,指出了父亲带孩子的可取之处。譬如,爸爸懂得适度冒险;爸爸更加不拘小节;爸爸更善于保持冷静,不感情用事等等。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五个小朋友都很天真、可爱,各有特点,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喜爱,就节目中表现出的亲子互动,笔者认为当父母的应该关注一下。
  首先,该节目没有把这些亲子互动设置在演播室,而是一场旅行,就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孩子来讲,带着他或她去旅行,真实的感受这个世界远比在家讲无数个故事要强得多。同时,旅行也可以增进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与真实的世界产生联系。希望那些怕麻烦的爸爸妈妈赶快行动起来吧!
  其次,节目中大部分孩子是首次在没有母亲陪伴下跟随父亲外出,刚开始父亲和孩子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从开始就已经和妈妈产生了分离焦虑。比如天天小朋友开始的时候非要让妈妈和自己一起去。这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经常会碰到的事情,孩子不让爸妈去上班、出差等。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应该都能听明白一些道理了,接受孩子不愿离开爸爸妈妈的愿望,但也同时向孩子说清楚去做什么,什么时候会回来。而不是为了避免情绪产生,偷偷离开或者向孩子撒谎,这样孩子反而在下次会表现的更加焦虑,因为没有安全感。
  第三,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没有哪个孩子比哪个孩子更好。相信节目中的五个小朋友给每位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几乎是所有孩子最不喜欢的父母行为方式之一,这样也会让孩子逐渐变的没有自信。也许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别的小孩,但接受远比比较对他更有帮助。
  第四,剧组每次都会给大家布置一些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难免会有挫败感产生。因为孩子到了4岁,会发展起自我概念,其中很重要的是自尊的出现,也就是我们对自己自我价值作出的判断以及由这些判断引发的情感。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做事情的反应方式很重要。比如,可以调整自己对孩子能力的期望;为孩子解决困难任务提供帮助;强调孩子的努力或行为的积极方面;夸奖孩子付出的努力的过程以及积极增强孩子的应对技能等等。
  第五,对于参与的小朋友来说,很多对他们都很新鲜,都保持着好奇心,尽管有些活动还有些危险性,比如滑沙,但有些小朋友表现强烈想尝试的意愿,这对孩子来讲非常重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护孩子逐渐认识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其实也是在滑沙活动中奥运冠军田亮的“飞檐走壁”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很多父母以“教育”或“危险的”名义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及勇气。
  第六,参与的小朋友小的4岁,大的6岁,旅行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情绪产生,如何帮助小朋友缓解情绪很重要。父母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而不是哄骗、批评或者与别的小朋友比较。除了接受,还要用小朋友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沟通,如童话故事等。Kimi抽到蜘蛛屋,当看到蜘蛛时,林志颖为了让儿子不对屋子反感,告诉孩子是剧组为他准备的礼物,小小志也因此真的把蜘蛛当作朋友一样。有时,小朋友没有做好准备做一些安排好的项目时,都需要和孩子有些沟通交流,尊重他的想法,找出原因,也许比批评或者言语威胁的方式效果更好。
  第七,父母要遵守自己的承诺。想必大家都还记得小Kimi生日party上一直对爸爸许诺给自己的奥特曼的蛋念念不忘。孩子就是这样的真实,其实无论我们给了孩子什么我们自己认为的好的东西,都没有让他惦记的东西对他更有意义。
  第八,父母是最好的学习榜样,当田亮询问女儿看到别的小朋友哭泣时怎么办,孩子天真的说骂她,问其为什么,田雨橙小朋友很认真的回答“妈妈在我哭的时候就是骂我呀”。石头给大家留下了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印象,大家从郭爸爸身上或者与石头的互动当中一定也多少能感受到了。
  这个节目也许带给大家的启示还不止这些,但总之,育儿即育己,自己成长了,孩子也会成长,这从孩子妈妈的反馈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印证。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在育儿道路上不断学习和成长!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评价瑞芬太尼预处理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4例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组)和对照
我们对“男闺蜜”的解读为:他不是你的爱人,却是你最好的知己;你可以对他撒娇,对他开不着边际的玩笑,他愿意陪你疯陪你闹;你可以抱着他痛哭不已,鼻涕眼泪都擦到他身上也没有关系;他会陪你走过坎坷和心酸,永远在你身后的某处守候着你。  如此“男闺蜜”,真够贴心的。如果是婚前,“男闺蜜”倒是婚姻对象的最佳人选。可是已婚女人如果有个这样的“男闺蜜”,恐怕任何一个老公都会hold不住的。  我身边的一桩被公认为
在网上偶然看到一则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瑞典男子柯尔丁发明了一款“死亡之表”,可预知用户的生死大限。据报道,这款可计算生命倒计时的“死亡之表”尽管与普通的手表外观相同,但其显示的内容却另有乾坤:它是一种可以标记两种时间的电子手表,一个是正常的时间,而另一个是计算“剩余人生”,可以精确至年、月、日、时、分、秒,以倒计时的方式提醒佩戴者自己的生命还剩余多久。  按照柯尔丁的说法,使用者先要认真
在市乒乓球活动中心,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两对夫妻进行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两位先生都与自己的太太组成一方。尽管他们的球艺都不错,但打了一会儿却越打越别扭。后来,竟然互相埋怨起来,几乎到了打不下去的地步。此时,旁边的一位球友建议他们:调换搭档。即各自的丈夫到对方去。这样调换之后,效果立竿见影,双方都打得高高兴兴,非常默契。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对自己身边的亲人很挑剔,可对陌生人却很宽容。  有位
有这样一个实验:教授在桌上放了一杯温水,然后又在桌上分别放了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他让学生先将手放进冷水中,再放进温水中时,学生感到温水很暖和;当他让学生先将手放进热水中,再放进温水中时,学生感到温水很凉。同样的温水,学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这便是著名“冷热水效应”。  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并且秤砣的大小不一致,它会随着人心理的变化,变大或变小。当秤砣变大时,
每每看到博客上,那些资深吃货们晒出的自做美食,我就羡慕嫉妒恨,简简单单的食物,经过她们的手,加工完成,照片一拍,比饭店里的还要高端洋气上档次。  有一个喝水都长胖的体质,我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埋怨父母,只能自己克制肚子里的馋虫,远离美食,练成了一只素食动物,而家里的大小俩男人却是地道的肉食动物。小男人上初中时,我们独立门户,晚餐成了我的头等大事。小男人正值青春期,鱼肉主打那是必须的,蔬菜对他就是个
他终于考进了心中理想的音乐学院,兴冲冲地走进了练习室。这是他入校以来,第一次与自己的导师见面,一个极其有名的音乐大师。  第一天授课,导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难题:他拿出一本复杂的乐谱,让大家弹。乐谱的难度好大呀,他在心里抱怨:“您是导师,我是学生,怎么弹得了?”  学生们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导师静静地听着:“好好练习,一周后考试!”  第二周上课时,学生准备让大师验收。没想到,大师又给了他们更难
期刊
忽然要去领一个奖,第一件让我担心的事情居然是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上台。翻箱倒柜,没有中意的。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穿西装还是燕尾服的问题上,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后我想,男人嘛,正式场合,西装加上领带便是最好的着装了。  我去了一趟商场。热情的导购小姐是个化了妆的年轻女孩子,嘴巴甜甜,笑意盈盈——这些西装都是今年的新款,才上市,抢手得很哦!我选了一套浅灰色西装外套和卡其色西裤。
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名著,包括《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全书真实地描写了普通百姓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其中涉及的养生妙道,有不少地方仍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  养生宜早。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人若待老而保生,是犹贫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人睾丸胚胎性癌蛋白质组。方法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离,凝胶经银染显色后,用PDQuest7.30软件分析2-DE图谱。选择在睾丸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