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评价的多元化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作文评价?
  作文训练,简单的说不外乎作文布置、作文写作、作文批改和作文评讲几个环节。布置作文以教师为主导,直接命题,或者在教师主导下,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确定作文命题或方向。作文写作是学生以自我为主体,为中心的相对自由而又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思想内容的过程。而作文批改和讲评是教师通过阅读学生作文,揣摩、理解、感受学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捕捉他们在这次写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并对其写作结果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作文评价是作文训练最后一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不仅是是师生情感心理的汇合交融,更是写作训练的把关和验收,是对此次写作活动的再认识与提高的平台,是下次写作欲望的动力和进步的起点。
  二、为什么作文评价要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数字化评价,简言之,就是以分数论英雄。用这样的方式来评定作文,很容易使学生从分数的高低看出自己作文的优劣。相对而言,它对结果的评定比较明晰,比较适合甄别和选拔。它主要应用在考试中对作文的评价。这样的方式简单而粗暴,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三、什么是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方式?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合理的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的发展的评价模式。它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诸多因素的调查、监测、记录和评估,从而来调整、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评价中,教师要不断收集学生作文的反馈情况,对这些情况认真分析后,及时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清楚自己作文的成功与失误,及时总结、修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这个模式中,我们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作文修改的评价”中明确指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评价根据这一要求可以分成自评、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这三个阶段。
  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最终,使评价立体化,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得失也更加清楚,不断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在扬长避短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二)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对象,简单来说就是对作文成品的评价,是对结果的评价,他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成文的过程。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我们往往看到了一部有问题的作品,而对于他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往往煞费苦心也难以明了。不知原因的修改,效果可想而知。
  而评价对象的多元化,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诸多因素的调查、监测、记录和评估,从而来调整、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写作源头及时准确的得到第一手资料,更清楚学生在作文中的得与失。
  (三)评价过程的反复性。
  人们通常认为,考试作文往往带有一定的运气性。那是因为我们对作文的评价往往一次定性。而对于平时的作文,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多修改自己的文章。“作文即修改”,唯有平时的不断修改,才能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写出好文章来。修改也可以说是写作的最终过程,也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不管怎样,都脱离不了评价,不管是自评还是他人评价,都是对修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是对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一种关注。
  (四)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对于高中生来说,写作的主体是作文,也就是说出了作文以外,其他的形式如周记,随笔,读书笔记等其他一切与写作有关的成果都可以成为写作。所以,根据新课标的建议,评价部应只是针对学生写作成果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在学做过程中,情感、态度、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而日常的周记随笔等学习成果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体现,所以,对于学生作文评价的多样性,也把他们考虑在内。
  我一直认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老师教出来,学生练出来的,更是学生自己评改出来的。
其他文献
在上课的路上,一学生,突然从后面大步走来,说,老师,我拿着!然后不容分说地接过我手里沉甸甸的电脑包。是郝同学,那个语文不太好我经常提问鼓励的学生。我看了他一眼,是坚毅的眼神。老师的讲桌打不开了,我正发愁,一双手伸过来,熟练地帮我从里面打开。我抬头一看,是笑眯眯的王同学,坐在教室后面第二排,上次考试成绩名次在班里最后的一名学生。与其说感谢,不如说我很感动,多么懂事的学生,那一刻,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期刊
自古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传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切旁批法,不但是对良好读书传统的继承,更是借古已有之的读书方法来实践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让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旁批,是读书人古已有之的一个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做法。顾名思义,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边作批语,用简短的文字写出自己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它既可以是针对文中的某一段话、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一个字而言的理解,也可以是针对篇章而言
期刊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作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
期刊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学生人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就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
期刊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通过互动式教学来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讲得较多的是师生互动,而忽视了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其实生生互动同样重要。因为学生与学生在互动中能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一、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  1.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安排的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 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暗示,节奏,突转,巧合,串联,并联。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
期刊
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是开启心灵的艺术,可以提升人的文化素养。诗歌在新教材中有较大的比重,而我国又是一个诗歌王国,因此,作文一名语文教师,应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诗歌教学,让学生在识海中尽情的徜徉,尽情的吸收享受诗歌中洋溢的“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期刊
情感是语文素养的灵魂,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语文教学中要十分注重情感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宝藏,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  一、探究中驱动情感  语文教学是一个认识和情感相生相伴,互相促进的过程。认识必然和情感相随,而语言训练若离开了情感,便如同失去灵魂一般。因此,我们在探究学习活动中,要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学会感受语言、体验情感。
期刊
“老师,来拥抱一下!”在一所偏僻的农村初中冬运会赛场上,一个才结束比赛的大男孩,气喘吁吁地朝人群中尚且年轻的女教师跑来并喊道。教师不经意地略微迟疑,随即张开双臂,跟男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周围没有惊呼,没有哄笑,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这是特定场景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镜头,这是为了庆贺小男子汉在学校运动会男子接力赛中获得了年级组第一名。那个教师是我,那个阳光大男孩是我众多弟子中的“特殊弟子”。  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