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异同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xiao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音乐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本文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美学思想进行简单阐述,从审美意境这个方面对这两个时期的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观念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音乐美学思想;春秋战国;古希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源头,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将礼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并以此实践着自己克己复礼的追求,成为影响整个中国文化和审美意识的重要部分。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在诸多的希腊神话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些神话的主题,最能集中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和谐”的观念上,中西方音乐美学观念可以说是不谋而合,虽然都还没有完全成熟,但这一观念却决定了中西方音乐美学的基础。但是中西方音乐美学毕竟存在差异,以春秋战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为基础的中国音乐追求的是对立而不冲突。
  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古希腊时期西方音乐美学思想
  1.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极其繁荣,不同学派围绕音乐与政治和审美观点等方面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音乐思想的主要代表学派,有儒家、墨家和道家,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正春秋战国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诸子百家竞相展开争鸣,音乐美学思想亦获得丰富的发展,从其在古代音乐思想史的地位和影响看,它奠定了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 音乐文化心理的基础。”[1]
  主要代表人物与观点:
  (1)儒家——“倡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肯定音乐的政治作用,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其音乐思想建立在“仁”的基础上,提倡“礼治”,在强调“乐”的政治作用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乐德和乐舞,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认为音乐能从道德上感化人心。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的音乐观继承孔子的音乐思想,以“仁”、“义”为中心,主张乐要体现“仁声”,强调统治者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
  (2)道家——“大音希声”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在音乐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和道法自然,其“大音希声”这种观点的提出,不利于音乐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但在有声和无声的辩证关系上具有积极意义。庄子崇尚自然,为声音有三种“天籁”、“地籁”、“人籁”,其中只有“天籁”才是完全自然、自发的。
  (3)墨家——“非乐”
  墨子对音乐持否定态度,即“非乐”,与儒家的音乐思想相对立,主张“圣王不为乐”,这种非乐思想,不是否定乐的本体,而是否定人对乐的享用,这种观点包含着对统治者的批判和对老百姓的关怀,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将精神与物质对立起来,完全否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这种思想有失偏颇。
  1.2、古希腊时期西方音乐美学思想
  背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音乐、建筑、雕刻、 绘画等艺术的发展都很繁荣,对美的追求和创造促使了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思考有关美的问题,促使了美学思想的萌芽。
  主要代表人物与观点:
  (1)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公元前500年)西方最早的音乐美学家,他认为数就是智慧,和谐就是美。但他把美的本体存在归结为数量关系,不但失之于形式主义,而且离开了美的社会性,这使他的美学走向违反事实、违反科学的道路。
  (2)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思想家、美学家。将美与善相提并论,认为美的就是善的,其理论研究虽然在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这种论述显然是错误的。苏格拉底美与善统一的观点,标志着早期希腊美学向后期的转进和深化。
  (3)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在音乐美学领域,一方面保留了在毕达哥拉斯基础上建立的“和谐说”偏重没的感性或物质性的特点,另一面又突出了美的理性的和精神的一面。
  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古希腊时期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异同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审美方面也不尽相同。在比较中西方音乐美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还是西方早期的音乐美学思想,都是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和”与和谐是中西方音乐美学始终关注的问题。“人类的音乐艺术在不同地域、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都会关心和触及到一些基本的美学问题,如音乐的谐和、模仿、情感问题以及音乐的教育、伦理、治疗等功能。而这些恰恰是中西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所共有的东西。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同中国先秦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一样,都为各自的历史发展提供了最早的、系统的、影响甚为深远的思想资料。”[2]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是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思想,以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在音乐上表达的是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与“景”的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出的是一种“和合”的精神;西方则注重美学和功能性,是一种比较客观的形式,体现在音乐上就是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体现出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从“仁礼”的美学思想中提出“倡乐”的主张,道家学派的中的“无”应用到音乐美学上也依然是“无为”。这种中国最早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表现在音乐上,就产生了虚实结合、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主张艺术美学的完美境界不是实有,而是虚实统一;而在西方美学影响下的艺术作品主题趋向于表现现实,赋予“意义”,是理性思维,根源就是抽象和理性至上。延伸到单纯的音乐方面,中国音乐是线性思维,西方音乐在于“组合”、“逻辑”思维,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讲究的是单旋律性,而西方则是复调和声。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观强调人的感受,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也引申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乐论》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中国的音乐美学将理性融入感性之中,这便形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之美的核心:意境。这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则注重“情理”,重视理性、强调现实,西方以毕达哥拉斯为最早,以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美学家为首的美学思想则是重视理智、数学、思维,强调人与宇宙,研究自然的规律,强调审美是主观意识,几乎否定音乐表现本身以外的美。相比来说,我国传统的美学观念更偏向于感性、和谐;而西方早期音乐美学观则强调理性的、纯粹的音乐。这也就是“道法自然”的审美与强调数理逻辑的审美之间的差异。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美学在审美上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而西方的音乐美学思想在认知上较为理性,在审美上追求主客二分。
  三、结语
  在探求中西方音乐美学的异同上,还有诸如“审美方式”、“审美过程”、“审美追求”等方面展开研究,但做这些研究不是为了说明哪国音乐文化更具价值,而是为了实现艺术无国界的欣赏。因中西方音乐美学的差异受历史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各自发展的同时一定会存在许多异同点,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开始发展至今,对中国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西方的美学作为世界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也对现今社会的音乐美学具有深刻意义,中西审美文化相融合,以传统的、民族的音乐作审美为根基,运用中西优秀的音乐审美方法,建立及、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美学思想,从而丰富世界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修海林.《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概述》[J].《中国音乐》, 1985(03):16-18
  [2]修海林.《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概述》[J].《音乐艺术》,1990(04)
其他文献
心中有德,才能涵容万物。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国文化的根本特点,便是以德为本。孟子在立德问题上,高标高举,不遗余力,多有建树。在孟子眼里,立德确实是个功夫活。  古人尚德源远流长。“德”之古字即为“悳”,意思是说“直心为德”。 我们的先贤远在周朝之始就认识到一个道理:“天命靡常。”(《诗经》)天命是会被别人革掉的。《尚书》为此总结了一个真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因此周人不
期刊
【摘要】:结合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叶弥的部分小说,挖掘作家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政治认知和对政治价值的评价,分析作家作品中的文化反思。叶弥以冷漠而温情、俯视而亲近的姿态在文本中书写出对政治文化的理解,她冷酷的记录着“文革”时期政治对于人性的残害,批判着追逐权力者的丑恶嘴脸,隐含作者对于遭受政治迫害压者和被权力牵制者的批判和同情。  【关键词】:政治;文化;叶弥;权利  一、政治对人的迫害  叶弥作品笼罩着政
期刊
【摘要】:于连认为与西方文化所不同,中国文化示意方式的特征是“迂回”,这种方式体现在文化的不同领域。在中国诗歌及其理论中对含蓄、隐喻、言外之意极其看重,这也是中国文化意义发展中的一大智慧,它能够在西方文化高度发达的领域里带给我们重返源头的启示和回归本质的引领。中国古典诗歌中善用的“赋比兴”的手法是在现象的规定性的基础上的“迂回”的表达手法,“迂回”并非“表象”,而是用曲折婉转的方式引发无尽的体验和
期刊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以恬静平和的方式,散文化的优美笔调,如诗般的意境,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湘西世界”的人性美得到了极大的表现。  【关键词】: 沈从文;《边城》;人性美  引言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也是他上世纪30年代的代表性作品,自发表以来很多评论文章层出不穷。这篇小说不仅描绘了一个清新、自然、令人憧憬向往的边城世界,而且也描写了生活其中
期刊
你赠予我一片夏天,而我却带给你整个秋天。可是秋天总会过去,我愿与你度过漫长的冬天。我想告诉你,我们的春天将不再遥远。  ——题记  我曾经对别人说,如果有一天我思念一个人到哭,那一定是我最脆弱的时候,可是今天我哭了,但我很幸福,幸福的有些难过……  我感谢48年前的今天,因为在这一天,你出现在外婆的视线之中,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你顽强地活了下来,于是有了孕育我的载体。20年前,我并不是那么顺利的
期刊
【摘要】:皮革马力翁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心理学由此总结出“皮革马力翁效应”,指期待与暗示在人类行为中对于心理活动起到的积极作用。古希腊神话是人观照自身创造的故事,所以对于人类心理分析具有“原型”的启示意义,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同样也包含了人类“自我”形成的密码。通过对故事中雕刻象牙少女,装扮象牙少女到象牙少女变活等一系列情节进行细致分析,探究其中自恋、理想化、升华和镜像等问题,揭示精神分析中“自
期刊
【Abstract】: Politicians and Rhetoric: The Persuasive Power of Metaphor written by Jonathan Charteris-Black is a valuable book to study speaking persuasively by using rhetoric, metaphors in particular.
期刊
【摘要】:话剧《空巢》根据重庆市2012年高层次文化人才成果转化类项目——全国首部留守少年长篇小说、十佳渝版图书《空巢》改编。该剧以三峡库区为大环境,以留守现象为大背景,全景式展现了当今三峡库区农村及高中校园的真实生活场景,透视了留守少年青春期成长的阵痛,深刻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和在这场留守风暴中,三峡库区留守少年、农村留守人群、民工、教师、下岗工人、公务员等不同层面人物的命运,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空巢
期刊
【摘要】:《祝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协奏曲,它是赵季平先生创作的。这是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改编而成,具备丰富的陕西秦腔特点。本文将以琵琶协奏曲《祝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演奏内容进行详细研究,为以后琵琶的学习及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琵琶;协奏曲;祝福  引言  琵琶是我国十分古老的一种乐器,经过岁月的演变,不管是它的构造及琵琶的演奏技巧都出现了重大的发展。琵琶
期刊
【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ducts tend tohomogeneity increasingly, people are no longer simply satisfied with the function and t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