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贤:本色的语文教育行者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ntuan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陈维贤老师是同行、朋友,也是忘年交。退休10多年了,但和陈老师一直没断联系;他的思考尝试,他的每一步发展,我一直在关注着。可以说,我是看着他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位草根教师的成长历程,很有“标本”意义。所以,我愿意写一写,或许会给青年教师一点启发。
  1997年的地区语文高考研讨观摩会上,陈老师的干练、质朴和良好的潜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现代文阅读,他提出要让学生“遵路识斯真”,从学会把握思路进而能够自行解读文本入手的观点,强调分文体分类训练,反对就题论题,注重技巧的本末倒置的做法。会下,他利用空余时间找我交流,说教学的困惑,谈自己的设想,请我对他的教学多提意见。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他敏捷的思维、谦虚的态度、好学的精神是少见的,如一块待雕琢的璞玉。当时他在一所高考升学率颇高的县中(市重点中学)任教,却没有县中教师常有的匠气。他的课堂教学略显粗糙,教学技巧尚不够娴熟。
  两年后的市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我作为评委得以认真听了陈老师的一节小说鉴赏课。当时的小说教学以套路化的三要素解读为主,陈老师却独辟蹊径,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重点抓住语言艺术赏析,取得了成功。事后我了解到,他为了上好每一课,首先把一册书、整个高中六本书全部自学一遍,然后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尽量搜集起来,加以整理、研究,自己真正读懂。和大学相关的,重学大学教材;和大学无关的,买相关书籍研读。一篇篇课文之于他如牛之于庖,上起课来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他已经是一位成熟的高中语文教师了。
  “聚变,由深入思考转折。”这是一篇介绍陈老师成长之路文章的标题,也是他真实的写照。随着教学的娴熟、阅读的更加广泛、视野的慢慢开阔、学生读大学后信息的不断反馈,他进一步思考:学生为什么要学语文,为什么要语文教学?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一节好的语文课该如何评价?他认识到,应该站在教育的角度看教学,立足于语文教学从事教育。语文教育应该也必须起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作用,否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语文是最便于自学的学科,没有语文教师,学生自己也能学好。语文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促进、点拨、引领。他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受应试思想限制,让学生在朗读、演讲、特长训练等语文活动中自我发展。人生由此聚变。
  深入的阅读、思索、实践,使他真正成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其后,他调入阜阳一中,我退休了。但不断有好消息传来:发表了数十篇引起一定反响的论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培养出了一批高素养的学生;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省级教坛新星,全国十佳教改新星;安徽省特级教师……
  每一次深入思考,每一步理性探索,每一次认真实践,人生就获得一次拔节。现在,他研读古代教育著作和国外最新教育专著,寻求语文教育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开博客,记录教学的点点滴滴,反思探索的成功失败。坚持进行文学创作,下水作文,探索写作教学的高效化规律。他笃信,“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他追求,“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
  他的课,立足于学,服务于学,本色实效;他的文,来自实践,给人启发,质朴清新。
  我很赞成陈老师的本色实用(不是功利化的)教学观,他也经历了由“粗糙、质朴”“精致、热闹”到“本色、实用”的否定之否定的转变。新课改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大家都能积极实践探索,这些问题必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陈维贤老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实质是一条从教学到教研到教育的探索路,从关注课本到关注自我到关注学生和学生素养的实践路。没有捷径,略略曲折,这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我想引用他两首小诗中的句子与大家共勉。
  “有梦不觉天涯远,弦断无人自在行。”他以此诗明志并表达研究教学不被人理解时耐得住寂寞、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执著追求梦想,热爱语文和语文教学,笃信“语文,让人生更美;语文教育,使师生共赢”,使他从庸庸碌碌走出。
  “青春从年近不惑开始,激情与人生永远相伴。”语文教学是需要激情的,人生更需要激情。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容易使人疲惫和倦怠,保持激情和一种青春的心态非常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教师渐失朝气,慢慢落伍了,课也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如果能激情满怀地投入到教学和研究之中,时时想着法子改进教学,不走重复路,多多思考尝试,人生必将发现非常的风景。当然,激情在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内在的激情永不可少。人生不能拒绝成长,理性思考,科学求索,勇于否定自我,必将推动自己和学生共成长。
  期待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涌现越来越多的教育行者,边做边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他文献
【现场回放】  现在回放两段《老王》的课堂录影,分别选自开课初读与结尾研读两部分。  录影一:  师:请大家阅读1、2、3、4节,看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①:他是个蹬三轮车的。  师:他的家庭情况呢?  生②: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没出息。  师:孤苦伶仃。身体怎样?  生③:不好,一只眼瞎了,另一只眼有夜盲症。  师:对他的职业有无影响?  生④:别人不愿坐他的车。  师:居住情况如何?  生
期刊
4月23日,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  每年的这一天,对奔忙的现代人来说,更像是一个提醒:别忘记读书,别忘记阅读带来的快乐。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张元济的这句话道出了众多爱书人的心声。人生之乐莫过于读书。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挚友娓娓而谈,就像看到那位心仪已久的作者,从字里行间向你款款而来。孔圣人的妙语哲思、司马迁的千古绝唱、曹雪芹的行云流水、鲁迅的入木三分、莎士比亚的文采风流
期刊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解说词语概念、说明原理、描述情景、叙述事实、传播思想文化的教育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教学方法之一。讲授法以教师的讲为主,具体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讲授法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有其实际的功效。所以长期以来,讲授法普遍地应用着。但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时代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学在内容和目标、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
期刊
时令进了二月,杏子的红花落地化为春泥,我们就急切地盼望麦子黄。那时节,田野里是一片金黄,迎面是扑鼻的麦香,村子里是欢声笑语。这才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日子呀,谁不喜欢呢?  这时,我们更加关注田里的麦子了。麦子长,杏子也在长,麦子黄的时候,杏子也就黄了。那么,麦子怀胎了,麦子扬花了,杏子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又来到山上,不用上树,就看见枝头结满了杏子。杏子是翠绿的,和叶子一样的颜色,表面还生出许多的黑点
期刊
历史证明,人类历史上每一项重大的科技发明,都将给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带来一场变革。今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同样给社会,也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网络上丰富的信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网络与多媒体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所具有的强大的处理能力,使教育者能够为学习者设计出各种适合需要的学习环境,网络超越时
期刊
语文教学的模式化和意识形态化积弊日久,如何挣脱陈旧落后的桎梏,还语文课堂以无限生机和张力,是广大语文教师要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既需要我们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更需要语文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专业修为。  “明眼看课”栏目特约请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学长式教学”首创者、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胡明道“大学长”,“聚焦课堂”现场,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具体案例,对教学现场的原生态细节进行“解码”,以
期刊
茶几上两只茶杯,一只大,一只小。大的是爷爷的,墨绿色,搪瓷的,部队用的那种。那只不锈钢保温杯自然是孙子的。茶是刚刚泡上的,汤色碧绿透亮,不大的客厅氤氲出几缕毛尖的清香。爷爷端起杯轻抿一口,把身子靠在沙发背上,微微闭上眼睛,很舒服很自在的样子。孙子也喝了一口,喉咙那儿便有“咕咚”一声响。爷爷不满地看了一眼孙子,说,有你这么喝茶的吗?你那是饮牛!孙子说,这有什么,我们支队的人都这样喝,痛快。  爷爷说
期刊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一个较高层次的目标,同时也是有志于追求课堂教学止境的教师不可回避而努力为之的一个目标。课堂教学语言,不仅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承载作用,而且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总素质尤其是教师心志的窗户;反过来说,规范并提升课堂教学语言,不仅有益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益于教师课堂教学功力的提高。故而我们应该孜孜以求之。    平时的课堂教学语言    平时的课堂教学,是指没
期刊
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今天的座谈会,陶本一老师是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是我景仰的学者、教育家、出版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语文报刊界的领军人物。我以为陶本一老师在出版界所做出的成就,不仅是语文报社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国语文报刊界的骄傲。所以,今天召开陶本一语文教育思想暨编辑出版思想研讨会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向语文报社表示感谢!  两年前,我在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
期刊
对于教材的认识,我们可分为两个阶段(主要指建国以后的时间)。  第一阶段,人们普遍认为教材是教学的凭借,而且是唯一凭借,后来归纳为“教教材”的时代。  第二阶段,大概是上世纪末至今,人们开始认识到教材不是唯一的,叶老早年所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受到热捧(且不管热捧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本意),人们开始热衷于“用教材教”。  伴随着第二阶段的发展,教材建设的新观念很快就融进了21世纪初制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