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它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网络是一个充实而无形的空间,它给信息带来了强大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过网络沟通,可以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既可以常常联系老朋友,又能时刻结交新朋友;人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游戏中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实现相知相识;通过网络人们还可以学习新知识,开阔新视野,扩大交流范围,张扬个性特点,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看到网络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更担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浩瀚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网络影响着我们的学生,也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无法抗拒的,一旦中学生沉迷于这张网里而荒废了学业,淡忘了亲情和友情,甚至受网络色情和暴力的影响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如何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是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的又一新课题。
下面就如何兴其利、去其弊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正面引导,提高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许多学生当初上网的目的只是追逐时尚,满足好奇心,但是最终几乎都是被互联网上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当今社会,网络环境十分复杂,要切实提高中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将学生从不良的信息中引向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活动中去,使学生不受网络上消极的、片面的影响,而要学习网络上积极的、健康的知识。中学生在高中时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应加强对他们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平时要让他们了解和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网络公约是对社会公德的发展与完善,是网络社会和网民共同发展的基础,也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只要自身修养提高了,就能很好地指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就不会在网络上随心所欲,言行恣意放纵,忘却了公民的社会责任,在虚拟的环境中迷失自我。
二、家庭、学校、社会共筑安全屏障非常必要
在加强对中学生正面引导的同时,学校、家庭、社会还应共同筑起一道安全的网络屏障,为中学生上网提供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在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主动考虑如何展示德育内容,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班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劳动。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意义、有价值的社会活动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以抵御网络的不良诱惑。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它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家长要懂得网络知识,当孩子在家里上网时,要坚决将有害信息加以剔除。比如可以安装“任子行”、“护花使者”、“绿坝”等教育专用的不良信息屏蔽软件,也可对网页浏览器设置分组审查,加以限制等措施,防止孩子浏览不良信息。家长要能从孩子的角度看待网络,要关注孩子的精神养成状态,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协助学校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良好的社会网络氛围对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良好的网络内容、优秀的网络技能培训、安全的上网场所、优良的机器,还需要社会各界为他们提供网络世界中的阳光与营养等等。同时还要严厉打击不良网站和网络上的不文明行为,加强网吧的管理。只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一定能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
三、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青春期,心智还不成熟,叛逆性较强,如不正确引导,将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现在农村中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有的还是单亲家庭,在家里很少得到家人的关心,心理上又得不到应有的慰藉,长期的失落养成了他们对周围事物冷漠的个性,只有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面对素不相识的对象,才能重新找到自尊与成功,此时极易受到不怀好意的人的诱惑与利用。所以学校除了上好《心理健康》、《生理卫生》课外,还应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做好青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在教育活动中要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力争重塑其自尊心,不断纠正他们的价值观,努力抵御网络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真诚地关爱他们,走进学生心灵。只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就能互相理解,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对中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认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分清信息的真伪和良莠;多开展班团活动,加强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人际行为,不沉迷于网络环境下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增强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提高道德意志水平和道德自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学生不良的上网习惯,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代新人。
下面就如何兴其利、去其弊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正面引导,提高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许多学生当初上网的目的只是追逐时尚,满足好奇心,但是最终几乎都是被互联网上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当今社会,网络环境十分复杂,要切实提高中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将学生从不良的信息中引向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活动中去,使学生不受网络上消极的、片面的影响,而要学习网络上积极的、健康的知识。中学生在高中时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应加强对他们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平时要让他们了解和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网络公约是对社会公德的发展与完善,是网络社会和网民共同发展的基础,也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只要自身修养提高了,就能很好地指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就不会在网络上随心所欲,言行恣意放纵,忘却了公民的社会责任,在虚拟的环境中迷失自我。
二、家庭、学校、社会共筑安全屏障非常必要
在加强对中学生正面引导的同时,学校、家庭、社会还应共同筑起一道安全的网络屏障,为中学生上网提供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在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主动考虑如何展示德育内容,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班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劳动。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意义、有价值的社会活动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以抵御网络的不良诱惑。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它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家长要懂得网络知识,当孩子在家里上网时,要坚决将有害信息加以剔除。比如可以安装“任子行”、“护花使者”、“绿坝”等教育专用的不良信息屏蔽软件,也可对网页浏览器设置分组审查,加以限制等措施,防止孩子浏览不良信息。家长要能从孩子的角度看待网络,要关注孩子的精神养成状态,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协助学校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良好的社会网络氛围对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良好的网络内容、优秀的网络技能培训、安全的上网场所、优良的机器,还需要社会各界为他们提供网络世界中的阳光与营养等等。同时还要严厉打击不良网站和网络上的不文明行为,加强网吧的管理。只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一定能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
三、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青春期,心智还不成熟,叛逆性较强,如不正确引导,将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现在农村中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有的还是单亲家庭,在家里很少得到家人的关心,心理上又得不到应有的慰藉,长期的失落养成了他们对周围事物冷漠的个性,只有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面对素不相识的对象,才能重新找到自尊与成功,此时极易受到不怀好意的人的诱惑与利用。所以学校除了上好《心理健康》、《生理卫生》课外,还应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做好青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在教育活动中要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力争重塑其自尊心,不断纠正他们的价值观,努力抵御网络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真诚地关爱他们,走进学生心灵。只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就能互相理解,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对中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认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分清信息的真伪和良莠;多开展班团活动,加强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人际行为,不沉迷于网络环境下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增强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提高道德意志水平和道德自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学生不良的上网习惯,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