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的诞生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谎言是一个常见而复杂的语言现象。谎言的编造者适时根据语境变化来随时调整言语交际内容,以期达到欺骗的目的。本文以“关联——顺应”理论为框架,在对电影《逍遥法外》中的对话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发挥了动态语境的建构作用并表现为一定的言外行为。本文从这一角度揭示了影片中谎言诞生的原因。
  关键词:谎言 动态语境 话语标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谎言是一个常见而复杂的语言现象。杨晓蓉根据说谎者的意图,将谎言分为“显意谎言”和“隐意谎言”。前者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套话、寒暄等;后者是指说话人在希望能够蒙蔽或欺骗听话人的前提下而提供的虚假之辞(不分其意图的善恶)。影片《逍遥法外》中,弗兰克编造的一系列谎言就属于隐意谎言。说谎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属于话语生成范畴。然而,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即说话双方随着语境变化而不断对交际内容、交际策略进行调整和选择,从而达到交际目的。因此,谎言的诞生离不开语境的建构。由于言语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语境的建构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话语标记语在动态语境的建构中发挥了词汇信息和逻辑信息的作用,进而引导和制约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说谎者正是利用语境中的“蛛丝马迹”来成功实施骗术的。
  二 影片简介
  电影《逍遥法外》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故事的主人公是17岁的弗兰克·阿巴内尔(莱昂纳多饰演)在父母发生婚变后毅然决定离家出走。他的犯罪手段令人啧啧称奇,伪装身份的能力更是超乎常人想象,他几乎在全美各州都留下犯罪的足迹。他假冒飞行员、医生、律师身份,凭借技艺超群的支票伪造能力、巧舌如簧的口才和英俊潇洒的外表成功地获取别人的信任并从银行骗取了大量的钱财。为此,FBI探员卡尔·汉拉提(汤姆·汉克斯饰演)对其展开了追捕,而弗兰克也由此成为FBI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通缉犯。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在于弗兰克编造天衣无缝谎言的能力以及施展屡试不爽的脱身之术。而这些情节的展开无不涉及到他那巧舌如簧的口才。他说谎的能力也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不断推进。
  三 谎言诞生的动态语境分析
  认知语境是一种心理空间建构,是听话人对世界做出的假设。动态语境的建构依赖于三个方面的信息:词汇信息、逻辑信息和百科信息。本文对谎言诞生的语境分析顺序遵循弗兰克在电影中实施诈骗所冒用身份的顺序,即飞行员、医生、律师。
  1 冒充飞行员身份的语境分析
  弗兰克在各家银行谎言说尽也没有拿到一分钱的情况下,他无望地走在大街上。在看见两个孩子向飞行员索要签名的场景后,他决定利用公众对飞行员敬仰之心来实施诈骗计划。首先,他利用采访泛美航空公司某部门负责人的时机,对飞行员的相关情况进行摸底。于是,他来到了该公司的前台:
  (1)Frank:Hello.I’m Frank Black from Murrow High School and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r.Morgan.
  (2)Receptionist:You’re the young man who writing the article for the school paper.
  (3)Frank:Yes,ma’am,that’s me.I want to know everything there is to know about being a pilot.
  话语生成和理解是以语境为基础,除了由语言建构的上下文语境外,它还包括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说话人与听话人的百科信息知识等因素。但语境也并非是交际双方事先知道的固定因素。单从(1)弗兰克的自我介绍来看,前台的接待员并不清楚他与摩根先生约会的目的或内容。但接待员根据弗兰克的装扮做出(2)的推断。这一语境的建构是建立在接待员百科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话语理解中的语境选择是由关联决定的,即先有信息关联,后有话语推理,进而实现语境建构。
  听话人把语境假设信息反馈给说话人时,说话人的状态与起始状态有所不同,因为说话人接受到了新的信息,如(2)。此时的语境已经有了动态的变化。关联论认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理解语言,靠的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说话人以明示为手段,用清晰无误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在(3)中,弗兰克使用了話语标记语yes。王立非将话语标记语分成两大类,即逻辑连接标记语和填充标记语。而填充型标记语又分为带有语义的填充型标记语和不带有语义的填充型标记语。弗兰克使用的正是带有语义的填充型话语标记语yes,这是对接待员(2)的语境假设做出了肯定回答。首先,从话语生成的角度看,yes这个话语标记语起到了明示作用。其次,从话语理解的角度,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提供的明示信息进行推理从而判断说话人的意图(弗兰克希望接待员马上为其安排会面)。最后,话语标记语yes达到了“以言取效”的目的。在(3)之后,没有多余的言语出现,影片的下一个镜头就是弗兰克与摩根先生会面。因此,从上面的话语分析情况来看,话语标记语yes对语境的建构起到了明示——推理的作用,为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提供了信息线索,引导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并按照说话人意图行事,从而产生了言外之力的效果。从此处的动态语境建构结果来看,除了百科信息发挥了作用外,话语标记yes这一明示作用通过词汇信息的功能来实现的。
  2 冒充医生身份的语境分析
  弗兰克到医院探望朋友时,偶然邂逅了美丽的女护士布伦达,于是他决定留在医院里工作。在面试中,弗兰克蒙混过关并“欣然接受”了急诊室夜班主管的职位。某晚,一位少年因为骑单车发生意外,在和医生哈里斯展开的一段对话中,弗兰克活学活用了从电视里学来的Do you concur?(你同意吗?):
  (4)Frank:Do you concur?   (5)Dr.Harris:C…Concur with what,sir?
  (6)Frank:With what Dr.Ashland just said.Do…you concur?
  (7)Dr.Harris:Uh…well,it was a bicycle accident.Um,the boy told us.
  (8)Frank:So,Do you concur?
  (9)Dr.Harris:Concur?Uh…
  (10)Dr.Ashland:I think we should take an X ray then stitch him up and put him in a walking cast.
  关联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的概念(关联或不关联),而是一个程度问题。如果听话人努力程度小,而话语与语境关联的程度大,那么语境效果就比较好。因此,话语的语境效果是在人们付出努力思辨和推理之后而获得的。弗兰克开口对实习医生哈里斯说的第一句话就是(4)。一方面,从话语生成的角度来讲,弗兰克显然违反了格莱斯会话原则理论中的“量准则”,即弗兰克没有向哈里斯医生提供足够的语境信息。另一方面,从话语理解的角度来看,哈里斯对于弗兰克的提问(4)即使付出努力也无法建立关联进行推理,于是做出了(5)的回答。这时的语境效果没有取得,因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没有实现。
  实际上,就弗兰克而言,他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眼前这一突发事件。在经过(6)和(7)交谈后,弗兰克第三次提出(8)的问题时,并在前面加上一个词so(所以)。但哈里斯仍旧无法建立关联,做出了与(5)同样的回答(9)。此处情节观众都为弗兰克捏了一把汗,因为观众十分想知道接下来弗兰克是如何来应对眼前这一难关。让弗兰克深感意外的是,阿什兰在(6)和逻辑连接标记语so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做出了(10)的回答。
  一方面,说话人总是尽可能提供具有关联的信息,明白无误地示意听话人。其实,说话人弗兰克明示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在于引发听话人哈里斯医生对其意图做出反应,即让听话人对说话人用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做逻辑推理并选择有关联的假设,从而推导出说话人的意图。从话语生成角度看,由于弗兰克使用了表因果关系的逻辑连接标记语so,标明了说话人希望听话人从话语中获得明示关系。从话语理解角度看,话语标记语so对听话人产生诱导推理作用,并取得言外之力的语境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推理的过程就是寻找话语与语境关联的过程。此处动态语境的建构离不开话语标记语so通过发挥逻辑信息的功能来起到明示作用,从而引导听话人做出推理,实现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即让实习医生提出治疗方案,从而成功实现动态语境的建构。
  另一方面,语境可划分为交际语境与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是指交际双方利用语言建构的语境,而交际语境是指利用语言之外的信息所建构的语境,它受语言使用者个体认知因素的影响,如双方的个性、情绪、愿望和意图等认知情感方面的因素。因此,在交际过程中,听话人在话语理解的程度会存在差异。这就是交际中顺应的意识程度问题。因此,从哈里斯和阿什兰医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认知语境的建构因人而异。
  3 冒充律师身份的语境分析
  弗兰克在与布伦达相处一段时间后,决定亲自登门拜访她的父母并提出结婚请求。弗兰克说,自己不仅是医生还是律师,并且毕业于布伦达父亲就读的那所大学。相同的大学、相同的专业、相同的教派,太多的巧合让布伦达的父亲产生质疑,他与弗兰克进行了单独的对话并让弗兰克说出真相。
  (11)Frank:The truth is,sir,the truth is that…I’m not a doctor,I’m not a lawyer…I’m not an airline pilot.I’m…I’m nothing,really.I’m-I’m-I’m just a kid who’s in love with your daughter.
  (12)Father:No.You know what you are?You’re romantic.Men like us are nothing without the women we love.
  任何语言使用都是在具体语境动态建构过程中完成的。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交际双方在语言选择上必须与语境相互顺应。在顺应过程中,交际双方要考虑顺应对象这一因素,即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交际双方身份、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因素都影响会话的进行。另外,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个人心理状态在交际过程中也随着动态语境的建构而不断“发展”着。弗兰克为了娶到布伦达,不得不面对布伦达的父亲。在布伦达的父亲强烈要求下(11),弗兰克不得不承认自己所有的谎言(12),并使用了起到强调作用的逻辑连接标记语really来表达。从听话人的角度看,really传递的词汇信息对布伦达的父亲的话语理解起到了制约和引导作用。话语标记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布伦达的父亲受话语标记的引导,深刻思考弗兰克所说话语的深刻哲学含义并做出了“如果没有我们所爱的女人,男人什么都不是”的总结。此时布伦达的父亲的心理在交际过程中已经发生变化。话语标记的制约作用则体现在终止原有语境假设的建构基础上,对新的语境信息进行建构。really这一逻辑连接标记语产生了“言外之力”的效果。因此,话语标记语really发挥了其词汇信息的功能,引导听话人利用说话人的明示行为所提供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语境建构。
  四 结语
  言语交际是一个推理过程。听话人利用说话人的明示行为所提供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语境建构。从说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一个明示过程;从听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一个推理过程。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在话语标记语的引导下,听话人进行推理的过程也是动态语境建构的过程。通过对影片《逍遥法外》中的对话分析,我们发现,弗兰克一方面积极顺应语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说话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对动态语境进行顺应的同时,他充分利用了话语标记语的词汇信息功能和逻辑信息功能,积极建构新的语境信息,引导和制约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和推理,使听话人关联由他所建构的语境从而取得语境效果,即让谎言屡屡得逞。
  注:本文系齐齐哈尔大学2011年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动态语境下的话语标记语研究”(2011W-M21)最终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Sperber,D.& D.Wilson.1986.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Blackwell.1986.
  [2] 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 霍永寿:《從言语行为的实施看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第2期。
  [4] 谢世坚:《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第5期。
  [5] 王立非、祝卫华:《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研究》,《外语研究》,2005年第3期。
  [6] 杨晓蓉、何明烈:《基于语用角度的“谎言”探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作者简介:李一李,女,1981—,黑龙江绥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
其他文献
摘要 作为古典文学中的一种经典修辞方法,反讽引起了语言学领域的众学者的研究兴趣,尤其在近现代文学著作中体现颇多。德国文论家弗·施莱格里口中的反讽,“认识到一个事实:世界本质上是诡论式的,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才能抓住世界的矛盾整体性”,不过是这种“反其意而用之”生活化的理论阐释。本文以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为例,试图探索反讽的生活化。  关键词:反讽 生活化 简·奥斯丁
期刊
摘要 莎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并非由角色本身互为证实,相反,他们陷入了索福克勒斯的咒语,在制造罅隙的设防场境中背道而驰,互为证实变为了一场逆衬角逐,一场反力拉锯的战争使他们精疲力尽。而主人公身边的小人物伊诺巴勃斯和夏媚烟,以非主人公的身份与气质,颠覆了前者的互衬格局,为读者对主人公的预期目标彰显了可能途径。  关键词:欲望 爱情 逆衬 角逐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
期刊
摘要 “自然”在《李尔王》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说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念基础上行动,所有这些对于自然的理解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派,而李尔和爱德蒙关于自然的观点则是两派观点的代表。本文试图从李尔和爱德蒙以自然去挑战法律和秩序这个角度去认识李尔和爱德蒙各自对于自然看法的异同,采用的方法是从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个哲學层面去解读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内容的基础,也即通过看李尔和爱德蒙的言行去反
期刊
摘要 吴梅村的戏剧创作于吴梅村明亡后隐居直到仕清这十年之内。笔者认为他写于此间的三部剧作以其独特的方式透露了作者最终走出背恩仕清的心理基础。本文以三剧作为文本基础,探究吴梅村从中透露出的复杂心态,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关注个人命运沦落的表象下涌动着传统伦理价值观的背离;第二,家国兴亡的历史幻灭感及与此相联系的人生悲剧观。  关键词:吴梅村 戏剧 命运沦落 幻灭情绪 个体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
摘要 盛唐时期对抗外族入侵的战争非常频繁,所以国风雄壮,武将素质高,经有习武、练武的情形,在军事力量强化与个人身体素质提升上,有着较好的带动作用。而这个时期诗歌的创作也发展到了一个极点,对于武术题材内容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已经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状态,许多优秀作品从文人墨客的笔下呈现出来,给我们这些现代人带来研究盛唐武术的大量资料。本文就以研究盛唐时期的武术诗歌为途径,突出那个时代人的精神面貌与思想
期刊
摘要 寓言极具表现力,通过分析庄子和梭罗作品中的寓言形象可洞悉两位大家关于“得与失”的思想。两位大家都是通过批判非得道之“得”从而反证出得道之“得”;这里,非得道的“得”主要是指“得利”、“得名”,两者都会导致“失真”。论文在论证两者与“失真”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得”的真谛,即去病存真。  关键词:寓言 庄子 梭罗 “得” “失真”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引子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
期刊
摘要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各具特色。在影响其差异的诸多因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学作品、社会历史、宗教信仰)中,地理环境的影响深远且不可替代。本文基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以英汉习语为例,研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中西思维方式差别及语言差异。  关键词:地理环境 文化 思维方式差异 习语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
期刊
摘要 “现实—认知—语言”这一认知序列表明语言的形成基于人們对现实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是认知语言学解释语言的基本原理,因此,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旨在释解译文中的“两个世界”(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围绕着翻译主体和客体,本文提出了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即体验观、“人本主义”互动观、和谐观。同时,基于WordSmith 5.0的wordlist功能对唐诗《春晓》的两种英译文本进行数据统计,并运用以上翻
期刊
摘要 语篇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对语篇进行阐释,阐释的重点聚焦在情景交际中。情景交际突显在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三个方面。通过对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所写的《一个发现》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文学分析当中积极建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探索语言深层内涵的重大意义,厘清语篇与语境之间一脉相承的内在关系。由此,通过情境化的语篇分析,将知识建构在认知过程中。  关键词:语篇分析 文化语境 情景语境 语言  中
期刊
摘要 透过电影《太极》三部曲对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的演绎,笔者对其所折射出的传统武术的艺术进行了窥视。结果认为,武术影视这种载体加强了中国传统武术艺术性的呈现,同时也提升了太极拳在人们心目中的艺术地位;相反,太极通过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性也刺激了武术题材类票房率的提升。因此,通过这部电影的赏析,我们可以说电影艺术和传统武术艺术的有机结合,使二者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且更具有互补性。  关鍵词:电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