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优质课比赛是基础音乐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而采取的一种评选方式。在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音乐优质课的教学研究日益得到一线教师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提升教学技能的关注点集中在优质课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大体可分为三类:对优质课比赛活动的介绍及影响的讨论;对获奖课例的课例分析;来自参赛教师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音乐优质课 课例分析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146-03
音乐教学中,能否上好一堂优质课跟音乐教师的基本功熟练与否挂钩,考验的是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音乐优质课是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不仅为广大教师搭建了自我展示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对于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以及各类优质课比赛等活动的顺利进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音乐优质课的关注度增加,并分析其特点与共性,找到问题与不足。
一、主要优质课活动
(一)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
以赛促发展,以赛启思维。在国家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各个学校、各个地区都在举办音乐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其规模大小不一,但都是通过比赛的方式选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音乐课堂,以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每三年一届的“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已顺利举办二十余载,为广大基础音乐教育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提供发展的空间,也为从事音乐教育行业的教师队伍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2014年,“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在深圳大学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迎来了历年参赛人数的新高,近八千音乐教育工作者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和观摩41位参赛教师精彩纷呈的现场教学。《中国音乐教育》期刊中《“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综述》一文,对活动盛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指出本届活动较以往相比,参与规模、组织形式、选手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本届评比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关注音乐主体,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歌唱课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教师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普遍提高,个人技能都相对突出。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丰富性,信息更加多元化,教学资源运用合理,从而肯定了这次活动在音乐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展望了中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美好未来。
吴霜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研究以“中国民族音乐”部分为例》中,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切入点,从课例特征和教学过程两个角度,赛中九节获奖课例的教学视频及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其中,探讨蕴含的共性及差异性,通过对获奖课例的分析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从而总结教学经验。
除了以主题为依据,还有笔者将本次比赛中的中学组一等奖获奖课例为研究对象,徐天慧在《中学音乐优质课例研究——以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中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音乐课本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高、教学多元化和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教师艺术素养普遍提高这五点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发现现有文献少有对观摩课(优质课)不足之处的分析,但作为普通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在观摩后如何在“常态课”中灵活运用以及对课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反思,避免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出现,这才是正确参考音乐观摩活动的方法。
回顾往期比赛,肖望在《全国中小学音乐观摩课发展与研究——以第五、六、七、八届为例》中162节观摩课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手段,加以分析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特征,归类参赛课例中的授课教师、使用教材、课堂类型以及授课手段,发现参赛地区多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音乐课使用教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得出结论:中国经济的发展为音乐教育提供物质基础;科技的进步为音乐教学增添乐趣;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为音乐学科发展指明方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大量音乐师资;社会音乐教育的普及提升青少年音乐素质;三大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推广丰富了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但同时存在:部分课堂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过于凸显教师的表演性;过于强调视觉性,忽视音乐作为声音艺术的体验性。
(二)地方音乐优质课评比
王雪梅在《初中音乐优质课教学策略研究——以石嘴山市六所初中为例》中从多个角度解读“音乐优质课”的内涵,结合具体理论和实践理解为:音乐优质课是指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运用不同版本的具体内容,以音乐审美为最高宗旨,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最高效率的实施,并呈现出最大效益和质量的课堂教学。并对石嘴山市的六所初中音乐优质课进行研究讨论,从而得出初中音乐课应当遵循的教学策略包含:科学的教学設计、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不断优化的教学过程。在对本课题的研究中,王雪梅老师认为进一步推广音乐优质课,开展优质课对于我国的音乐教育教学具有促进、引领和指导作用。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提高加强,对促进新课改和学生素质教育都起到积极助力和推动作用。
二、参赛获奖课例分析
由李依祎撰写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第七届全国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获奖课例研究》中,对小学组21节现场观摩课进行梳理归纳,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目标制定、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着眼于获奖课例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结合比赛的现场录像和文字资料,作者用图表的方式把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分别详细的进行解读研究,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要求肯定了获奖案例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制定,并且同样肯定了在本次活动中,观摩课的突出共性特点在于教学过程中关注音乐,回归音乐本体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目标不同,就需要有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范丹婷在《高中音乐优质课研究——以“第七届中小学优质课观摩活动”一等奖为例》中对获得一等奖的五节高中观摩课进行深入分析。高中生较中小学相比,他们领悟力、接受力更强,所以在教学结构的设置上会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作者详细记录了五节获奖课例中教学结构的时间安排,并运用对比分析法,解读获奖课例的优秀之处,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胜任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研究者,已经成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中小学教师本人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实施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中”,《京腔京韵自多情》荣获中学组一等奖,张小云在《“京腔京韵自多情”教学赏析》一文中,对整节课进行了细致的赏析。通过截取部分教学片段,结合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厚重的民族音乐文化积淀是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扎实的基础教学训练得益于其具有深厚的音乐教学功底,整堂课的气氛活跃与教师及时准确的语音评价分不开。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学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他在课堂中具有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即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而产生这种文化底蕴的基础,则正是这些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自身的音乐文化素质修养。长期坚持这样做的教师,其音乐文化底蕴就能得到不断的发展,教學艺术水平就能得到提高。由此可见,优质课例教学分析对未来的基础音乐教育发展道路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回顾反思与观摩体会
(一)参赛教师回顾反思
在笔者搜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获奖教师在赛后会对参赛历程和赛后反思进行总结。小学组第一名解翔老师在《吹尽黄沙始到金——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的反思》一文中,讲述了自己在赛前的准备和探索工作,大胆的将器乐课和唱歌课合二为一,创新之余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唱代说;动态评价;利用“黄金分割原理”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从而形成了一节被评价为“每一个细胞都会跳舞的音乐课”。获得中学组第一名的陈煜老师在《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中将参赛的过程比喻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他将自己的历程归结为层层赛教和高水平的研修都是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必经之路,并且自己参与的“送教下乡”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经验,最后得出此次评比的成功是作为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激励着自己今后的音乐教学朝着理性思维的方向继续迈进。获得中学组一等奖的叶莉老师在《余音飘香凤凰涅槃——“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参赛手记》中记录到,将课程的准备和自身突出的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演奏手风琴专业能力的高超,将课程设计安排的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作为青年教师更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教学相长,以专业技能为抓手,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开展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教育之路漫漫,在获得成功的同时,激励自己在教师的队伍里不断前行。
(二)参赛评委赛后总结
担任中学组评委的蔡梦老师,在赛后发表《音乐课堂生成问题的相关思考——“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体会》,从音乐教学生成过程的角度,将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分别称为“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指出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是“静态内容”的重要部分,关注学生有效学习的层次递进规律是“动态内容”的基本体现,并分别用赛中优秀课例做详细分析介绍,这种愉悦的教学方式,与我国新时期所提出的音乐教育改革相吻合,得出此次活动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实践的引导和启发起到了巨大的贡献。
中央音乐学院周青青教授在《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有感》一问中,首先表达了此次活动带给大家的感动和震撼,然后提出在活动中中国传统音乐以较高的比例进入中小学课堂这一现象体现突出,中国音乐文化之所以能够丰富多彩,传统音乐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是被动的,它的改变往往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引入到音乐课堂之中。此次参赛课例中较以往传统民族音乐内容比例增多,看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成果被这些处于基础教育前端的教师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对于研究者来说是更强大的研究动力和鞭策力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投身于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工作中,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三)观摩教师感想体会
冯国蕊的《关注课程标准,回归音乐本真》、杜宏彬的《关注音乐关注学生——“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之我见》、宛标的《不同的风格,共同的理念——观摩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大赛有感》都站在观摩者的角度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评价总结。本次比赛的参赛课例在课堂内容中紧紧围绕音乐要素展开,非音乐形式的内容较以往大大减少,充分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聆听音乐、欣赏音乐,音乐课堂做到以音乐为主题。音乐教育以学生为重点,关注学生感受,丰富师生沟通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面向全体学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关于音乐优质课课例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研究层面还处于较浅层次,不够全面透彻。学者们虽然对“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针对小学和高中这两个阶段的优质课例分析较多,但对初中组获奖课例的探讨较少。笔者认为,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观摩活动的举办以及不同规模的优质课比赛的推广,无疑为广大一线音乐教师提供了学习机会,是全面实现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质量提升的有利平台,相信通过对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反复研究和讨论,我国的音乐教育会迎来更加繁荣兴盛的景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解翔.吹尽黄沙始到今——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反思[J].中国音乐教育,2015(04).
[4]陈煜.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J].中国音乐教育,2015(04).
[5]周青青.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有感[J].中国音乐教育,2015(03).
[6]蔡梦.音乐课堂生成问题的相关思考——“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体会[J].中国音乐教育,2015(04).
[7]冯国蕊.关注课程标准,回归音乐本真[J].大众文艺,2017(01).
[8]杜宏彬.关注音乐关注学生——“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之我见[J].中国音乐教育,2015(03).
[9]宛标.不同的风格,共同的理念——观摩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大赛有感[J].中儿童音乐,2015(01).
[10]叶莉.余音飘香凤凰涅槃——“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参赛手记[J].中国音乐教育,2015(04).
关键词:音乐优质课 课例分析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146-03
音乐教学中,能否上好一堂优质课跟音乐教师的基本功熟练与否挂钩,考验的是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音乐优质课是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不仅为广大教师搭建了自我展示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对于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以及各类优质课比赛等活动的顺利进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音乐优质课的关注度增加,并分析其特点与共性,找到问题与不足。
一、主要优质课活动
(一)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
以赛促发展,以赛启思维。在国家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各个学校、各个地区都在举办音乐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其规模大小不一,但都是通过比赛的方式选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音乐课堂,以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每三年一届的“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已顺利举办二十余载,为广大基础音乐教育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提供发展的空间,也为从事音乐教育行业的教师队伍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2014年,“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在深圳大学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迎来了历年参赛人数的新高,近八千音乐教育工作者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和观摩41位参赛教师精彩纷呈的现场教学。《中国音乐教育》期刊中《“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综述》一文,对活动盛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指出本届活动较以往相比,参与规模、组织形式、选手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本届评比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关注音乐主体,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歌唱课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教师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普遍提高,个人技能都相对突出。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丰富性,信息更加多元化,教学资源运用合理,从而肯定了这次活动在音乐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展望了中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美好未来。
吴霜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研究以“中国民族音乐”部分为例》中,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切入点,从课例特征和教学过程两个角度,赛中九节获奖课例的教学视频及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其中,探讨蕴含的共性及差异性,通过对获奖课例的分析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从而总结教学经验。
除了以主题为依据,还有笔者将本次比赛中的中学组一等奖获奖课例为研究对象,徐天慧在《中学音乐优质课例研究——以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中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音乐课本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高、教学多元化和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教师艺术素养普遍提高这五点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发现现有文献少有对观摩课(优质课)不足之处的分析,但作为普通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在观摩后如何在“常态课”中灵活运用以及对课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反思,避免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出现,这才是正确参考音乐观摩活动的方法。
回顾往期比赛,肖望在《全国中小学音乐观摩课发展与研究——以第五、六、七、八届为例》中162节观摩课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手段,加以分析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特征,归类参赛课例中的授课教师、使用教材、课堂类型以及授课手段,发现参赛地区多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音乐课使用教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得出结论:中国经济的发展为音乐教育提供物质基础;科技的进步为音乐教学增添乐趣;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为音乐学科发展指明方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大量音乐师资;社会音乐教育的普及提升青少年音乐素质;三大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推广丰富了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但同时存在:部分课堂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过于凸显教师的表演性;过于强调视觉性,忽视音乐作为声音艺术的体验性。
(二)地方音乐优质课评比
王雪梅在《初中音乐优质课教学策略研究——以石嘴山市六所初中为例》中从多个角度解读“音乐优质课”的内涵,结合具体理论和实践理解为:音乐优质课是指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运用不同版本的具体内容,以音乐审美为最高宗旨,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最高效率的实施,并呈现出最大效益和质量的课堂教学。并对石嘴山市的六所初中音乐优质课进行研究讨论,从而得出初中音乐课应当遵循的教学策略包含:科学的教学設计、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不断优化的教学过程。在对本课题的研究中,王雪梅老师认为进一步推广音乐优质课,开展优质课对于我国的音乐教育教学具有促进、引领和指导作用。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提高加强,对促进新课改和学生素质教育都起到积极助力和推动作用。
二、参赛获奖课例分析
由李依祎撰写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第七届全国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获奖课例研究》中,对小学组21节现场观摩课进行梳理归纳,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目标制定、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着眼于获奖课例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结合比赛的现场录像和文字资料,作者用图表的方式把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分别详细的进行解读研究,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要求肯定了获奖案例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制定,并且同样肯定了在本次活动中,观摩课的突出共性特点在于教学过程中关注音乐,回归音乐本体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目标不同,就需要有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范丹婷在《高中音乐优质课研究——以“第七届中小学优质课观摩活动”一等奖为例》中对获得一等奖的五节高中观摩课进行深入分析。高中生较中小学相比,他们领悟力、接受力更强,所以在教学结构的设置上会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作者详细记录了五节获奖课例中教学结构的时间安排,并运用对比分析法,解读获奖课例的优秀之处,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胜任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研究者,已经成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中小学教师本人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实施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中”,《京腔京韵自多情》荣获中学组一等奖,张小云在《“京腔京韵自多情”教学赏析》一文中,对整节课进行了细致的赏析。通过截取部分教学片段,结合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厚重的民族音乐文化积淀是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扎实的基础教学训练得益于其具有深厚的音乐教学功底,整堂课的气氛活跃与教师及时准确的语音评价分不开。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学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他在课堂中具有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即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而产生这种文化底蕴的基础,则正是这些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自身的音乐文化素质修养。长期坚持这样做的教师,其音乐文化底蕴就能得到不断的发展,教學艺术水平就能得到提高。由此可见,优质课例教学分析对未来的基础音乐教育发展道路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回顾反思与观摩体会
(一)参赛教师回顾反思
在笔者搜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获奖教师在赛后会对参赛历程和赛后反思进行总结。小学组第一名解翔老师在《吹尽黄沙始到金——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的反思》一文中,讲述了自己在赛前的准备和探索工作,大胆的将器乐课和唱歌课合二为一,创新之余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唱代说;动态评价;利用“黄金分割原理”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从而形成了一节被评价为“每一个细胞都会跳舞的音乐课”。获得中学组第一名的陈煜老师在《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中将参赛的过程比喻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他将自己的历程归结为层层赛教和高水平的研修都是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必经之路,并且自己参与的“送教下乡”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经验,最后得出此次评比的成功是作为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激励着自己今后的音乐教学朝着理性思维的方向继续迈进。获得中学组一等奖的叶莉老师在《余音飘香凤凰涅槃——“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参赛手记》中记录到,将课程的准备和自身突出的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演奏手风琴专业能力的高超,将课程设计安排的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作为青年教师更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教学相长,以专业技能为抓手,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开展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教育之路漫漫,在获得成功的同时,激励自己在教师的队伍里不断前行。
(二)参赛评委赛后总结
担任中学组评委的蔡梦老师,在赛后发表《音乐课堂生成问题的相关思考——“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体会》,从音乐教学生成过程的角度,将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分别称为“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指出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是“静态内容”的重要部分,关注学生有效学习的层次递进规律是“动态内容”的基本体现,并分别用赛中优秀课例做详细分析介绍,这种愉悦的教学方式,与我国新时期所提出的音乐教育改革相吻合,得出此次活动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实践的引导和启发起到了巨大的贡献。
中央音乐学院周青青教授在《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有感》一问中,首先表达了此次活动带给大家的感动和震撼,然后提出在活动中中国传统音乐以较高的比例进入中小学课堂这一现象体现突出,中国音乐文化之所以能够丰富多彩,传统音乐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是被动的,它的改变往往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引入到音乐课堂之中。此次参赛课例中较以往传统民族音乐内容比例增多,看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成果被这些处于基础教育前端的教师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对于研究者来说是更强大的研究动力和鞭策力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投身于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工作中,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三)观摩教师感想体会
冯国蕊的《关注课程标准,回归音乐本真》、杜宏彬的《关注音乐关注学生——“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之我见》、宛标的《不同的风格,共同的理念——观摩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大赛有感》都站在观摩者的角度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评价总结。本次比赛的参赛课例在课堂内容中紧紧围绕音乐要素展开,非音乐形式的内容较以往大大减少,充分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聆听音乐、欣赏音乐,音乐课堂做到以音乐为主题。音乐教育以学生为重点,关注学生感受,丰富师生沟通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面向全体学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关于音乐优质课课例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研究层面还处于较浅层次,不够全面透彻。学者们虽然对“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针对小学和高中这两个阶段的优质课例分析较多,但对初中组获奖课例的探讨较少。笔者认为,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观摩活动的举办以及不同规模的优质课比赛的推广,无疑为广大一线音乐教师提供了学习机会,是全面实现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质量提升的有利平台,相信通过对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反复研究和讨论,我国的音乐教育会迎来更加繁荣兴盛的景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解翔.吹尽黄沙始到今——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反思[J].中国音乐教育,2015(04).
[4]陈煜.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J].中国音乐教育,2015(04).
[5]周青青.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活动”有感[J].中国音乐教育,2015(03).
[6]蔡梦.音乐课堂生成问题的相关思考——“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体会[J].中国音乐教育,2015(04).
[7]冯国蕊.关注课程标准,回归音乐本真[J].大众文艺,2017(01).
[8]杜宏彬.关注音乐关注学生——“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之我见[J].中国音乐教育,2015(03).
[9]宛标.不同的风格,共同的理念——观摩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大赛有感[J].中儿童音乐,2015(01).
[10]叶莉.余音飘香凤凰涅槃——“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参赛手记[J].中国音乐教育,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