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校园文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探索有效的指导方法,使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达到理想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激发参与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在校园文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采取的主要途径有:
1. 主体参与贯穿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1)利用网络资源。如开展以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熔于一炉的交叉相融性活动——语文游园活动。对对联时,教师在活动开始时指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对联知识的资料,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除获取对联的有关知识外,还要收集自己喜欢的对联。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它历史悠久,种类多,有与其他文学形式不同的特点。
(2)利用社会生活资源。让学生通过与身边的家人、朋友、老师的交流、沟通,获得教学材料。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阅图书、询问知情人士等方法获取资料。如在“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社会调查”活动中,我简单说明活动的要求,让学生回家采访自己的父母、亲友或老师,了解他们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将采访的内容写成调查报告,在文学活动时间里交流。这种方法比让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资料更方便,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
2. 丰富活动内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校园文学活动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活动内容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从小学到中学,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如以丰富知识为主的活动,可以开展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各种专题的文学讲座等;以开展智力的训练能力为主的活动,可以开展演讲、辩论会、作文比赛等;还可办手抄报、创办文学社报刊、课本剧的编写等活动。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采用以合作、交流、研讨、创作、参与等不同的模式。如我们学校开展的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活动,要求七、八年级学生参加,在班里自由组合,5-7人一个小组,先由班里评出2份优秀作品上交学校,再由学校组织语文、美术老师复评,评出学校的奖次。这样,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发挥教师作用,注重有效指导
1. 培养、激发兴趣,是有效指导的前提
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必不可少的前提。学生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真正从学习中得到收获,得到某种感悟或体验的条件很多,如自办文学社报,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美术基础,懂得一定的写作、编辑常识,有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等条件,而满足这些条件必须是学生对办报刊有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学活动时,必须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一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二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根据校园文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的难易,通过访谈、游览、表演、游戏等活动形式为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完成学习,并获得收益。
2. 讲究教学方法,是有效指导的关键
在开展校园文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同学不同的情况,如通过揭示学习规律、交流学习经验、介绍名人学习方法、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等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其次,还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校园文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如我校红棉树文学社的《红棉树》校刊是展示我校学生文学才华的平台,文学社每学期举办征文、文学讲座、外出采风、校外交流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学生们参加各类征文比赛,成绩斐然。最近几年,我校学生参加“叶圣陶杯”全国作文比赛每年都有不少同学获奖。“红棉树文学社”也被授予“全国校园文学社50佳”称号。此外,在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时,教师的有效指导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学生写作,除了做好导写工作,还要训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通过多种形式的修改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发挥了主体地位,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潘孟良
一、激发参与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在校园文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采取的主要途径有:
1. 主体参与贯穿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1)利用网络资源。如开展以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熔于一炉的交叉相融性活动——语文游园活动。对对联时,教师在活动开始时指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对联知识的资料,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除获取对联的有关知识外,还要收集自己喜欢的对联。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它历史悠久,种类多,有与其他文学形式不同的特点。
(2)利用社会生活资源。让学生通过与身边的家人、朋友、老师的交流、沟通,获得教学材料。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阅图书、询问知情人士等方法获取资料。如在“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社会调查”活动中,我简单说明活动的要求,让学生回家采访自己的父母、亲友或老师,了解他们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将采访的内容写成调查报告,在文学活动时间里交流。这种方法比让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资料更方便,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
2. 丰富活动内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校园文学活动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活动内容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从小学到中学,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如以丰富知识为主的活动,可以开展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各种专题的文学讲座等;以开展智力的训练能力为主的活动,可以开展演讲、辩论会、作文比赛等;还可办手抄报、创办文学社报刊、课本剧的编写等活动。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采用以合作、交流、研讨、创作、参与等不同的模式。如我们学校开展的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活动,要求七、八年级学生参加,在班里自由组合,5-7人一个小组,先由班里评出2份优秀作品上交学校,再由学校组织语文、美术老师复评,评出学校的奖次。这样,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发挥教师作用,注重有效指导
1. 培养、激发兴趣,是有效指导的前提
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必不可少的前提。学生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真正从学习中得到收获,得到某种感悟或体验的条件很多,如自办文学社报,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美术基础,懂得一定的写作、编辑常识,有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等条件,而满足这些条件必须是学生对办报刊有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学活动时,必须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一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二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根据校园文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的难易,通过访谈、游览、表演、游戏等活动形式为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完成学习,并获得收益。
2. 讲究教学方法,是有效指导的关键
在开展校园文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同学不同的情况,如通过揭示学习规律、交流学习经验、介绍名人学习方法、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等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其次,还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校园文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如我校红棉树文学社的《红棉树》校刊是展示我校学生文学才华的平台,文学社每学期举办征文、文学讲座、外出采风、校外交流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学生们参加各类征文比赛,成绩斐然。最近几年,我校学生参加“叶圣陶杯”全国作文比赛每年都有不少同学获奖。“红棉树文学社”也被授予“全国校园文学社50佳”称号。此外,在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时,教师的有效指导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学生写作,除了做好导写工作,还要训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通过多种形式的修改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发挥了主体地位,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