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工作中血涂片分析的运用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过去一段时间内我院所收治的40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并总结血涂片的应用意义。结果: 40例患者,通过血常规提示,34例异常,6例正常。经血涂片检查,34例异常标本中,12例患者显示正常,假阳性率为35.3%。在6例正常标本中,其中1例为异常,假阴性率为16.7%。结论:在血常规检验工作中选择血涂片分析,能够取得更加精准的疾病诊断结果,给临床医疗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血涂片;血常规检验;意义;
常规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能为临床相关诊疗和抢救提供可靠依据。血细胞分析仪可明显减轻医务工作者的日常繁琐工作,具有较高的检验质量,且报告时间也得到明显减少,但在临床方面过度使用自动分析仪使临床治疗方面常出现漏诊、漏报等问题,对疾病的辨别及治疗都造成不良影响。血涂片镜检是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血液进行推片、染色等步骤以此将白细胞进行分类,并有效检查红细胞、血小板形态等,可作为血液形态学检查的基础方法。为了进一步研究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我们选择本院受接受血常规检验的4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过去一段时间内所收治的40名患者,针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其中34名患者出现异常,6名患者正常。
2、仪器选择
仪器采用KX-21 N血细胞分析仪,为日本公司生产,显微镜选择奥林巴斯CX31;瑞氏一吉姆萨复合染液。
3、方法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血常规检验。异常标本均进行手工推片检测,将异常标本混匀,取1小滴血液于清洁玻璃片一角,维持45。角度进行匀速向前推片,推好后,使片头保留1一2 cm进行编号,厚薄适中,头体尾分明,呈舌状,均匀分布细胞,使其自然晾干作为备用。采用瑞氏染液滴在血膜,覆盖2 min左右,随后选择磷酸盐缓冲液,剂量是瑞氏染液量的2倍,滴在血膜,覆盖10 ~15 min。流水缓慢冲洗血片,干后镜检。于显微镜下标本检查,分析血细胞数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形态。
4、判断标准
根据细胞数量、与血液分析仪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细胞大小均一;中毒颗粒:胞质中部分变粗,或全部变粗,着色深,颗粒大小和分布程度不均;空泡:胞质或核中常出现多个空泡;核左移:外周血出现叶粒细胞,数量超过总数量的5%;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出现数量超过3%。
二、结果
40例患者,通过血常规提示,34例异常,6例正常。经血涂片检查,34例异常标本中,12例患者显示正常,假阳性率为35.3%。在6例正常标本中,其中1例为异常,假阴性率为16.7%。
血涂片检查结果:其中1例少量中毒颗粒,2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核左移、空泡,3例患者出现幼稚细胞、核红细胞;2例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心淡染区扩大。
三、讨论
血常规检验结果主要用于帮助医师鉴别诊断患者病情、预后和某些治疗的监护,是临床医学检验利用率最高的基本检验之一。各种检验用分析仪器本身是否准确、医护工作人员操作是否规范、 检验血样标本自身质量的高低、检验用抗凝试剂等等多项因素,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护理、检验、患者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才能够检验出一个有价值的血液化验结果。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医学的广泛应用,全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效率及精密度的检测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在使用分析仪时多是按照白细胞体积进行分类,异型淋巴细胞、幼稚细胞、中性粒细胞毒性变等细胞并没有得到有效区分。并且通过分析仪检测时,会将大淋巴当作粒细胞,血小板为白细胞,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只是作为分析血细胞计数的筛选方法。但血细胞分析仪在病理情况下对血常规进行测量,其结果无法得到确定,多需要再次使用人工涂片进行复查。目前各医院并没有重视人工显微镜复查,几乎未进行人工显微镜复查,致出现多次医疗事故投诉医院。由于医院采用人工显微镜复查需要进行较多的工作量,检验人员缺乏相应的临床知识;部分检验人员未全面掌握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应用知识,理解错误,认为通过分析仪检测,检测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无需复检;另外部分检验人员缺乏较高的责任意识,导致人工显微镜复查没有得到很好应用。
血涂片检测细胞在血液病诊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通过血涂片检测,可明显提高结果检测的准确性。在血涂片分析中,需要注意血涂片及血涂片染色的质量,由于在识别细胞形态,检验血常规结果时会受到血涂片及染色质量的影响。要想保证血涂片符合标准要求,需保证血涂片厚薄适宜,血膜的头体尾分明,核细胞的分布要均匀清晰,边缘整齐,两边最好保留1一2 cm的间隙。这就要求检验人员熟练掌握全面的推片技术,熟知染色原理,了解和掌握染色时具备的条件及影响因索。为了保证血液检验的质量,不仅要保证仪器质量过关,也需要保证显微镜的检查质量。若是在常规检验中,未仔细观察形态学,极易发生漏诊、误诊及漏检现象,并引发医患纠纷。在血涂片操作中,要求检验人员具备高水平的操作技术,丰富的技术经验,并能够很好的应用检测仪器,以此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在此次研究中,34例异常标本中,12例患者显示正常,假阳性率为35.3%。在6例正常标本中,其中1例为异常,假阴性率为16.7%。血涂片检查结果:其中1例少量中毒颗粒,2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核左移、空泡,3例患者出现幼稚细胞、核红细胞;;2例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通过血涂片分析可明显提高血常规结果检验的准确率,临床价值高,值得肯定和使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血常规检验工作中选择血涂片分析,能够取得更加精准的疾病诊断结果,给临床医疗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余苗苗,金辉,周丽杰.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641.
[2]熊异平. 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02:77-78.
[3]王国美.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健康研究,2014,02:240.
关键词:血涂片;血常规检验;意义;
常规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能为临床相关诊疗和抢救提供可靠依据。血细胞分析仪可明显减轻医务工作者的日常繁琐工作,具有较高的检验质量,且报告时间也得到明显减少,但在临床方面过度使用自动分析仪使临床治疗方面常出现漏诊、漏报等问题,对疾病的辨别及治疗都造成不良影响。血涂片镜检是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血液进行推片、染色等步骤以此将白细胞进行分类,并有效检查红细胞、血小板形态等,可作为血液形态学检查的基础方法。为了进一步研究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我们选择本院受接受血常规检验的4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过去一段时间内所收治的40名患者,针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其中34名患者出现异常,6名患者正常。
2、仪器选择
仪器采用KX-21 N血细胞分析仪,为日本公司生产,显微镜选择奥林巴斯CX31;瑞氏一吉姆萨复合染液。
3、方法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血常规检验。异常标本均进行手工推片检测,将异常标本混匀,取1小滴血液于清洁玻璃片一角,维持45。角度进行匀速向前推片,推好后,使片头保留1一2 cm进行编号,厚薄适中,头体尾分明,呈舌状,均匀分布细胞,使其自然晾干作为备用。采用瑞氏染液滴在血膜,覆盖2 min左右,随后选择磷酸盐缓冲液,剂量是瑞氏染液量的2倍,滴在血膜,覆盖10 ~15 min。流水缓慢冲洗血片,干后镜检。于显微镜下标本检查,分析血细胞数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形态。
4、判断标准
根据细胞数量、与血液分析仪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细胞大小均一;中毒颗粒:胞质中部分变粗,或全部变粗,着色深,颗粒大小和分布程度不均;空泡:胞质或核中常出现多个空泡;核左移:外周血出现叶粒细胞,数量超过总数量的5%;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出现数量超过3%。
二、结果
40例患者,通过血常规提示,34例异常,6例正常。经血涂片检查,34例异常标本中,12例患者显示正常,假阳性率为35.3%。在6例正常标本中,其中1例为异常,假阴性率为16.7%。
血涂片检查结果:其中1例少量中毒颗粒,2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核左移、空泡,3例患者出现幼稚细胞、核红细胞;2例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心淡染区扩大。
三、讨论
血常规检验结果主要用于帮助医师鉴别诊断患者病情、预后和某些治疗的监护,是临床医学检验利用率最高的基本检验之一。各种检验用分析仪器本身是否准确、医护工作人员操作是否规范、 检验血样标本自身质量的高低、检验用抗凝试剂等等多项因素,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护理、检验、患者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才能够检验出一个有价值的血液化验结果。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医学的广泛应用,全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效率及精密度的检测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在使用分析仪时多是按照白细胞体积进行分类,异型淋巴细胞、幼稚细胞、中性粒细胞毒性变等细胞并没有得到有效区分。并且通过分析仪检测时,会将大淋巴当作粒细胞,血小板为白细胞,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只是作为分析血细胞计数的筛选方法。但血细胞分析仪在病理情况下对血常规进行测量,其结果无法得到确定,多需要再次使用人工涂片进行复查。目前各医院并没有重视人工显微镜复查,几乎未进行人工显微镜复查,致出现多次医疗事故投诉医院。由于医院采用人工显微镜复查需要进行较多的工作量,检验人员缺乏相应的临床知识;部分检验人员未全面掌握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应用知识,理解错误,认为通过分析仪检测,检测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无需复检;另外部分检验人员缺乏较高的责任意识,导致人工显微镜复查没有得到很好应用。
血涂片检测细胞在血液病诊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通过血涂片检测,可明显提高结果检测的准确性。在血涂片分析中,需要注意血涂片及血涂片染色的质量,由于在识别细胞形态,检验血常规结果时会受到血涂片及染色质量的影响。要想保证血涂片符合标准要求,需保证血涂片厚薄适宜,血膜的头体尾分明,核细胞的分布要均匀清晰,边缘整齐,两边最好保留1一2 cm的间隙。这就要求检验人员熟练掌握全面的推片技术,熟知染色原理,了解和掌握染色时具备的条件及影响因索。为了保证血液检验的质量,不仅要保证仪器质量过关,也需要保证显微镜的检查质量。若是在常规检验中,未仔细观察形态学,极易发生漏诊、误诊及漏检现象,并引发医患纠纷。在血涂片操作中,要求检验人员具备高水平的操作技术,丰富的技术经验,并能够很好的应用检测仪器,以此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在此次研究中,34例异常标本中,12例患者显示正常,假阳性率为35.3%。在6例正常标本中,其中1例为异常,假阴性率为16.7%。血涂片检查结果:其中1例少量中毒颗粒,2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核左移、空泡,3例患者出现幼稚细胞、核红细胞;;2例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通过血涂片分析可明显提高血常规结果检验的准确率,临床价值高,值得肯定和使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血常规检验工作中选择血涂片分析,能够取得更加精准的疾病诊断结果,给临床医疗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余苗苗,金辉,周丽杰.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641.
[2]熊异平. 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02:77-78.
[3]王国美.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健康研究,2014,0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