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新课改中明确强调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让小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简要说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以供小學数学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抽象、逻辑性强是数学知识最基本的特征,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因此在学习中总是遇到重重难题,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会受到影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重拾学习激情,利用他们现有的智力发育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转变。
一、构建情境激趣,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与兴趣有着密切的关联,有了兴趣的加持,学生才会有自主学习的动机,无需教师监督和强制要求,自然会投入教学活动中[1]。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小学生兴趣的激发列为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小学生年纪较小,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的方式,给小学生带来富有趣味和生机的数学课堂,通过趣味化的情境,点燃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例如,以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趣味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创设小狐狸分奶酪的趣味情境,小狐狸现有40块奶酪,小狐狸心想我要将奶酪分给我的朋友们尝尝,小松鼠分8块,小鹿分6块,大熊猫分10块,小狐狸还想给奶奶送去15块,那么小狐狸的奶酪够分吗?分完之后小狐狸自己还能吃到奶酪吗?小狐狸陷入了沉思,不知如何是好,请小朋友们帮帮小狐狸。通过创设趣味情境,能充分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纷纷主动帮小狐狸计算,有的小学生用小棒的方式计算,有的小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计算。小学生在帮助小狐狸的过程中,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小学生积极思考和想办法计算的过程,就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
二、开展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数学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2]。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方式,践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引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例如,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上有角,角有怎样的特征以及直角、锐角、钝角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的小学生说:“时钟的指针之间存在角,墙体与地面之间存在角。”也有的小学生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小学生都有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将这些想法汇聚起来,往往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小组合作能让小学生在团体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还能有效增近小学生之间的友谊,拉近小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班集体。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俗话说:“学贵有疑”,敢于质疑,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小学生才能针对疑惑进行探究[3]。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让小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小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避免小学生心存疑惑却担心同学嘲笑而不敢提出问题。待小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解决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
例如,以 “分数的认识”为例,其中有部分小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2,其中2代表了什么,1又代表了什么?”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如现有一个完整的苹果,将其平均分成2份,就可以写作1/2,2代表的是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2份,而1表示的是其中的1份。通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实际举例,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也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应为小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小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善于组织高效的小组学习活动,利用多种手段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将学习能力培养起来,最终使学生不仅愿意学,还有能力学,以自主学习促进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晓军,黄子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甘肃教育,2019(7):192-193.
[2]杨琳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5):344-345.
[3]王友建.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9(21):180-18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抽象、逻辑性强是数学知识最基本的特征,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因此在学习中总是遇到重重难题,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会受到影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重拾学习激情,利用他们现有的智力发育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转变。
一、构建情境激趣,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与兴趣有着密切的关联,有了兴趣的加持,学生才会有自主学习的动机,无需教师监督和强制要求,自然会投入教学活动中[1]。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小学生兴趣的激发列为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小学生年纪较小,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的方式,给小学生带来富有趣味和生机的数学课堂,通过趣味化的情境,点燃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例如,以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趣味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创设小狐狸分奶酪的趣味情境,小狐狸现有40块奶酪,小狐狸心想我要将奶酪分给我的朋友们尝尝,小松鼠分8块,小鹿分6块,大熊猫分10块,小狐狸还想给奶奶送去15块,那么小狐狸的奶酪够分吗?分完之后小狐狸自己还能吃到奶酪吗?小狐狸陷入了沉思,不知如何是好,请小朋友们帮帮小狐狸。通过创设趣味情境,能充分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纷纷主动帮小狐狸计算,有的小学生用小棒的方式计算,有的小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计算。小学生在帮助小狐狸的过程中,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小学生积极思考和想办法计算的过程,就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
二、开展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数学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2]。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方式,践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引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例如,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上有角,角有怎样的特征以及直角、锐角、钝角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的小学生说:“时钟的指针之间存在角,墙体与地面之间存在角。”也有的小学生说:“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小学生都有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将这些想法汇聚起来,往往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小组合作能让小学生在团体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还能有效增近小学生之间的友谊,拉近小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班集体。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俗话说:“学贵有疑”,敢于质疑,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小学生才能针对疑惑进行探究[3]。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让小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小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避免小学生心存疑惑却担心同学嘲笑而不敢提出问题。待小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解决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
例如,以 “分数的认识”为例,其中有部分小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2,其中2代表了什么,1又代表了什么?”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如现有一个完整的苹果,将其平均分成2份,就可以写作1/2,2代表的是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2份,而1表示的是其中的1份。通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实际举例,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也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应为小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小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善于组织高效的小组学习活动,利用多种手段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将学习能力培养起来,最终使学生不仅愿意学,还有能力学,以自主学习促进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晓军,黄子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甘肃教育,2019(7):192-193.
[2]杨琳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5):344-345.
[3]王友建.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9(21):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