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新形势下要将素质教育理念和总体要求渗透到教育工作诸环节,贯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教师从单一的传授知识和应试技能转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人才,保障素质教育有的放矢,扎实推进。
关键词:素质教育 师德 兴趣 实践 学法
所谓的“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即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个方面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容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提高素质。
一、强化高尚师德,展现人格风采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一般来说,学生都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任何一个成功的人,无不受益于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 教师人格的力量首先应当表现出坚定明确的方向性。每个教师都要始终如一地把热爱教育事业当作自己人格最集中、本质的体现,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永远以一种旺盛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其次,教师人格的力量应当表现出言行的一致性。一个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此外,教师人格的力量还应以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作风、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去追求理想的人格。
二、狠练基本功,积极参与实践
一般来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因而,掌握语言的艺术,学会说话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而且还应该具有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色。
2.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个教师能否驾驭课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把握着知识传授点的前提下,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魄的审美感染力,应多一点机智,多一点幽默。
3.感情控制能力。教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这种情感丰富性是一种长期自觉修养的结果,能够和情感的积极性、稳定性、深刻性、自制性等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教师也难免有自己的苦恼和忧愁,但教师必须学会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决不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在学生面前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奋斗者的形象。
三、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
激发兴趣是素质教学的前提。
1.课前激发疑问。上课开始,通过教师的作用,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2.课中坚持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自终兴趣盎然。学生会产生浓厚兴趣,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3.延长兴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
四、渗透学习方法,学生学会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 这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须的,如何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为此,我们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是协调教法与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互相联系和影响的矛盾统一体。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既要研究自己“如何教”,又要研究学生“如何学”。因此,我们研究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做到“目中有人”,在此基础上,确定课堂教学方法,使教法与学法协调同步,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二是加强指导与训练。教师特别注意做好示范,与学生一起学习,引导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方法,同时教师注意学习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动脑,学会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动口,提高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动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动眼,提高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逐步学会学习。
三是注意反馈与矫正。教师要随时收集学生学习信息,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方法情况,奖优罚劣,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生龙活虎的、富有个性的。要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校园里展示自己,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创造条件让那些合理的想法得到推介、弘扬。让每一个学生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使其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方面同步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我们将借着这股春风,扎实苦学,从现在做起,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成为教育科学的探索者和教学艺术的创造者。
关键词:素质教育 师德 兴趣 实践 学法
所谓的“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即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个方面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容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提高素质。
一、强化高尚师德,展现人格风采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一般来说,学生都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任何一个成功的人,无不受益于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 教师人格的力量首先应当表现出坚定明确的方向性。每个教师都要始终如一地把热爱教育事业当作自己人格最集中、本质的体现,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永远以一种旺盛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其次,教师人格的力量应当表现出言行的一致性。一个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此外,教师人格的力量还应以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作风、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去追求理想的人格。
二、狠练基本功,积极参与实践
一般来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因而,掌握语言的艺术,学会说话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而且还应该具有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色。
2.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个教师能否驾驭课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把握着知识传授点的前提下,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魄的审美感染力,应多一点机智,多一点幽默。
3.感情控制能力。教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这种情感丰富性是一种长期自觉修养的结果,能够和情感的积极性、稳定性、深刻性、自制性等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教师也难免有自己的苦恼和忧愁,但教师必须学会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决不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在学生面前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奋斗者的形象。
三、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
激发兴趣是素质教学的前提。
1.课前激发疑问。上课开始,通过教师的作用,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2.课中坚持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自终兴趣盎然。学生会产生浓厚兴趣,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3.延长兴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
四、渗透学习方法,学生学会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 这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须的,如何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为此,我们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是协调教法与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互相联系和影响的矛盾统一体。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既要研究自己“如何教”,又要研究学生“如何学”。因此,我们研究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做到“目中有人”,在此基础上,确定课堂教学方法,使教法与学法协调同步,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二是加强指导与训练。教师特别注意做好示范,与学生一起学习,引导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方法,同时教师注意学习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动脑,学会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动口,提高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动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动眼,提高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逐步学会学习。
三是注意反馈与矫正。教师要随时收集学生学习信息,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方法情况,奖优罚劣,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生龙活虎的、富有个性的。要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校园里展示自己,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创造条件让那些合理的想法得到推介、弘扬。让每一个学生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使其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方面同步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我们将借着这股春风,扎实苦学,从现在做起,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成为教育科学的探索者和教学艺术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