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必须注意文化问题,要把对英语语言的学习与英美文化联系起来”这一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应该越来越重视英美文化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认为这是在“给外语老师和学生加上一些不必要的负担”。然而,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笔者认为,英美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等几个方面谈谈本人的见解。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我们要讨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弄清的问题是:语言是什么?《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词典》为language这个词提供了很多解释。从最基本的意思来看,语言就是人们用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有意义的语音和语音组合系统,通常由语音、语法、词汇构成;从广义上理解,可以将其引申为用以表达、交际或传播信息的任何途径,如手势、符号,或者特殊的数字、规则等。当然,本文主要讨论前者。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以及包括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语言自然也在其内。
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然借助语言。语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英美文化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在英语教学中联系英美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英语文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凭借良好的英美文化和英美文学基础(英美文学本是英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见于其在英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处单独列出),教师对教材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如果可以将这些理解讲授给学生,一定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新世纪教材高二下Module4时,因为本单元是以“literature” 为主题,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知晓一些英美的文化知识,才能把本来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经典名著讲得引人入胜,才可以从出处到隐含寓意,从著者到时代背景作清楚的阐释,学生才会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并由此对整篇文章、引文、作家乃至当时的历史背景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终他们会深受裨益。
其次,在英语教学中联系英美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更深刻地掌握英语词汇。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学生向笔者提出过同一个问题:怎样背单词才会比较省力,而且印象深刻?他们往往拿着一本袖珍词汇书,埋头苦背,效果却不佳——不是记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就是混成一团。有的学生很有毅力,背完了词汇书,可是一见原版英文书仍然觉得力不从心,很多词和自己背的意思不一样。本人的建议往往是:多看,多听,多阅读,多运用。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提法。实际上,就是要将英语学习中和英美文化联系起来,多看优秀的英美影片,多听优美的英文材料,多读精华的英美文学作品,多运用自己刚刚学到的英语词汇。
比如,在一次Close Test中我们需要选单词blonde时,很多学生不理解它的隐含意义,而选择了beautiful,按照我们的审美标准,金发碧眼正是美丽的象征。但在给学生观看一小段美国影片Legally Blonde后, 我利用主人公Elle Woods 的事例向学生解释:为什么美丽的主人公会仅仅因为是一个blonde而被想在法律界有所作为的男朋友抛弃,从而使学生们透彻地理解 blonde不但不是褒义词,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贬义词,指的是“没有头脑,没有智慧的漂亮花瓶形象”,是会受到歧视的。我想,通过这样的文化与语言的联系,学生们就可以充分透彻地掌握一些单词了。
另外,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也常常让学生们头疼。同一个词偏偏就有不同的意思。比如The Queen’s English 指的不是英国女王的具体言辞,而是地道的标准英语。说The Queen’s English的人并非一定要是女王;然而The President’s English 所表示的就不是正宗的美国英语,而是总统个人所说的英语。例如里根总统就曾因为偶尔失言被人嘲笑:The President’s English leaves something to be desired。像这些问题,如果教师可以从英美文化的角度,即从其来源、历史和现实意义上进行阐释,一定可以让学生顿开茅塞,受益匪浅。
了解一定的英美文化,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明,减少和外国朋友交流的障碍。胡文仲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曾谈到“不了解目标国家的文明,谁也不可能真正和该国人民进行交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我们很注意对别人的称呼。比如跟一个人叫“同志”,“先生”,“老板”,还是“小李”,“老张”都是大有讲究的。其实,在英美国家,尤其是英国,人们也是很讲究这一点的。Stephen Potter 教授在One-upmanship一书中举例说明了某局长如何称呼他的下属,比如,此人叫Michael Yates:
如果他是副局长,局长叫他Mike(用呢称);如果他是助理局长,局长叫他Michael(称名不称姓);如果他是段长,局长叫他Mr. Yates (称姓并加Mr.);
如果他是助理段长,局长叫他Yates(称姓不称名);
如果他是得力秘书,局长叫他Mr. Yates(称姓并加Mr.);
如果他是学徒,局长叫他Michael(称名不称姓);
如果他是警卫,局长叫他Mike(用呢称);
如此复杂的称谓现象,就是研究英语多年的学者也难以把握。在我们基础外语教学中如果不去渗透的话,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时就会犯错误,尤其是需要和英美朋友交流或共事时,这些知识却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达到和英美朋友自如交流的程度,学生们不仅要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了解英美文化,比较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区别,并将英语学习和英语应用结合起来,这些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初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有意识在教学中渗透,引起学生关注英美文化才会引起他们对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我们的英语教学。
最后,从广义上讲,学习一定的英美文化常识,了解一些基础的英美文学知识,对于平衡学生知识结构有很大的作用。
当前学生升学就业压力极大,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免会花费大量精力在这些学科上,导致知识结构不平衡。偏理的学生不知道莎士比亚,偏文的学生不懂得运用计算机,这种现象并不个别。所以,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灌输文化文学知识,使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与自己兴趣不同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语言学科的教学要以学生终身学习为目标。
综上所述,学习一定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英语思维习惯,培养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英语水平。因此,我们应当在英语教学中联系英美文化,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技能,了解西方文明,有一定的文化常识,成为这个国际开放时代里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① 邓炎昌,1995,《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② 裘可安,1995,《英语与英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③ John Henry Cardinal, 1997, Discourse,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W.W. Norton Company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我们要讨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弄清的问题是:语言是什么?《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词典》为language这个词提供了很多解释。从最基本的意思来看,语言就是人们用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有意义的语音和语音组合系统,通常由语音、语法、词汇构成;从广义上理解,可以将其引申为用以表达、交际或传播信息的任何途径,如手势、符号,或者特殊的数字、规则等。当然,本文主要讨论前者。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以及包括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语言自然也在其内。
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然借助语言。语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英美文化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在英语教学中联系英美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英语文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凭借良好的英美文化和英美文学基础(英美文学本是英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见于其在英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处单独列出),教师对教材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如果可以将这些理解讲授给学生,一定会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新世纪教材高二下Module4时,因为本单元是以“literature” 为主题,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知晓一些英美的文化知识,才能把本来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经典名著讲得引人入胜,才可以从出处到隐含寓意,从著者到时代背景作清楚的阐释,学生才会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并由此对整篇文章、引文、作家乃至当时的历史背景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终他们会深受裨益。
其次,在英语教学中联系英美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更深刻地掌握英语词汇。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学生向笔者提出过同一个问题:怎样背单词才会比较省力,而且印象深刻?他们往往拿着一本袖珍词汇书,埋头苦背,效果却不佳——不是记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就是混成一团。有的学生很有毅力,背完了词汇书,可是一见原版英文书仍然觉得力不从心,很多词和自己背的意思不一样。本人的建议往往是:多看,多听,多阅读,多运用。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提法。实际上,就是要将英语学习中和英美文化联系起来,多看优秀的英美影片,多听优美的英文材料,多读精华的英美文学作品,多运用自己刚刚学到的英语词汇。
比如,在一次Close Test中我们需要选单词blonde时,很多学生不理解它的隐含意义,而选择了beautiful,按照我们的审美标准,金发碧眼正是美丽的象征。但在给学生观看一小段美国影片Legally Blonde后, 我利用主人公Elle Woods 的事例向学生解释:为什么美丽的主人公会仅仅因为是一个blonde而被想在法律界有所作为的男朋友抛弃,从而使学生们透彻地理解 blonde不但不是褒义词,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贬义词,指的是“没有头脑,没有智慧的漂亮花瓶形象”,是会受到歧视的。我想,通过这样的文化与语言的联系,学生们就可以充分透彻地掌握一些单词了。
另外,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也常常让学生们头疼。同一个词偏偏就有不同的意思。比如The Queen’s English 指的不是英国女王的具体言辞,而是地道的标准英语。说The Queen’s English的人并非一定要是女王;然而The President’s English 所表示的就不是正宗的美国英语,而是总统个人所说的英语。例如里根总统就曾因为偶尔失言被人嘲笑:The President’s English leaves something to be desired。像这些问题,如果教师可以从英美文化的角度,即从其来源、历史和现实意义上进行阐释,一定可以让学生顿开茅塞,受益匪浅。
了解一定的英美文化,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明,减少和外国朋友交流的障碍。胡文仲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曾谈到“不了解目标国家的文明,谁也不可能真正和该国人民进行交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我们很注意对别人的称呼。比如跟一个人叫“同志”,“先生”,“老板”,还是“小李”,“老张”都是大有讲究的。其实,在英美国家,尤其是英国,人们也是很讲究这一点的。Stephen Potter 教授在One-upmanship一书中举例说明了某局长如何称呼他的下属,比如,此人叫Michael Yates:
如果他是副局长,局长叫他Mike(用呢称);如果他是助理局长,局长叫他Michael(称名不称姓);如果他是段长,局长叫他Mr. Yates (称姓并加Mr.);
如果他是助理段长,局长叫他Yates(称姓不称名);
如果他是得力秘书,局长叫他Mr. Yates(称姓并加Mr.);
如果他是学徒,局长叫他Michael(称名不称姓);
如果他是警卫,局长叫他Mike(用呢称);
如此复杂的称谓现象,就是研究英语多年的学者也难以把握。在我们基础外语教学中如果不去渗透的话,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时就会犯错误,尤其是需要和英美朋友交流或共事时,这些知识却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达到和英美朋友自如交流的程度,学生们不仅要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了解英美文化,比较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区别,并将英语学习和英语应用结合起来,这些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初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有意识在教学中渗透,引起学生关注英美文化才会引起他们对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我们的英语教学。
最后,从广义上讲,学习一定的英美文化常识,了解一些基础的英美文学知识,对于平衡学生知识结构有很大的作用。
当前学生升学就业压力极大,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免会花费大量精力在这些学科上,导致知识结构不平衡。偏理的学生不知道莎士比亚,偏文的学生不懂得运用计算机,这种现象并不个别。所以,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灌输文化文学知识,使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与自己兴趣不同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语言学科的教学要以学生终身学习为目标。
综上所述,学习一定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英语思维习惯,培养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英语水平。因此,我们应当在英语教学中联系英美文化,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技能,了解西方文明,有一定的文化常识,成为这个国际开放时代里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① 邓炎昌,1995,《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② 裘可安,1995,《英语与英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③ John Henry Cardinal, 1997, Discourse,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W.W. Norton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