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Consul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应积极渗透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渗透探究过程中交流合作、猜想——论证——评估的科学方法以及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关键词:化学课堂;德育;探究;策略
  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行”。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如何把化学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是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精心设计、逐步渗透的教学目标之一。
  一、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安排了三个探究实验——钠在空气中的变化、钠燃烧的改进实验、钠与水的实验探究。在学生阅读实验的相关要求后,小组成员讨论注意事项,从实验的安全操作、现象明显、减少污染等方面规范实验操作;细致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仅简单提示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的疑惑或发现的问题不作引导,以防限制学生思维或干扰学生思维。
  科学探究的核心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事实证明,探究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既有传统教学中教师急于完成教学知识目标而刻意提出的标准问题或主流问题,也有学生细心观察后所发现细微变化而产生的问题,还有实验不规范而导致的特殊现象形成的疑问(见表1)。
  这些问题的提出,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每个学生都变成了研究者。他们大胆地猜想,从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探究两方面进行论证,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在组内交流后大都形成一致意见。通过学生探究活动,使学生思维活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论是自己发现问题后调整方向,还是被同伴据理反驳后宣告失败,或者在小组内一致通过,学生都能在此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以及不畏艰险、不怕失败、勇于探究、科学探究才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大胆地还课堂于学生,给学生留有充分思维的空间,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方式。
  二、强化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社会适应性
  在《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课堂教学设计中,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贯穿探究过程的始终。本节课从播放视频——“火光中的生死隔离”引入,然后学生自发地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消防员为何“谈钠色变”?为什么不能用常规方式灭火?学生的疑惑和对知识的渴求,已达到了“愤”、“悱”状态。在此基础上马上播放钠与水反应的爆炸视频,学生的疑惑进一步加深:钠与水反应爆炸原因是什么?怎样安全操作该实验?少量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是什么?如何解释?如何判断产物?经过初步讨论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分配——操作、观察、记录、汇报,针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细节、实验现象尤其是意外的反常现象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展开充分交流讨论、整理归纳。小组代表汇报问题——假想——论证——结论的过程;对于组内不能完成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其他组补充说明;由于时间或教学主题的限制而不能当堂解决的问题,提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或实验探究来完成(见表2)。例如,钠与水反应产物的推理,学生大胆假设并进行论证:联系爆炸视频逆向推理到可燃的气体,联系生活中的温度升高使得物质爆炸事例,收集气体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思维碰撞的火花,造就精彩课堂。此时,呼应课堂引入的灭火事件顺理成章,再利用学生小组讨论,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得出用含水量较少的冷泡沫和隔热等方法来成功化解危机。
  表2 合作学习成果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倾听、评价、激励、适时点拨,提示学生针对实验过程中的特殊现象的观察与整理、描述,全面、有序地筛选梳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规范实验现象的描述。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猜想与假设、观察与收集、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总结与评估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发扬团队精神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会了团体活动中角色分配、互相补充的方法与技巧,也学会了辩证地看待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对立统一规律。
  三、理解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本节课从播放视频——“火光中的生死隔离”引入,学生在观看视频中,比较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化学知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作用,从而学生的学习使命感被激发起来。整堂课以探究如何化解危机贯穿始终,培养学生在突发事件面前冷静分析的情感,并且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在尊重客观事实、顺应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到和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钠的燃烧、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中,教师强调钠的用量、切开后放回原瓶、表面煤油的处理等,重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而在钠的应用教学中,学生观看图片——利用钠的黄光对火箭定位、利用钠冶炼钛制作火箭等航空器材,感受到钠与科技的联系,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明确科技创新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树立远大志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树立为祖国的发展承担责任的民族意识。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新课程重点强调的理念之一。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教学有着明显的特色,也比较适合渗透品德教育。《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价值导向作用。而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达成过程,正是德育与智育互相融合、渗透的全过程。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分组探究、实验探究、问题——假想——探究——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规律,感受化学和科技、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激发立志为祖国发展而学习的动力,正是化学课堂所追求的德育目标。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要求,充分具备融德育于化学课堂教学的意识。至于如何因势利导、适时渗透德育,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参 考 文 献]
  [1]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邵明德.教育学新编[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摘 要:普通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历来为“高考舆论”的焦点所在。2012年辽宁省高考作文的命题基点依旧是一则材料,但其构成具有二重性特点。相对于往年作文题,2012年的作文题有一定难度,在通过材料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强化了对考生思辨能力、对具体观点阐发的能力,以及富有创意的表达能力的考查。这就可能会与考生已成习惯的写作期待和写作套路有所背离。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将教与考结合起来
一棵树,一只鸟,演绎一段永恒的经典;一节课,一段情,留下一个永恒的回忆。诗意的课堂,诗意的语文,听王崧舟老师的课,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在凄美而动人的童话故事中,我们被鸟儿和树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所打动,为鸟儿对树的那份执着钟情而感动,更被王老师精湛的教学智慧所折服,尤其是课上始终奏响“语用”主旋律,就这样唱给你听。  一、在情境切换中滋长语言  日常教学中,情境创设并不少见,但目的不一,有强化感知
请看下面两个孩子的一段对话:  ① 时间:一个长假过后放学的路上  ② 地点:公共汽车上  ③ 人物:两个背着书包大约三、四年级的孩子  ④ 事件:闲聊  甲:前几天,我和我妈妈还有阿姨到厦门玩,真是太过瘾了。  乙:有什么好玩的!还不是到处都一样!  甲:你去过厦门吗?  乙: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去!  甲:如果你爸爸、妈妈真的想要带你去厦门,那你怎么办?  乙:我还没有想好呢!  甲:哟哟哟——
[摘 要]  探索科学的阅读教学法是提高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讨论教学是一个教学的新亮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展示的是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讨论可采取辩论式、联想式、比较式、采访式等几种方式进行。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讨论形式;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2011版英语新课标就要求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有关信息,并借助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在经验提取中孕伏策略  1.面积计算  (多媒体出示)这是一块长8米,宽
摘 要: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是语言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宜采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就是把语言文字的感悟建立在对语言文字理解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阅读教学;整合;个性化阅读;精讲多练;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但是,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
奥苏伯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中说:“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他在这里精辟地概括了读懂学生的重要性。要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只有真正地把学生读懂,才能使教师之所教成为学生之所需,教学也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结合《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文中生字,联系上下文与生活经验(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把握故事内容,能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3)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初步学习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成语,认识寓言  师:课内外你积累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大量有益的课外阅读,既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又可以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对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至关重要。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唐代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把学生解放出来,拨动学生心弦,擦亮学生慧眼,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激情,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一、拨动学生的心弦  学生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