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公文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甲骨文,就其内容和形式来看,是原始应用文的雏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产生,除了民间的应用文日益丰富外,国家机关适应公务需要的公文发展更快。如周代的《尚书》文告、秦代的制诏谕奏、汉代的表疏律令、唐宋的图籍表册,明清的题本照会都是公文。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了我国行政公文文种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13种。公文在历代政治管理与社会文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受到历朝历代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探讨公文发展,就必须要研究公文文种的演变,这对我们的公文写作会奠定很好的基础,也为提高公文水平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公文处理专家梁清诲先生领头主编的《历代公文文种大全》一书,日前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正式出版发行了。本人认真研读,有如下一些认识:
一、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历代公文的种类、文体,因历朝历代的体制不同,变化频繁,难以简要地准确概述。大体上周王朝时国家机关较前强化,典章制度也较完备,出现了“典、谟、誓、命、训、诰”等下行文。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檄移、盟书”等反映时代变革与各国兼并斗争的一些新文种。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巩固,对公文名称、种类、用途、体式、行文方式均有严格规定,下行文主要有“制书、诏书、策书、戒书”等;上行文主要有“章、表、奏、议”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称“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实际上“章”多为没有多大价值的公式化文章,“表”与“奏”的用途极广,“下言于上曰表”,凡臣下向皇帝陈述事情,诸如论陈、劝请、进献、推荐、庆贺、慰安、讼理、弹劾,几乎都可用。“表”与“奏”实际用途难以区分。“议”则是规划政治,陈述不同意见时用,逐渐向政论文的方向发展。此后历代还有“启、牒、符、贴、咨、呈”等,反映了国家政权机构的日益庞大。至于专用的财经文书,从战国时期的木券“上计簿”到明清的“易知由单”、“鱼鳞图册”,以及专用的政法、军事、外交公文,种类越来越多。
本书针对文种演绎的跨度时间大,头绪复杂,故编写的基本框架,采用文种阐释与范文例举的方式作总体构成,相辅相成。为表述方便,作为分析例举的范文按文种依序排列。编者既借鉴当代辞书的编写体例,又有所创新。编者未按常规的以朝代为序作为结构编排依据,而是独辟蹊径,以音序编纂文种,以方便读者实用检索,更利于读者从相同或相似的文种,看到公文文种的变迁演变轨迹。书中对于古今文种的介绍,提纲挈领,要言不烦,近于辞书文风,便于读者掌握各类文体的特征和写作要求。本书还采用互见或参见的方法,不仅大大节省了篇幅,读者更可由此及彼,互相发明,加深理解。综观全书,编者细心安排,行文严谨,对于读者的阅读和借鉴,确有切实的帮助。
编者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查阅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采集公文文种达1000余种。对部分文书中的统称、合称、泛指、特指等词条,虽未作文种收录,但为了与实用的文种名称相区别,遂在正文后的附录中汇总罗列,以作为重要的补充参考。
编者为方便读者,对所选出的古代公文范例,予以白话直译。全书总字数约60万字,国际标准16开,以文种名称作词条,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正文之后附“文种笔画索引”,供检索;并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对古代、近代文种名称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均改用规范汉字,且图文混排,印制精美,适合从事文秘工作与中高级研究的读者阅读使用。
二、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
梁代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一书,可视为典型的文体学研究著作,其三分之一的篇幅论及当时的各种公文文体及其写作规律。遗憾的是该书对文种沿革的阐述中断于南北朝。而我国当代文体学研究显著地侧重于各文学体裁,尚未有人较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已湮没的公文文种,有也不是很系统和全面。应该说,该方向的研究缺少有分量的理论著作和资料整理。从文种学的角度看,文种研究的内涵较为单一,而外延却相对复杂。就内涵来讲,它以文种研究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外延而言,本书涉及到文书、档案、文体、文献、写作等诸多学科的相关领域并给予有机的结合。本书的系统性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全面地资料搜集和梳理,挖掘了已经湮没的几百个“死文种”。就理论深度来看,本书探究了文种学的基础理论,并逐一论述了文种的各自起源、发展阶段、用途演变乃至消亡的全过程。
全书对历代公文文种的概念梳理与界定,多一家之言,具有突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编著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办法:
一是尽量广泛占有第一手材料。本书收录了广义上的公文文种,即除私人书信外的一切文种(含凭证等应用类文种)。编著者十分重视作为古今文种用途的研究实证,广泛收集历代公文范文,尽量采用原始资料,诸如从考古出土的文物资料(商代甲骨文、两周青铜彝器铭文、春秋战国帛书、汉晋竹简、唐代吐蕃文书)、古代公文碑刻资料(《金石萃编》、《金石续编》所著录公文)、存世的历代档案原件(明清大内档案、民国档案、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政权档案、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档案),等等;并对每一文种的产生、演变、适用范围和对象、使用方法、格式、书写材料及写作特点等尽可能作详细解释,且选附部分例文,以加深理解。
二是科学考证,类比梳理。编著者花大力气对有关古今文种的史料进行科学考订、类比梳排和比较研究。其以正史中的资料为主,兼及政书、类书、野史、笔记、文献总集中的资料,并特别注重存世的历代档案文件中具体用途所蕴含的历史启迪。编著者既侧重历代典章中对各文种用途的分别界定,又注意政务运用中的特例所揭示的理论意义,以达到“同中见异、异中求同”的研究效果。
三是史论结合、古今贯通。文种的演变决非随意、偶然,而是在一定的外部条件、政务需要的前提下,遵循其内在的演化规律,呈螺旋形地缓慢推进。编著者着眼于影响文种演化的诸因素,从行政体制的沿革、政务范围的广狭、机构职能的变更等方面,透过文种用途移易的表象,挖掘其深层的原因,从而归纳出演化规律。该书在对每个文种分别研究的基础上,勾勒出整个社会全部文种发展演化的主线,探讨其基本规律,揭示了今后文种的演化方向。其既对古今1000多个文种分门别类加以梳排,以体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之名称演绎、适用范围移易、用途广狭变更;又注意相近文种之间的交叉融汇。
三、社会影响与现实意义
从信息记述、传递和保存的方式方法去划分,公文的发展演变大致可分为八个交叉阶段:一是结绳、契刻记事与象形文字的公文,二是以甲骨为载体的公文,三是钟鼎铭文,四是简册公文,五是缣帛公文,六是石刻公文,七是纸质公文,八是电子数码公文。我国历代公文,既是历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历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不少优秀篇章,至今具有学习借鉴、批判继承的价值。就是那些“糟粕”部分,也是历代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可以考订载籍之得失,补充史传之缺漏。
历代公文包含了大量知识,涉及天文、地理、职官、科举、宗法、宫室、什物、丧葬,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与重大活动等,是一笔重要的历史财富,有待进一步发掘。能否正确选用文种,直接关系到公文质量的高低、表达效果的好坏和公文处理的方便与否。本书鉴于历代文种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使用时容易混淆,为保持文种规范而区分出一些容易混淆的文种,体现了积极的实用意义。
《大全》可以说是当代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极具权威性的文种辞书,其学术性与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无论从学术层面还是公文实践的角度来看,它都体现出作者的高屋建瓴与足智多谋。《大全》的出版,一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已湮没文种和现行公文文种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价值;二是对史籍著录的公文判定文种,对史实中的干支纪日推算月、日,提供理论指导,具有历史学与文学方面的研究价值;三是对研究生教学,可作为教材参考;四是具有文献档案学研究方面的价值。
梁清诲先生领头编写的这本《历代公文文种大全》的正式出版,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好事。先生早年编写的《古今公文文种汇释》、《商品经济大词典》、《新编汉语多功能词典》、《中国政府管理百科全书》等,我曾经认真地研读和使用过。这本《大全》与之一样,可谓结构精巧,体例严谨,编写认真,堪称文种钩沉荟萃、引领时代学风的典范。
作者单位: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成都)
由公文处理专家梁清诲先生领头主编的《历代公文文种大全》一书,日前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正式出版发行了。本人认真研读,有如下一些认识:
一、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历代公文的种类、文体,因历朝历代的体制不同,变化频繁,难以简要地准确概述。大体上周王朝时国家机关较前强化,典章制度也较完备,出现了“典、谟、誓、命、训、诰”等下行文。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檄移、盟书”等反映时代变革与各国兼并斗争的一些新文种。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巩固,对公文名称、种类、用途、体式、行文方式均有严格规定,下行文主要有“制书、诏书、策书、戒书”等;上行文主要有“章、表、奏、议”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称“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实际上“章”多为没有多大价值的公式化文章,“表”与“奏”的用途极广,“下言于上曰表”,凡臣下向皇帝陈述事情,诸如论陈、劝请、进献、推荐、庆贺、慰安、讼理、弹劾,几乎都可用。“表”与“奏”实际用途难以区分。“议”则是规划政治,陈述不同意见时用,逐渐向政论文的方向发展。此后历代还有“启、牒、符、贴、咨、呈”等,反映了国家政权机构的日益庞大。至于专用的财经文书,从战国时期的木券“上计簿”到明清的“易知由单”、“鱼鳞图册”,以及专用的政法、军事、外交公文,种类越来越多。
本书针对文种演绎的跨度时间大,头绪复杂,故编写的基本框架,采用文种阐释与范文例举的方式作总体构成,相辅相成。为表述方便,作为分析例举的范文按文种依序排列。编者既借鉴当代辞书的编写体例,又有所创新。编者未按常规的以朝代为序作为结构编排依据,而是独辟蹊径,以音序编纂文种,以方便读者实用检索,更利于读者从相同或相似的文种,看到公文文种的变迁演变轨迹。书中对于古今文种的介绍,提纲挈领,要言不烦,近于辞书文风,便于读者掌握各类文体的特征和写作要求。本书还采用互见或参见的方法,不仅大大节省了篇幅,读者更可由此及彼,互相发明,加深理解。综观全书,编者细心安排,行文严谨,对于读者的阅读和借鉴,确有切实的帮助。
编者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查阅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采集公文文种达1000余种。对部分文书中的统称、合称、泛指、特指等词条,虽未作文种收录,但为了与实用的文种名称相区别,遂在正文后的附录中汇总罗列,以作为重要的补充参考。
编者为方便读者,对所选出的古代公文范例,予以白话直译。全书总字数约60万字,国际标准16开,以文种名称作词条,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正文之后附“文种笔画索引”,供检索;并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对古代、近代文种名称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均改用规范汉字,且图文混排,印制精美,适合从事文秘工作与中高级研究的读者阅读使用。
二、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
梁代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一书,可视为典型的文体学研究著作,其三分之一的篇幅论及当时的各种公文文体及其写作规律。遗憾的是该书对文种沿革的阐述中断于南北朝。而我国当代文体学研究显著地侧重于各文学体裁,尚未有人较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已湮没的公文文种,有也不是很系统和全面。应该说,该方向的研究缺少有分量的理论著作和资料整理。从文种学的角度看,文种研究的内涵较为单一,而外延却相对复杂。就内涵来讲,它以文种研究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外延而言,本书涉及到文书、档案、文体、文献、写作等诸多学科的相关领域并给予有机的结合。本书的系统性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全面地资料搜集和梳理,挖掘了已经湮没的几百个“死文种”。就理论深度来看,本书探究了文种学的基础理论,并逐一论述了文种的各自起源、发展阶段、用途演变乃至消亡的全过程。
全书对历代公文文种的概念梳理与界定,多一家之言,具有突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编著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办法:
一是尽量广泛占有第一手材料。本书收录了广义上的公文文种,即除私人书信外的一切文种(含凭证等应用类文种)。编著者十分重视作为古今文种用途的研究实证,广泛收集历代公文范文,尽量采用原始资料,诸如从考古出土的文物资料(商代甲骨文、两周青铜彝器铭文、春秋战国帛书、汉晋竹简、唐代吐蕃文书)、古代公文碑刻资料(《金石萃编》、《金石续编》所著录公文)、存世的历代档案原件(明清大内档案、民国档案、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政权档案、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档案),等等;并对每一文种的产生、演变、适用范围和对象、使用方法、格式、书写材料及写作特点等尽可能作详细解释,且选附部分例文,以加深理解。
二是科学考证,类比梳理。编著者花大力气对有关古今文种的史料进行科学考订、类比梳排和比较研究。其以正史中的资料为主,兼及政书、类书、野史、笔记、文献总集中的资料,并特别注重存世的历代档案文件中具体用途所蕴含的历史启迪。编著者既侧重历代典章中对各文种用途的分别界定,又注意政务运用中的特例所揭示的理论意义,以达到“同中见异、异中求同”的研究效果。
三是史论结合、古今贯通。文种的演变决非随意、偶然,而是在一定的外部条件、政务需要的前提下,遵循其内在的演化规律,呈螺旋形地缓慢推进。编著者着眼于影响文种演化的诸因素,从行政体制的沿革、政务范围的广狭、机构职能的变更等方面,透过文种用途移易的表象,挖掘其深层的原因,从而归纳出演化规律。该书在对每个文种分别研究的基础上,勾勒出整个社会全部文种发展演化的主线,探讨其基本规律,揭示了今后文种的演化方向。其既对古今1000多个文种分门别类加以梳排,以体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之名称演绎、适用范围移易、用途广狭变更;又注意相近文种之间的交叉融汇。
三、社会影响与现实意义
从信息记述、传递和保存的方式方法去划分,公文的发展演变大致可分为八个交叉阶段:一是结绳、契刻记事与象形文字的公文,二是以甲骨为载体的公文,三是钟鼎铭文,四是简册公文,五是缣帛公文,六是石刻公文,七是纸质公文,八是电子数码公文。我国历代公文,既是历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历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不少优秀篇章,至今具有学习借鉴、批判继承的价值。就是那些“糟粕”部分,也是历代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可以考订载籍之得失,补充史传之缺漏。
历代公文包含了大量知识,涉及天文、地理、职官、科举、宗法、宫室、什物、丧葬,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与重大活动等,是一笔重要的历史财富,有待进一步发掘。能否正确选用文种,直接关系到公文质量的高低、表达效果的好坏和公文处理的方便与否。本书鉴于历代文种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使用时容易混淆,为保持文种规范而区分出一些容易混淆的文种,体现了积极的实用意义。
《大全》可以说是当代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极具权威性的文种辞书,其学术性与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无论从学术层面还是公文实践的角度来看,它都体现出作者的高屋建瓴与足智多谋。《大全》的出版,一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已湮没文种和现行公文文种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价值;二是对史籍著录的公文判定文种,对史实中的干支纪日推算月、日,提供理论指导,具有历史学与文学方面的研究价值;三是对研究生教学,可作为教材参考;四是具有文献档案学研究方面的价值。
梁清诲先生领头编写的这本《历代公文文种大全》的正式出版,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好事。先生早年编写的《古今公文文种汇释》、《商品经济大词典》、《新编汉语多功能词典》、《中国政府管理百科全书》等,我曾经认真地研读和使用过。这本《大全》与之一样,可谓结构精巧,体例严谨,编写认真,堪称文种钩沉荟萃、引领时代学风的典范。
作者单位: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