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教育》2016年第7期刊登褚宏启的文章指出: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必要性早为人知,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相关要求也连篇累牍,相应的变革在实践层面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来看,进展比较缓慢,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动力机制。而“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就成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关键部分,就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政府。各级政府要以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为指导,围绕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教育质量提高,制定各类教育标准,健全政府管理教育的各种制度。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和区域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与课程标准,健全学生发展评价标准,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健全学校与区域教育发展的督导评估标准和制度,建立区域教育发展监测标准与制度,通过标准和制度建设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化。
青少年应有规则意识
《学周刊》2016年第28期刊登朱文高的文章指出: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渴望摆脱对家长的依赖,但却由于对个体的社会角色缺乏足够的认同,没有适应这个时期个体所应遵守的规则,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出现了各种各样“不适应”的问题:有的人际关系紧张,有的不愿离开家长,有的仇视社会,有的无视生命——这些问题的发生是由家庭、社会、学校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解决和处理孩子的自立问题,首先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老师和家长要根据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成长中的困惑,处理好独立和自由的关系。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适应角色,遵守规则。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是孩子,在学校里是学生,在超市里是顾客等,社会对不同的角色赋予了不同的要求,人都要按照社会期待的那样实践自己的角色,成为社会的一份子。
课堂评价亟需信息技术支持
《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第1期刊登李芒、蔡旻君的文章指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信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融合途径和方式将处于不断的应用探索之中。技术支持的课堂评价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教师的评价素质影响着技术作用的发挥。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相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课堂评价中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主要是利用技术在信息搜集、加工和反馈方面的数量与速度特性,为教师、学生及课堂评价提供及时的评价信息以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但这并不等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评价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效果,这主要取决于课堂评价的实施理念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它并不能直接影响课堂评价实施者的观念,关键在于如何作用于课堂评价。
学校要给班主任“撑腰”
《班主任》2016年第6期刊登张炎伙的文章指出:长时间以来,班主任工作一直处于无边界的状态,其义务和责任被无限放大。学生有事,第一想到、找到的是班主任;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品行、习惯、为人处世等通通归班主任管;科任教师把课堂纪律问题、学生纠纷问题一股脑儿推给班主任。班主任被全能化,“大包干”,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要想打破这种闲境,班主任必须主动与各方面沟通,争取援助;同时,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也应主动支持、帮助班主任,给班主任“撑腰”。学校可通过设立相应制度充分解放班主任,给班主任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刚性要求更多的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实施全员德育。此外,学校还应该给予班主任更多的情感关怀,做好班主任的坚强后盾。当然,不管多么完善的制度,如果没有班主任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自我观念的更新、管理方式的改变,解放的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因此,班主任自身的学习成长永不可少。
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政府。各级政府要以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为指导,围绕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教育质量提高,制定各类教育标准,健全政府管理教育的各种制度。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和区域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与课程标准,健全学生发展评价标准,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健全学校与区域教育发展的督导评估标准和制度,建立区域教育发展监测标准与制度,通过标准和制度建设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化。
青少年应有规则意识
《学周刊》2016年第28期刊登朱文高的文章指出: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渴望摆脱对家长的依赖,但却由于对个体的社会角色缺乏足够的认同,没有适应这个时期个体所应遵守的规则,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出现了各种各样“不适应”的问题:有的人际关系紧张,有的不愿离开家长,有的仇视社会,有的无视生命——这些问题的发生是由家庭、社会、学校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解决和处理孩子的自立问题,首先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老师和家长要根据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成长中的困惑,处理好独立和自由的关系。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适应角色,遵守规则。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是孩子,在学校里是学生,在超市里是顾客等,社会对不同的角色赋予了不同的要求,人都要按照社会期待的那样实践自己的角色,成为社会的一份子。
课堂评价亟需信息技术支持
《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第1期刊登李芒、蔡旻君的文章指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信息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融合途径和方式将处于不断的应用探索之中。技术支持的课堂评价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教师的评价素质影响着技术作用的发挥。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相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课堂评价中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主要是利用技术在信息搜集、加工和反馈方面的数量与速度特性,为教师、学生及课堂评价提供及时的评价信息以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但这并不等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评价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效果,这主要取决于课堂评价的实施理念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它并不能直接影响课堂评价实施者的观念,关键在于如何作用于课堂评价。
学校要给班主任“撑腰”
《班主任》2016年第6期刊登张炎伙的文章指出:长时间以来,班主任工作一直处于无边界的状态,其义务和责任被无限放大。学生有事,第一想到、找到的是班主任;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品行、习惯、为人处世等通通归班主任管;科任教师把课堂纪律问题、学生纠纷问题一股脑儿推给班主任。班主任被全能化,“大包干”,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要想打破这种闲境,班主任必须主动与各方面沟通,争取援助;同时,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也应主动支持、帮助班主任,给班主任“撑腰”。学校可通过设立相应制度充分解放班主任,给班主任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刚性要求更多的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实施全员德育。此外,学校还应该给予班主任更多的情感关怀,做好班主任的坚强后盾。当然,不管多么完善的制度,如果没有班主任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自我观念的更新、管理方式的改变,解放的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因此,班主任自身的学习成长永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