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正受到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却很不尽如人意。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诵读、读注、使用工具书、摘录积累等文言文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品味体验,可提高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初中;文言文;意义;兴趣;学习方法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深奥难懂,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农村初中生源素质较差,更是将文言文视为“拦路虎”。话虽如此,但我们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已经占了两个单元(四篇讲读课,四篇自读课及十首古诗词),显然,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激活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使之不再成为初中生学习的“拦路虎”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将自己的观点杂陈如下,作为引玉之砖。
1.向学生阐明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及作用
初中生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可向学生阐明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及作用。
首先,文言文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是继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精神文明,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其次,学习文言文,不但能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典雅与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母语,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再次,入选课本的文言文都是脍灸人口的名篇。学习这些文质兼美的文言文, 可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审美创造精神,让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
2.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多年来,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2.1 巧妙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孙权劝学》可用成语“吴下阿蒙”导入;学习《公输》可用学生比较熟悉的鲁班的故事导入。恰当的引题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2 创设氛围
創设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造欲望。每个人的创造潜能和欲望只有在较为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才能有尽情发挥、尽情展现的可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给他们自由驰骋,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学生一定会有许多令人折服的创造。
2.3 使用媒体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如《三峡》《观沧海》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画面。教师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很好的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近古人,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学生审美愉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4 满足表现欲
学生固有的表现欲在合适的环境中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搭一个表现的平台。可通过各种竞赛如背诵竞赛、朗读竞赛,让学生在你争我抢的竞赛中充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所在,也可特地安排师生换位、改编、现场表演等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在课堂上表演。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氛围更加浓烈,文言文也变得“有滋有味”了。
3.授之以渔,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文言文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认为“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为重要。教给学生的正确学习方法更能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3.1 学会诵读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学生朗读要读准音标,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
3.1.1 读音
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通假异读,如“公输盘不说”中“说”读“yuè”。
二是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 hán”。
三是破音异读,即用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的词义的变化。如“食之不能尽其材”中“食”读 “sì”。
四是文言虚词通常轻读(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要重读)。
3.1.2 停顿
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注意以下四点:
(1)句首语气词和“发语词”后应稍作停顿。如 “故/天将降大 任/于是人也”。
(2)两个单音词之间稍作停顿,如“方/七百里”。
(3)骈句,凡是四字句均两 字一顿,相邻两骈句之间,骈句与散句之间作稍长停顿,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五、七言诗和词曲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如“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3.1.3 语气
朗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注意 《醉翁亭记》中以“也”结尾的句子的语气。例如:“环滁皆山也”,表陈述语气;“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表肯定判断语气;“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表感叹语气。
3.2 学会读注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底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教材为文言课文和古代诗歌作了浅易而详尽的注解。中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解词语,初步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打下基础。同时,养成读注解的习惯,还可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3.3 使用工具书
能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读现代文如此,读文言文时遇到的问题更多些,尤其应养成查阅的好习惯。
3.4 学会摘录积累
大纲要求“随时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学习文言文更应重视培养积累的习惯,除前述背诵,摘录、作卡片等方法外,还可以归纳整理重要作家作品,分类列表,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只有不断积累,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河。
4.引导学生品味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实质上是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古人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因此语文课堂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才能获得美的渲染和语感的培养,体现出人文的关怀。此外,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文言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教学《期行》,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社会,谈谈诚信,《天净沙·秋思》不妨让学生根据诗意,产生想象并绘画在纸上,比比看谁画得最好,《论语十则》可根据自己的切身学习经验,谈谈体会。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重语言品味和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知识能力的提高,不单单是靠每学期课本中的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学习逐步扩展到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并能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勇于质疑、议疑、解疑,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识,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3]语文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文言文;意义;兴趣;学习方法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深奥难懂,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农村初中生源素质较差,更是将文言文视为“拦路虎”。话虽如此,但我们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已经占了两个单元(四篇讲读课,四篇自读课及十首古诗词),显然,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激活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使之不再成为初中生学习的“拦路虎”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将自己的观点杂陈如下,作为引玉之砖。
1.向学生阐明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及作用
初中生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可向学生阐明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及作用。
首先,文言文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是继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精神文明,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其次,学习文言文,不但能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典雅与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母语,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再次,入选课本的文言文都是脍灸人口的名篇。学习这些文质兼美的文言文, 可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审美创造精神,让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
2.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多年来,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2.1 巧妙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孙权劝学》可用成语“吴下阿蒙”导入;学习《公输》可用学生比较熟悉的鲁班的故事导入。恰当的引题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2 创设氛围
創设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造欲望。每个人的创造潜能和欲望只有在较为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才能有尽情发挥、尽情展现的可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给他们自由驰骋,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学生一定会有许多令人折服的创造。
2.3 使用媒体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如《三峡》《观沧海》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画面。教师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很好的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近古人,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学生审美愉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4 满足表现欲
学生固有的表现欲在合适的环境中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搭一个表现的平台。可通过各种竞赛如背诵竞赛、朗读竞赛,让学生在你争我抢的竞赛中充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所在,也可特地安排师生换位、改编、现场表演等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在课堂上表演。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氛围更加浓烈,文言文也变得“有滋有味”了。
3.授之以渔,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文言文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认为“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为重要。教给学生的正确学习方法更能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3.1 学会诵读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学生朗读要读准音标,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
3.1.1 读音
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通假异读,如“公输盘不说”中“说”读“yuè”。
二是古音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可汗”读“kè hán”。
三是破音异读,即用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的词义的变化。如“食之不能尽其材”中“食”读 “sì”。
四是文言虚词通常轻读(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要重读)。
3.1.2 停顿
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注意以下四点:
(1)句首语气词和“发语词”后应稍作停顿。如 “故/天将降大 任/于是人也”。
(2)两个单音词之间稍作停顿,如“方/七百里”。
(3)骈句,凡是四字句均两 字一顿,相邻两骈句之间,骈句与散句之间作稍长停顿,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五、七言诗和词曲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如“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3.1.3 语气
朗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注意 《醉翁亭记》中以“也”结尾的句子的语气。例如:“环滁皆山也”,表陈述语气;“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表肯定判断语气;“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表感叹语气。
3.2 学会读注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底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教材为文言课文和古代诗歌作了浅易而详尽的注解。中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解词语,初步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打下基础。同时,养成读注解的习惯,还可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3.3 使用工具书
能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读现代文如此,读文言文时遇到的问题更多些,尤其应养成查阅的好习惯。
3.4 学会摘录积累
大纲要求“随时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学习文言文更应重视培养积累的习惯,除前述背诵,摘录、作卡片等方法外,还可以归纳整理重要作家作品,分类列表,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只有不断积累,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河。
4.引导学生品味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实质上是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古人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因此语文课堂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才能获得美的渲染和语感的培养,体现出人文的关怀。此外,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文言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教学《期行》,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社会,谈谈诚信,《天净沙·秋思》不妨让学生根据诗意,产生想象并绘画在纸上,比比看谁画得最好,《论语十则》可根据自己的切身学习经验,谈谈体会。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重语言品味和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知识能力的提高,不单单是靠每学期课本中的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学习逐步扩展到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并能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勇于质疑、议疑、解疑,帮助他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识,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3]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