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本文分析了航海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航海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干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管理水平。航海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在异国他乡不但要体现一定的个人素质,同时还要维护国家形象。在航海类院校实施半军事管理模式下,如何为国家培养政治信念坚定,工作能力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的高素质航海人才,对航海类院校的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航海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将有力地推进航海类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航海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思想认识、政策保障、评价体系各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但就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情况看,还存在辅导员配备数量不足、职责不明确、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流动性大等问题。
(一)辅导员配备数量不足,责任大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目前很多航海类高校很难达到这个标准。部分高校一名辅导员带几百个学生,致使辅导员很难在时间上和精细化工作上做的更好、更到位。这几年高校扩招,在校人数迅速增加,加上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思想活跃,接收新事物能力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敏感,心理状况令人担忧。辅导员工作繁重,责任重大、思想压力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二)辅导员定位不准、职责不明确
辅导员角色定位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辅导员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专家学者众说纷纭。很多高校辅导员觉得日常事务多,工作累,常常扮演着“高级保姆”和“勤杂工”的角色。这是因为辅导员和学生联系密切,学校各个部门只要有涉及到学生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由辅导员去做,所以辅导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实践中就导致了辅导员每天忙于日常事务,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三)辅导员队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辅导员对当前的某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存在混日子、熬年头, 得过且过,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理。一些辅导员没有真正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看待,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 缺乏正确的认识, 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毅力。一些辅导员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准, 观念陈旧,思想僵化。
(四)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航海类高校的学生管理大多实行半军事管理模式,航海类的辅导员大多刚从大学毕业,年龄普遍偏低,没有形成老、中、轻相结合的梯队结构;专业研究方面,掌握思政、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较少,对所在系部开设的专业课程了解不够,缺乏吻合的专业背景,不能在学生专业前景分析、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正确的科学引导,无法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的热情和爱好。军事管理业务方面,由于大多数辅导员不是军校科班出身,对军事技能掌握不够,学生的日常军事科目训练不能完全胜任。
(五)辅导员地位不高、思想不稳定、流动性大
辅导员工作在很多高校被认为什么人都能做的工作,没有得到社会、学校应有的认可。相比专业课老师而言,辅导员工作强度大、待遇低、发展空间不明确,很多人没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准备,导致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人才缺失现象严重。辅导员在职称评定、学习深造、条件保障与专业课老师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待遇、政治待遇落实还不到位,辅导员个人的职业预期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与现实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辅导员觉得待遇低、前途渺茫,不能安心工作。
二、航海类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切实加强和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辅导员队伍管理,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从建立健全辅导员准入制、明晰辅导员岗位职责、加强辅导员专业职业化、加强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改进和完善航海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一)建立辅导员准入机制,严把入口关
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应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协调组织管理的能力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只有这样的辅导员才能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才能发挥辅导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在辅导员来源渠道上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选人用人标准机制。航海类院校辅导员来源可以从航海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或军校、转业大学生军官中选择。选拔辅导员必须重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将辅导员的政治面貌作为重要的准入标准。优先考虑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应聘者,因为他们工作上手快,工作能力较强,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大。
(二)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合理定位
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必须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并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武装自己,指导自身工作,以便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航海类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教育、军事训练、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学生的直接引导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是校园教学秩序的维护者,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直接参与者。辅导员这一工作对象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必须正确定位的工作角色。
(三)加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结合航海类院校发展形势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学生半军事管理、学生党建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宿舍管理等方面配备专职辅导员。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年大学生。每位辅导员负责某项具体工作,做到术业有专攻,使得辅导员在所负责的领域成为“专家”,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结合航海类高校自身实际,将国内外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可操作性较强的成功经验引入本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去。
(四)加强辅导员培养教育,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岗位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是促进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更是加快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经之路。航海类院校辅导员必须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军事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采取以专家学者讲座、资料学习、实践锻炼、心得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的辅导员培训。
(五)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稳定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备,是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杜绝“铁打的学校,流水的辅导员”这一现象,就必须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稳定辅导员队伍。首先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辅导员考评机制,定期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组织领导、学风建设、活动指导、就业服务等方面的考评考核。通过对辅导员素质的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促使辅导员工作走上规范化、职业化、科学化的轨道。其次要健全激励机制,畅通辅导员职称评定渠道,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点,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并把辅导员纳入干部培养计划,对表现突出的要重点培养。
三、结束语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且面临诸多障碍的紧迫课题,需要辅导员认知的转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各个部门的支持配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育人的理念,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才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才能顺利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包兰.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J].吉林省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1).
[2]汤启超.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09,(3).
[3]袁旭东.浅论当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刘铭枢,龚海洁.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才智,2010,(27).
【关键词】航海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干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管理水平。航海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在异国他乡不但要体现一定的个人素质,同时还要维护国家形象。在航海类院校实施半军事管理模式下,如何为国家培养政治信念坚定,工作能力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的高素质航海人才,对航海类院校的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航海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将有力地推进航海类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航海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思想认识、政策保障、评价体系各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但就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情况看,还存在辅导员配备数量不足、职责不明确、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流动性大等问题。
(一)辅导员配备数量不足,责任大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目前很多航海类高校很难达到这个标准。部分高校一名辅导员带几百个学生,致使辅导员很难在时间上和精细化工作上做的更好、更到位。这几年高校扩招,在校人数迅速增加,加上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思想活跃,接收新事物能力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敏感,心理状况令人担忧。辅导员工作繁重,责任重大、思想压力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二)辅导员定位不准、职责不明确
辅导员角色定位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辅导员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专家学者众说纷纭。很多高校辅导员觉得日常事务多,工作累,常常扮演着“高级保姆”和“勤杂工”的角色。这是因为辅导员和学生联系密切,学校各个部门只要有涉及到学生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由辅导员去做,所以辅导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实践中就导致了辅导员每天忙于日常事务,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三)辅导员队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辅导员对当前的某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存在混日子、熬年头, 得过且过,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理。一些辅导员没有真正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看待,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 缺乏正确的认识, 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毅力。一些辅导员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准, 观念陈旧,思想僵化。
(四)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航海类高校的学生管理大多实行半军事管理模式,航海类的辅导员大多刚从大学毕业,年龄普遍偏低,没有形成老、中、轻相结合的梯队结构;专业研究方面,掌握思政、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较少,对所在系部开设的专业课程了解不够,缺乏吻合的专业背景,不能在学生专业前景分析、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正确的科学引导,无法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的热情和爱好。军事管理业务方面,由于大多数辅导员不是军校科班出身,对军事技能掌握不够,学生的日常军事科目训练不能完全胜任。
(五)辅导员地位不高、思想不稳定、流动性大
辅导员工作在很多高校被认为什么人都能做的工作,没有得到社会、学校应有的认可。相比专业课老师而言,辅导员工作强度大、待遇低、发展空间不明确,很多人没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准备,导致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较大,人才缺失现象严重。辅导员在职称评定、学习深造、条件保障与专业课老师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待遇、政治待遇落实还不到位,辅导员个人的职业预期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与现实还存在很大差距。很多辅导员觉得待遇低、前途渺茫,不能安心工作。
二、航海类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切实加强和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辅导员队伍管理,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从建立健全辅导员准入制、明晰辅导员岗位职责、加强辅导员专业职业化、加强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改进和完善航海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一)建立辅导员准入机制,严把入口关
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应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协调组织管理的能力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只有这样的辅导员才能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才能发挥辅导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在辅导员来源渠道上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选人用人标准机制。航海类院校辅导员来源可以从航海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或军校、转业大学生军官中选择。选拔辅导员必须重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将辅导员的政治面貌作为重要的准入标准。优先考虑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应聘者,因为他们工作上手快,工作能力较强,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大。
(二)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合理定位
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必须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并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武装自己,指导自身工作,以便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航海类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教育、军事训练、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学生的直接引导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是校园教学秩序的维护者,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直接参与者。辅导员这一工作对象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必须正确定位的工作角色。
(三)加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结合航海类院校发展形势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学生半军事管理、学生党建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宿舍管理等方面配备专职辅导员。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年大学生。每位辅导员负责某项具体工作,做到术业有专攻,使得辅导员在所负责的领域成为“专家”,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结合航海类高校自身实际,将国内外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可操作性较强的成功经验引入本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去。
(四)加强辅导员培养教育,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岗位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是促进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更是加快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经之路。航海类院校辅导员必须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军事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采取以专家学者讲座、资料学习、实践锻炼、心得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的辅导员培训。
(五)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稳定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备,是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杜绝“铁打的学校,流水的辅导员”这一现象,就必须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稳定辅导员队伍。首先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辅导员考评机制,定期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组织领导、学风建设、活动指导、就业服务等方面的考评考核。通过对辅导员素质的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促使辅导员工作走上规范化、职业化、科学化的轨道。其次要健全激励机制,畅通辅导员职称评定渠道,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点,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并把辅导员纳入干部培养计划,对表现突出的要重点培养。
三、结束语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且面临诸多障碍的紧迫课题,需要辅导员认知的转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各个部门的支持配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育人的理念,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才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才能顺利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包兰.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J].吉林省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1).
[2]汤启超.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09,(3).
[3]袁旭东.浅论当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刘铭枢,龚海洁.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才智,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