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确立热爱教育的信念
热爱教师工作是我成长的原动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对于教师工作的喜欢,是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回望曾经教过我的那些老师,他们的敬业精神、无私之爱心、认真工作的作风,深深地感染着我,每当有困难,只要想起我的老师,我就有了力量。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的全部内涵,具体说来,它还可以是传承文化、建构文化理想、构建精神家园、引导人追求真善美,可以说是功德无量。同时,这个工作又具有挑战性,因为它面对的是新的东西,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看到一个个疑难问题的破解,看到一茬茬学生的成长,教师总是备感欣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了激情,就会乐此不疲,就会有乐趣,教学就达到了“乐教教乐,乐学学乐”这样的境界。
当然光有激情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给自己一个目标定位。毕淑敏老师在《了解自己的精神需求》一文中引述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夫妇请驯狗师训练小狗的故事,驯狗师在训练之前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养这条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妇两人回答不上来。驯狗师说既然你们不知道养这条狗的目标是什么,那么就请抱回家吧,我不能训练你们这条没有目标的狗。为此,戈尔夫妇一个晚上都没有睡,严肃地讨论养这条狗的目标是什么,后来讨论结果出来了——戈尔夫妇有两个孩子,还有一对养子养女,一共是4个孩子,他们希望这条狗在白天能够和孩子玩在一起,晚上能够看家护院。戈尔夫妇找到了驯狗师,说出了他们的想法。经过训练,果然这条狗尽如戈尔夫妇之所期。后来戈尔说:“我常常在想,一条狗都要有目标,何况是人。”
这个故事给人启发很大,我们确实要问问自己——你要用人生这一份如此宝贵的能量、能力去做什么?这个你一定要确定,你有责任为自己确立人生的目标,然后去努力。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看起来那么虚幻而宏大的问题,实际上又是那么具体地落实在我们自己人生的每一个当下的时刻中。
在语文教学中,我有自己的追求:抓住“技术(知识、能力等)与人文(智慧、信仰等)”两大要素展开教学,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术、学术思想、人格品质、人生信仰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建构文化,落实素养,金针度人;重视发现、探究过程,重视落实能转化为能力的知识,重视方法的梳理与指导,但又不拘于法。知识因智慧而生,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注重以智慧美的心灯去点亮学生的心灵;同时,以构建先进的语文课堂文化为平台,尊重、信任、理解、关爱学生,以人格美的光辉去引领学生。如此,在寻求自身幸福的同时,建构学生幸福;在建构学生幸福的同时,潜在地建构社会的幸福。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以生活的低姿态来面对人生,人生又何尝不乐乎?
二、注重修炼学养,练好内功
我坚持阅读经典理论,关注学科前沿,提升思想学术修养。我参加了绍兴市第一届中小学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举办的高中学科学业评价研修班、浙师大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等。同时,我转益多师,向同行学习,向省内外名师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要将读书作为人生的需要。读书既有超功利的一面,也有通过个人的自学来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的目的。
一是哲学、美学类的书。阅读皮亚杰的《结构主义》,我懂得了有关结构方面的知识;阅读《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一书时,我发现了海德格尔对语言特性的理解,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阅读胡塞尔的《现象学》,他的主张对我在解读文本方面非常有用。
二是宗教类的书。阅读《与神对话》,帮助我调节心态,明确人生的方向;阅读《六祖坛经》,让我领悟了中国式的特有思辨方式。
三是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类的书。阅读曹明海的《语文教学解释学》《语文教学本体论》《语文教育观新建构》,孙绍振的《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王尚文的《语感论》,还有《叶圣陶教育文集》《陶行知全集》等,都让我获益匪浅。
四是文学类的书。阅读名家散文类书也很重要,如周国平散文、韩少功散文、王鼎钧散文、张晓风散文:鲁迅作品系列《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等。
五是杂书。无论是什么样的书,都要有所涉猎,都要懂一点。
三、重视教学研究,转化成果
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应该与课堂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应该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为目的。我这样规定自己:将课堂作为学术研究成果展示呈现的一个平台,努力上出一堂堂好课,给每一节课创设一个鲜活的亮点。我常常这样想,上好课应该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同时课堂又是构建思想文化价值的重要阵地。我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是需要有本领的,除了一般的技能外,最主要的是读写的功夫,语文教师要较之于其他教师更应该会读会写,善读善写。
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上首先要准确把握文本内容,这也是最难的一关。教师要科学地解读文本的内容,运用解释学、现象学等方法,以文解文进行解读。为此本人撰写文章,如《(祝福)中的人文意蕴》《(那树)的人文价值》《在虚构与存在之间——(沙之书)互文新读》等,均在相关期刊发表。把握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材料掌握清楚,重视文本阅读的原初感受,深入研究,形成科学的阅读见解,而不是将阅读淹没在各种资料之中。
其次,要善于根据学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管理学等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如高三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为应试而教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我通过古诗词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并认识我国古人的思想情感、了解民族文化的心理,进而提高语言素养,将古代诗词迁移入现代文本的写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实践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如:化诗境为文境散文,即将某一首诗词之意境转化为散文的文境;将古诗文词汇、意境、哲理、情绪等化为自己的文章血肉;引评结合,叙议结合,古今相印,在点评中融入今人的情思;整合一个话题,贯串古今;等等。
如对人文专题与写作资源的整合开发,我总结出这样一条路径:读写整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其实是一种以表达为本位的新的阅读观的确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强调的是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强调的是写作对阅读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我们要看到阅读确实对写作有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写作对阅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我实施了“随文写作,互文建构”的教学策略。
1.伴随着阅读展开的一种体验式写作。如阅读毕淑敏的《我的五样》,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写:你认定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请确认一下“你的五样”;如果要舍弃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请写出舍弃的顺序和理由。这是一次虚拟的选择, 但这样的选择,厘清了作者对自我生命存在价值的追寻。这是通过写来实现的。
2.随文仿写。语言学习始于模仿,因此仿写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教学中,可以仿写一句话、一个语段甚至一篇文章。如对于篇章的仿写,我引导学生在学习《滕王阁序并诗》一文后尝试借鉴课文以下写法:(1)围绕滕王阁宴会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叙事、写景、抒情和谐统一,文思缜密;(2)善于用典,文化意象丰富;(3)过渡自然;(4)骈偶句式使用。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写骈体文。
3.随文评点。通过评点文本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般用来记叙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教材编者在对话栏中对作品作了评点,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随时写下心得,包括对编者评点的不同见解,与作品和编者展开对话。
4.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来促进阅读。如反复诵读《我与地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鸟啼》等文本的某些片段,观察自己熟悉的人,或者动物、植物,看看是否有新的认识和体会,用一段话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根据文本的亮点进行设计。如续写课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开头,要求语意与下文连贯:有时我认为,如果我们想明天就会死去那样的话,才是最好的规则。请学生接着写。
6.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写出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苏教材必修五“我们头上的灿烂的星空”中的第二板块“伟大的情思”《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法国,帕斯卡尔),这一文本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人是什么这一问题,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黑格尔(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等提出了关于人是什么的判断,而帕斯卡尔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人是脆弱与坚强、卑贱与伟大、禽兽与天使、缺点与本性、可惊叹与可荒唐、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对于人性中的这种二律背反的存在,我引导学生谈谈“人是自由与枷乐、_______……的统一体”,写写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
7.填补文本空白。或重新设计情节,或虚写转换为实写、实写转换为虚写等,以这样的写作练习来提升学生阅读文本的质量。如《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设计:(1)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倘若实写,请揣摩文意,仿照欧·亨利的口吻把它写出来;(2)续写课文,假如你是琼珊,写出你在知道事情真相后的心理活动;(3)重新给《最后的常春藤叶》小说设计一个结尾,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用意。
8.变体写作。如将欧阳修的《秋声赋》转换成古典诗歌的体式来写。
9.适度拓展文本,积极引导学生开发课程资源。如学习《逍遥游》一文可适度拓展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关庄子的内容,还可适度拓展叶春雷的《庄子的翅膀》、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以帮助学生扩大文化视野,并在此基础上以读促写,以读促读,读写互动,互文建构,形成体验性作文。
这一策略的实施,既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又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要以研究的眼光来审视课程与学生、审视教学现象,这样才能获得不一样的教育智慧。
此外,教师应重视对教学的历史进行描写,重视个案研究与教学反思,以有价值的反思促进教育,使学生发展。学生发展了,教师的发展也就在其中了。
黑格尔曾说:“只有通过反思作为中介的改变,对象的真实本性才可呈现于意识前面。”反思的重要价值之一是去“蔽”,进而走进事件真相,发现事物本质。“教学反思”就是思考所经历过(历时)的教与学的目的、行为、结果,从中揭示教学的本质,减少无效劳动,获得经验教训,提升教学境界。而“课堂教学反思”则是对“已经发生了”的课堂教学现象、教学细节、教学行为、“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教材”互动的全过程进行思考斟酌,从中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提升课堂教学的境界。我常用的反思途径有:(1)反思以“习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注重体验式教学;(2)监听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使之精练;(3)审视自己和他人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思辨;(4)实录课堂教学片段或过程,进行教学叙事,回忆,重新思考;(5)写一些课堂感悟与听课感言;(6)思考在课堂上究竟应该预设些什么、生成些什么、有哪些不变的东西;(7)从课堂教学的目标出发,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反思;(8)对自身学养、课程本体进行反思;(9)运用笛卡尔《谈谈方法》中的四个原则“自明律、分析律、综合律、枚举律”去发现教学内在规律性的东西。
帕斯卡尔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用心思想,就会在教学中展现闪亮的智慧;用心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会出现不平凡的奇迹!
热爱教师工作是我成长的原动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对于教师工作的喜欢,是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回望曾经教过我的那些老师,他们的敬业精神、无私之爱心、认真工作的作风,深深地感染着我,每当有困难,只要想起我的老师,我就有了力量。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的全部内涵,具体说来,它还可以是传承文化、建构文化理想、构建精神家园、引导人追求真善美,可以说是功德无量。同时,这个工作又具有挑战性,因为它面对的是新的东西,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看到一个个疑难问题的破解,看到一茬茬学生的成长,教师总是备感欣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了激情,就会乐此不疲,就会有乐趣,教学就达到了“乐教教乐,乐学学乐”这样的境界。
当然光有激情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给自己一个目标定位。毕淑敏老师在《了解自己的精神需求》一文中引述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夫妇请驯狗师训练小狗的故事,驯狗师在训练之前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养这条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妇两人回答不上来。驯狗师说既然你们不知道养这条狗的目标是什么,那么就请抱回家吧,我不能训练你们这条没有目标的狗。为此,戈尔夫妇一个晚上都没有睡,严肃地讨论养这条狗的目标是什么,后来讨论结果出来了——戈尔夫妇有两个孩子,还有一对养子养女,一共是4个孩子,他们希望这条狗在白天能够和孩子玩在一起,晚上能够看家护院。戈尔夫妇找到了驯狗师,说出了他们的想法。经过训练,果然这条狗尽如戈尔夫妇之所期。后来戈尔说:“我常常在想,一条狗都要有目标,何况是人。”
这个故事给人启发很大,我们确实要问问自己——你要用人生这一份如此宝贵的能量、能力去做什么?这个你一定要确定,你有责任为自己确立人生的目标,然后去努力。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看起来那么虚幻而宏大的问题,实际上又是那么具体地落实在我们自己人生的每一个当下的时刻中。
在语文教学中,我有自己的追求:抓住“技术(知识、能力等)与人文(智慧、信仰等)”两大要素展开教学,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术、学术思想、人格品质、人生信仰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建构文化,落实素养,金针度人;重视发现、探究过程,重视落实能转化为能力的知识,重视方法的梳理与指导,但又不拘于法。知识因智慧而生,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注重以智慧美的心灯去点亮学生的心灵;同时,以构建先进的语文课堂文化为平台,尊重、信任、理解、关爱学生,以人格美的光辉去引领学生。如此,在寻求自身幸福的同时,建构学生幸福;在建构学生幸福的同时,潜在地建构社会的幸福。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以生活的低姿态来面对人生,人生又何尝不乐乎?
二、注重修炼学养,练好内功
我坚持阅读经典理论,关注学科前沿,提升思想学术修养。我参加了绍兴市第一届中小学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举办的高中学科学业评价研修班、浙师大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等。同时,我转益多师,向同行学习,向省内外名师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要将读书作为人生的需要。读书既有超功利的一面,也有通过个人的自学来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的目的。
一是哲学、美学类的书。阅读皮亚杰的《结构主义》,我懂得了有关结构方面的知识;阅读《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一书时,我发现了海德格尔对语言特性的理解,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阅读胡塞尔的《现象学》,他的主张对我在解读文本方面非常有用。
二是宗教类的书。阅读《与神对话》,帮助我调节心态,明确人生的方向;阅读《六祖坛经》,让我领悟了中国式的特有思辨方式。
三是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类的书。阅读曹明海的《语文教学解释学》《语文教学本体论》《语文教育观新建构》,孙绍振的《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王尚文的《语感论》,还有《叶圣陶教育文集》《陶行知全集》等,都让我获益匪浅。
四是文学类的书。阅读名家散文类书也很重要,如周国平散文、韩少功散文、王鼎钧散文、张晓风散文:鲁迅作品系列《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等。
五是杂书。无论是什么样的书,都要有所涉猎,都要懂一点。
三、重视教学研究,转化成果
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应该与课堂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应该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为目的。我这样规定自己:将课堂作为学术研究成果展示呈现的一个平台,努力上出一堂堂好课,给每一节课创设一个鲜活的亮点。我常常这样想,上好课应该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同时课堂又是构建思想文化价值的重要阵地。我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是需要有本领的,除了一般的技能外,最主要的是读写的功夫,语文教师要较之于其他教师更应该会读会写,善读善写。
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上首先要准确把握文本内容,这也是最难的一关。教师要科学地解读文本的内容,运用解释学、现象学等方法,以文解文进行解读。为此本人撰写文章,如《(祝福)中的人文意蕴》《(那树)的人文价值》《在虚构与存在之间——(沙之书)互文新读》等,均在相关期刊发表。把握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材料掌握清楚,重视文本阅读的原初感受,深入研究,形成科学的阅读见解,而不是将阅读淹没在各种资料之中。
其次,要善于根据学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管理学等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如高三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为应试而教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我通过古诗词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并认识我国古人的思想情感、了解民族文化的心理,进而提高语言素养,将古代诗词迁移入现代文本的写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实践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如:化诗境为文境散文,即将某一首诗词之意境转化为散文的文境;将古诗文词汇、意境、哲理、情绪等化为自己的文章血肉;引评结合,叙议结合,古今相印,在点评中融入今人的情思;整合一个话题,贯串古今;等等。
如对人文专题与写作资源的整合开发,我总结出这样一条路径:读写整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其实是一种以表达为本位的新的阅读观的确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强调的是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强调的是写作对阅读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我们要看到阅读确实对写作有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写作对阅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我实施了“随文写作,互文建构”的教学策略。
1.伴随着阅读展开的一种体验式写作。如阅读毕淑敏的《我的五样》,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写:你认定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请确认一下“你的五样”;如果要舍弃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请写出舍弃的顺序和理由。这是一次虚拟的选择, 但这样的选择,厘清了作者对自我生命存在价值的追寻。这是通过写来实现的。
2.随文仿写。语言学习始于模仿,因此仿写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教学中,可以仿写一句话、一个语段甚至一篇文章。如对于篇章的仿写,我引导学生在学习《滕王阁序并诗》一文后尝试借鉴课文以下写法:(1)围绕滕王阁宴会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叙事、写景、抒情和谐统一,文思缜密;(2)善于用典,文化意象丰富;(3)过渡自然;(4)骈偶句式使用。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写骈体文。
3.随文评点。通过评点文本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般用来记叙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教材编者在对话栏中对作品作了评点,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随时写下心得,包括对编者评点的不同见解,与作品和编者展开对话。
4.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来促进阅读。如反复诵读《我与地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鸟啼》等文本的某些片段,观察自己熟悉的人,或者动物、植物,看看是否有新的认识和体会,用一段话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根据文本的亮点进行设计。如续写课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开头,要求语意与下文连贯:有时我认为,如果我们想明天就会死去那样的话,才是最好的规则。请学生接着写。
6.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写出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苏教材必修五“我们头上的灿烂的星空”中的第二板块“伟大的情思”《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法国,帕斯卡尔),这一文本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人是什么这一问题,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黑格尔(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等提出了关于人是什么的判断,而帕斯卡尔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人是脆弱与坚强、卑贱与伟大、禽兽与天使、缺点与本性、可惊叹与可荒唐、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对于人性中的这种二律背反的存在,我引导学生谈谈“人是自由与枷乐、_______……的统一体”,写写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
7.填补文本空白。或重新设计情节,或虚写转换为实写、实写转换为虚写等,以这样的写作练习来提升学生阅读文本的质量。如《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设计:(1)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倘若实写,请揣摩文意,仿照欧·亨利的口吻把它写出来;(2)续写课文,假如你是琼珊,写出你在知道事情真相后的心理活动;(3)重新给《最后的常春藤叶》小说设计一个结尾,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用意。
8.变体写作。如将欧阳修的《秋声赋》转换成古典诗歌的体式来写。
9.适度拓展文本,积极引导学生开发课程资源。如学习《逍遥游》一文可适度拓展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关庄子的内容,还可适度拓展叶春雷的《庄子的翅膀》、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以帮助学生扩大文化视野,并在此基础上以读促写,以读促读,读写互动,互文建构,形成体验性作文。
这一策略的实施,既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又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要以研究的眼光来审视课程与学生、审视教学现象,这样才能获得不一样的教育智慧。
此外,教师应重视对教学的历史进行描写,重视个案研究与教学反思,以有价值的反思促进教育,使学生发展。学生发展了,教师的发展也就在其中了。
黑格尔曾说:“只有通过反思作为中介的改变,对象的真实本性才可呈现于意识前面。”反思的重要价值之一是去“蔽”,进而走进事件真相,发现事物本质。“教学反思”就是思考所经历过(历时)的教与学的目的、行为、结果,从中揭示教学的本质,减少无效劳动,获得经验教训,提升教学境界。而“课堂教学反思”则是对“已经发生了”的课堂教学现象、教学细节、教学行为、“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教材”互动的全过程进行思考斟酌,从中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提升课堂教学的境界。我常用的反思途径有:(1)反思以“习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注重体验式教学;(2)监听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使之精练;(3)审视自己和他人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思辨;(4)实录课堂教学片段或过程,进行教学叙事,回忆,重新思考;(5)写一些课堂感悟与听课感言;(6)思考在课堂上究竟应该预设些什么、生成些什么、有哪些不变的东西;(7)从课堂教学的目标出发,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反思;(8)对自身学养、课程本体进行反思;(9)运用笛卡尔《谈谈方法》中的四个原则“自明律、分析律、综合律、枚举律”去发现教学内在规律性的东西。
帕斯卡尔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用心思想,就会在教学中展现闪亮的智慧;用心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会出现不平凡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