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追求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学语言幽默在课堂教学中尤显重要。地理学科内容广泛,自然人文兼备,贴近生产、生活实际,所以幽默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把握地理教学语言幽默的本质特征
幽默是思想、才学和灵感的结晶,是哲理和情趣的统一。教学幽默具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趣味性,又具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即在教学中的教育性。教学幽默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趣味性是教学幽默的显性特征;同时教学幽默蕴涵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教育性是其本质特征。
怎样做到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和谐统一呢?首先,教学幽默要契合教学目的和内容。教学幽默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才智。如果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于不顾,东拉西扯,为幽默而幽默,不仅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又给学生以油滑之感。其次,教学幽默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幽默与一般幽默艺术不同,它的场所是课堂,对象是学生。教学幽默的深浅度应与学生对幽默的理解力和接受水平相一致。如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存在着差异,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主要靠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已逐步进入理论型,辩证思维发展迅速,能够理解深层次的语言内涵,因而幽默运用的层次应有所不同。如果不考虑学生生活阅历、文化知识的背景差距,不考虑如何引起师生心灵的沟通,学生就无法领略幽默所散发出来的妙趣,幽默的审美价值也将荡然无存。第三,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会冲淡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乏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学价值。
二、探究地理教学幽默语言的形成规律
一般的教学语言,遵循语言逻辑的基本规律,其文字的形式和内容的联系是规范的、词语之间的搭配是常规的,因而常与语言的幽默无缘。但是,如果突破语言、文字、词汇、语法、形式和逻辑的一般规律,变格运用语言材料,并与学生特殊心理活动有机结合,语言的幽默氛围自然就产生了。下面举几例加以说明。
1.借用语音相同的字词,构成特别的语义,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如:我国居世界首位的矿产——钨、锑、稀土、锌、钛、钒,可记为“吾弟吸毒心太烦”。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记为“养闺女,铁钙(两家),哪家美”。
2.改变语言暗示的语义方向,使学生的心理期望突然落空,也会产生幽默的效果。如:讲完地震这一内容后,笔者这样补充:“日本地震学者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耗资七亿多美元研究地震预报,最后得出结论——学生满怀期待着地震预报的新成果,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未能准确地进行地震预报。”这样表述不仅产生很强的幽默效果,而且也从强调说明了地震预测的困难,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违拗语言规律和社会习惯,使原先凝结的一种规范认识和话语事实发生矛盾冲突,便会产生幽默效果。如:用变形的谚语来形容黄河地上河——水往高处流,人往低处走;故意误用成语——“大气层厚度约2000~3000千米,地球直径约12740千米。学了这个知识点后,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了”。
4.巧用比喻、借代、双关、拟人等修辞方法,常会创造出幽默意境。如:讲恒星运动时,笔者这样讲述:“最早发现恒星运动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这个和尚除了念经之外还有一项‘业余爱好’,那就是观察天象……其实恒星运动的速度很快,牛郎26Km/s,织女14Km/s,牛郎跑得快,大概是因为他是男性的缘故吧。1200年后明目皓齿的织女将靠近北极成为北极星,牛郎织女分道扬镳。也许有些同学感到惋惜,可其实他们并不般配,织女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亮度是牛郎的六倍,体重是牛郎的三倍!”这段话把现代用语“业余爱好”借用到古人身上,新颖别致;把织女描绘成“明目皓齿”,比喻为耀眼的明星,形象科学;而“牛郎跑得快,体重小”是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
再如,讲富士山这一活火山时,把富士山近期有喷发迹象故意说成“富士山近期很想喷发”,“很想”一词用在此处令人忍俊不禁,妙趣横生。
三、提升地理教学幽默语言的艺术品位
幽默是自信的表现,是智慧的闪光。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幽默,常起到“调味品”的作用,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人的幽默能力有先天遗传的因素,更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地理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努力提升教学幽默艺术品位。
1.努力培养自信、乐观的性格。乐观开朗的性格是创造教学幽默的基础,教师自信乐观、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会激起学生亲切感和温暖感,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思维同步共振,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事实证明,教师和颜悦色,亲昵适度,讲解有方,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喜悦、亲切、激励、自信的情感体验。在这种场合,学生不但自觉地聆听教师的讲解,而且带着欢乐用整个心灵去接受教师的教育。师生情感相互感染,由共鸣而激起的情感“合力”冲击着学生的心田,成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2.不断积累幽默材料。格言、警句、谚语、急智之言、风趣的小故事常常是教学幽默运用的材料,平时生活和教学中应注意收集,不断积累。如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在地理教学中偶尔用上几句既饶有风趣又含义深刻:食物链——黄鼠狼给鸡拜年;伏季休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胡杨树——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时间一长自然就妙语连珠、幽默诙谐了。
3.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子,构思幽默素材。地理教学内容直接的幽默素材不是很多,但只要深入挖掘,在备课时认真构思,就会发掘出不少幽默的“金矿”。如台风——台风是从台湾来的风吗;承压水排泄区——不要一听排泄就有臭的感觉,其实这种排泄物(矿泉水)的味道好极了。这些语言不仅具有幽默感,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4.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学幽默的速变性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教育机智,只有机智的教学才能不断地创造教学幽默。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是情感的交融和呼应。在师生的交互作用中,教育情景往往是难以控制的,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情景的细微变化,迅速机敏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常常能够巧妙地利用突然发生的状况,或者创设新的情景把教育活动引向深入,或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如笔者在讲洋流成因时,一位学生把风海流说成“风流”,教师便机智地说:“请同学们注意,风海流并不‘风流’!相反地,它非常稳重,常年稳定地沿着盛行风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在此,学生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认识了风海流的成因。
5.增强教学创新意识。幽默需要创造,只有不断创造,幽默才能成为源头活水汨汨不断。教学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给教学赋予新的生机和活力。有了创新意识,又迫使教师去反思自己的素质高低和教学行为,就能主动去改革自己曾津津乐道的传统教学模式,就能主动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偏爱与兴趣,往往得益于任课教师教学的强烈感染力和吸引力。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浓厚的兴趣会转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讲究教学艺术,不断激发并巩固学生的求知欲望,“授之以情,教之以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
一、把握地理教学语言幽默的本质特征
幽默是思想、才学和灵感的结晶,是哲理和情趣的统一。教学幽默具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趣味性,又具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即在教学中的教育性。教学幽默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趣味性是教学幽默的显性特征;同时教学幽默蕴涵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教育性是其本质特征。
怎样做到趣味性和教育性的和谐统一呢?首先,教学幽默要契合教学目的和内容。教学幽默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才智。如果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于不顾,东拉西扯,为幽默而幽默,不仅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又给学生以油滑之感。其次,教学幽默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幽默与一般幽默艺术不同,它的场所是课堂,对象是学生。教学幽默的深浅度应与学生对幽默的理解力和接受水平相一致。如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存在着差异,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主要靠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已逐步进入理论型,辩证思维发展迅速,能够理解深层次的语言内涵,因而幽默运用的层次应有所不同。如果不考虑学生生活阅历、文化知识的背景差距,不考虑如何引起师生心灵的沟通,学生就无法领略幽默所散发出来的妙趣,幽默的审美价值也将荡然无存。第三,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会冲淡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乏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学价值。
二、探究地理教学幽默语言的形成规律
一般的教学语言,遵循语言逻辑的基本规律,其文字的形式和内容的联系是规范的、词语之间的搭配是常规的,因而常与语言的幽默无缘。但是,如果突破语言、文字、词汇、语法、形式和逻辑的一般规律,变格运用语言材料,并与学生特殊心理活动有机结合,语言的幽默氛围自然就产生了。下面举几例加以说明。
1.借用语音相同的字词,构成特别的语义,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如:我国居世界首位的矿产——钨、锑、稀土、锌、钛、钒,可记为“吾弟吸毒心太烦”。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记为“养闺女,铁钙(两家),哪家美”。
2.改变语言暗示的语义方向,使学生的心理期望突然落空,也会产生幽默的效果。如:讲完地震这一内容后,笔者这样补充:“日本地震学者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耗资七亿多美元研究地震预报,最后得出结论——学生满怀期待着地震预报的新成果,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未能准确地进行地震预报。”这样表述不仅产生很强的幽默效果,而且也从强调说明了地震预测的困难,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违拗语言规律和社会习惯,使原先凝结的一种规范认识和话语事实发生矛盾冲突,便会产生幽默效果。如:用变形的谚语来形容黄河地上河——水往高处流,人往低处走;故意误用成语——“大气层厚度约2000~3000千米,地球直径约12740千米。学了这个知识点后,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了”。
4.巧用比喻、借代、双关、拟人等修辞方法,常会创造出幽默意境。如:讲恒星运动时,笔者这样讲述:“最早发现恒星运动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这个和尚除了念经之外还有一项‘业余爱好’,那就是观察天象……其实恒星运动的速度很快,牛郎26Km/s,织女14Km/s,牛郎跑得快,大概是因为他是男性的缘故吧。1200年后明目皓齿的织女将靠近北极成为北极星,牛郎织女分道扬镳。也许有些同学感到惋惜,可其实他们并不般配,织女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亮度是牛郎的六倍,体重是牛郎的三倍!”这段话把现代用语“业余爱好”借用到古人身上,新颖别致;把织女描绘成“明目皓齿”,比喻为耀眼的明星,形象科学;而“牛郎跑得快,体重小”是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
再如,讲富士山这一活火山时,把富士山近期有喷发迹象故意说成“富士山近期很想喷发”,“很想”一词用在此处令人忍俊不禁,妙趣横生。
三、提升地理教学幽默语言的艺术品位
幽默是自信的表现,是智慧的闪光。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幽默,常起到“调味品”的作用,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人的幽默能力有先天遗传的因素,更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地理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努力提升教学幽默艺术品位。
1.努力培养自信、乐观的性格。乐观开朗的性格是创造教学幽默的基础,教师自信乐观、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会激起学生亲切感和温暖感,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思维同步共振,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事实证明,教师和颜悦色,亲昵适度,讲解有方,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喜悦、亲切、激励、自信的情感体验。在这种场合,学生不但自觉地聆听教师的讲解,而且带着欢乐用整个心灵去接受教师的教育。师生情感相互感染,由共鸣而激起的情感“合力”冲击着学生的心田,成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2.不断积累幽默材料。格言、警句、谚语、急智之言、风趣的小故事常常是教学幽默运用的材料,平时生活和教学中应注意收集,不断积累。如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在地理教学中偶尔用上几句既饶有风趣又含义深刻:食物链——黄鼠狼给鸡拜年;伏季休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胡杨树——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时间一长自然就妙语连珠、幽默诙谐了。
3.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子,构思幽默素材。地理教学内容直接的幽默素材不是很多,但只要深入挖掘,在备课时认真构思,就会发掘出不少幽默的“金矿”。如台风——台风是从台湾来的风吗;承压水排泄区——不要一听排泄就有臭的感觉,其实这种排泄物(矿泉水)的味道好极了。这些语言不仅具有幽默感,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4.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学幽默的速变性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教育机智,只有机智的教学才能不断地创造教学幽默。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是情感的交融和呼应。在师生的交互作用中,教育情景往往是难以控制的,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情景的细微变化,迅速机敏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常常能够巧妙地利用突然发生的状况,或者创设新的情景把教育活动引向深入,或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如笔者在讲洋流成因时,一位学生把风海流说成“风流”,教师便机智地说:“请同学们注意,风海流并不‘风流’!相反地,它非常稳重,常年稳定地沿着盛行风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在此,学生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认识了风海流的成因。
5.增强教学创新意识。幽默需要创造,只有不断创造,幽默才能成为源头活水汨汨不断。教学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给教学赋予新的生机和活力。有了创新意识,又迫使教师去反思自己的素质高低和教学行为,就能主动去改革自己曾津津乐道的传统教学模式,就能主动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偏爱与兴趣,往往得益于任课教师教学的强烈感染力和吸引力。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浓厚的兴趣会转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讲究教学艺术,不断激发并巩固学生的求知欲望,“授之以情,教之以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