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有不少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个个口齿伶俐,能说会道,但一到了课堂上或在某些特定场合的众人面前,往往就变得语无伦次,话不连贯,词不达意,显得挺稚嫩的。问其原因,都是怕说错或说不好而遭人嘲笑。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呢?
一、改变一种观念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改变一种过去固有的教学观念,即教师是主导,其实是主人的状况。一堂课往往是老师唱主角,学生成配角;老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有不少的师生怕学生听不懂,或说不到点上,因而常常代替了学生的劳动,先入为主,从头说到尾,并且是老师说了算,一语定乾坤。现在我们不是提倡课堂教学民主化、平等化吗?那就应该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自己做主的感受,并且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非说不可,而不是随声附和老师。我并不否认老师的主导地位,但起码不应该是主角,也不是配角,而应像是一位主持——课堂教学的主持人。主持人的作用就是穿针引线,引出话题,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并且善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与和谐的谈话氛围,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二、养成一种习惯
我们知道,习惯也是一种力量。好的习惯往往难以培养,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带来不可低估的力量。
例如:课堂教学中常常要用到分组讨论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那么如何才能让分组讨论不是流于一种形式,而是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一种既生动活泼又效果显著的学习方式呢?这就靠小组合作学习。从一开始就该有明确的分工,可设主持人、纪录人、监督人和课堂发言人等不同角色,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小组的发言者,下次讨论时再轮换角色。学生就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小组分工讨论中逐渐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如果说小组讨论时的发言还比较轻松随意的话,那么发言人在课堂上的汇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这是代表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有序而正式的发言,既要有条理地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还要说得清楚、正确,说到点上,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和掌声。同时其他同学对发言人的汇报也可进行点评、纠正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三、获得多种体验
1.课堂汇报交流。由小组讨论再到课堂汇报,也就是从不自觉地、随意地言语实践,转移到了自觉地、有意识地想把话说得流利些、准确些,甚至说得精彩些,以此显示自己言语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尤其是在学习文言文或叙事性较强的课文时,让学生在经过自读、思考和讨论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一人复述,其他同学则可给于纠正、补充和点评,看谁说得正确、恰当,有亮点。学生在议、说、评的学习实践中,体验了言语表达的不易和重要性,也品尝了失败和成功,并可获得有益的经验。
2.早读传递信息。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新闻消息、文学故事以及社会生活、道德观察等等,然后利用语文早读课时间轮流介绍给大家。每星期可活动两到三次,每次两个学生上台发言。班上其他同学也不是无事可做被动接受,而是对发言者的表达状态进行点评。每次由两到三个“听众”担任临时评论员,对发言同学的表现给以评价并打分,下次再由其他同学轮流担任评论员。这样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发言传播信息的机会也有评价别人的机会。
3.演讲展风采。演讲这种语文活动形式挺受学生欢迎的,而且也是一种较好的有效的言语训练方式。首先是确定演讲的主题,可选择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和熟悉的话题,其次是写好演讲稿,这是进行演讲的前提和基础,应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在正式演讲前,可先分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初次演讲,并选出一位同学参加班上的演讲,同时,小组对他的演讲稿的内容和演讲技巧给于点评和鼓励,最后是各组的演讲选手在班上亮相。在班上演讲时,可设两位同学担任评论员进行当场点评,另设三位评分员当场给演讲者打分,最后根据分值评出本次演讲活动的最佳选手。
总之,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话,大胆说话,主动说话,使他们在不断的言语实践中得到训练,获得经验,从而逐渐提高言语的表达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呢?
一、改变一种观念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改变一种过去固有的教学观念,即教师是主导,其实是主人的状况。一堂课往往是老师唱主角,学生成配角;老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有不少的师生怕学生听不懂,或说不到点上,因而常常代替了学生的劳动,先入为主,从头说到尾,并且是老师说了算,一语定乾坤。现在我们不是提倡课堂教学民主化、平等化吗?那就应该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自己做主的感受,并且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非说不可,而不是随声附和老师。我并不否认老师的主导地位,但起码不应该是主角,也不是配角,而应像是一位主持——课堂教学的主持人。主持人的作用就是穿针引线,引出话题,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并且善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与和谐的谈话氛围,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二、养成一种习惯
我们知道,习惯也是一种力量。好的习惯往往难以培养,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带来不可低估的力量。
例如:课堂教学中常常要用到分组讨论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那么如何才能让分组讨论不是流于一种形式,而是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一种既生动活泼又效果显著的学习方式呢?这就靠小组合作学习。从一开始就该有明确的分工,可设主持人、纪录人、监督人和课堂发言人等不同角色,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小组的发言者,下次讨论时再轮换角色。学生就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小组分工讨论中逐渐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如果说小组讨论时的发言还比较轻松随意的话,那么发言人在课堂上的汇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这是代表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有序而正式的发言,既要有条理地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还要说得清楚、正确,说到点上,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和掌声。同时其他同学对发言人的汇报也可进行点评、纠正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三、获得多种体验
1.课堂汇报交流。由小组讨论再到课堂汇报,也就是从不自觉地、随意地言语实践,转移到了自觉地、有意识地想把话说得流利些、准确些,甚至说得精彩些,以此显示自己言语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尤其是在学习文言文或叙事性较强的课文时,让学生在经过自读、思考和讨论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一人复述,其他同学则可给于纠正、补充和点评,看谁说得正确、恰当,有亮点。学生在议、说、评的学习实践中,体验了言语表达的不易和重要性,也品尝了失败和成功,并可获得有益的经验。
2.早读传递信息。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新闻消息、文学故事以及社会生活、道德观察等等,然后利用语文早读课时间轮流介绍给大家。每星期可活动两到三次,每次两个学生上台发言。班上其他同学也不是无事可做被动接受,而是对发言者的表达状态进行点评。每次由两到三个“听众”担任临时评论员,对发言同学的表现给以评价并打分,下次再由其他同学轮流担任评论员。这样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发言传播信息的机会也有评价别人的机会。
3.演讲展风采。演讲这种语文活动形式挺受学生欢迎的,而且也是一种较好的有效的言语训练方式。首先是确定演讲的主题,可选择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和熟悉的话题,其次是写好演讲稿,这是进行演讲的前提和基础,应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在正式演讲前,可先分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初次演讲,并选出一位同学参加班上的演讲,同时,小组对他的演讲稿的内容和演讲技巧给于点评和鼓励,最后是各组的演讲选手在班上亮相。在班上演讲时,可设两位同学担任评论员进行当场点评,另设三位评分员当场给演讲者打分,最后根据分值评出本次演讲活动的最佳选手。
总之,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话,大胆说话,主动说话,使他们在不断的言语实践中得到训练,获得经验,从而逐渐提高言语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