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和能力的过程,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细化教学教学管理思想教育
一、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细化教育教学环节。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1)加强学生理想前途教育。
学生只有树立理想,确立人生目标,学习才有方向。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懂得这些道理,学生学习才有动力。我们要用鲜活的案例向学生介绍成功人士的学习经过和奋斗历程。
(2)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教育。
个体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元素,个体的健康发展,是人类社会得以前进的基础。个体离不开社会,个体在享受社会赋予的很多权利的时候,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就我们初中生而言,在享受社会赋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的时候,就应当承担把学习学好这个责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对社会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
2.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生外在的行为素养是内在道德品质的表现,内在的道德品质也要通过外在的行为来体现。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成长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既关系到一代人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和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师生大会、升旗仪式、班会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对学生遵守《规范》和学校纪律的情况进行考核,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表扬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示范,立榜样,惩歪风,扬正气。
二、狠抓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课上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重点在于教师如何把课上活。上活课程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变通”。“变通”,简单理解就是变化了才通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肯定会碰到许多不懂的或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变通,由浅入深的讲解,举一反三的例证,旁敲侧击的提示都行。只要你善变,敢变,必然会找到一条通路。
2.使用启发式教学,把课上好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师生互动性差,启发式教学则重视了师生的互动。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诱导,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启发的思路是否开阔。启发式教学离不开讨论法,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也可以是学生分组讨论,目的就是把课上好。
3.重视课堂训练环节,把课上实
我们见过阅兵式,整齐的方阵,一致的步伐,那是训练的结果。同样,我们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训练环节。文科的听说读写训练,理科的题型训练,必不可少。不搞花架子,不哗众取宠,认认真真把课上到实处。
三、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获得多种语文能力。
1.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多以生动的描绘,循循诱导,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但我们知道人的各种感官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显然这种激发、训练思维的方式是局限的、单一的。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图象、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方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灵活、全面、立体。如教师在教授《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利用CAI课件,从正面、侧面、仰视、特写等多种角度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使学生直接观察和了解了课文按时空转换的空间说明顺序,开发训练了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而通过几幅重点浮雕的显示,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求他们把握特征,图文对应,用语言再现,则又训练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这样的思维训练是全方位的,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2.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散文的教学,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用语言来讲解,而学生没有展开丰富的想象,是不利于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的。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教师可以借助画面,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语言文字表现的内容,引发学生产生合理想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雪》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配乐词朗诵,同时展示著名画家傅抱石以本词为素材而绘制的“江山如此多娇”国画,通过音、像的配合,激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冰天雪地中,在与一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巨人对话。利用多媒体通过设置情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词的意境,领悟了词人的感情,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
3.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类别的材料需要记忆,有图象的,文字的,数字的等等。“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学习者对不同的材料的记忆容量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图象的记忆明显超过对于表示物品名称的词语如“橘子”、“钢笔”的记忆。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常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同是一种材料采用不同表现形式对学生的视觉感受力与注意力的影响是不同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古典诗文名篇,往往需要学生熟记,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图像、声音、图画、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不同的感官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到同一信息源的信息,学生记得快,且记忆时间长,加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长久性,学生长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记忆必将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市第二高级中学476600)
关键词:细化教学教学管理思想教育
一、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细化教育教学环节。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1)加强学生理想前途教育。
学生只有树立理想,确立人生目标,学习才有方向。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懂得这些道理,学生学习才有动力。我们要用鲜活的案例向学生介绍成功人士的学习经过和奋斗历程。
(2)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教育。
个体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元素,个体的健康发展,是人类社会得以前进的基础。个体离不开社会,个体在享受社会赋予的很多权利的时候,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就我们初中生而言,在享受社会赋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的时候,就应当承担把学习学好这个责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对社会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
2.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生外在的行为素养是内在道德品质的表现,内在的道德品质也要通过外在的行为来体现。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成长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既关系到一代人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和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师生大会、升旗仪式、班会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对学生遵守《规范》和学校纪律的情况进行考核,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表扬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示范,立榜样,惩歪风,扬正气。
二、狠抓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课上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重点在于教师如何把课上活。上活课程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变通”。“变通”,简单理解就是变化了才通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肯定会碰到许多不懂的或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变通,由浅入深的讲解,举一反三的例证,旁敲侧击的提示都行。只要你善变,敢变,必然会找到一条通路。
2.使用启发式教学,把课上好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师生互动性差,启发式教学则重视了师生的互动。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诱导,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启发的思路是否开阔。启发式教学离不开讨论法,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也可以是学生分组讨论,目的就是把课上好。
3.重视课堂训练环节,把课上实
我们见过阅兵式,整齐的方阵,一致的步伐,那是训练的结果。同样,我们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训练环节。文科的听说读写训练,理科的题型训练,必不可少。不搞花架子,不哗众取宠,认认真真把课上到实处。
三、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获得多种语文能力。
1.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多以生动的描绘,循循诱导,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但我们知道人的各种感官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显然这种激发、训练思维的方式是局限的、单一的。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图象、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方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灵活、全面、立体。如教师在教授《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利用CAI课件,从正面、侧面、仰视、特写等多种角度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使学生直接观察和了解了课文按时空转换的空间说明顺序,开发训练了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而通过几幅重点浮雕的显示,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求他们把握特征,图文对应,用语言再现,则又训练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这样的思维训练是全方位的,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2.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散文的教学,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用语言来讲解,而学生没有展开丰富的想象,是不利于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的。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教师可以借助画面,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语言文字表现的内容,引发学生产生合理想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雪》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配乐词朗诵,同时展示著名画家傅抱石以本词为素材而绘制的“江山如此多娇”国画,通过音、像的配合,激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冰天雪地中,在与一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巨人对话。利用多媒体通过设置情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词的意境,领悟了词人的感情,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
3.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类别的材料需要记忆,有图象的,文字的,数字的等等。“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学习者对不同的材料的记忆容量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图象的记忆明显超过对于表示物品名称的词语如“橘子”、“钢笔”的记忆。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常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同是一种材料采用不同表现形式对学生的视觉感受力与注意力的影响是不同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古典诗文名篇,往往需要学生熟记,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图像、声音、图画、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不同的感官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到同一信息源的信息,学生记得快,且记忆时间长,加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长久性,学生长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记忆必将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市第二高级中学47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