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通过改编民间神话故事表达通过抗争改变身份主题的中国动画电影,具有现实意义。这种建构身份的主題除了运用电影技术手段来呈现,还可以通过语言手段来表达。从语法层的语气系统和关系小句以及词汇层的态度词入手,我们可以分析语言如何通过表达评价意义来建构人物身份。总之,语气系统、关系小句和态度词构成了电影中用以建构主要角色身份的词汇语法资源,因而对语言评价资源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电影人物刻画和身份建构,表达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对剧本创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语言 评价 身份 建构 分析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是一部取材民间神话故事的中国动画电影。这部电影在保留原有人物关系基础之上,对神话故事进行颠覆性地改编,表达了“打破成见,扭转命运”重塑身份的主题。
一.语言评价与身份构建
语言具有描述和评价的功能,它既可用以客观描述现实和呈现经验,也可用以“表达人们对现实和经验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建构社会关系和身份”[1]。语言使用的一个最要的意义是评价,而评价最显著的功能是用以表达“言语者对所谈论对象(含事物或命题)的观点、立场、态度或情绪”[2],以及用以“创建、维持或改变个性及社会体制与价值观”[3]。语言分为语法、词汇和音系三个层面。鉴于系统功能语法认为音系层一般是用来体现词汇语法的,把语调(intonation)的描写当作是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语法和词汇两个层面入手,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和语料库统计方法来分析语言评价资源如何被用来表达评价意义并建构电影里主要角色的社会关系和身份。
二.语法的评价功能分析
1.语气系统的评价功能
语法的评价功能一般由语气系统体现,语气则表现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四种类型。作为表达评价意义重要资源的语气系统包含主语(Subject)和限定成分(Finite element):前者表示对提议或命题的有效性负责,是提议或命题的表述对象,也是肯定或否定一个提议或命题的起点;后者则用于“限定命题并表达小句的语气价值”[4]。在汉语里,语气一般由主语和谓语的顺序决定。本文从哪吒降生后几位主要角色以及陈塘关百姓的台词解析出439个小句,识别并标记出这四种语气类型,统计如下:陈述句(247句,56.3%),疑问句(116句,26.4%),祈使句(67句,15.3%),感叹句(9句,2.0%)
如上所述,陈述句的使用频率最高,占56.3%;其次是疑问句,占26.4%;第三为祈使句,占15.3%;使用频率最低的是感叹句,仅占2.0%。陈述句是言语者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表达看法的一种句型,其基本语法结构为“主语 谓语 (宾语) (宾语补足语)”,其中宾语分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例如在“我已决定收他为徒,带他修身养性,改掉魔丸恶习,成为一个斩妖除魔的正义之士”中,“我”是主语,“收”、“带”是谓语,“他”是宾语,“改掉魔丸恶习,成为一个斩妖除魔的正义之士”是宾语补足语。由于言语者常常通过陈述事实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态度,因此陈述句是一个用于表达评价意义的重要语法资源,这也是陈述句使用频率高于其它三种语气类型的原因。
疑问句是实际交流中常用的句式,其语用功能是提出问题和询问情况,分为一般疑问句(是非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四种句型。在几位主要角色中,哪吒使用的疑问句最多,这符合小孩子好奇多问的特性。例如当李靖夫妇隐瞒哪吒的真实身份时,他反问“那为什么不告诉大家我是灵珠转世?”哪吒的母亲殷夫人也使用较多的疑问句,主要用于安慰、哄逗、责怪被禁止出门的哪吒、跟师父修炼的哪吒和惹祸的哪吒,目的是让哪吒开心度过最后的时光,例如“那你跟娘说说都看到些什么风景啊?”、“呆在这等仙境里能叫囚禁吗?”、“其实你心里是想被人们接受的对不对?”、“吒儿,你要闹到什么时候啊?”等等。
祈使句的语法结构是“谓语 (宾语)”,主语常常被省去,其语用功能是命令、请求、禁止、劝阻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电影中使用祈使句最多的是哪吒,表明孩子的率真——打海怪时他说“放开那条狗”、“放开那女孩儿”;被村民误解时说“再说一遍试试”、“别烦我,让我一个人安静地死去”;邀敖丙参加自己的生辰宴时说“其他人不来都无所谓,就你不能不来”、“别忘了哦”。其次是李靖,他决定使用换命符时请求太乙真人“还请仙长替我保密,别让夫人知晓此事”;在哪吒惹祸不听劝时他说“哪吒,休得放肆”、“在他学会控制情绪前,不能再用这些强大的神器”;在哪吒救人做好事被误解时他劝哪吒坚持向善“儿啊,你今后的路还很长,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永远不要放弃”。哪吒母亲殷夫人也劝他“不要自暴自弃,等你修炼好了,去跟爹娘一起斩妖降魔,为民除害”。可以说,李靖夫妇在规劝、引导哪吒由恶向善的身份转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语感叹句没有明显的语法结构,只有作为语法标记的感叹号和少数叹词,其语用功能是表示快乐、惊讶、悲哀、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电影中的感叹句主要是哪吒在使用,表达怨恨和抗争,例如被村民误以为妖时他说“为他们斩妖除魔?做梦!”、“放屁,让你们再胡说八道!”;知道父亲骗他是灵珠时他说“你骗我是灵珠…是为了把我关起来…好保全你总兵大人的名誉!”;得知自己是魔丸转世时他说“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哪吒的怨恨和抗争表明他极力摆脱魔丸妖孽身份的信念和决心。
英语语气系统中的限定成分表达言语者对提议或命题的有效性进行的磋商。限定成分包含在谓语里,涉及命题的语境,它在评价意义层面上从“时态”(tense)、“情态”(modality)和“极性”(polarity)三个方面限定命题或提议的有效性[4]。由于汉语的时态和情态没有明显的语法规则,本文对限定成分的分析仅限于极性,即对命题有效性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极性是评估命题有效性的重要评价资源。通过识别有标记的否定句,极性系统的使用频率可统计为:肯定句347句,占79%;否定句92句,仅占21%。这表明电影里的台词更倾向于使用肯定句来表达正面信息而较少使用否定句来表达否定判断。但是从否定句的使用情况来看,哪吒用的最多,主要表达对被关禁闭的叛逆,例如“关得住小爷的人还没生出来呢”、“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凭什么不让我出去?”,以及对命运的抗争,如“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自己的命自己扛,不连累别人”。其次是哪吒的父亲李靖,他不想哪吒被当作妖怪,想好好管教他,让他弃恶向善,如“鄙人今后定将哪吒好好管教,不让他出家门半步”、“没我同意,你休想出去”、“爹一直对你很严,知道你心里有气,但爹也没别的办法”,而哪吒的母亲殷夫人只想让他平安度过短暂一生,不管其魔丸身份,如“最后的时光让他开开心心不是更好?”、“最后的日子只要能让他开心,我就不在乎真假”。 三者之中,情感类型的使用比例最低,仅为7.1%,表明这类态度词虽然具有明显的评价意义,却不适用于建构身份。而且,使用情感态度词的主要是哪吒和李靖夫妇,前者是具有神力的幼儿,但很情绪化,后者是凡人夫妇,有着为人父母的情感;太乙真人、申公豹和龙王基本不使用情感型态度词,这符合他们神仙的身份,神仙是不能有人类情感的。表达鉴赏的态度词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情感型,占22.8%。几乎所要角色都表达了鉴赏,但使用较多的是哪吒和殷夫人,例如哪吒的“无聊、威猛、简单、刮目相看、帅、逍遥、自在、活受罪、倒霉、悲催、怂、稀罕”等,表达了小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殷夫人的“好吃的、游山玩水、仙境、亲人、感谢、有鼻子有眼、帅小伙、臭小子”等,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欣赏。使用比例最高的是判断型,占70.1%,远高于情感型和鉴赏型。由于判断是社会性的,因此判断型态度词也是社会身份构建的词法手段。在所有判断型态度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与“妖”有关的词,例如“妖怪”出现21次,“妖兽”5次,“妖族”3次,“异类”2次,“妖孽”、“妖邪”和“妖魔”各1次;“魔丸”14次,“魔性”和“魔头”各1次;与“妖、魔”相对的“灵珠”出现15次,“朋友”7次。此外,镇压妖魔、维护人间正道的“斩妖除魔”出现12次,“造福苍生”2次,“除妖抚民”1次。7次“朋友”中,哪吒说了2次,敖丙说了5次,本来对立的魔丸和灵珠竟然成为朋友,互为彼此身份,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从判断词的使用情境来看,哪吒一开始不知道自己魔丸的身份,直到申公豹不怀好意地道出真相。但哪吒并不接受,面对行凶作恶的灵珠敖丙,他敢于挺身而出拯救陈塘关百姓;面对天劫咒,他奋力抗争,发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的呼声,最后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实现了身份由恶向善的转变,这种转变非常励志。相比之下,申公豹和龙王通过盗取灵珠摆脱妖族身份的行为却为人所不齿,所幸灵珠敖丙在最后时刻能回归正途,与魔丸哪吒重新合为混元珠,拯救了黎民苍生。
电影《哪吒》借神话故事表达通过奋斗和抗争改变身份和命運的主题,具有现实意义。这种重塑身份的主题除了运用电影技术手段来呈现,还可以通过语言手段来表达。从语法层的语气系统和关系小句以及词汇层的态度词入手,我们可以分析语言如何通过表达评价意义来建构人物身份。语法的评价功能一般由语气系统体现,其中通过陈述事实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态度的陈述句的使用频率为最高;关系小句适用于描述人物特性和表达人际关系;态度词则用以表达情感、对行为做出判断、对事物表达价值取向,其中针对行为做出社会评判的判断类型态度词最适合在电影《哪吒》中建构人物的社会身份。总之,语气系统、关系小句和态度词构成了电影中用以建构主要角色身份的词汇语法资源,因而对语言评价资源的分析不仅有助于人物刻画和身份建构,表达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对剧本创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陆礼春.语篇评价资源系统分布图的构建[J].外语研究,2014(4):36-43.
[2]Thompson, G.
关键词:语言 评价 身份 建构 分析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是一部取材民间神话故事的中国动画电影。这部电影在保留原有人物关系基础之上,对神话故事进行颠覆性地改编,表达了“打破成见,扭转命运”重塑身份的主题。
一.语言评价与身份构建
语言具有描述和评价的功能,它既可用以客观描述现实和呈现经验,也可用以“表达人们对现实和经验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建构社会关系和身份”[1]。语言使用的一个最要的意义是评价,而评价最显著的功能是用以表达“言语者对所谈论对象(含事物或命题)的观点、立场、态度或情绪”[2],以及用以“创建、维持或改变个性及社会体制与价值观”[3]。语言分为语法、词汇和音系三个层面。鉴于系统功能语法认为音系层一般是用来体现词汇语法的,把语调(intonation)的描写当作是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语法和词汇两个层面入手,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和语料库统计方法来分析语言评价资源如何被用来表达评价意义并建构电影里主要角色的社会关系和身份。
二.语法的评价功能分析
1.语气系统的评价功能
语法的评价功能一般由语气系统体现,语气则表现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四种类型。作为表达评价意义重要资源的语气系统包含主语(Subject)和限定成分(Finite element):前者表示对提议或命题的有效性负责,是提议或命题的表述对象,也是肯定或否定一个提议或命题的起点;后者则用于“限定命题并表达小句的语气价值”[4]。在汉语里,语气一般由主语和谓语的顺序决定。本文从哪吒降生后几位主要角色以及陈塘关百姓的台词解析出439个小句,识别并标记出这四种语气类型,统计如下:陈述句(247句,56.3%),疑问句(116句,26.4%),祈使句(67句,15.3%),感叹句(9句,2.0%)
如上所述,陈述句的使用频率最高,占56.3%;其次是疑问句,占26.4%;第三为祈使句,占15.3%;使用频率最低的是感叹句,仅占2.0%。陈述句是言语者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表达看法的一种句型,其基本语法结构为“主语 谓语 (宾语) (宾语补足语)”,其中宾语分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例如在“我已决定收他为徒,带他修身养性,改掉魔丸恶习,成为一个斩妖除魔的正义之士”中,“我”是主语,“收”、“带”是谓语,“他”是宾语,“改掉魔丸恶习,成为一个斩妖除魔的正义之士”是宾语补足语。由于言语者常常通过陈述事实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态度,因此陈述句是一个用于表达评价意义的重要语法资源,这也是陈述句使用频率高于其它三种语气类型的原因。
疑问句是实际交流中常用的句式,其语用功能是提出问题和询问情况,分为一般疑问句(是非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四种句型。在几位主要角色中,哪吒使用的疑问句最多,这符合小孩子好奇多问的特性。例如当李靖夫妇隐瞒哪吒的真实身份时,他反问“那为什么不告诉大家我是灵珠转世?”哪吒的母亲殷夫人也使用较多的疑问句,主要用于安慰、哄逗、责怪被禁止出门的哪吒、跟师父修炼的哪吒和惹祸的哪吒,目的是让哪吒开心度过最后的时光,例如“那你跟娘说说都看到些什么风景啊?”、“呆在这等仙境里能叫囚禁吗?”、“其实你心里是想被人们接受的对不对?”、“吒儿,你要闹到什么时候啊?”等等。
祈使句的语法结构是“谓语 (宾语)”,主语常常被省去,其语用功能是命令、请求、禁止、劝阻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电影中使用祈使句最多的是哪吒,表明孩子的率真——打海怪时他说“放开那条狗”、“放开那女孩儿”;被村民误解时说“再说一遍试试”、“别烦我,让我一个人安静地死去”;邀敖丙参加自己的生辰宴时说“其他人不来都无所谓,就你不能不来”、“别忘了哦”。其次是李靖,他决定使用换命符时请求太乙真人“还请仙长替我保密,别让夫人知晓此事”;在哪吒惹祸不听劝时他说“哪吒,休得放肆”、“在他学会控制情绪前,不能再用这些强大的神器”;在哪吒救人做好事被误解时他劝哪吒坚持向善“儿啊,你今后的路还很长,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永远不要放弃”。哪吒母亲殷夫人也劝他“不要自暴自弃,等你修炼好了,去跟爹娘一起斩妖降魔,为民除害”。可以说,李靖夫妇在规劝、引导哪吒由恶向善的身份转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语感叹句没有明显的语法结构,只有作为语法标记的感叹号和少数叹词,其语用功能是表示快乐、惊讶、悲哀、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电影中的感叹句主要是哪吒在使用,表达怨恨和抗争,例如被村民误以为妖时他说“为他们斩妖除魔?做梦!”、“放屁,让你们再胡说八道!”;知道父亲骗他是灵珠时他说“你骗我是灵珠…是为了把我关起来…好保全你总兵大人的名誉!”;得知自己是魔丸转世时他说“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哪吒的怨恨和抗争表明他极力摆脱魔丸妖孽身份的信念和决心。
英语语气系统中的限定成分表达言语者对提议或命题的有效性进行的磋商。限定成分包含在谓语里,涉及命题的语境,它在评价意义层面上从“时态”(tense)、“情态”(modality)和“极性”(polarity)三个方面限定命题或提议的有效性[4]。由于汉语的时态和情态没有明显的语法规则,本文对限定成分的分析仅限于极性,即对命题有效性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极性是评估命题有效性的重要评价资源。通过识别有标记的否定句,极性系统的使用频率可统计为:肯定句347句,占79%;否定句92句,仅占21%。这表明电影里的台词更倾向于使用肯定句来表达正面信息而较少使用否定句来表达否定判断。但是从否定句的使用情况来看,哪吒用的最多,主要表达对被关禁闭的叛逆,例如“关得住小爷的人还没生出来呢”、“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凭什么不让我出去?”,以及对命运的抗争,如“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自己的命自己扛,不连累别人”。其次是哪吒的父亲李靖,他不想哪吒被当作妖怪,想好好管教他,让他弃恶向善,如“鄙人今后定将哪吒好好管教,不让他出家门半步”、“没我同意,你休想出去”、“爹一直对你很严,知道你心里有气,但爹也没别的办法”,而哪吒的母亲殷夫人只想让他平安度过短暂一生,不管其魔丸身份,如“最后的时光让他开开心心不是更好?”、“最后的日子只要能让他开心,我就不在乎真假”。 三者之中,情感类型的使用比例最低,仅为7.1%,表明这类态度词虽然具有明显的评价意义,却不适用于建构身份。而且,使用情感态度词的主要是哪吒和李靖夫妇,前者是具有神力的幼儿,但很情绪化,后者是凡人夫妇,有着为人父母的情感;太乙真人、申公豹和龙王基本不使用情感型态度词,这符合他们神仙的身份,神仙是不能有人类情感的。表达鉴赏的态度词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情感型,占22.8%。几乎所要角色都表达了鉴赏,但使用较多的是哪吒和殷夫人,例如哪吒的“无聊、威猛、简单、刮目相看、帅、逍遥、自在、活受罪、倒霉、悲催、怂、稀罕”等,表达了小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殷夫人的“好吃的、游山玩水、仙境、亲人、感谢、有鼻子有眼、帅小伙、臭小子”等,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欣赏。使用比例最高的是判断型,占70.1%,远高于情感型和鉴赏型。由于判断是社会性的,因此判断型态度词也是社会身份构建的词法手段。在所有判断型态度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与“妖”有关的词,例如“妖怪”出现21次,“妖兽”5次,“妖族”3次,“异类”2次,“妖孽”、“妖邪”和“妖魔”各1次;“魔丸”14次,“魔性”和“魔头”各1次;与“妖、魔”相对的“灵珠”出现15次,“朋友”7次。此外,镇压妖魔、维护人间正道的“斩妖除魔”出现12次,“造福苍生”2次,“除妖抚民”1次。7次“朋友”中,哪吒说了2次,敖丙说了5次,本来对立的魔丸和灵珠竟然成为朋友,互为彼此身份,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从判断词的使用情境来看,哪吒一开始不知道自己魔丸的身份,直到申公豹不怀好意地道出真相。但哪吒并不接受,面对行凶作恶的灵珠敖丙,他敢于挺身而出拯救陈塘关百姓;面对天劫咒,他奋力抗争,发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的呼声,最后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实现了身份由恶向善的转变,这种转变非常励志。相比之下,申公豹和龙王通过盗取灵珠摆脱妖族身份的行为却为人所不齿,所幸灵珠敖丙在最后时刻能回归正途,与魔丸哪吒重新合为混元珠,拯救了黎民苍生。
电影《哪吒》借神话故事表达通过奋斗和抗争改变身份和命運的主题,具有现实意义。这种重塑身份的主题除了运用电影技术手段来呈现,还可以通过语言手段来表达。从语法层的语气系统和关系小句以及词汇层的态度词入手,我们可以分析语言如何通过表达评价意义来建构人物身份。语法的评价功能一般由语气系统体现,其中通过陈述事实来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态度的陈述句的使用频率为最高;关系小句适用于描述人物特性和表达人际关系;态度词则用以表达情感、对行为做出判断、对事物表达价值取向,其中针对行为做出社会评判的判断类型态度词最适合在电影《哪吒》中建构人物的社会身份。总之,语气系统、关系小句和态度词构成了电影中用以建构主要角色身份的词汇语法资源,因而对语言评价资源的分析不仅有助于人物刻画和身份建构,表达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对剧本创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陆礼春.语篇评价资源系统分布图的构建[J].外语研究,2014(4):36-43.
[2]Thompson, G.